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哪吒的前世今生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生》劇照

最近動畫電影《哪吒》大火,刷出了無數人的淚水,主創團隊在《封神演義》哪吒情節的基礎上,哪吒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了對大膽創新,更是融入了港式幽默與時代元素,顛覆傳統而又可愛酷爽的人物形象,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行雲流水的情節、詼諧幽默的臺詞,使得這部《哪吒》大獲成功,更成為國產動漫復興的代表作之一。

看過此片過後,相信我們都為片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執著所動容,也為李靖、殷夫人的愛子深情所感動,這些情節都是主創團隊在原有傳統哪吒故事情節上,大膽創新而得來的,那麼哪吒故事傳說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呢?


哪吒,本為佛教之護法,來自古印度的傳說,在我首見於唐代的文獻,有關其生平事蹟的記載,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孫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 “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另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第三王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即擁遣第三太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

經後世學者考證,後一種說法更為符合主流。北方毗沙門天王,即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為古印度婆羅門的財神,又為護持佛教之善神。他身穿綠色甲冑,左手握神鼠,右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

"
哪吒的前世今生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生》劇照

最近動畫電影《哪吒》大火,刷出了無數人的淚水,主創團隊在《封神演義》哪吒情節的基礎上,哪吒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了對大膽創新,更是融入了港式幽默與時代元素,顛覆傳統而又可愛酷爽的人物形象,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行雲流水的情節、詼諧幽默的臺詞,使得這部《哪吒》大獲成功,更成為國產動漫復興的代表作之一。

看過此片過後,相信我們都為片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執著所動容,也為李靖、殷夫人的愛子深情所感動,這些情節都是主創團隊在原有傳統哪吒故事情節上,大膽創新而得來的,那麼哪吒故事傳說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呢?


哪吒,本為佛教之護法,來自古印度的傳說,在我首見於唐代的文獻,有關其生平事蹟的記載,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孫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 “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另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第三王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即擁遣第三太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

經後世學者考證,後一種說法更為符合主流。北方毗沙門天王,即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為古印度婆羅門的財神,又為護持佛教之善神。他身穿綠色甲冑,左手握神鼠,右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

哪吒的前世今生

佛教北方毗沙門天王經典造像

唐代佛教盛行,據統計光敦煌就有敦煌有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總計有46鋪,不過在敦煌壁畫中,多聞天王的形象已經由持傘變成了捧塔。據《莫高窟功德記》載:

”出門兩頰繪八大龍王及毗沙門神赴哪吒會… …其畫乃龍王在海,每視津源,灑甘露而應時,行風雨而順節。毗沙赴會,掌請彌陀(按,此四字劃去)於時不來,哪吒案劍而待誅,聞請彌陀心歡喜。”

由此可見,在唐代佛教故事中,已經有哪吒按劍斬龍王的情節,這便是後世哪吒腦海故事的源頭。

"
哪吒的前世今生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生》劇照

最近動畫電影《哪吒》大火,刷出了無數人的淚水,主創團隊在《封神演義》哪吒情節的基礎上,哪吒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了對大膽創新,更是融入了港式幽默與時代元素,顛覆傳統而又可愛酷爽的人物形象,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行雲流水的情節、詼諧幽默的臺詞,使得這部《哪吒》大獲成功,更成為國產動漫復興的代表作之一。

看過此片過後,相信我們都為片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執著所動容,也為李靖、殷夫人的愛子深情所感動,這些情節都是主創團隊在原有傳統哪吒故事情節上,大膽創新而得來的,那麼哪吒故事傳說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呢?


哪吒,本為佛教之護法,來自古印度的傳說,在我首見於唐代的文獻,有關其生平事蹟的記載,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孫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 “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另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第三王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即擁遣第三太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

經後世學者考證,後一種說法更為符合主流。北方毗沙門天王,即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為古印度婆羅門的財神,又為護持佛教之善神。他身穿綠色甲冑,左手握神鼠,右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

哪吒的前世今生

佛教北方毗沙門天王經典造像

唐代佛教盛行,據統計光敦煌就有敦煌有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總計有46鋪,不過在敦煌壁畫中,多聞天王的形象已經由持傘變成了捧塔。據《莫高窟功德記》載:

”出門兩頰繪八大龍王及毗沙門神赴哪吒會… …其畫乃龍王在海,每視津源,灑甘露而應時,行風雨而順節。毗沙赴會,掌請彌陀(按,此四字劃去)於時不來,哪吒案劍而待誅,聞請彌陀心歡喜。”

由此可見,在唐代佛教故事中,已經有哪吒按劍斬龍王的情節,這便是後世哪吒腦海故事的源頭。

哪吒的前世今生

宋代毗沙門捧塔造像


但是哪吒的父親是如何變成李靖的呢?這要和唐代一個西域小國說起。于闐,是古代西域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隨著佛教的傳入以及佛經的不斷譯出,對毗沙門天王的崇拜在於闐逐漸興起,併成為該國守護之神。唐朝沒落後,于闐國為了與後起的中原各國爭權,自稱為“唐之宗屬”,于闐國王尉遲僧烏波以李為姓,改名為李聖天。因此,後世也稱于闐國為李氏政權。在唐五代,異族首領也稱為天王,因此李聖天即稱為“李天王”。隨之,毗沙門天王也稱為“李天王”。

而李靖是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陪葬昭陵(唐太宗),武成王廟(姜子牙廟,明清以前又稱武廟),位列十哲,被譽為唐代戰神。李靖在唐代便開始被神化,晚唐李復言在《續玄怪錄》中便記載了李靖代龍行雨的故事,民間也普遍認為李靖是仙人,併為其立廟祭祀。江山李靖曾在西域擊敗突厥,因此在於闐等國也享有崇高的聲望,在於闐國毗沙門李天王的故事內傳過程中,李靖便與其逐漸融合起來。楊景賢《楊東來批評西遊記》中就有“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檠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之說。《南遊記》第十一回玉帝興兵捉拿華光時更是便講得十分明白:

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瘟陣鬼兵助戰,無有不勝。”

此處可以看到毗沙宮天王與李靖逐步融合,當然身份也從佛教人物轉化為了道教人物,這是因為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哪吒在佛教中“析骨還父,析肉還母”而修行的作法,是很難為從小接受“身體膚髮,受之父母”教育,講究宗法人倫的儒家士大夫所接受,宋代著名文人蘇轍便在《哪吒》詩中對此故事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譴責,“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點,一是以蘇轍為代表的士大夫對哪吒“拜佛不拜父”故事的強烈譴責,二是在宋代毗沙天王的形象已經不再是持傘,而是舉塔,並且這個塔是佛祖賜予,哪吒見塔如見佛以尊其父。這便是後來《封神演義》中燃燈授予李靖寶塔以鎮哪吒的源來。哪吒佛教形象的不被認可,也給了道教的改造機會,所以在後來的《封神演義》、《西遊記》、《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均均化身為了道教陣營,哪吒蓮花重生也有是佛教故事變成了道教的傳說。蓮花本是佛教的聖花,釋迦牟尼佛坐像和畫像,一般都是結跏趺坐在蓮花上;“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接引像一般是手持蓮臺垂手接引。佛教徒日常唱誦的六字言“om man ni pad me hum”(唵、嘛、呢、叭、咪、吽)在梵語中的本意便是神聖啊!紅蓮花上的寶珠。唐代佛經中便有哪吒蓮花重生的故事,蓮花在中國民間也有多子的寓意,如魚咬蓮、魚吻蓮藕、雙魚戲蓮在中國民間文化中一直有期盼早生貴子,子孫滿堂的寓意,在道教故事對蓮花重生加以改造,在《封神演義》中就變成了靈珠轉世。

"
哪吒的前世今生

電影《哪吒之魔童降生》劇照

最近動畫電影《哪吒》大火,刷出了無數人的淚水,主創團隊在《封神演義》哪吒情節的基礎上,哪吒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了對大膽創新,更是融入了港式幽默與時代元素,顛覆傳統而又可愛酷爽的人物形象,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行雲流水的情節、詼諧幽默的臺詞,使得這部《哪吒》大獲成功,更成為國產動漫復興的代表作之一。

看過此片過後,相信我們都為片中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執著所動容,也為李靖、殷夫人的愛子深情所感動,這些情節都是主創團隊在原有傳統哪吒故事情節上,大膽創新而得來的,那麼哪吒故事傳說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呢?


哪吒,本為佛教之護法,來自古印度的傳說,在我首見於唐代的文獻,有關其生平事蹟的記載,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孫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說: “爾時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闍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吒同共每日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另一種為北方毗沙門天王第三王子,唐代佛經《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則說:“(毗沙門)即擁遣第三太子那吒捧行莫離其側。”

經後世學者考證,後一種說法更為符合主流。北方毗沙門天王,即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為古印度婆羅門的財神,又為護持佛教之善神。他身穿綠色甲冑,左手握神鼠,右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

哪吒的前世今生

佛教北方毗沙門天王經典造像

唐代佛教盛行,據統計光敦煌就有敦煌有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圖總計有46鋪,不過在敦煌壁畫中,多聞天王的形象已經由持傘變成了捧塔。據《莫高窟功德記》載:

”出門兩頰繪八大龍王及毗沙門神赴哪吒會… …其畫乃龍王在海,每視津源,灑甘露而應時,行風雨而順節。毗沙赴會,掌請彌陀(按,此四字劃去)於時不來,哪吒案劍而待誅,聞請彌陀心歡喜。”

由此可見,在唐代佛教故事中,已經有哪吒按劍斬龍王的情節,這便是後世哪吒腦海故事的源頭。

哪吒的前世今生

宋代毗沙門捧塔造像


但是哪吒的父親是如何變成李靖的呢?這要和唐代一個西域小國說起。于闐,是古代西域王國,中國唐代安西都護府安西四鎮之一。隨著佛教的傳入以及佛經的不斷譯出,對毗沙門天王的崇拜在於闐逐漸興起,併成為該國守護之神。唐朝沒落後,于闐國為了與後起的中原各國爭權,自稱為“唐之宗屬”,于闐國王尉遲僧烏波以李為姓,改名為李聖天。因此,後世也稱于闐國為李氏政權。在唐五代,異族首領也稱為天王,因此李聖天即稱為“李天王”。隨之,毗沙門天王也稱為“李天王”。

而李靖是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陪葬昭陵(唐太宗),武成王廟(姜子牙廟,明清以前又稱武廟),位列十哲,被譽為唐代戰神。李靖在唐代便開始被神化,晚唐李復言在《續玄怪錄》中便記載了李靖代龍行雨的故事,民間也普遍認為李靖是仙人,併為其立廟祭祀。江山李靖曾在西域擊敗突厥,因此在於闐等國也享有崇高的聲望,在於闐國毗沙門李天王的故事內傳過程中,李靖便與其逐漸融合起來。楊景賢《楊東來批評西遊記》中就有“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檠鎮四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之說。《南遊記》第十一回玉帝興兵捉拿華光時更是便講得十分明白:

班部中文曲星餘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宮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此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有一繡球,內有十六個頭目,帶領五千瘟陣鬼兵助戰,無有不勝。”

此處可以看到毗沙宮天王與李靖逐步融合,當然身份也從佛教人物轉化為了道教人物,這是因為佛教作為外來宗教,哪吒在佛教中“析骨還父,析肉還母”而修行的作法,是很難為從小接受“身體膚髮,受之父母”教育,講究宗法人倫的儒家士大夫所接受,宋代著名文人蘇轍便在《哪吒》詩中對此故事表達了強烈的不滿和譴責,“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手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佛如優曇難值遇,見者聞道出生死。嗟爾何為獨如此,業果已定磨不去。佛滅到今千萬祀,只在江湖挽船處。”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點,一是以蘇轍為代表的士大夫對哪吒“拜佛不拜父”故事的強烈譴責,二是在宋代毗沙天王的形象已經不再是持傘,而是舉塔,並且這個塔是佛祖賜予,哪吒見塔如見佛以尊其父。這便是後來《封神演義》中燃燈授予李靖寶塔以鎮哪吒的源來。哪吒佛教形象的不被認可,也給了道教的改造機會,所以在後來的《封神演義》、《西遊記》、《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哪吒均均化身為了道教陣營,哪吒蓮花重生也有是佛教故事變成了道教的傳說。蓮花本是佛教的聖花,釋迦牟尼佛坐像和畫像,一般都是結跏趺坐在蓮花上;“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接引像一般是手持蓮臺垂手接引。佛教徒日常唱誦的六字言“om man ni pad me hum”(唵、嘛、呢、叭、咪、吽)在梵語中的本意便是神聖啊!紅蓮花上的寶珠。唐代佛經中便有哪吒蓮花重生的故事,蓮花在中國民間也有多子的寓意,如魚咬蓮、魚吻蓮藕、雙魚戲蓮在中國民間文化中一直有期盼早生貴子,子孫滿堂的寓意,在道教故事對蓮花重生加以改造,在《封神演義》中就變成了靈珠轉世。

哪吒的前世今生

明代翻元刻本《三教搜神源流大全》中哪吒形象


此外,佛經中並沒有的出生哪吒故事,但也明顯的帶有了中國色彩,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之母懷孕三年六個月才生下哪吒,這明顯是中國特有的感生神話。

古代傳說帝王神仙降世之時必有異相,且孕育時間十分漫長,如盤古“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盤古從孕育到降生經歷了萬八千歲,神目懷孕十二年而生伏羲,附寶懷胎二十五月而生黃帝,慶都孕十四月而生堯,有莘孕三年而生夏禹,有娀氏孕三年而生契,老子乃其母懷胎七十二年所生,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也更增添了哪吒傳奇色彩,也使得哪吒的天神形象更容易為當時的中國人接受。

哪吒故事的演化過程,正是外來宗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不斷融合的經典案例,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喜聞樂見的哪吒形象與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文心雕龍·時序》言:“知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任何偉大的歷史作品要在歷史的長河中永垂不朽,就必須要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要適應時代審美意識的偉大變革。目前這部《哪吒之魔童降生》正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形象,弘揚中國精神的傳統故事時代化優秀代表作品,必將掀起新時代中國經典故事再傳播的高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