寧夏原州區“五力同使”強化抓黨建促脫貧

農村 農民 農業 創業 光明網 2017-06-23

光明網固原6月21日電(白衛華 伍甜甜)近日,記者從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瞭解到,該區把基層黨建作為脫貧攻堅的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五力同使”,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抓服務保障,強化脫貧攻堅“動力”。按“星”定“酬”強“心氣”。以創建農村星級服務型黨組織為抓手,將村幹部報酬與評星等次掛鉤,2016年村幹部平均報酬1.77萬元,最高達到2.5萬元,切實增強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心氣。整頓轉化接“地氣”。確定軟弱渙散黨組織11個,建立縣級領導掛點整頓、組織委員蹲點指導、第一書記駐點幫扶的“分級包抓”制度,按照“六步工作法”,逐步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作風漂浮、工作態度輕浮、工作重點上浮等問題,切實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建強陣地聚“人氣”。廣泛開展“強門面、聚人氣”活動,集中解決農村黨員活動室存在的“舊危小”和“髒亂差”問題,促進黨員活動室切實發揮出“六個中心”作用。落實保障增“底氣”。嚴格按照標準撥付村級辦公經費和為民服務專項資金1134萬元,規範管理、專款專用,有效保證了村級組織有錢辦事,有實力服務。

抓示範帶動,增強脫貧攻堅“引力”。深入開展“兩個帶頭人”工程,圍繞“增強造血功能、強化組織引領”目標,在“選”“育”“管”“用”上出實招。突出引領作用,選好帶頭人。扶持培育致富帶頭人544名,摸清返鄉能人、外出能人、復轉軍人429名,召回返鄉創業人才51人。結合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班子,勸退10名60歲以上老支書,村支書平均年齡較上屆下降3歲。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110名,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強化幫扶措施,育好帶頭人。為促進致富帶頭人提質擴量,制定了《原州區關於鼓勵“五類人員”創辦領辦農業經營實體開展科技服務促進“兩個帶頭人”工程發展的意見(試行)》,力爭年底致富帶頭人數量翻倍達到1200名左右。創新方式方法,管好帶頭人。實行“兩個帶頭人”動態管理,撤換14名發展思路不清、作用發揮不明顯的村支書,同時有42名致富帶頭人在村“兩委”換屆中當選村支書,25名當選村主任,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帶頭人引領發展和帶領致富能力。聚焦精準脫貧,用好帶頭人。實施“強村帶弱村”工程,22個產業強村幫帶26個弱村,建立聯合黨總支22個,形成了“組織跨村建、能人跨村帶、產業跨村育”協同發展格局。

抓載體創新,形成脫貧攻堅“合力”。開展“連心工程”,引入脫貧攻堅強勁外力。通過組織城鄉黨組織互“連”、黨員互“連”、黨群互“連”, 引導全區101個機關和153個村黨組織結對,3305名機關黨員和4677名農村黨員“攀親”,特別將42個整體優勢強的機關黨組織與脫貧“銷號”村結對,幫助完善脫貧規劃、解決實際難題、落實產業項目、增加農民收入。推行“兩規範兩公開兩實行”機制,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進一步規範村級治理、規範財務管理,做好黨務公開、村務公開工作,實行好村幹部固定坐班制和黨員服務承諾制,使農村各項脫貧規劃都能落實到位,幫扶資金及時足額兌付,深化“民主議政日”活動,推進村級組織事務陽光、規範運行。

抓黨員管理,激發脫貧攻堅“活力”。牢固樹立“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思想。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堅持“抓在日常、嚴在經常”,採取舉辦培訓班、組織專題研討、知識競賽和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等形式,強化黨員經常性教育。以“黨建制度落實年”為載體,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全面開展黨員組織集中排查工作,健全黨員檔案,紮實開展群眾評議機關作風工作,集中解決幹部“四風”和“三不為”問題。

抓機制建設,提供脫貧攻堅“定力”。按照精準扶貧、定期“銷號”的要求,堅持以“四到”(基礎設施到村、產業項目到戶、培訓轉移到人、幫扶責任到單位)扶貧措施為抓手,建立完善“四級聯動”(縣級領導幹部、部門幹部、鄉鎮幹部、村級幹部四級聯動)、“責任雙到”(責任到單位、到幹部)、“兩不脫”(窮親不脫貧、幫扶不脫鉤)重點貧困村幫扶機制。圍繞2017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按照“六個精準”、“五通八有”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到戶、行業部門項目到村要求,逐戶摸底,逐戶對接,編制了40個整村推進村和20個脫貧“銷號”村“兩個項目清單”(即“到戶項目清單”和“到村項目清單”),切實做到項目安排精準、措施到戶精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