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精神為扶貧攻堅注入“興奮劑”

木蘭圍場 林業 時政 長城網 2017-07-17

塞罕壩,曾經的高寒荒漠之地,如今的富饒昌盛綠洲,巨大的改變中凝聚著無限力量。五十多年來年,三代塞罕壩人,紮根在此,奮鬥繁衍。塞罕壩人,用行動踐行了責任與擔當,用熱血譜寫了奉獻與忠誠。

塞罕壩精神,是一種大無畏的奮鬥精神。在荒漠上培植綠洲,從一棵棵小樹苗,到一片片小樹林,塞罕壩人的辛勤汗水澆灌了這片土地。不分白天黑夜,無懼酷暑寒冬,為了那靚麗的綠色,塞罕壩人與天鬥、與地鬥,用生命譜寫出了一曲悲壯之歌。在這首寫實的歌曲裡,每一位共產黨員都是一個音符,在當地黨組織地帶領下,演繹著不平凡的曲調。

塞罕壩精神,是一種敢於探索的科學精神。把苗木種上去,成活率卻不高,看著一棵棵枯萎的小苗,塞罕壩人並沒有退縮,他們善於學習鑽研,敢於進行創新性的科學探索。從造林到營林,從技術人員培養到科技研究投入,在失敗中成長,在教訓中提升,憑著心中那股激情,塞罕壩人愣是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把困難狠狠踩在了腳下,為荒漠披上了綠裝。

塞罕壩精神,是一種勇於擔當的奉獻精神。建設用材林基地,為改變京、津地區風沙危害創造條件,積累高寒地區造林經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55年的時間裡,“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這一使命紮根在塞罕壩人的心裡,流淌在血液裡,無論條件多麼惡劣,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這個使命都不曾丟掉,且在新職工、新黨員中不斷傳承,成為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心中的信仰。

弘揚塞罕壩精神,踐行忠誠與擔當,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有些黨員幹部,在權力的漩渦中迷失了方向,在金錢美色中喪失了信仰,忘記了忠誠與責任,走向了黨和人民利益的對立方。弘揚塞罕壩精神,就是要用精神清流來揚正氣、樹新風,推動黨員幹部對照先進查自身,對照反面抓典型,努力當好合格黨員。

弘揚塞罕壩精神,敢闖敢拼、會闖會拼,為扶貧攻堅注入“興奮劑”。今日塞罕壩成績的取得,來源於青春與汗水的揮灑,更來自於苦心的鑽研與經營。脫貧工作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塞罕壩精神就如同一針“興奮劑”,為各級領導幹部送來精神食糧,使他們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借鑑工作方法,在飽含激情中創新發展,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奮勇前進。(劉富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