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郭恆耀,1956年生,榆次修文鎮郭村人,中共黨員。1973年參加工作,曾任中學數學、政治、歷史教師,源渦學校校長。現為榆次區作家協會會員,曾主編《榆次鄉村簡志》和榆次《郭村村志》,現已基本完成《榆次地名》、《榆次古今之最》、《榆次方言》的編撰。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榆次最早的人類活動始於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有長凝鎮姜(賈)榆(魚)溝和東趙鄉大發村石虎灣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為佐證。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2.榆次最早的首領是炎帝神農氏部落第八代首領姜榆罔。姜榆罔就是炎帝八世,與黃帝軒轅氏是同一時代的人。《竹書紀年•周書》載:“上古帝榆罔憑太行以居冀州。榆罔之後,國為榆州”。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3.榆次境內最早的“城”之一,極有可能是位於莊子鄉榆城坪村一帶的榆州國城。有榆城坪(境內發現龍瓦當、古地道、卜頭地名以及當時人類生存環境)、姜榆溝(說明境內有姜榆氏族)、榆次(“榆州國所在之處”之意)三個地名為佐證,志書中的詠榆城詩也可為證(尚在繼續考證中)。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4.榆次最著名的原始社會末期遺蹟是修文鎮郭村“鑿臺”(今已不存)。鑿臺是大禹治好塗水禍患後在塗水(今瀟河)岸邊建築高臺作為紀念的標誌,故有此名。

據郭村《洪福寺碑記》記載,以上事實是可信的,因為在秦代挖掘土地時發現了那時殘破的石碑,殘留有“奉詔命修築鑿臺,治理地表水患”等文字。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5.進入奴隸社會後榆次最早的城之一是位於今修文鎮陳侃村北的武觀城(早已不存),傳說此城是夏代啟王幼子的古城。

6.榆次之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戰國趙惠文王時也有記載。

7.進入奴隸社會後榆次最早的首領為春秋時期塗水大夫知(智)徐吾。智姓是榆次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8.榆次最早的名人古墓為“智伯墓”,位於長凝鎮榆(魚)兒池和莊子鄉神頭村之間的智嶺上,人稱“智伯圪洞”,為山西省第一批公佈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智 伯 (?——公元前453年)姬姓,古書多作知瑤,時人尊稱“智伯”,諡號“襄”,故為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晉國正卿,傳說為榆次王村智姓先祖,是一位才幹出眾、智謀過人的領袖。在其執政期間,廣收人才,注重發展生產,極力擴大智氏家族勢力,使晉國朝政呈現出智氏一家獨大、力壓韓、趙、魏三卿的局面,具備了獨代晉室的物質條件。然而,因他剛愎自用(不聽郗紕、智果、土茁等人忠言)、妄自尊大(最好凌人。曾侮辱趙氏、戲弄韓氏、奚落陳氏)等致命性格缺陷而最終身敗名裂。晉陽之戰的慘敗,不僅使智氏家族徹底崩潰,更使智氏淪為三家分晉的看客,令人惋惜不已。明人李繼貞有詩曰“水可亡人國,那知國自傾。片言能樹敵,三版得完成。”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9.榆次面積最大、跨越年代最長、國內罕見的古墓群為貓兒嶺古墓群。1981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將該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0.榆次最早的名人古祠為“原過祠”。

原過,戰國初期人,趙國國王趙襄子的大臣,因敗智伯有功,立祠以祀。北魏時祠廢,郭家堡鄉源渦村名即來源於此人名。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1.傳說中榆次最早、職位最高的文官是戰國時期任趙國宰相的藺相如。據說他是長凝鎮藺郊、相立村人,這不過是傳說而已。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人,官至趙國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據今人考證,藺相如墓有二:一在邯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註釋)。一在藺相如的故里山西省古縣保豐村(劉偉毅《山西人物介紹》。

不過,榆次民間有關藺相如的數種傳說中有的也不是完全不可信。筆者認同劉懷仁觀點。一是藺相如流寓寄宿於此,一是藺相如曾避難於此,或是藺氏後代曾在此居住,故有“相立村”(藺宰相立馬處)、“璧達村”(和氏璧平安到達)、“廉子山村”其地名。《史記》載“藺相如者,趙人也。”榆次當時屬趙,藺相如在為相之前是趙國官者令繆賢的門客,當藺被封為上卿時,廉頗曾說“……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居位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由此可見,藺相如是平民庶人,所以在其發跡之前,雖然不能肯定藺相如就是榆次人,但流落偏鄉僻壤的可能是存在的,這在戰國時期發跡的卿士中不乏其人。總之,“無風不起浪”最起碼說,藺相如或其後裔曾在榆次相立、藺郊一帶活動過且做了不少好事。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2.最早的劍客,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劍客”之一,他是戰國末期今郭家堡鄉聶村人蓋聶,刺客荊軻曾慕名千里來訪。西聶村曾有“蓋聶遺墟”。

13.榆次製造磚瓦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甚至更前。

14.關於榆次城區最早的記載,見於《史記•本紀》。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5.舊版《榆次縣誌》記載榆次古城最早的遺址是位於今北關一帶的漢古城(今已不存),週迴二十一里。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6.榆次最有神祕色彩的古城是榆林城。

據舊版《榆次縣誌》記載:“長壽村東南數百步外叫榆林城,時現古城,農人早出,輒見綿互數裡,敵樓雉堞宛然在目。相傳為榆林城或疑為古武觀城池,恐未必然”。村民講,清晨或雨後,白霧茫茫,曾有很多人看到村南昔日的榆林城幻境。景中有古廟、神樓、有磚城牆,穿盔甲的士兵、穿古代服裝的平民百姓,還有柳樹林、湖泊等,瞬息即逝,實屬奇觀。

17.佛教最早傳入榆次是在東漢桓帝延熹年間(158-166)。

18.榆次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寺廟是建於東漢建寧年間(168-171)的郭家堡鄉源渦村“永壽寺” 與什貼鎮山莊頭南的“小五臺”。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永壽寺內雨花宮圖片已編入《圖像中國建築史》一書中。此書由建築學大宗師樑思成著、費慰梅編、樑從誡譯。該書曾6次提到永壽寺雨花宮並附圖3幅,足以說明建築學大師對源渦永壽寺雨花宮的垂青。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山莊頭南二、三裡處,曾有一名叫“小五臺”的地方。舊版《榆次縣誌》載,那裡環境幽深,寺廟林立。東有結構嚴謹的“九曜殿”塑像生動。“蘆山寺”相傳創自漢,歷魏、樑、唐、宋迭經重修。西有宋宣和三年(1121)修建的“龍池亭”,塑龍盤旋於屋頂,內石佛極精。中間的“三教祠”、“文殊祠”、“普賢祠”更是金碧輝煌,宏偉壯觀。傳說“先有小五臺,後有大五臺”。每年農曆四月初四是山莊頭、蘇家莊、西趙三村(原來有二十多個村,後成為三村)輪流請神、送神(文殊菩薩為高二尺左右的銅神像)、趕集、鬧紅火(山莊頭的鐵棍、二鬼丟跌,蘇家莊12付五尺高的高蹺,西趙的滾鐵鑔頗具特色)的日子,人們雲集“小五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成了歡樂的海洋。如此珍貴古蹟可惜已蕩然無存,2000年開始,左青豔在小五臺遺址上建起"小五臺生態莊園"。。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19.《榆次縣誌》記載最早的榆次籍武將是三國時期魏將郝昭,以守禦著稱,敗蜀帥諸葛亮於陳倉。郝昭墓傳說曾在什貼鎮羅家莊境內,另一說曾在東趙鄉李墕村境內。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20.榆次古代最著名的縣首領賢吏是西晉咸寧年間榆次令荀藐和北宋天聖年間榆次知縣事文彥博,榆次老城“思鳳樓”供奉的便是此二人。

21.榆次最早以詩文名世的是晉代邑人孫楚、孫綽、孫統。

此三人以及孫盛之曾孫孫康,系太原府中都人。榆次、平遙歷史上曾名中都,故究竟是榆次人還是平遙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陽曲傅山對孫盛極為推崇,在他的《口號》詩中有"榆次頗諳有孫盛,昭餘不信產溫嶠”句。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22.榆次古代最著名的勵志(家雖貧,學不輟)人物是晉代“映雪夜讀”之孫康。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23.榆次現存最古老的樹為長凝鎮北頭村古楸村(約2000年以上,據說唐代時就是古楸一株),堪稱“榆次樹王”,此樹已列入山西省古稀珍貴樹木名錄。

24.榆次境內人工採煤的記載最早始於南北朝。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榆次之最1——先秦至南北朝時期

25.榆次現存最大的“王墓群”是什貼村西的北齊韓氏古墓。2008年6月16日公佈為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韓氏古墓曾有六個封土堆,其中有韓軌墓,傳說他為漢朝大將韓信的後代。

韓 軌(550——577),字百牛,北齊時太安狄那人也。少有志操,性深沉,喜怒不形於色。齊神武鎮晉州,引為鎮城都督。尋起兵於信都(榆次),軌贊成大策。從破爾朱兆於廣阿,又從韓陵陣,封平昌縣侯。仍督中軍,從破爾朱兆於赤谼嶺。再遷泰州刺史,甚得邊和。神武巡秦州,欲以軌還,仍賜城人戶別絹布兩匹。州人田昭等七千戶皆辭不受,唯乞留軌。神武嘉嘆,乃留焉。頻以軍功,進封安德郡公。遷瀛州刺史,在州聚斂,為御史糾劾,削除官爵。未幾,復其安德郡公。歷位中書令、司徒。齊受禪,封安德郡王。軌妹為神武所納,生上黨王渙,復以勳庸,歷登臺鉉。常以謙恭自處,不以富貴驕人。後拜大司馬,從文宣徵蠕蠕,在軍暴疾薨。贈假黃鉞,太宰、太師,諡曰肅武。皇建初,配饗文襄廟庭。

未完待續,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本文編輯:如蟻人生

點擊“瞭解更多”關注“如蟻人生234”頭條號,欣賞榆次懷舊系列視頻及文章:1《榆次百年記憶》及《榆次滄桑》合輯,介紹榆次古縣城城牆和城門、南北大街、東大街、龍王廟街、清虛閣、富戶街、大乘寺、正太鐵路、順城街、糧店街、北門外標誌性建築、正太街、經緯路、匯通路、錦綸路、迎賓路的百年變遷。2《上帝之眼看榆次》,通過衛星曆史影像,用上帝視角看榆次順城街、蘊華街、迎賓街、龍湖街、中都路、新建路、匯通路、錦綸路等街區近十五年變化,涉及沿街眾多建築、公園、學校、農村等的細微變化。3《變遷》介紹榆次發生過重大變遷的直隸莊、小南莊、榆次二中、晉華紡織廠、錦綸廠、液壓廠、火車站。4《回眸榆次》通過六十年代衛星影像、老照片、文物遺存等全方位、多視角回顧榆次北關、南關、源渦、郭家堡、窯上、王湖、安寧等村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