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樣的變化也難免有些善惡被臉譜化的問題,故事的情節也是英雄故事常見的橋段,大致脈絡無非是出發冒險、遇到阻力、高人指點、奪得勝利。

雖然正面人物如此偉光正,情節還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欣然接受這樣的故事,我想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哪吒是為數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的神仙。

可愛、單純、正直,不用贅述,這是我們既定的認知裡,對娃娃用的最多的詞彙,雖然改寫的故事偏離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還是可以立住,而後續的見義勇為也變得在情理之中。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樣的變化也難免有些善惡被臉譜化的問題,故事的情節也是英雄故事常見的橋段,大致脈絡無非是出發冒險、遇到阻力、高人指點、奪得勝利。

雖然正面人物如此偉光正,情節還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欣然接受這樣的故事,我想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哪吒是為數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的神仙。

可愛、單純、正直,不用贅述,這是我們既定的認知裡,對娃娃用的最多的詞彙,雖然改寫的故事偏離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還是可以立住,而後續的見義勇為也變得在情理之中。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更重要的另一點,也是所有改編作品都涉及到的情況,翻拍的內容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貼合原著的還原,要麼是在新的環境下的新解讀,《哪吒鬧海》顯然屬於後者,而它當時創作的社會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要素。

彼時的社會經過了一段扭曲畸形的折磨,創作中不再需要一個凶神惡煞般的魔頭,或者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救世神仙,最渴望的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可以有噴薄而出的新力量。

哪吒不僅是有孩子那般天真活潑的特點,還承擔了本該是成人履行的社會責任。在龍王威逼之下,他大聲悲喊:「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自刎的瞬間,停格的畫面,掠過家人的臉龐,隨即看到哪吒的頭髮披散下來,殷紅的鮮血滴落。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樣的變化也難免有些善惡被臉譜化的問題,故事的情節也是英雄故事常見的橋段,大致脈絡無非是出發冒險、遇到阻力、高人指點、奪得勝利。

雖然正面人物如此偉光正,情節還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欣然接受這樣的故事,我想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哪吒是為數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的神仙。

可愛、單純、正直,不用贅述,這是我們既定的認知裡,對娃娃用的最多的詞彙,雖然改寫的故事偏離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還是可以立住,而後續的見義勇為也變得在情理之中。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更重要的另一點,也是所有改編作品都涉及到的情況,翻拍的內容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貼合原著的還原,要麼是在新的環境下的新解讀,《哪吒鬧海》顯然屬於後者,而它當時創作的社會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要素。

彼時的社會經過了一段扭曲畸形的折磨,創作中不再需要一個凶神惡煞般的魔頭,或者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救世神仙,最渴望的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可以有噴薄而出的新力量。

哪吒不僅是有孩子那般天真活潑的特點,還承擔了本該是成人履行的社會責任。在龍王威逼之下,他大聲悲喊:「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自刎的瞬間,停格的畫面,掠過家人的臉龐,隨即看到哪吒的頭髮披散下來,殷紅的鮮血滴落。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種痛感帶來的觸動,是比哪吒復仇得勝時的快感,還要直抵人心。他活著的時候有多麼可愛,當他死去的時候,就會多麼讓人可惜。

考慮到影片的兒童受眾,畫面又不能處理的太血腥暴力,於是就設計出了哪吒背對觀眾,反手持劍的方式。此處改編去掉了原著中剖腹剜腸贖過、魂飛魄散無法轉世等等一些迷信色彩,並且藝術性的表達,成為後續影視作品效仿的經典情節。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樣的變化也難免有些善惡被臉譜化的問題,故事的情節也是英雄故事常見的橋段,大致脈絡無非是出發冒險、遇到阻力、高人指點、奪得勝利。

雖然正面人物如此偉光正,情節還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欣然接受這樣的故事,我想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哪吒是為數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的神仙。

可愛、單純、正直,不用贅述,這是我們既定的認知裡,對娃娃用的最多的詞彙,雖然改寫的故事偏離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還是可以立住,而後續的見義勇為也變得在情理之中。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更重要的另一點,也是所有改編作品都涉及到的情況,翻拍的內容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貼合原著的還原,要麼是在新的環境下的新解讀,《哪吒鬧海》顯然屬於後者,而它當時創作的社會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要素。

彼時的社會經過了一段扭曲畸形的折磨,創作中不再需要一個凶神惡煞般的魔頭,或者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救世神仙,最渴望的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可以有噴薄而出的新力量。

哪吒不僅是有孩子那般天真活潑的特點,還承擔了本該是成人履行的社會責任。在龍王威逼之下,他大聲悲喊:「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自刎的瞬間,停格的畫面,掠過家人的臉龐,隨即看到哪吒的頭髮披散下來,殷紅的鮮血滴落。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種痛感帶來的觸動,是比哪吒復仇得勝時的快感,還要直抵人心。他活著的時候有多麼可愛,當他死去的時候,就會多麼讓人可惜。

考慮到影片的兒童受眾,畫面又不能處理的太血腥暴力,於是就設計出了哪吒背對觀眾,反手持劍的方式。此處改編去掉了原著中剖腹剜腸贖過、魂飛魄散無法轉世等等一些迷信色彩,並且藝術性的表達,成為後續影視作品效仿的經典情節。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貫穿全片的善惡對抗,最後集中在爭奪哪吒的身體上,面對窮奢極欲的龍王,哪吒成了反抗父權的末路英雄,如果說他第一次拯救小夥伴,是出於孩童間最單純的友善。那麼自刎重生後,哪吒斬斷了與父親的關係,為了陳塘關百姓的生命而鬥爭,則是選擇為了更多的苦難百姓。

《哪吒鬧海》中的父權色彩非常濃厚,母親形象只在開篇哪吒降生時稍有提及。哪吒用近乎自我毀滅的方式擺脫父權、神權的掌控,奪回自己的控制權,甚至成為一次自我淨化的儀式,極力反抗被權威執掌的規則。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樣的變化也難免有些善惡被臉譜化的問題,故事的情節也是英雄故事常見的橋段,大致脈絡無非是出發冒險、遇到阻力、高人指點、奪得勝利。

雖然正面人物如此偉光正,情節還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欣然接受這樣的故事,我想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哪吒是為數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的神仙。

可愛、單純、正直,不用贅述,這是我們既定的認知裡,對娃娃用的最多的詞彙,雖然改寫的故事偏離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還是可以立住,而後續的見義勇為也變得在情理之中。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更重要的另一點,也是所有改編作品都涉及到的情況,翻拍的內容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貼合原著的還原,要麼是在新的環境下的新解讀,《哪吒鬧海》顯然屬於後者,而它當時創作的社會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要素。

彼時的社會經過了一段扭曲畸形的折磨,創作中不再需要一個凶神惡煞般的魔頭,或者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救世神仙,最渴望的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可以有噴薄而出的新力量。

哪吒不僅是有孩子那般天真活潑的特點,還承擔了本該是成人履行的社會責任。在龍王威逼之下,他大聲悲喊:「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自刎的瞬間,停格的畫面,掠過家人的臉龐,隨即看到哪吒的頭髮披散下來,殷紅的鮮血滴落。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種痛感帶來的觸動,是比哪吒復仇得勝時的快感,還要直抵人心。他活著的時候有多麼可愛,當他死去的時候,就會多麼讓人可惜。

考慮到影片的兒童受眾,畫面又不能處理的太血腥暴力,於是就設計出了哪吒背對觀眾,反手持劍的方式。此處改編去掉了原著中剖腹剜腸贖過、魂飛魄散無法轉世等等一些迷信色彩,並且藝術性的表達,成為後續影視作品效仿的經典情節。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貫穿全片的善惡對抗,最後集中在爭奪哪吒的身體上,面對窮奢極欲的龍王,哪吒成了反抗父權的末路英雄,如果說他第一次拯救小夥伴,是出於孩童間最單純的友善。那麼自刎重生後,哪吒斬斷了與父親的關係,為了陳塘關百姓的生命而鬥爭,則是選擇為了更多的苦難百姓。

《哪吒鬧海》中的父權色彩非常濃厚,母親形象只在開篇哪吒降生時稍有提及。哪吒用近乎自我毀滅的方式擺脫父權、神權的掌控,奪回自己的控制權,甚至成為一次自我淨化的儀式,極力反抗被權威執掌的規則。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自刎,雖然是他主動決絕的選擇,但也可以說是被父親李靖逼迫的。原著中最激烈的父子矛盾在動畫片中已經轉移為哪吒與龍王的恩怨,雖然父子矛盾被淡化,並且膽小偽善的父親還增添了一些柔情,比如最後欲大義滅親時候的遲疑。

但是哪吒本來完全有能力戰勝龍王,而父親李靖鑑於龍王的神仙身份,或者可以說他們之間的政治關係,完全喪失了身為父親的責任,讓李靖在兒子面前顯得非常無能。哪吒在揮劍自刎的那一刻,有沒有冰涼徹骨的失望呢?

"

文 | 小佳

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疑是暗淡的暑期檔一大爆款,從點映開始,豆瓣的評分由8.6到8.8,穩中有升。

討論最多的一點是生性邪惡的醜哪吒和我們最熟悉的那個俊美娃娃完全不同。

相比於《哪吒鬧海》裡的小英雄,今天的魔童哪吒的確顛覆了我們的印象,但如果追本溯源,《封神演義》裡的哪吒還真不是什麼善茬。要說顛覆,四十年前的《哪吒鬧海》才是一個真正的顛覆者。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鬧海》(1979)

這部電影誕生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是文革後中國製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在六十年代中後期,動畫電影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打壓,1963年有一個口號「大寫十三年」,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大寫解放以後的十三年,著重寫建國後的活人,不寫古人不寫死人,所以,當時再看到什麼神話人物是不可能了。

《哪吒鬧海》的出現,是在封閉了十六年的神話故事領域,劈開一道光亮給觀眾看。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早前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象徵著中國動畫電影的一個高峰,像導演王樹忱提過的,小哪吒經過一番磨難復活,如同我們的動畫電影得到重生。

哪吒本來是佛教人物,後來《封神演義》成書,哪吒又變成了道教弟子。在《哪吒鬧海》最初的人物設計中,美術設計張仃先生本來把哪吒畫得黑且瘦,後來經過造型設計師閻善春、黃煒的修改,才有了大家後來看到的樣子。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同樣是上美廠的動畫電影,與《大鬧天宮》中的哪吒相比,《哪吒鬧海》在造型上更突出了他的人性一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大鬧天宮》

除了造型上貼近鄰家小孩兒,還有在情節上的刪繁就簡,略去原著中太乙真人收石磯、哪吒還魂、李靖燒燬行宮、玲瓏塔鎮哪吒等等情節,提煉出關於「鬧海」的主線,強調哪吒與龍王的對峙,極力突出雙方的善惡對峙,轉移了原著中的父子矛盾,對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改寫,讓善者更善,惡者更惡。

原著中本來在水晶宮閒坐的龍王,在動畫片裡開篇就是胡作非為的惡人形象,不為百姓降雨,反而索要童男童女,報復得逞還尋酒作樂。而哪吒因為知曉自己並非凡夫俗子,完全是有恃無恐的猖狂惡童。

原著當中,哪吒在洗澡時,水上的乾坤圈讓海底龍宮震響,巡海的夜叉查看情況,和哪吒沒說攏,就被打得「頭腦迸流,即死於岸上」。

這一情節在動畫裡已經改成,哪吒為了救人,打傷夜叉。後來敖丙找哪吒理論時,被打死又抽筋,原著中的罪加一等,在動畫裡已經淨化為斬妖除魔的正義行為。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當老龍王去找李靖討說法,哪吒還謊稱自己遭到百般辱罵,不得已為之,對待老龍王,也是叫囂:「我非別人,乃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靈珠子是也。偶在九灣河洗澡,你家人欺負我;是我一時性急,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你就上本。我師父說來,就連你這老蠢物打死了,也不妨事!」

奪人兩條性命,卻歸因於自己「一時性急」,還說這樣也「不妨」,與動畫片中那個善良正義的哪吒大相徑庭,哪吒最後剖腹剜腸,還父母骨肉,幾乎是一種自我贖罪。

凶狠野蠻的哪吒在《哪吒鬧海》裡被提純成最有人性的神,這個白衣少年有一眾親密的小夥伴,不僅和父親李靖的矛盾也被弱化,還強調了與太乙真人師徒之間的關係。

改寫之後的哪吒是個路見不平、反抗父權的義氣少年,拯救百姓於危難的小英雄。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樣的變化也難免有些善惡被臉譜化的問題,故事的情節也是英雄故事常見的橋段,大致脈絡無非是出發冒險、遇到阻力、高人指點、奪得勝利。

雖然正面人物如此偉光正,情節還也有些俗套,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欣然接受這樣的故事,我想其中一個最大的優勢,哪吒是為數不多的以孩子的形象出現的神仙。

可愛、單純、正直,不用贅述,這是我們既定的認知裡,對娃娃用的最多的詞彙,雖然改寫的故事偏離了原著,但哪吒的性格還是可以立住,而後續的見義勇為也變得在情理之中。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更重要的另一點,也是所有改編作品都涉及到的情況,翻拍的內容無非兩種情況,要麼是貼合原著的還原,要麼是在新的環境下的新解讀,《哪吒鬧海》顯然屬於後者,而它當時創作的社會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要素。

彼時的社會經過了一段扭曲畸形的折磨,創作中不再需要一個凶神惡煞般的魔頭,或者是一個無所不能的救世神仙,最渴望的是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可以有噴薄而出的新力量。

哪吒不僅是有孩子那般天真活潑的特點,還承擔了本該是成人履行的社會責任。在龍王威逼之下,他大聲悲喊:「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自刎的瞬間,停格的畫面,掠過家人的臉龐,隨即看到哪吒的頭髮披散下來,殷紅的鮮血滴落。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這種痛感帶來的觸動,是比哪吒復仇得勝時的快感,還要直抵人心。他活著的時候有多麼可愛,當他死去的時候,就會多麼讓人可惜。

考慮到影片的兒童受眾,畫面又不能處理的太血腥暴力,於是就設計出了哪吒背對觀眾,反手持劍的方式。此處改編去掉了原著中剖腹剜腸贖過、魂飛魄散無法轉世等等一些迷信色彩,並且藝術性的表達,成為後續影視作品效仿的經典情節。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貫穿全片的善惡對抗,最後集中在爭奪哪吒的身體上,面對窮奢極欲的龍王,哪吒成了反抗父權的末路英雄,如果說他第一次拯救小夥伴,是出於孩童間最單純的友善。那麼自刎重生後,哪吒斬斷了與父親的關係,為了陳塘關百姓的生命而鬥爭,則是選擇為了更多的苦難百姓。

《哪吒鬧海》中的父權色彩非常濃厚,母親形象只在開篇哪吒降生時稍有提及。哪吒用近乎自我毀滅的方式擺脫父權、神權的掌控,奪回自己的控制權,甚至成為一次自我淨化的儀式,極力反抗被權威執掌的規則。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自刎,雖然是他主動決絕的選擇,但也可以說是被父親李靖逼迫的。原著中最激烈的父子矛盾在動畫片中已經轉移為哪吒與龍王的恩怨,雖然父子矛盾被淡化,並且膽小偽善的父親還增添了一些柔情,比如最後欲大義滅親時候的遲疑。

但是哪吒本來完全有能力戰勝龍王,而父親李靖鑑於龍王的神仙身份,或者可以說他們之間的政治關係,完全喪失了身為父親的責任,讓李靖在兒子面前顯得非常無能。哪吒在揮劍自刎的那一刻,有沒有冰涼徹骨的失望呢?

四十年前的這部哪吒電影,至今還是真正的神作

哪吒最初的反抗沒有任何效果,甚至遭遇到家人的誤解,當他要化解自己的困局時卻沒有任何能力,只能轉向自己,用戕害自己的方式來反抗秩序,他是個孤獨的反抗者,他的無力給人無邊的心酸。

哪吒要對抗的不僅是神權的施壓,還有父親缺席帶來的誤解,在雙重擠壓下,是一種絕對的寂寞。即便不被權威所容,他以自己生命換來人性的良知。

這樣的反抗者註定是孤單的,但對自己來講,他又是一個幸福的人,堅守自己的問心無愧,用如此決絕的態度去反抗,多麼孤獨又多麼高貴。

《哪吒鬧海》中的小英雄已然成為我們的精神偶像,掙脫枷鎖,不隨俗眾。因為我們太容易受到迷惑,往往在不經意間成為一種附庸。

當我們看到哪吒遭遇最低谷的時刻,即使頭破血流也要涅槃重生,這是最神話的一幕,也是我們最期待的一幕,記住曾經的血淚痛苦,從中走出來,繼續成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