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倫布當年計劃去印度的新航線,但因為計算失誤,在途中迷失了方向,結果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亞歷山大·弗萊明在清理實驗室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微小的錯誤,不小心讓青黴素汙染了之前的一個試驗樣本,這個意外導致他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抗菌性,進而發現了青黴素。

或許這些錯誤本是無心之失,但正如培根所說:人類最重要的發現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由此可見,“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做出真正創新的唯一機會。”丹尼爾·丹尼特這句話值得我們畫重點,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學習的人,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通常的學習有兩種,一是擴充認知邊界,二是反覆練習強化;前者是理論的學習,後者是實踐的學習。關於理論的學習,丹尼爾·丹尼特舉出了哲學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很貼切,他是這樣說的:“哲學家實際上是記錄了一大堆非常有智慧的人犯下的一大堆非常有誘惑力的錯誤的歷史。”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倫布當年計劃去印度的新航線,但因為計算失誤,在途中迷失了方向,結果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亞歷山大·弗萊明在清理實驗室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微小的錯誤,不小心讓青黴素汙染了之前的一個試驗樣本,這個意外導致他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抗菌性,進而發現了青黴素。

或許這些錯誤本是無心之失,但正如培根所說:人類最重要的發現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由此可見,“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做出真正創新的唯一機會。”丹尼爾·丹尼特這句話值得我們畫重點,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學習的人,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通常的學習有兩種,一是擴充認知邊界,二是反覆練習強化;前者是理論的學習,後者是實踐的學習。關於理論的學習,丹尼爾·丹尼特舉出了哲學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很貼切,他是這樣說的:“哲學家實際上是記錄了一大堆非常有智慧的人犯下的一大堆非常有誘惑力的錯誤的歷史。”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白尼畫像

在理查德·德維特的《世界觀》一書就指出:雖然在我們看來,哥白尼的“日心說”,雖然已經顛覆了“地心說”的矇昧,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錯誤。哥白尼之所以犯這些錯誤並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這些錯誤實在是微小到難以發覺,但這些細微之處對於整個“日心說”來講,卻有類似定海神針一般的重要。

這些錯誤在後來者的手上不斷重複,直至被發覺,然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才能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

當我們的認知被擴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必然會投身於實踐中去,正如當嬰孩意識到自己的雙腿是用來走路的時候,他一定會開始學習如何行走。

正如我們所知,在學習行走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摔很多跟頭,有時候摔了他可以馬上爬起來,有時候他的手掌和膝蓋會被摔破皮,更有的時候他會摔斷胳膊摔斷腿,這都是常有的事。沒有哪個孩子不摔跤就學會走的,正如沒有誰能不犯錯就獲得成功。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的反彈力。”羅曼羅蘭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為什麼巴頓將軍和羅曼羅蘭都有如此類似的認識,因為偉大的人都不逃避犯錯,他們知道,犯錯是走向偉大必不可少的條件。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倫布當年計劃去印度的新航線,但因為計算失誤,在途中迷失了方向,結果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亞歷山大·弗萊明在清理實驗室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微小的錯誤,不小心讓青黴素汙染了之前的一個試驗樣本,這個意外導致他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抗菌性,進而發現了青黴素。

或許這些錯誤本是無心之失,但正如培根所說:人類最重要的發現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由此可見,“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做出真正創新的唯一機會。”丹尼爾·丹尼特這句話值得我們畫重點,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學習的人,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通常的學習有兩種,一是擴充認知邊界,二是反覆練習強化;前者是理論的學習,後者是實踐的學習。關於理論的學習,丹尼爾·丹尼特舉出了哲學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很貼切,他是這樣說的:“哲學家實際上是記錄了一大堆非常有智慧的人犯下的一大堆非常有誘惑力的錯誤的歷史。”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白尼畫像

在理查德·德維特的《世界觀》一書就指出:雖然在我們看來,哥白尼的“日心說”,雖然已經顛覆了“地心說”的矇昧,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錯誤。哥白尼之所以犯這些錯誤並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這些錯誤實在是微小到難以發覺,但這些細微之處對於整個“日心說”來講,卻有類似定海神針一般的重要。

這些錯誤在後來者的手上不斷重複,直至被發覺,然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才能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

當我們的認知被擴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必然會投身於實踐中去,正如當嬰孩意識到自己的雙腿是用來走路的時候,他一定會開始學習如何行走。

正如我們所知,在學習行走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摔很多跟頭,有時候摔了他可以馬上爬起來,有時候他的手掌和膝蓋會被摔破皮,更有的時候他會摔斷胳膊摔斷腿,這都是常有的事。沒有哪個孩子不摔跤就學會走的,正如沒有誰能不犯錯就獲得成功。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的反彈力。”羅曼羅蘭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為什麼巴頓將軍和羅曼羅蘭都有如此類似的認識,因為偉大的人都不逃避犯錯,他們知道,犯錯是走向偉大必不可少的條件。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我們生病了要吃藥,吃了就能藥到病除,可是你知道藥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做藥一般有三個階段:測試危害性、測試療效、測試穩定性,在這三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是經過上百次、上千次的試錯換來的。就連一顆小小的藥丸都要經過無數次試錯才能來到我們身邊,更何況是人的成長的一生呢?

從學習走路,到認識世界,再到投身世界,犯錯必不可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端正對犯錯這件事的態度

犯錯的要訣在於不要去試圖隱藏它們,尤其不能自我欺騙。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中指出,這世界上存在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能力不能通過後天改變,他們害怕失敗,不願意接受挑戰。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後天改變,不懼怕失敗,願意接受挑戰,並且善於把失敗的經驗教訓運用到下一次挑戰中,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能力是通過學習不斷髮展而來的,因此他們的關注點不在於“證明自己”,而在於“發展自己”。他們不會因為失敗或者負面評價而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而是把它們看做是自我提升的機會。相比固步自封、不敢犯錯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獲得成功的機率自然更大。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倫布當年計劃去印度的新航線,但因為計算失誤,在途中迷失了方向,結果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亞歷山大·弗萊明在清理實驗室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微小的錯誤,不小心讓青黴素汙染了之前的一個試驗樣本,這個意外導致他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抗菌性,進而發現了青黴素。

或許這些錯誤本是無心之失,但正如培根所說:人類最重要的發現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由此可見,“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做出真正創新的唯一機會。”丹尼爾·丹尼特這句話值得我們畫重點,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學習的人,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通常的學習有兩種,一是擴充認知邊界,二是反覆練習強化;前者是理論的學習,後者是實踐的學習。關於理論的學習,丹尼爾·丹尼特舉出了哲學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很貼切,他是這樣說的:“哲學家實際上是記錄了一大堆非常有智慧的人犯下的一大堆非常有誘惑力的錯誤的歷史。”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白尼畫像

在理查德·德維特的《世界觀》一書就指出:雖然在我們看來,哥白尼的“日心說”,雖然已經顛覆了“地心說”的矇昧,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錯誤。哥白尼之所以犯這些錯誤並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這些錯誤實在是微小到難以發覺,但這些細微之處對於整個“日心說”來講,卻有類似定海神針一般的重要。

這些錯誤在後來者的手上不斷重複,直至被發覺,然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才能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

當我們的認知被擴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必然會投身於實踐中去,正如當嬰孩意識到自己的雙腿是用來走路的時候,他一定會開始學習如何行走。

正如我們所知,在學習行走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摔很多跟頭,有時候摔了他可以馬上爬起來,有時候他的手掌和膝蓋會被摔破皮,更有的時候他會摔斷胳膊摔斷腿,這都是常有的事。沒有哪個孩子不摔跤就學會走的,正如沒有誰能不犯錯就獲得成功。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的反彈力。”羅曼羅蘭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為什麼巴頓將軍和羅曼羅蘭都有如此類似的認識,因為偉大的人都不逃避犯錯,他們知道,犯錯是走向偉大必不可少的條件。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我們生病了要吃藥,吃了就能藥到病除,可是你知道藥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做藥一般有三個階段:測試危害性、測試療效、測試穩定性,在這三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是經過上百次、上千次的試錯換來的。就連一顆小小的藥丸都要經過無數次試錯才能來到我們身邊,更何況是人的成長的一生呢?

從學習走路,到認識世界,再到投身世界,犯錯必不可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端正對犯錯這件事的態度

犯錯的要訣在於不要去試圖隱藏它們,尤其不能自我欺騙。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中指出,這世界上存在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能力不能通過後天改變,他們害怕失敗,不願意接受挑戰。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後天改變,不懼怕失敗,願意接受挑戰,並且善於把失敗的經驗教訓運用到下一次挑戰中,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能力是通過學習不斷髮展而來的,因此他們的關注點不在於“證明自己”,而在於“發展自己”。他們不會因為失敗或者負面評價而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而是把它們看做是自我提升的機會。相比固步自封、不敢犯錯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獲得成功的機率自然更大。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犯錯除了能夠讓我們更接近成功,犯錯也能讓我們更加認清自己。因為“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撞上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我們才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能讓我們犯錯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真正的勇者都相信:凡是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犯錯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錯,犯了錯一蹶不振的無能者。

關於犯錯還有一個要訣,那就是錯誤要犯得清楚、明確,如果你知道甚至玩兒過獨數遊戲,你一定知道獨數遊戲就是不斷試錯,找出適合的數字,最後使數字完成橫向和縱向的疊加。在這過程中,你很明顯能知道哪個數字填上去不能使橫向和縱向的數字不能疊加,因為加起來不對啊。

無能者有一句話,叫“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死人不用做,當然不會錯;廢人和無能的人做得就少,但這世上沒幾個人願意當廢人或是無能者;多做多錯也並非正確。我們需要明白一點:聰明的人不以犯錯來培養自身能力,聰明的人能夠借鑑前人的經驗知識,避開已知的、明顯的低級錯誤。真正聰明的人,他們犯的錯也是具有“原創性”的

我們要學會做自己錯誤的鑑賞家,何為鑑賞家?就是能夠分辨優劣,判斷價值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斯金納有一個著名的強化理論: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如果此等行為對他有利,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反之則會被減弱或消失。人們通過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倫布當年計劃去印度的新航線,但因為計算失誤,在途中迷失了方向,結果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亞歷山大·弗萊明在清理實驗室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微小的錯誤,不小心讓青黴素汙染了之前的一個試驗樣本,這個意外導致他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抗菌性,進而發現了青黴素。

或許這些錯誤本是無心之失,但正如培根所說:人類最重要的發現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由此可見,“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做出真正創新的唯一機會。”丹尼爾·丹尼特這句話值得我們畫重點,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學習的人,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通常的學習有兩種,一是擴充認知邊界,二是反覆練習強化;前者是理論的學習,後者是實踐的學習。關於理論的學習,丹尼爾·丹尼特舉出了哲學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很貼切,他是這樣說的:“哲學家實際上是記錄了一大堆非常有智慧的人犯下的一大堆非常有誘惑力的錯誤的歷史。”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白尼畫像

在理查德·德維特的《世界觀》一書就指出:雖然在我們看來,哥白尼的“日心說”,雖然已經顛覆了“地心說”的矇昧,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錯誤。哥白尼之所以犯這些錯誤並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這些錯誤實在是微小到難以發覺,但這些細微之處對於整個“日心說”來講,卻有類似定海神針一般的重要。

這些錯誤在後來者的手上不斷重複,直至被發覺,然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才能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

當我們的認知被擴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必然會投身於實踐中去,正如當嬰孩意識到自己的雙腿是用來走路的時候,他一定會開始學習如何行走。

正如我們所知,在學習行走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摔很多跟頭,有時候摔了他可以馬上爬起來,有時候他的手掌和膝蓋會被摔破皮,更有的時候他會摔斷胳膊摔斷腿,這都是常有的事。沒有哪個孩子不摔跤就學會走的,正如沒有誰能不犯錯就獲得成功。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的反彈力。”羅曼羅蘭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為什麼巴頓將軍和羅曼羅蘭都有如此類似的認識,因為偉大的人都不逃避犯錯,他們知道,犯錯是走向偉大必不可少的條件。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我們生病了要吃藥,吃了就能藥到病除,可是你知道藥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做藥一般有三個階段:測試危害性、測試療效、測試穩定性,在這三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是經過上百次、上千次的試錯換來的。就連一顆小小的藥丸都要經過無數次試錯才能來到我們身邊,更何況是人的成長的一生呢?

從學習走路,到認識世界,再到投身世界,犯錯必不可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端正對犯錯這件事的態度

犯錯的要訣在於不要去試圖隱藏它們,尤其不能自我欺騙。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中指出,這世界上存在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能力不能通過後天改變,他們害怕失敗,不願意接受挑戰。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後天改變,不懼怕失敗,願意接受挑戰,並且善於把失敗的經驗教訓運用到下一次挑戰中,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能力是通過學習不斷髮展而來的,因此他們的關注點不在於“證明自己”,而在於“發展自己”。他們不會因為失敗或者負面評價而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而是把它們看做是自我提升的機會。相比固步自封、不敢犯錯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獲得成功的機率自然更大。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犯錯除了能夠讓我們更接近成功,犯錯也能讓我們更加認清自己。因為“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撞上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我們才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能讓我們犯錯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真正的勇者都相信:凡是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犯錯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錯,犯了錯一蹶不振的無能者。

關於犯錯還有一個要訣,那就是錯誤要犯得清楚、明確,如果你知道甚至玩兒過獨數遊戲,你一定知道獨數遊戲就是不斷試錯,找出適合的數字,最後使數字完成橫向和縱向的疊加。在這過程中,你很明顯能知道哪個數字填上去不能使橫向和縱向的數字不能疊加,因為加起來不對啊。

無能者有一句話,叫“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死人不用做,當然不會錯;廢人和無能的人做得就少,但這世上沒幾個人願意當廢人或是無能者;多做多錯也並非正確。我們需要明白一點:聰明的人不以犯錯來培養自身能力,聰明的人能夠借鑑前人的經驗知識,避開已知的、明顯的低級錯誤。真正聰明的人,他們犯的錯也是具有“原創性”的

我們要學會做自己錯誤的鑑賞家,何為鑑賞家?就是能夠分辨優劣,判斷價值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斯金納有一個著名的強化理論: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如果此等行為對他有利,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反之則會被減弱或消失。人們通過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在原始社會,人們常常會被毒蛇咬傷,一旦咬傷,由於醫學條件有限,就會殘廢甚至死去。於是人們開始懼怕蛇,避免遇到蛇類,長此以往,到如今仍有很多人談蛇色變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隻要看到一個人跑,其他人就算不知道這個人奔跑的原因也會跟著奔跑。因為在原始社會,人類非常脆弱,生活的環境也危險肆虐,和毒蛇相遇是危險的,遇到大型猛獸更是隻有跑的份。如果不跑或是跑得慢了,就只能成為猛獸的口中餐了,如此情況,看見一個人跑就是危險的信號,不跑你就得死啊!

不論是怕蛇心理還是不明所以的陪跑行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本能。所謂本能,就是犯錯後的產物。也正是因為本能,讓我們避免了犯很多同樣的錯誤,因此也為我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去犯“原創性”的錯誤。

所謂的犯“原創性”的錯誤,也就是給自己一個犯偉大錯誤的機會。這需要以下3點準備:

1. 要有不怕犯錯的心理準備。

2. 對你正在做的事有充分的準備,包括瞭解:已有的知識,前人已經犯過的錯誤,已有的解決方案以及它們的可行性,未發現的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3. 去做,錯了立即反省改正,再去做,直到成功。

"

(本文來自《直覺泵》第一章,是阿綻的第16篇讀書筆記。)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倫布當年計劃去印度的新航線,但因為計算失誤,在途中迷失了方向,結果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亞歷山大·弗萊明在清理實驗室的時候,因為一個一個微小的錯誤,不小心讓青黴素汙染了之前的一個試驗樣本,這個意外導致他開始研究青黴素的抗菌性,進而發現了青黴素。

或許這些錯誤本是無心之失,但正如培根所說:人類最重要的發現是人們沒有預料到的,是“想象之外”的。

由此可見,“犯錯不只是學習的機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還是人們學習或者做出真正創新的唯一機會。”丹尼爾·丹尼特這句話值得我們畫重點,他的意思就是:我們必須先做一個學習的人,然後才能學到東西。

通常的學習有兩種,一是擴充認知邊界,二是反覆練習強化;前者是理論的學習,後者是實踐的學習。關於理論的學習,丹尼爾·丹尼特舉出了哲學家的例子,這個例子很貼切,他是這樣說的:“哲學家實際上是記錄了一大堆非常有智慧的人犯下的一大堆非常有誘惑力的錯誤的歷史。”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哥白尼畫像

在理查德·德維特的《世界觀》一書就指出:雖然在我們看來,哥白尼的“日心說”,雖然已經顛覆了“地心說”的矇昧,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錯誤。哥白尼之所以犯這些錯誤並不是因為他不夠聰明,而是因為這些錯誤實在是微小到難以發覺,但這些細微之處對於整個“日心說”來講,卻有類似定海神針一般的重要。

這些錯誤在後來者的手上不斷重複,直至被發覺,然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才能使我們對整個世界、整個宇宙有了更加正確的認識。

當我們的認知被擴展到一定程度,我們必然會投身於實踐中去,正如當嬰孩意識到自己的雙腿是用來走路的時候,他一定會開始學習如何行走。

正如我們所知,在學習行走的過程中,他一定會摔很多跟頭,有時候摔了他可以馬上爬起來,有時候他的手掌和膝蓋會被摔破皮,更有的時候他會摔斷胳膊摔斷腿,這都是常有的事。沒有哪個孩子不摔跤就學會走的,正如沒有誰能不犯錯就獲得成功。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到達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落谷底的反彈力。”羅曼羅蘭也說過類似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為什麼巴頓將軍和羅曼羅蘭都有如此類似的認識,因為偉大的人都不逃避犯錯,他們知道,犯錯是走向偉大必不可少的條件。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我們生病了要吃藥,吃了就能藥到病除,可是你知道藥是怎麼做出來的嗎?做藥一般有三個階段:測試危害性、測試療效、測試穩定性,在這三個階段中,每個階段都是經過上百次、上千次的試錯換來的。就連一顆小小的藥丸都要經過無數次試錯才能來到我們身邊,更何況是人的成長的一生呢?

從學習走路,到認識世界,再到投身世界,犯錯必不可少。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端正對犯錯這件事的態度

犯錯的要訣在於不要去試圖隱藏它們,尤其不能自我欺騙。美國作家卡羅爾·德韋克在其著作《終身成長》中指出,這世界上存在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能力不能通過後天改變,他們害怕失敗,不願意接受挑戰。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相信能力可以通過後天改變,不懼怕失敗,願意接受挑戰,並且善於把失敗的經驗教訓運用到下一次挑戰中,以提高成功的機率。

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能力是通過學習不斷髮展而來的,因此他們的關注點不在於“證明自己”,而在於“發展自己”。他們不會因為失敗或者負面評價而開始自我懷疑和否定,而是把它們看做是自我提升的機會。相比固步自封、不敢犯錯的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成長型思維模式者獲得成功的機率自然更大。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犯錯除了能夠讓我們更接近成功,犯錯也能讓我們更加認清自己。因為“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撞上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反彈回來,我們才會瞭解“自己”。所以跟很強的東西、可怕的東西、水準很高的東西、能讓我們犯錯的東西相碰撞,然後才知道“自己”是什麼。真正的勇者都相信:凡是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犯錯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犯錯,犯了錯一蹶不振的無能者。

關於犯錯還有一個要訣,那就是錯誤要犯得清楚、明確,如果你知道甚至玩兒過獨數遊戲,你一定知道獨數遊戲就是不斷試錯,找出適合的數字,最後使數字完成橫向和縱向的疊加。在這過程中,你很明顯能知道哪個數字填上去不能使橫向和縱向的數字不能疊加,因為加起來不對啊。

無能者有一句話,叫“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死人不用做,當然不會錯;廢人和無能的人做得就少,但這世上沒幾個人願意當廢人或是無能者;多做多錯也並非正確。我們需要明白一點:聰明的人不以犯錯來培養自身能力,聰明的人能夠借鑑前人的經驗知識,避開已知的、明顯的低級錯誤。真正聰明的人,他們犯的錯也是具有“原創性”的

我們要學會做自己錯誤的鑑賞家,何為鑑賞家?就是能夠分辨優劣,判斷價值的人。

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斯金納有一個著名的強化理論: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如果此等行為對他有利,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反之則會被減弱或消失。人們通過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在原始社會,人們常常會被毒蛇咬傷,一旦咬傷,由於醫學條件有限,就會殘廢甚至死去。於是人們開始懼怕蛇,避免遇到蛇類,長此以往,到如今仍有很多人談蛇色變就是這個道理。

還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隻要看到一個人跑,其他人就算不知道這個人奔跑的原因也會跟著奔跑。因為在原始社會,人類非常脆弱,生活的環境也危險肆虐,和毒蛇相遇是危險的,遇到大型猛獸更是隻有跑的份。如果不跑或是跑得慢了,就只能成為猛獸的口中餐了,如此情況,看見一個人跑就是危險的信號,不跑你就得死啊!

不論是怕蛇心理還是不明所以的陪跑行為,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本能。所謂本能,就是犯錯後的產物。也正是因為本能,讓我們避免了犯很多同樣的錯誤,因此也為我們騰出更多的時間去犯“原創性”的錯誤。

所謂的犯“原創性”的錯誤,也就是給自己一個犯偉大錯誤的機會。這需要以下3點準備:

1. 要有不怕犯錯的心理準備。

2. 對你正在做的事有充分的準備,包括瞭解:已有的知識,前人已經犯過的錯誤,已有的解決方案以及它們的可行性,未發現的解決方案的可能性。

3. 去做,錯了立即反省改正,再去做,直到成功。

《直覺泵》第一章:你人生的高度,取決於你犯過什麼樣的錯誤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經歷過的苦難遲早有一天會變成光返過來擁抱你。相對於犯錯也有一句類似的話:犯過的錯遲早有一天會變成助力返過來推著你前進,不過前提是:你得犯“好錯”。

丹尼爾·丹尼特把”犯好錯“放在通用思考工具的第一章,可見其重要性。以前聽過一對老夫婦吵架,其中一句是”誰人不犯錯?就連毛主席他老人家都要犯錯!“可見犯錯在大多數人心中已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是越熟悉的東西越容易被忽略,這是人類的共性。

我想丹尼特之所以把犯錯放在第一章,不僅是因為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更是因為對於犯錯,人們已經司空見慣,因而重視程度也相對較輕。丹尼特這是在提醒我們:越是常見的錯誤越要主動避免,努力去犯”原創性“的錯誤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