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能源 同性戀 教育 人民網科普 2017-05-19

辛靜

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申麥成向記者介紹井下防爆開關教學模型

“我經常跟我們年輕的同事說,學習無止境,創新無極限;只要想學就有機會,想幹就有舞臺,幹好就一定有前途!”5月15日,在與記者聊起自己的“創新”心得時,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焦煤公司趙固二礦運輸隊黨支部書記申麥成字字鏗鏘,發自肺腑。

毫不誇張地說,申麥成是位“創新達人”。在28年的工作中,他先後完成大小革新6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1200多萬元。還先後獲得全國首批“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全國煤炭工業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範”“河南省政府特殊人才津貼”等多項榮譽。

只有高中學歷的申麥成,從一名普通的機電維修工開始,依靠不斷學習,刻苦鑽研,一步步成長為行業典範、全國標兵,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積極向上的不竭動力。

多年刻苦鑽研 他從一個“門外漢”成為技術骨幹

1969年,申麥成出生在一個礦工家庭,高中畢業後,在父親的動員下申麥成來到焦作礦務局(即今河南能源焦煤公司)一個煤礦當了一名井下機電維修工。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為儘快瞭解機電知識,掌握檢修技術,他省吃儉用,先後自費購買了《煤礦井下電鉗工》、《採掘電鉗工》、《電氣自動化》等20多本專業書籍。每天一下班,他就一頭鑽進宿舍如飢似渴地學專業知識,寫讀書筆記,看案例分析,“消化”專業術語……常常是夜以繼日,廢寢忘食。

申麥成的宿舍裡堆滿了採掘機電方面的大專教材,一頁頁、一章章、一本本,不到兩年的時間,申麥成硬是將所有教材“啃”了下來。為了弄懂一個電氣方面的難題,他托熟人找到河南理工大學電氣學院的教授,利用週末時間前去補課接受輔導。申麥成執著的求知精神感動了教授,教授不但破例允許他旁聽自己的課,還親自為申麥成辦了一張河南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借書證。

礦山機電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實踐經驗的積累,申麥成當然知道這個理兒。因此,在惡補理論知識的同時,申麥成還經常纏著經驗豐富的老工人學習接電纜線、修高爆開關等實操技巧。

2009年,申麥成被調到焦煤現代化礦井趙固二礦工作。面對先進的機電設備,他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自己施展才能的天地更廣闊了;忐忑的是設備先進,實戰面前挑戰更大,壓力也更大。面對挑戰申麥成一點也沒有退縮,為了能儘快上手,他開始對相關設備進行全面摸底。業餘時間,他還參加了河南理工大學成教學院機電專業的函授班,利用一切機會學習機電知識。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經過多年的刻苦自學,申麥成終於掌握了現代化機電設備的維修技巧,併成為礦上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工作經驗的技術骨幹。

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講起自己的“創新”故事,申麥成便有說不完的話

初次嘗試成功 讓他“創新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煤礦工人的臉是黑的,心是熱的。工友情、同志愛成為申麥成崗位創新的不竭動力。一次,幾個同事下班後在一起聚餐,碰巧有位工友曾在接刮板運輸機切鏈中失去了食指指尖。當工友伸出雙手猜拳自嘲說了句“九個半”,惹得大家鬨堂大笑時,申麥成卻怎麼也笑不起來,他心裡非常難受,他想,怎麼能設計一種裝置起到保護作用,不讓工友再受傷害呢?這也讓他第一次萌生了創新的念頭。

於是接下來的幾天,申麥成一直泡在現場觀察、琢磨,偶然的一次,他看到工友用銷子卡切鏈的做法後,豁然開朗。升井後,申麥成顧不上洗澡就急忙跑到機修車間,連續鼓搗了8個小時,終於加工出了他自稱為“溜煤槽卡鏈器”的裝置。經過實際運用,不僅保證了安全,而且還成功將接鏈工時縮短至35分鐘。目前,這種卡鏈器已在焦煤井下普遍推廣應用。

這次嘗試的成功,激發了申麥成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凡是對安全、生產、高效有益的,他都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探索和創新,並想方設法解決問題。

申麥成發現趙固二礦井下西部生產區域,由於下山坡度較大,皮帶在拉煤時一旦停止運轉,就會自行迴轉,灑落的煤往往將皮帶後尾埋住,處理積煤十分麻煩。他就用邊角廢料製作了不傷設備、操作簡便、靈敏可靠的簡易皮帶逆止器,有效地解決了皮帶倒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在維修工作中,申麥成發現綜掘機液壓前探樑油管接頭是碗形絲扣連接,常常漏油,維修不方便,還影響設備衛生。一個月下來,連浪費加維修費用就高達三、四萬元。經過認真觀察,他將液壓前探樑油管延長半米,把碗形絲扣接頭換成快速接頭,有效解決了漏油問題。

井下掘進頭粉塵大,對人體呼吸道損害大,直接影響工人身體健康。申麥成便用舊鋼管和鐵窗紗製作了“防塵水幕”,有效降低了粉塵,淨化了空氣,改善了環境,深受工人歡迎。

為解決井下電纜吊掛髒、亂、差難題,申麥成又將廢舊細鋼絲繩接起來拉成一條直線,兩頭固定好,中間均勻間隔固定,再把電纜鉤固定在細鋼絲繩上,使得吊掛起來的電纜平、直、順,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成為質量標準化檢查中的一大亮點。

2014年12月,申麥成親眼目睹了一名工友的手在釘皮帶扣時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的情景。當時安裝和維護井下皮帶釘釦作業時需要4個人,1人使用大錘砸,2人扶扣板,還有一個人掌握釘釦機頭,一不小心大錘砸偏,就會將扶扣板的人手砸傷。看著工友痛苦的表情,申麥成很是心疼,他暗暗發誓要從根本上解決釘皮帶扣時的安全問題,把工友從不安全的工作中解脫出來。

經過半個多月的冥思苦想,他想出一個辦法:將皮帶釘釦機頭和釺子焊接在一起,安裝到風鎬上,以壓縮空氣為動力,形成氣動機械式釘釦裝置,通過活塞運動,帶動釘釦機頭,衝擊皮帶扣,完成釘釦動作。經過驗證,他自制的這種氣動機械式皮帶釘釦器,不僅釘釦牢固均勻、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而且造價低廉維修簡便,很快在集團公司井下推廣起來,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申麥成常說,創新無大小,管用就是寶。多年來,申麥成在崗位上先後完成電機防護罩、防塵“水幕”等大小革新60多項,創造經濟效益1200多萬元。

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在這方小講臺上,申麥成利用業餘時間,每個月至少給新入職的同事講四次課

“勤育百花滿園春” 徒弟們大都成為業務骨幹

作為礦區遠近聞名的“大師”,申麥成深知“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只有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及積累的經驗傳授給更多員工,才能進一步提升礦井整體技術水平。

於是,2011年4月,申麥成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申麥成創新工作室”。他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為礦上培養了一大批機電維修方面的緊缺技術人才。

結合工作實際,申麥成還先後編寫了涉及井下14個崗位、22萬字的培訓教案,帶徒97人次,並摸索出了“人人皆是‘超天才’24字創新法” (“超”即是抄學,借鑑,對標,超越;“天”即是添加,融合,研發,增效;“才”即是裁剪,縮減,節能,降耗),成為職工成才的助推器,企業創效的動力源。

“申師傅在工作和學習方面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他在培訓課堂上佈置的作業誰要是完不成,他肯定會加倍處罰,沒有人能矇混過關。這一點我們對他是又敬又怕。”採訪中,申麥成的徒弟高政說,“但在生活上,他十分關心我們。有時在井下加班上井晚了,他就自掏腰包到礦門口請我們吃飯。”

嚴師出高徒。在申麥成的大力培養下,徒弟們的理論水平和實操技能突飛猛進,大都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幹。他手把手輔導的徒弟高政等人如今已成為綜掘機維修能手,秦志強、滕光華、韓玄玄等都走上了技術管理崗位。

申麥成說:“創新是一個個個體的付出,是一群群人的執著,是一代代人的接力。我就是盼望徒弟們都成為技術能手和骨幹,成為企業滿園春色中一朵朵盛開的花。”

功夫不負有心。近年來,“申麥成創新工作室”累計創效近億元,共完成各類創新成果1000多項,其中685項被成功轉化應用、28項獲得國家專利,並培養出以“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張明建為代表的高技能人才100多名。2013年11月,該工作室被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命名為“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工作室”。礦職工創新工作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稱號。2015年4月,申麥成還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在工友們眼中,申麥成就像一隻陀螺,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礦井機電設備的安全運行旋轉著,一年365天,他出勤總保持在340天以上。只要井下有問題,他是隨叫隨到,絕不推脫。

採訪臨近結束時,申麥成對記者說,企業給咱搭建了這麼好的平臺,讓咱既有名又有利,咱不用心做事,咋能對得起企業呢?咱就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也沒有大本事,只能發揮自己的機電專長,一方面維護好設備安全高效運轉,一方面為企業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這就是申麥成,一個在平凡崗位上不斷創新,用行動踐行焦裕祿精神的最美勞動者。面對接踵而來的榮譽,申麥成沒有陶醉。他一如既往地立足本職,用心做事,無怨無悔地在創新路上鏗鏘前行著。

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申麥成獲得的部分榮譽

申麥成:創新路上大步行

記者們觀看申麥成先進事蹟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