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新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我看了,確實爆款。

記得上一次看哪吒,我比我兒子還小,看的是《哪吒鬧海》。

《哪吒鬧海》是一本時代感很強的政治隱喻劇,它背後的故事是粉碎四人幫,所以哪吒的使命是鬥敗四條惡龍。

當年那本動畫片的高潮在於哪吒和他父親李靖的矛盾。

李靖擔心龍王報復,而哪吒說出了那句淚點臺詞:

“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

其實這句臺詞和那個時代也有關,懂的人,都懂。

那麼新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李靖的形象180度大反轉,明知哪吒是魔種,三年後必死,也不離不棄。

全片的高潮依然是哪吒喊出來的,只不過由悲情變成了霸氣。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但實際上,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大背景息息相關。

舊版裡哪吒的自盡與感受不到父愛難脫關係,而新版裡哪吒的抗爭,與父親真摯的愛息息相關。

說白了,前者心冷了,後者心是暖的。老子有後臺,怕你個鳥。

電影我們就不再劇透了,讀者還是自己看的好。

我講一個日本戰國時,失敗的教育案例,作為對比,讓讀者體會下,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日本戰國150年,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乃至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一個個風雲人物各領風騷十幾年,但最後,天下歸了家康。

也就是三百年德川幕府的開啟者,第一代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康。

按說這樣一個人,是被奉為神的,但家康對長子的教育,是歷史上經典的悲劇。

家康他們家能人輩出,應該說基因非常強大。祖父清康是神童,名將,父親廣忠差點,但也是優秀的武將,家康本人自不必說,兒子信康從小就很優秀,深得家康的器重與喜愛。

家康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他的妻子也就是信康的母親叫做瀨名姬。

這跟中國古代,張王氏一個道理,就是說他老婆家裡姓瀨名,姬就類似公主,小姐。

瀨名姬的出身很高貴,她媽,也就是家康的丈母孃,是今川義元的妹妹。

當年結婚時,德川家已經失去了對三河的實際控制權,家康淪為今川的人質,在今川家長大的。

所以嚴格意義上,今川就是家康的主家,他是人家的家臣。

後來趁今川家被織田家打敗,家康才在三河獨立,並且屢屢侵佔他的大舅子,今川氏真的領地。

所以,你可想而知,這兩口子充滿了矛盾。

媳婦兒高傲,覺得自己老公當年不過是自家的家臣,而自己出身於名門。

老公憋屈,熬了兩代人,做的所有事都是想盡辦法幹掉今川,以求控制三河、遠江、駿河三國的領地。

隨著家康鐵了心追隨今川家的敵人,織田信長,轉而攻伐今川家,兩口子的矛盾就愈演愈烈。

但有信康的存在,使得這段不美好的政治婚姻,只能繼續下去。

信康是個非常優秀的武將,有勇有謀,不僅家康非常喜歡,甚至連當時的天下控制者,織田信長,都對這個年輕武將的未來有所忌憚。

家康為了培養兒子獨立做主的能力,也是為了逃避妻子,主動搬離了世代居住的岡崎城,搬去了濱鬆城。

也就是說,他把位置讓給了長子信康,把家也讓給了信康,自己一個人搬去另一個領國,也就是當時的前線居住。

信康,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像大名一樣坐鎮居城,獨立做主,與自己的母親,仇恨織田,怨恨家康的瀨名姬生活在一起。

如果你從表面看,這裡面沒啥問題。

信康有優秀的家臣團隊輔佐,而且娶了織田信長的女兒,德姬。

這在當時就是最高規格的婚姻了,信長等同於日本國王,德姬那就是真正的公主。

家康也對兒子的婚姻很滿意,認為兒子將來必將平步青雲,成為日本東部最優秀的大名。

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從小沒有父親在身邊的信康,面對壓力,不知道該如何排解,也不知道向誰學習。

他身上沒有家康的陰柔,沒有家康的忍耐,更沒有家康的老狐狸。

信康做過很多找死的行為。

比如,在三河的領地裡,信康很喜歡讓路人給他表演一種日本的舞蹈。

這本沒有什麼,他是領主,而且是三河世代的領主,少主。

但有一次,他嫌人家跳舞的農民穿的破破爛爛,就以衣冠不整,對他不敬為由,把人家殺了。

你要知道,人家正在田間地頭勞作,誰知道你會忽然跑來要求人家表演舞蹈?難不成人家每天都像節日一樣盛裝以待?

所以信康的名聲很不好,很殘暴。

再比如,信康的態度也不好。

酒井忠次是家康手下第一元老重臣,但是信康沒有處理好和他的關係,有時候在作戰時,不顧及尊長的面子,對他出言辱罵。

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在安土城的時候,信長問及女婿的表現,酒井忠次竟然對著信長大吐苦水,說起信康種種不好之處,從而讓信長抓住了把柄。

如果說這些都是小辮子,都是黑材料,那麼最重要的關係沒有處理好,直接導致了信康之死。

信康是信長的女婿不假,家康是信長最重要的盟友和下屬也不假。

但這並不表示在戰國亂世中,信長就不會抓住機會敲打家康,甚至藉機吞併德川家。

信康的母親,與他的媳婦,也就是信長的女兒之間有著嚴重的婆媳矛盾。

矛盾在於瀨名姬屢屢和織田,德川家共同的敵人,武田家,勾勾搭搭。

這裡面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瀨名姬與親武田一方的人,出軌。這也難免,她與家康的夫妻感情不好,常年分居。

但出軌沾上通敵,那就不是情感問題,而升級到外交戰略問題了。

而且瀨名姬還介紹武田家,家臣的女兒給自己的兒子信康做側室,也就是小老婆。

德姬的侍女發現了,前去指責,被暴力的信康殺死。

德姬質問信康,信康當著她的面,扭斷了這個侍女的脖子。

由此,夫妻感情徹底轉惡,德姬向父親信長告狀,表明信康是個惡魔。

其實信長關心的並非女婿的人品,在他看來,瀨名姬的出身本就不可信,敵人之女,而且坐實了通敵的鐵證。

瀨名姬一手養大的兒子,朝夕相處,不可能不知情,所以信康通敵的嫌疑是洗不清的。

在信長看來,假如信康架空了家康,控制了德川家,那麼對於織田來說,迅速就從盟友變成了敵人。

何況信康文武雙全,日後是個潛在的威脅。

這一切因素加起來,給了信長敲打德川家,樹立自己權威的機會。

最後,發生了信長下令給家康,勒令處死瀨名姬以及信康的事件。

而直到此時,身在濱鬆城的家康還一無所知。

他直到最後都不理解,自己的驕傲,最看重的繼承人,怎麼就莫名其妙的走到了這一步。

歷史上解讀這個事件,家康都是作為受害人的角色出現,有說信長的狠辣,有說酒井的豬隊友,也有說怪瀨名姬這個怨婦。

但事實上呢?責任就在於家康本人。

家康的前半生,始終在逃避,做不到的事情,就丟給別人。他以為自己離開矛盾漩渦,瀨名姬就不再煩他,信康就會自動成長為最優秀的武將。

可是結果呢?

年輕的信康沒有依賴,沒有教導,面對婆媳矛盾,面對家臣壓力,面對戰國紛爭,處處有壓力,卻處處無人商量。

正是內心極度緊張,無處發洩,才形成了暴力的性格,不斷的授人以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此一切,家康難辭其咎。

反觀新版的哪吒,李靖知道他是魔丸轉世,知道他只有三年的壽命,依然決意以命換命,自己代替哪吒受天劫。

而太乙,也就是哪吒的師父,依然願意收他為徒,悉心教導。

即便在最後,哪吒不得不面對天劫的時候,依然有朋友,有師父,願意與他一同赴死。

說白了,他的背後是依靠,是愛,是關懷,是無盡的信任。

這才是他膽敢槍指老天,大喝:“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根源。

當然這是神話,神話的背後不乏意識形態,這個意識形態,是編劇想要告訴大家的:

你自己要有擔當,才能指望別人被感化。

言教不如身教,無論是望子成龍,還是望父成龍,終究不如望己成龍,終究不如自己做出榜樣。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