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L&M

人生最美是清歡

我的故事,

流淌在這悠悠的沱江河裡,它以前兩岸都是甘蔗,空中都是甜蜜的香氣,你不知,是因為你錯過了曾經最輝煌的我。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龍門鎮是一座千年古鎮,鎮上有老街,老橋,老宅,老故事!曾經的龍門鎮,輝煌的,讓你挪不開眼!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龍門鎮地處婉轉迂迴的沱江右岸,它臨江而建,背靠山嶺,場口有一棵長著虯枝、根深葉茂的巨大榕樹,向世人昭示了悠久的歷史。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龍門鎮是沱江鄉政府所在地。除有大面積的現代建築外,現保留著一條寬約3米,長約300米,由青條石、木板門、串架青瓦房構成的老街,街道兩旁茶館、酒肆、商鋪、藥店鱗次櫛比、一應俱全。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據老人們傳說,龍門鎮在很早以前僅為一條面向沱江的半邊街,但因地理位置特殊,不少過往船隻都會在此碼頭靠岸休息,所以一直以來,半邊街除了每家每戶經營日用品,還設有宵夜、棧房、唱戲、茶館。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民國以後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隨白馬酒精廠建成,大量燃料外運,促進了船運業的興旺,龍門鎮半邊街也隨之大興土木,擴建成了如今這樣一條完整的街道,每天人來客往,熱鬧非凡。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河道上運送甘蔗、白糖、紅糖、大量船隻往來的繁榮景象。之後,隨甘蔗生產的衰亡以及陸路交通的快速發展,河道的船隻逐漸減少,船家、縴夫的身影逐漸消失。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而關於龍門鎮的傳說,遠不止於此,在龍門鎮,還藏著一個創造和見證了內江糖業輝煌歷史的——曾家大院!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曾家大院長99米,寬46米,大院三橫七縱有24口天井象徵24節氣。兩側廂房裝飾,左側暗,西洋氣息,右側謹遵中國傳統。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沿18級臺階而上,兩扇舊木門應聲開啟,一棵桂圓樹,分於正堂屋兩側,為300年前大院主人所植,如今依繁葉茂透過蒼涼的院落300年前的記憶慢慢被喚醒.....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1709年,一個16歲的少年,隨著眾多“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一起,滿懷憧憬地來到了內江。

這位少年名叫曾達一,福建省長汀縣安仁裡孝感鄉人,他本是負氣離家出走,卻走到了內江。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一次偶然,曾達一看到了路邊的幾朵菊花。他發現內江菊花開放的時節,也是農曆九月,與家鄉福建相同。既然菊花開放同時節,那從家鄉福建引種甘蔗或許也能成功。誰能想到,正是曾達一的這個念頭造就了內江製糖業上百年的輝煌!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於是曾達一趁回福建長汀遷祖先骸骨的機會,請了家鄉兩個 製糖匠人挑著甘蔗入川,一路上歷經的艱辛可想而知。後來 靠種蔗製糖致富的曾氏後人,為感激那兩個挑甘蔗入內江的 福建制糖匠人,在他們墳前立碑。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那墳被稱為“蔗奴墳”,就在樑家壩曾家大院前面,直到 1958年修公路時,墳碑才被毀。

製糖,讓曾家迅速在沱江邊興旺起來。製糖工藝成了曾家的 祕密,“傳媳不傳女”。但幾十年後,曾家的製糖祕技不再 是 祕密,沱江兩岸也“遍地是甘蔗,五里一糖房”。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據史料記載,當時內江種蔗面積達22萬餘畝,有糖坊1400餘 家,漏棚1000餘家。那時,四川產糖總量佔全國的69.2%, 而內江產糖總量佔四川的70%,所產蔗糖遠銷全國各 地。“甜城內江”之名漸為世人所知。(文字資料來源華西都市網)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300年過去,如今曾家大院已是一個廢棄的糧庫。因年久失修,圍牆和窗櫺藤蔓遍佈,木柱牆板溼跡斑斑,青磚砂石青苔叢叢。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面對此情此景,讓人很難將大院此時的冷清寂靜與往昔的熱鬧喧囂聯繫起來,更難想象數百年前一個家族和一座城市共同演繹的那個傳奇故事……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回來的路上,大千妹兒遇到一個賣編織品的老人,擦肩而過時,目光隨著老人遠去....

心中一陣酸澀,天氣如此的炎熱,老人赤著上身,帶著草帽,穿著一條破破爛爛的褲子,推著自己的手推車,車上堆滿了他自己的編織品,步伐緩慢的走在這黃土地上。

太陽很大,陽光很毒,老人身上都是細細的汗珠,生活和生存,是有很大差距的。

於是大千妹兒叫住了老人,詢問手推車上的筲箕怎麼賣,老人一見來了生意,小心翼翼的報著價。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小的10塊,大的12塊,你放心,我很老實的,我不得亂喊價,都是我自己編的...手都編痛了也賣不出去,要不是我有殘疾,我都去打工了...打工還有50塊錢一天....我都七十多歲了....”

老人絮絮叨叨的小聲唸叨著,像是許久沒有與人說過話和溝通過了,恨不得把一天的話都說完一般。

後來,我買了兩個筲箕,24塊錢,老人找不開零錢,從車上一件衣服的內襯裡小心翼翼的掏出了一個塑料袋,裡三層外三層的裹著,打開一看,我更心酸了,袋子裡只有四張五毛,一張兩毛。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珍藏著的袋子裡只有2塊2毛錢。


龍門鎮,藏著一個300年的曾家大院!兩捆甘蔗創造了一個“甜城”



他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依舊在用自己的雙手勞動,哪怕生活很苦,但也從未放棄。

曾家大院已經三百多歲了,依然屹立在原址上,堅強的用這殘恆斷瓦,展示著自己輝煌的過去。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在遇到困境時,也不要放棄生活,生活自然不會放棄你!

我知道我強行雞湯你們要打我,但是,我還是雞了!雞你太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