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師校外補課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奶酪 大學 教育 中華新聞傳媒報道 2018-11-29

“轉載自百家號/繭破

在職教師參加校外補課,到底是動了誰的利益,讓這麼多人一說起這種事來就義憤填膺,總想置之於死地而快樂?

首先說明一下,老師參加校外補課的一個大前提,就是有市場,沒有市場,老師當然就沒人請,他們也就沒地方去參加校外補課。這個大環境一時半會還真不好徹底改變,人人都在追求好分數,考好了就能上好大學,考砸了,就只能上一般的大學,作為家長,作為學生,作為老師,誰不期盼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學生考出好成績,考上名牌大學呢?

在職教師校外補課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有人會說,我的孩子從來都沒參加補課,也照樣考上了好大學,而有的孩子整天補課,結果卻是大學沒考上,這些極端的事例並不代表全部,做什麼事,說什麼話,總不能以偏概全,要看到全部才是。

很多家長不惜重金,讓自己的孩子參加不同的校外輔導,這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你不參加不代表別人也不參加,可就在這參加輔導的孩子家長之中,產生了第一批極力反對老師校外補課的群體。

這些家長既然花了錢,當然就希望自己孩子的成績得到突飛猛進的進步,可往往事與願違,錢花了,成績卻沒有提上去。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的成績既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同時孩子的智力差異也很明顯,以及從小學到高中的基礎的不同,再就是老師的盡職盡責,還有校內校外大環境的影響,所以說孩子的成績不能單方面去找原因,可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就一股腦的把全部的責任推到老師頭上,這是不應該也不負責任的。

在職教師校外補課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這類群體的家長,心裡一旦不平衡,當然就不會說老師一個好字,這很容易理解。當然也不排除一種可能,那就是自己孩子成績提高了,也不會說老師的好,因為孩子補課花費了自己太多的錢,覺得老師掙了自己很多的錢。這種現象是確實存在的,人往往就是這麼現實,這就是人性。

其次,對老師補課不滿意的人群,就是那些有著看不得人家好,心裡不平衡心態的人了。在這群體中,有些人似乎天生就反感老師這個職業,這個我不想說太多,但我提醒大家,老師補課也是花費了大把的時間與精力,還有自己勞動的付出,付出者有回報這是很正常的,這也是尊重勞動,就如同社會上人家也尊重你的勞動是一個道理。

再就是有些家長覺得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導致自己反對教師補課。有錢的人可以請家教,可以讓孩子去補課,自己沒錢或者不捨得去花這個錢,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得到更多的教育機會,此等落差,也會讓這些人心裡極度不平衡,說出來,還只能證明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不說出來,壓抑在心裡還真的很難受。其實,大家這樣想,在學校的課堂,教育是很公平的,一個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所有的孩子,講課內容對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樣的,至於有成績的差別,不是教師不公平,是孩子自身的不公平,這真的怨不得老師。

有錢確實能得到更多的機會,這是現實,這是完全的現實,這能怪誰的?把責任推到老師身上,這才是不公平的!

在職教師校外補課 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反對教師參加校外補課的另一類人群,也許就是一些有真知灼見,有獨到眼光的群體,他們反對孩子課業負擔過重,想讓孩子減壓以及尋求教育的的根本目的,但任重而道遠,任何一種現象的出現與規模化,都是長時間的歷史造成的,想要根本去改變,需要時間,需要最佳方式去取代不好的方式。

最後不得不說還有一類群體,也在反對教師參加補課的行為,那就是社會上的輔導機構了,按理說這些輔導機構跟參加校外輔導的老師是魚水之間的關係,但同時也充滿著矛盾與競爭,是市場之間的競爭,是利益之間的競爭,是合作與不合作之間的競爭。

總之,孩子參加補課,是每一個孩子的自由,也是每一個家長的自由,前瞻的眼光無論多遠,但眼前的現實是孩子的成績不理想,做家長的就該考慮一下自己孩子的未來!

在職教師參加校外補課,到底是動了誰的利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