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看《奇葩說》的方式叫羅振宇一開口就快進

內地綜藝 奇葩說 羅輯思維 高曉鬆 扒婆深八卦 2017-04-25

以第四季《奇葩說》為臨界點,羅振宇的導師生涯被劈成了兩半。

在此之前,他在封閉的《羅輯思維》以及封閉的演講中勉強維繫著知識教主、精神導師的人設;到了開放的《奇葩說》中,他生搬硬套,故作高深讓人找不到重點,發言遭遇眾多網友快進,人稱“快進導師”。

自從5年前《羅輯思維》上線開始,人們總是把高曉鬆和羅振宇相提並論或者對比:都是中年胖大叔、都是知識脫口秀,都積累了眾多的粉絲……直到《奇葩說》第四季播出,後知後覺的網友們終於覺醒:羅振宇不是高曉鬆,也取代不了高曉鬆。

有一種看《奇葩說》的方式叫羅振宇一開口就快進

高曉鬆和羅振宇

《奇葩說》第二季裡頂替高曉鬆的金星,也常常被網友吐槽比不上高曉鬆。金星老師有足夠的底氣反擊,一方面自己是女人,不需要跟男人爭什麼;另一方面,她直截了當說自己是是軍藝舞蹈系出來的,跟清華的高曉鬆沒法比,把書拿來引經據典,這是高曉鬆的強項。

作為知識教主的羅振宇可不敢這麼說。他甚至不敢看高曉鬆的節目視頻,怕跟他想了一樣的選題,遭遇到底誰抄誰的問題。(山東商報採訪)

可高曉鬆就像影子一樣,讓他逃不掉。《奇葩說》第四季,每當羅振宇說話,吐槽他以及呼喚高曉鬆回來的彈幕就一條又一條——羅老師看了會撞牆嗎?

羅振宇在《奇葩說》表現有多爛?

《奇葩說》第四季之後,吐槽羅振宇成為了新的政治正確。

百度“羅振宇+奇葩說”關鍵字,結果包括:羅振宇遭遇滑鐵盧、羅振宇請你離開、羅振宇滿嘴跑火車……微博上,羅振宇一講話就快進的網友不在少數,最讓羅老師傷心的評價莫過於:“我以前看奇葩說從不快進,自從有了羅振宇……”

羅振宇在《奇葩說》上的表現到底有多爛,才會招致如此評價?

在“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美德”一集中,站在反方的羅振宇把向人借充電器後的客套話“給您添麻煩”上升為人類社會的協作,還拋出了“發行社交貨幣,就是給別人添個麻煩”的概念。蘇有朋一語中的:今天的題目是“不應該添麻煩”,而不是“不應該建構人際關係或是求助”。

有一種看《奇葩說》的方式叫羅振宇一開口就快進

羅振宇一講話,彈幕就開啟吐槽模式,網友呼喚高曉鬆迴歸。

在“外賣小哥惹毛我,該不該投訴他”一集中,羅老師出口就引經據典:《人類的髒話史》中“髒話是人類社會的緩衝機制”,讓人不明所以(蔡康永意味深長的皺眉);《論語》中“以直報怨”,這句原意為“以正直態度對待傷害自己的人”的名言,被曲解為“要做等值的事情,是現代社會最基本原則”(孔老夫子說這話的時候,還不知道現代社會為何物);還有一本沒有說名字的書裡講,快遞小哥犯了錯誤公司是絕不會罰錢的,而是讓他們在早會演個節目,當不罰錢不足以懲罰的時候,讓小哥寫檢查——羅老師讀的確定不是一本假書嗎?去街頭抓一個小哥問問都比讀這樣的書更有發言權。

但凡領袖或者導師,都擅長於把常識包裝成晦澀難懂的概念,羅振宇也不例外。比如協作、U盤化生存。

在封閉的環境中,這些概念還可以自圓其說。可在《奇葩說》上,羅振宇硬要在原本不相干的話題扯上自己創造的概念,辯論就會變為:拋概念+解釋概念+生拉硬拽辯題。

有一種引經據典叫強行名人名言,有一種看《奇葩說》的方式叫羅振宇一開口就快進。

如果羅振宇一無是處,他的粉絲是如何累積起來的?

羅振宇在一部分人中的口碑不太好,這是事實。但如果羅振宇是以《奇葩說》第四季的表現出道,想必也不會有今天的影響力。

論個人的學識,羅振宇遠比不上高曉鬆。但從做節目的角度,早期的《羅輯思維》足夠良心。從2012年底上線,《羅輯思維》講過岳飛、康有為、慈禧、李鴻章、胡適、汪精衛,也講過南北戰爭、大英帝國、阿根廷、納粹,涉獵政治、經濟、歷史等多個維度。

比如第2季第17期“胡適的百年孤獨”,節目從胡適寫了半本的《中國哲學史大綱》講到白話詩集《嘗試集》,以及胡適對《紅樓夢》的研究,以及國共兩黨領導人對胡適的態度。人人知道胡適的大名,但懂得胡適名不副實的不多。被譽為開山之作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水平遠不及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為了證明《紅樓夢》的“自敘說”,他千方百計地把曹雪芹年齡加大,讓後面數十年間的研究者陷入兩難之境。在描述胡適的真實水平上,《羅輯思維》比公知們高出了幾個檔次,後者只會把胡適捧成神。

這種級別的節目時可以吸引一眾求知慾強烈的青年,但不是羅振宇一個人的功勞。從節目的底稿來看,不是讀一兩本書總結一下中心思想就可以達到的,即便節目通篇都是在搬運別人觀點。羅振宇要熟練地將這些內容講出來,也不那麼容易的。

有一種看《奇葩說》的方式叫羅振宇一開口就快進

羅輯思維

羅振宇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談到過做《羅輯思維》的辛苦:

為什麼我現在錄像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我現在講的話題越來越大,每期的節目時長越來越長,現在經常60分鐘hold不住,但是我不用題詞器,我講的每一句話都是我自己心裡想出來的,不是念出來的。我現在大概錄一期節目要20多個小時,每一句話大概要說三十多遍,才能說得我自己非常滿意。

羅振宇和高曉鬆的區別,就是工業品和手工藝品的區別。羅振宇的角色不過是個主持人,同樣的內容換成張振宇、王振宇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會非常辛苦;高曉鬆的角色是將自己的學識積累輸出,在飯局上講和對著攝像機鏡頭講,沒有太大區別,所以去年他一邊錄《曉鬆奇談》,一邊做著雜書館,還在阿里大文娛任職。

高曉鬆講了五年還可以繼續講下去,而《羅輯思維》在今年錄不下去了。

去年年底,羅振宇在《羅輯思維》最後一期節目中表達了身體吃不消的狀況:

沒有口若懸河的天才,我每次錄像,可能一個小時的節目 ,我要錄10到20個小時,就是反覆地打磨每一句話 ,我覺得表達精準,用詞到位,而且沒有磕巴,我才會原諒自己,讓這一條過。那以今天這樣的身體狀態,我肯定沒有辦法承擔這麼繁重的體力工作了,所以向大家道歉 。

《羅輯思維》併入得到App之後,改成了6-8分鐘的碎片化內容。

口碑撲街的《奇葩說》,大概才是羅振宇的真實水平

《羅輯思維》的水準在去年下半年經歷了斷崖式下跌——基本等同於羅振宇在《奇葩說》第四季的水平。

如果說早期的《羅輯思維》在內容上還比較收斂,羅振宇只是在公開演講以及採訪中兜售羅氏成功學,那麼去年下半年以後的《羅輯思維》就有些肆無忌憚了。中間有一段小插曲,羅振宇去年有了女兒,請了兩個月假,找各路朋友帶班,迴歸以後有些力不從心,開始大談網紅、戰略、巨嬰還有王陽明。

力不從心的《羅輯思維》以及開放式討論的《奇葩說》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包裝的力量弱化。大概,這才是羅振宇的真實水平。

傳播知識不過是手段,無論是社群經濟、內容電商、網紅經濟,還是內容付費,羅振宇要做的不過是打著知識的旗號收割朝他湧過來的粉絲,這個嘗試做砸了,還有下一個,所謂“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本質上還是造神運動——為底層用戶創造一個期待:跟我學就能成為有知識的人,獲得財務自由,走向人生巔峰。

有一種看《奇葩說》的方式叫羅振宇一開口就快進

羅振宇最擅長提概念

羅振宇一直強調碎片化學習,所以他把王陽明講成了碎片化知識,也可以說是知識垃圾。羅振宇在節目中說:“王陽明的心學是儒學的一個分支,你要搞清楚了儒學是什麼東西,你就不會想從他身上得到成功學了。”可他硬生生把王陽明講成了成功學,以及毒雞湯,還不忘扯到成功學界的領袖馬雲、馬化騰。

儒學是什麼,羅振宇未必懂,所以在他眼裡儒學是皇權解毒劑、君子人格, 把自己打扮為成功學。王陽明是什麼,他估計也不懂,所以才會向外求聖賢,向內求諸己的君子之道。

沒有一個更高的視角,就只能看到儒學的道德觀,並把它解讀成雞湯以及成功學,而看不到其宇宙觀在應對佛教、道教衝突的演變——王陽明就是佛教衝擊下中國第一次文化融合的產物,其所謂的“心”是相對於另一派理學而言的,即不必從天理來理解世間的人倫道德,只需要從人之常情出發。

碎片化的知識只能稱為知識點,真正的知識是系統化的,需要厚積薄發的。能夠系統化理解一門知識的人,大多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向大眾普及基礎知識上。所以羅振宇和他的得到App扛起了傳播知識的大旗,但和知識無關。

《奇葩說》需要羅振宇的“知識”灌輸嗎?很肯定的說,不需要!

《奇葩說》“可貴的地方在於嬉笑怒罵下的那點正經的公共討論的態度”,而不是羅振宇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以及一本正經地教你讀暢銷書——或許羅老師就是來賣書的呢。

問題是,《奇葩說》都被羅老師變味兒了,馬東老師能解決一下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