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聖地開啟脫貧攻堅新徵程

農村 農村改革 農民 井岡山 北晚新視覺網 2017-05-22

2017年5月18日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審時度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衝刺,全面深化改革馳而不息,全面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毫不鬆懈,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書寫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華章。

革命聖地開啟脫貧攻堅新徵程

即日起,新華社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欄目,全方位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光輝歷程,全景呈現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總結我們黨和人民實踐探索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井岡山、遵義、延安、西柏坡……初夏五月,記者走進這些閃耀著紅色光輝的革命聖地蹲點採訪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目標,這些昔日遍灑英烈鮮血的紅土地,正以一往無前的勇氣開啟脫貧攻堅新徵程,展現出新的擔當、新的作為、新的風貌。

井岡山市 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兩個多月前,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委託的第三方機構評估並經江西省批准,井岡山市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井岡山市市委書記劉洪說:“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這是我們向長眠在這片紅土地下4.8萬餘名革命烈士奉上的最好告慰!”

在井岡山,當地首創了“紅藍卡”分類識別機制,根據貧困程度將貧困戶細分為“紅卡戶”(特困戶)和“藍卡戶”(一般貧困戶),把“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了”的“帶起來”,“帶不了”的“保起來”,“不能住”的“建起來”。

站在政府代建的新房前,大隴鎮瑤背村貧困戶寧竹英掰著手指細數精準扶貧以來享受到的扶持:“政府出錢代建了新房,以扶貧資金為我入股黃桃和金融合作社,每年分紅2000多元;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報銷最高能達到90%;兩個孩子上學都有補助……”

遵義市 去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萬

2013年,在脫貧攻堅中,遵義市規劃以貧困山村苟壩為核心,打造苟壩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在旅遊創新區打造中,村民代興會搬到紅軍街上,並在政府幫助下,蓋起二層樓,做起了鄉村旅遊生意,年收入達到10萬多元。

針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區、石山區、石漠化嚴重地區貧困群眾脫貧難問題,遵義啟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異地搬遷扶貧行動。

來自遵義市扶貧開發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遵義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3.6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4.88%,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9%。

延安市 今年剩餘292個貧困村全脫貧

延安市洛川縣,脫貧攻堅動員會上,洛川縣委書記王明智堅定地說,“今年,我縣尚存在的623戶1432名貧困人口和36個貧困村的退出任務必須完成!”各鄉鎮、部門一一簽下“軍令狀”,以今年年底為限,洛川縣農村貧困人口和貧困村將實現整體脫貧。

屈萬平,洛川縣交口河鎮彌家河村一個自小患有脆骨病、以前一直靠低保維持生活的貧困戶。在脫貧攻堅中,當地幹部為他“私人訂製”了脫貧“處方”——在微信上賣蘋果。如今,他一年的純收入達到3萬多元,並從低保戶變成了脫貧示範戶。

根據部署,延安將在今年實現在冊剩餘的1.02萬貧困人口和29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平山縣 全縣達到整體脫貧出列標準

經過努力,2016年,平山縣40852名貧困人口達到退出條件,164個貧困村達到退出條件,全縣達到整體脫貧出列標準。

“對革命聖地來說,脫貧攻堅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頭號政治任務。”平山縣委書記、西柏坡管理局黨工委書記李旭陽說,作為進京“趕考”出發地,平山必須答好“第一個百年目標考卷”,讓老區群眾早日脫貧,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在平山縣西柏坡鎮西溝村,光伏扶貧的探索提供了兜底保障扶貧的新思路;而在溫塘鎮大米峪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曹軍軍的努力下,富硒產業進村幫貧困戶脫了貧。(據新華社)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