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太乙真人到底是師傅最鍾愛的徒弟、到底是仙班中排名前列的幹部,闖出了天翻地覆的大禍之後,只是隔靴搔癢地罰了一下KPI獎金而已。苦了的可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最後還要三跪九叩地感謝神仙們施法挽救地球……這真是個巨大的諷刺。


3 業績最好的那個人未必能力最強,很可能是故意製造的假象


現實中,許多領導特別喜歡“結果導向”,不喜歡過問過程。

所以,這種盲目追求KPI的導向,也給許多人鑽了空子。

申公公告訴敖丙,若想重振龍族的家族榮耀,就需要在天尊面前展示“業績”,而“業績”就是降妖除魔,拯救人類。

要想實現這個“重大業績”,就必須先引出一場“重大災難”,如果沒有災難那就製造災難。

申公公為敖丙量身定做的攻略是,先戳破哪吒的“魔丸”身份,刺激哪吒魔性大發,然後敖丙再親自登場拯救蒼生,坐實自己的“靈珠”身份。名正言順+牛逼業績,便可自然而然獲得天庭賞賜,從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太乙真人到底是師傅最鍾愛的徒弟、到底是仙班中排名前列的幹部,闖出了天翻地覆的大禍之後,只是隔靴搔癢地罰了一下KPI獎金而已。苦了的可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最後還要三跪九叩地感謝神仙們施法挽救地球……這真是個巨大的諷刺。


3 業績最好的那個人未必能力最強,很可能是故意製造的假象


現實中,許多領導特別喜歡“結果導向”,不喜歡過問過程。

所以,這種盲目追求KPI的導向,也給許多人鑽了空子。

申公公告訴敖丙,若想重振龍族的家族榮耀,就需要在天尊面前展示“業績”,而“業績”就是降妖除魔,拯救人類。

要想實現這個“重大業績”,就必須先引出一場“重大災難”,如果沒有災難那就製造災難。

申公公為敖丙量身定做的攻略是,先戳破哪吒的“魔丸”身份,刺激哪吒魔性大發,然後敖丙再親自登場拯救蒼生,坐實自己的“靈珠”身份。名正言順+牛逼業績,便可自然而然獲得天庭賞賜,從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當然,影片中,這樣的損招最終並沒有得逞,但是現實生活中,這類的“搶功、搶業績”行徑還少嗎?

多少人為了KPI故意“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給同事和隊友挖坑?多少人為了升遷和發財機會,為了刷存在感故意給團隊製造麻煩?

業績最好那位,未必就是能力最強、最為忠心的骨幹,可能“大奸似忠”也說不定。


4 職場中的“好人”未必是“好人”,“壞人”也未必是“壞人”


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出身、地位、學歷來評判一個人。哪吒是“魔童”,所以他是壞人;敖丙出身於“龍族”,所以他也是壞人——人們總是喜歡用一些刻板化的標籤來度人識人,形成固定的偏見,往往忽略個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好人”在一定的契機下,可能會做壞事;“壞人”在一定契機下也可能會做好事。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太乙真人到底是師傅最鍾愛的徒弟、到底是仙班中排名前列的幹部,闖出了天翻地覆的大禍之後,只是隔靴搔癢地罰了一下KPI獎金而已。苦了的可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最後還要三跪九叩地感謝神仙們施法挽救地球……這真是個巨大的諷刺。


3 業績最好的那個人未必能力最強,很可能是故意製造的假象


現實中,許多領導特別喜歡“結果導向”,不喜歡過問過程。

所以,這種盲目追求KPI的導向,也給許多人鑽了空子。

申公公告訴敖丙,若想重振龍族的家族榮耀,就需要在天尊面前展示“業績”,而“業績”就是降妖除魔,拯救人類。

要想實現這個“重大業績”,就必須先引出一場“重大災難”,如果沒有災難那就製造災難。

申公公為敖丙量身定做的攻略是,先戳破哪吒的“魔丸”身份,刺激哪吒魔性大發,然後敖丙再親自登場拯救蒼生,坐實自己的“靈珠”身份。名正言順+牛逼業績,便可自然而然獲得天庭賞賜,從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當然,影片中,這樣的損招最終並沒有得逞,但是現實生活中,這類的“搶功、搶業績”行徑還少嗎?

多少人為了KPI故意“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給同事和隊友挖坑?多少人為了升遷和發財機會,為了刷存在感故意給團隊製造麻煩?

業績最好那位,未必就是能力最強、最為忠心的骨幹,可能“大奸似忠”也說不定。


4 職場中的“好人”未必是“好人”,“壞人”也未必是“壞人”


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出身、地位、學歷來評判一個人。哪吒是“魔童”,所以他是壞人;敖丙出身於“龍族”,所以他也是壞人——人們總是喜歡用一些刻板化的標籤來度人識人,形成固定的偏見,往往忽略個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好人”在一定的契機下,可能會做壞事;“壞人”在一定契機下也可能會做好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我們自己反思一下,平時有沒有因為他人學歷高、出身名企和名校,就對別人刮目相看;有沒有因為他人家境貧困、出身低微、衣著襤褸,就對他人冷眼視之?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灰度”的,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審度他人。


5 “好心”不一定辦成“好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初衷很好,但結果卻完全走向了反面。

哪吒“斬妖除魔”的動機本來無可厚非,可他行事過於魯莽,把陳塘關的房子砸了一大半,還差點把一個無辜的小女孩搭了進去。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太乙真人到底是師傅最鍾愛的徒弟、到底是仙班中排名前列的幹部,闖出了天翻地覆的大禍之後,只是隔靴搔癢地罰了一下KPI獎金而已。苦了的可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最後還要三跪九叩地感謝神仙們施法挽救地球……這真是個巨大的諷刺。


3 業績最好的那個人未必能力最強,很可能是故意製造的假象


現實中,許多領導特別喜歡“結果導向”,不喜歡過問過程。

所以,這種盲目追求KPI的導向,也給許多人鑽了空子。

申公公告訴敖丙,若想重振龍族的家族榮耀,就需要在天尊面前展示“業績”,而“業績”就是降妖除魔,拯救人類。

要想實現這個“重大業績”,就必須先引出一場“重大災難”,如果沒有災難那就製造災難。

申公公為敖丙量身定做的攻略是,先戳破哪吒的“魔丸”身份,刺激哪吒魔性大發,然後敖丙再親自登場拯救蒼生,坐實自己的“靈珠”身份。名正言順+牛逼業績,便可自然而然獲得天庭賞賜,從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當然,影片中,這樣的損招最終並沒有得逞,但是現實生活中,這類的“搶功、搶業績”行徑還少嗎?

多少人為了KPI故意“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給同事和隊友挖坑?多少人為了升遷和發財機會,為了刷存在感故意給團隊製造麻煩?

業績最好那位,未必就是能力最強、最為忠心的骨幹,可能“大奸似忠”也說不定。


4 職場中的“好人”未必是“好人”,“壞人”也未必是“壞人”


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出身、地位、學歷來評判一個人。哪吒是“魔童”,所以他是壞人;敖丙出身於“龍族”,所以他也是壞人——人們總是喜歡用一些刻板化的標籤來度人識人,形成固定的偏見,往往忽略個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好人”在一定的契機下,可能會做壞事;“壞人”在一定契機下也可能會做好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我們自己反思一下,平時有沒有因為他人學歷高、出身名企和名校,就對別人刮目相看;有沒有因為他人家境貧困、出身低微、衣著襤褸,就對他人冷眼視之?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灰度”的,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審度他人。


5 “好心”不一定辦成“好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初衷很好,但結果卻完全走向了反面。

哪吒“斬妖除魔”的動機本來無可厚非,可他行事過於魯莽,把陳塘關的房子砸了一大半,還差點把一個無辜的小女孩搭了進去。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儘管最後成功擊退妖魔,但他對村民居住環境的破壞已經是既成事實。人民群眾誤解他,也屬人之常情。因此,“好心”若要辦成“好事”,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6 要多陪伴孩子,工作和家庭需要兼顧


哪吒在最後時刻是這樣抱怨自己父親的:“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和你一起踢過毽子”。這實際上是對許多職場爸爸職場媽媽的控訴:不能總是以“忙”為藉口,忽略對子女的關愛,忽略了陪伴子女的天倫時間。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太乙真人到底是師傅最鍾愛的徒弟、到底是仙班中排名前列的幹部,闖出了天翻地覆的大禍之後,只是隔靴搔癢地罰了一下KPI獎金而已。苦了的可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最後還要三跪九叩地感謝神仙們施法挽救地球……這真是個巨大的諷刺。


3 業績最好的那個人未必能力最強,很可能是故意製造的假象


現實中,許多領導特別喜歡“結果導向”,不喜歡過問過程。

所以,這種盲目追求KPI的導向,也給許多人鑽了空子。

申公公告訴敖丙,若想重振龍族的家族榮耀,就需要在天尊面前展示“業績”,而“業績”就是降妖除魔,拯救人類。

要想實現這個“重大業績”,就必須先引出一場“重大災難”,如果沒有災難那就製造災難。

申公公為敖丙量身定做的攻略是,先戳破哪吒的“魔丸”身份,刺激哪吒魔性大發,然後敖丙再親自登場拯救蒼生,坐實自己的“靈珠”身份。名正言順+牛逼業績,便可自然而然獲得天庭賞賜,從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當然,影片中,這樣的損招最終並沒有得逞,但是現實生活中,這類的“搶功、搶業績”行徑還少嗎?

多少人為了KPI故意“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給同事和隊友挖坑?多少人為了升遷和發財機會,為了刷存在感故意給團隊製造麻煩?

業績最好那位,未必就是能力最強、最為忠心的骨幹,可能“大奸似忠”也說不定。


4 職場中的“好人”未必是“好人”,“壞人”也未必是“壞人”


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出身、地位、學歷來評判一個人。哪吒是“魔童”,所以他是壞人;敖丙出身於“龍族”,所以他也是壞人——人們總是喜歡用一些刻板化的標籤來度人識人,形成固定的偏見,往往忽略個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好人”在一定的契機下,可能會做壞事;“壞人”在一定契機下也可能會做好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我們自己反思一下,平時有沒有因為他人學歷高、出身名企和名校,就對別人刮目相看;有沒有因為他人家境貧困、出身低微、衣著襤褸,就對他人冷眼視之?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灰度”的,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審度他人。


5 “好心”不一定辦成“好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初衷很好,但結果卻完全走向了反面。

哪吒“斬妖除魔”的動機本來無可厚非,可他行事過於魯莽,把陳塘關的房子砸了一大半,還差點把一個無辜的小女孩搭了進去。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儘管最後成功擊退妖魔,但他對村民居住環境的破壞已經是既成事實。人民群眾誤解他,也屬人之常情。因此,“好心”若要辦成“好事”,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6 要多陪伴孩子,工作和家庭需要兼顧


哪吒在最後時刻是這樣抱怨自己父親的:“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和你一起踢過毽子”。這實際上是對許多職場爸爸職場媽媽的控訴:不能總是以“忙”為藉口,忽略對子女的關愛,忽略了陪伴子女的天倫時間。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7 最好的“朋友”,有時可能也會坑你於萬劫不復


哪吒和敖丙,本來是“最好的、唯一的朋友”。可是他們卻分別代表不同的立場和陣營,揹負著身後不同的利益訴求。他們也只能身不由己地“敵對”起來。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卡通片,不過它其實更像一部成人寓言。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它藉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形,講述了成年人混跡職場的道理。

我們需要看明白其中的職場隱喻,從而更好地改善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1 一個豬一樣的領導,非常可怕。


影片中,胖嘟嘟的太乙真人,是全片最重要的笑點擔當,留下許多詼諧幽默的金句,不過,現實中如果遇到這樣的領導,對於員工而言簡直是一個災難。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如果不是因為他喝酒誤事,根本就不會讓反派把靈珠盜走,也就沒有後面一堆擦屁股的事情了。正因為這次疏忽,把整個天界、凡界和龍族,都攪得天翻地覆。最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現實中,這種自己誤事,然後把下屬搞得雞飛狗跳的領導,並不是少數。

2 做錯事情之後,“領導”的處罰往往是最輕的,基層員工往往是背鍋的


作為影片中最大闖禍者的太乙真人,雖然後來也陸續進行了一些補救工作,但每次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比如,去上級領導處求經,結果吃到閉門羹,取回了一個最後也沒派上用場、雞肋一般的換命符;

比如,要他管教好脾氣暴戾的哪吒,結果反而被哪吒整蠱;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比如,與反派boss們進行終極激戰的時候,太乙真人也沒幫上多少大忙,一直都處於打醬油狀態,

太乙真人辦成的唯一正事,就是在最後時刻對抗天雷,用自己的法器完成最後一擊——但問題是,他出招的時候,敖丙和哪吒已經用盡全力,大致扛住了天雷的恐怖威力,太乙真人最後那下,充其量不過是助攻而已。

你們瞧瞧這操作,簡直跟日常工作中,員工們已經把大部分任務完成後,領導最後來掛名、來搶功的鏡頭如出一轍啊!

影片最後,太乙真人僅僅是“喪失了幾百年修行”,這實在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懲罰,跟“自罰三杯”差不多。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太乙真人到底是師傅最鍾愛的徒弟、到底是仙班中排名前列的幹部,闖出了天翻地覆的大禍之後,只是隔靴搔癢地罰了一下KPI獎金而已。苦了的可是陳塘關的老百姓,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最後還要三跪九叩地感謝神仙們施法挽救地球……這真是個巨大的諷刺。


3 業績最好的那個人未必能力最強,很可能是故意製造的假象


現實中,許多領導特別喜歡“結果導向”,不喜歡過問過程。

所以,這種盲目追求KPI的導向,也給許多人鑽了空子。

申公公告訴敖丙,若想重振龍族的家族榮耀,就需要在天尊面前展示“業績”,而“業績”就是降妖除魔,拯救人類。

要想實現這個“重大業績”,就必須先引出一場“重大災難”,如果沒有災難那就製造災難。

申公公為敖丙量身定做的攻略是,先戳破哪吒的“魔丸”身份,刺激哪吒魔性大發,然後敖丙再親自登場拯救蒼生,坐實自己的“靈珠”身份。名正言順+牛逼業績,便可自然而然獲得天庭賞賜,從而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當然,影片中,這樣的損招最終並沒有得逞,但是現實生活中,這類的“搶功、搶業績”行徑還少嗎?

多少人為了KPI故意“沒有困難就製造困難”,給同事和隊友挖坑?多少人為了升遷和發財機會,為了刷存在感故意給團隊製造麻煩?

業績最好那位,未必就是能力最強、最為忠心的骨幹,可能“大奸似忠”也說不定。


4 職場中的“好人”未必是“好人”,“壞人”也未必是“壞人”


現實中,人們總是習慣於用出身、地位、學歷來評判一個人。哪吒是“魔童”,所以他是壞人;敖丙出身於“龍族”,所以他也是壞人——人們總是喜歡用一些刻板化的標籤來度人識人,形成固定的偏見,往往忽略個體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好人”在一定的契機下,可能會做壞事;“壞人”在一定契機下也可能會做好事。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我們自己反思一下,平時有沒有因為他人學歷高、出身名企和名校,就對別人刮目相看;有沒有因為他人家境貧困、出身低微、衣著襤褸,就對他人冷眼視之?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有“灰度”的,不要用非黑即白的眼光審度他人。


5 “好心”不一定辦成“好事”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初衷很好,但結果卻完全走向了反面。

哪吒“斬妖除魔”的動機本來無可厚非,可他行事過於魯莽,把陳塘關的房子砸了一大半,還差點把一個無辜的小女孩搭了進去。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儘管最後成功擊退妖魔,但他對村民居住環境的破壞已經是既成事實。人民群眾誤解他,也屬人之常情。因此,“好心”若要辦成“好事”,需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6 要多陪伴孩子,工作和家庭需要兼顧


哪吒在最後時刻是這樣抱怨自己父親的:“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和你一起踢過毽子”。這實際上是對許多職場爸爸職場媽媽的控訴:不能總是以“忙”為藉口,忽略對子女的關愛,忽略了陪伴子女的天倫時間。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7 最好的“朋友”,有時可能也會坑你於萬劫不復


哪吒和敖丙,本來是“最好的、唯一的朋友”。可是他們卻分別代表不同的立場和陣營,揹負著身後不同的利益訴求。他們也只能身不由己地“敵對”起來。

《哪吒》教會我們的職場道理:一個豬一樣的領導有多可怕?


而現實生活中,最終“反目成仇”的朋友,多半也是出於利益、立場、陣營等等方面的緣由。你們可能曾經志同道合,但過段時間,也可能會被對方坑個萬劫不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