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時光膠囊!9釐米長琥珀中,藏著一隻距今9900萬年的雛鳥

琥珀 邢立達 恐龍 文匯網 2017-06-26
又現時光膠囊!9釐米長琥珀中,藏著一隻距今9900萬年的雛鳥

包裹有雛鳥的琥珀。 攝:沈湫莎

“古生物學研究,用看的就好了。”這是昨天(24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的“琥珀中的雛鳥”講座上,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繼去年底他帶來了包裹在琥珀中的“新鮮”恐龍後,這一次他又向公眾展示了一塊包裹有距今9900萬年曆史的雛鳥琥珀標本。

琥珀標本極大地推動了古生物學的發展,許多通過想象建立起來的古代物種就這麼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人們面前。這讓邢立達開起了玩笑,“如果有一隻完整的恐龍被包裹在琥珀裡就好了。”

小鳥在琥珀中纖毫畢現

這是一塊大約9釐米長的琥珀,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從這隻鳥嘴裡的牙齒和翅尖的爪子可以判斷,它屬於反鳥類。

反鳥是一種原始鳥類,它們幾乎都擁有牙齒和爪狀肢體,因其肩胛骨和烏喙骨的連接方式與現代鳥類正好相反,因此得名。所有的反鳥在白堊紀後期就已滅絕,研究它們對弄清物種演化方向大有裨益。

琥珀中的雛鳥翅膀後掠,嘴巴和爪子張開,呈現出一種酷似捕獵的姿態,而通過檢測設備斷定,這是一隻出生僅一週左右的雛鳥。“這說明這隻鳥早熟。”邢立達說,所謂“早熟鳥”,就是出殼不久後就能獨自活動覓食的鳥類;反之,出殼後仍需要父母照顧一段時間的,被稱為“晚熟鳥”。

羽毛是這次研究的重點。一般化石絕對不會出現肌肉、血管、皮毛等物質,這種由蛋白質組成的物質很快會被歲月消解,所以長期以來還原古生物主要靠與現存生物的對比和想象,不過琥珀化石卻能留存血肉,這為研究提供了大量細節。

人們一般認為鳥類進化出羽毛是為了飛行,不過從許多封存於琥珀中的羽毛來看,事實卻未必如此。邢立達推斷,羽毛的出現更多是因為當時地球環境變冷,需要保溫,而且擁有美麗羽毛的雄鳥更容易獲得雌鳥的青睞。

古生物研究得益於“時光膠囊”

在古生物學家眼中,琥珀猶如時光膠囊,它能把億萬年前的東西原封不動地搬到當下,供人觀賞、研究。邢立達的研究夥伴,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瑞安·麥凱勒就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發表過琥珀中恐龍的研究,引起極大關注。近年來,每年發表的與琥珀相關的古生物論文數量在100篇以上。

雛鳥琥珀的“產地”在緬甸克欽胡康河谷的德乃老礦區。胡康河谷又名“野人山”,克欽山區在緬語中的意思就是“魔鬼居住的地方”。儘管波羅的海、墨西哥都是出產琥珀的地方,但迄今為止,只有緬甸克欽胡康河谷是擁有大規模白堊紀時期琥珀礦石的地方。

為了尋找琥珀標本,邢立達與團隊需要用汽車、摩托車、小船、大象等方式進入礦區,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緬甸琥珀標本被髮掘之前,世界上只發現了10只左右的琥珀蜥蜴,能找到一塊包裹蜥蜴、青蛙、蠍子等生物的琥珀,在古生物圈裡是不得了的大事,而現在,邢立達的辦公室桌子上,就有60多塊琥珀蜥蜴。

得益於琥珀的時空保存功能,人們對古生物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進展。邢立達未來的目標,是重建緬甸北部地區白堊紀時期的脊椎動物群,以現在的科研進度,他說五年內能向公眾交出一份研究報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