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風習習,今年三伏天開了一個“清涼頭”

涼風習習,今年三伏天開了一個“清涼頭”

7月12日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幸運的是,今年入伏前後,淮安人不但沒有感覺到夏天的火力,反而感覺到了與往年相比十分難得的絲絲清涼。市氣象臺專家預計,7月18日前我市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性很小。

今年還沒到熱的時候

今年夏天的天氣從全國範圍來看並不平靜,然而淮安卻是難得的逍遙,至少截至目前為止是這樣。當高溫熱浪席捲華北大地,部分地區的氣溫一度直逼40℃時,淮安的氣溫卻只是在30℃左右徘徊;當南方多地或暴雨如注或陰雨連綿時,淮安今年的“梅姑娘”卻很少下雨,從入梅到如今晴好多雲天氣佔了多數。眼看著今天已經入伏了,很多淮安人晚上睡覺時卻連空調都用不著。市氣象臺副臺長耿建武說,剛剛過去的7月上旬我市平均氣溫與常年同期相比偏低了0.5℃左右,預計中旬也是如此。可別小看了這0.5℃,它能為很多人家在這20天裡省不少電費。

“今年的副高勢力與往年同期相比偏弱,加上近期東北冷渦送來了一些冷空氣,導致淮安最近出現高溫天氣的可能性不大”。耿建武說,根據最新的氣象資料預測,本週週五週六兩天的最高氣溫僅30℃左右,週日時可能會升溫到33℃左右,但與往年三伏天裡動不動就35℃以上的高溫相比已經很涼快了。那麼是否意味著今年夏天就是個涼夏呢?耿建武表示未必,淮安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今年熱的時候可能還沒有到。

入伏並不一定出梅

今年從6月18日開始淮安進入梅雨期,不過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出梅的消息。耿建武介紹,淮安常年出梅的平均日期一般在7月11日左右,而截至目前為止淮安還不具備出梅的氣象條件,今年出梅很可能要偏晚了。耿建武說,今年的梅雨屬於“非典型梅雨”,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僅是7月上旬的降水就比常年同期少了兩到七成。根據目前最新的氣象資料分析,預計12日我市有分散性雷陣雨;13日有一次降水過程,不過雨量很可能不大;17到19日左右可能還有一次降水過程。

為什麼今年已經入伏了還沒有出梅?耿建武解釋說,入伏和出梅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前者是根據二十四節氣和天干地支紀日法來確定的,而後者則是需要滿足一定的氣象條件。因此入伏不一定意味著出梅。

三伏天有40天和30天兩種“版本”,2019年的三伏天也是長版三伏。據瞭解,人們把夏至節氣到來後的第三個庚日看成是三伏天的開始,從入伏首日開始的10天是為初伏,而從立秋後的首個庚日開始的10天是為末伏,中伏的長短不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三伏天一般都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天氣晴朗少雲,有利於陽光照射和地面輻射增溫,因此往往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天氣不熱要防“陰暑”

炎熱的三伏天到來,養生上最重要的當然是要防中暑。市名中醫、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周興武提醒,最近我市的天氣不太熱,市民要注意防範陰暑傷人。所謂“陰暑”,是相對於通常意義上的中暑而言的,在烈日下待的時間過長或出汗過多引起的中暑在中醫上稱為“陽暑”,而人們吹空調、喝冷飲,洗冷水澡時過於貪涼,導致發熱、畏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中醫上就叫做“陰暑”。患上“陰暑”後症狀較輕者可適量服用一些藿香正氣水來緩解,症狀重者還應及時就醫。

為了預防中“陰暑”,周興武建議公眾,使用空調時的溫度不要太低,最好保持在26℃以上,開空調的房間要經常開窗換氣,特別是睡眠時要合理使用空調和電扇,不對頭直吹;此外在樹蔭等陰寒潮溼的地方待的時間不宜過久;不宜在烈日下勞作或劇烈運動後用冷水急速降溫;平時應多飲水,保持飲食清淡,並注意適當到戶外運動出出汗。

以下是近期具體預報:

7月12日白天多雲到陰有時有分散性雷陣雨,東南到南風3到4級,

最低氣溫:22℃到23℃,最高氣溫:29℃到30℃。

7月13日多雲轉陰有陣雨或雷雨,偏東風3到4級,

最低氣溫:22℃到23℃,最高氣溫:29℃到30℃。

7月14日陰轉多雲,偏南風3到4級,

最低氣溫:23℃到24℃,最高氣溫:32℃到33℃

來源:淮安新聞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