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山雕”被槍斃前一句話讓牡丹江變得無匪可剿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原籍山東昌濰,兩歲時隨堂兄到東北牡丹江,15歲進山當土匪,18歲便當上了匪首,有50 多年的土匪生涯,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偽滿三個時期。此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內部人稱“三爺”。

當年,張作霖和日軍都曾想消滅他,但都沒成功。日本投降後,“座山雕”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隱蔽在深山老林裡,一心等著國民黨大軍到來。並時常出沒山林,搶掠百姓,殺我幹部,繼續作惡。

按照以往的經驗,對這種小股土匪,用大部隊圍剿是行不通的。我剿匪部隊決定,由楊子榮帶領5名偵察員,組成一支剿匪小分隊,去直搗“座山雕”的老窩。同時,派出部隊跟蹤配合。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城南一個叫峽河的小山村。4歲那年,楊子榮隨父母去東北安東(今遼寧丹東)謀生。1945年秋,29歲的楊子榮報名參加八路軍,編入膠東海軍支隊。10月下旬,膠東海軍支隊赴牡丹江地區剿匪。部隊改編後,楊子榮編在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

“座山雕”被槍斃前一句話讓牡丹江變得無匪可剿

牡丹江地區匪患嚴重。首長派楊子榮等30多人,化裝成便衣,先行到達海林鎮。楊子榮進入有百餘人槍的地主武裝孫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繳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鎮解放。

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營在杏樹溝追擊李開江部,李匪據險頑抗。楊子榮帶領一班人迂迴到敵人陣地側後,他示意副班長和戰士隱蔽好,獨自一人躍出掩體,威逼400餘名敵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開江、張德振投降。楊子榮被評為團戰鬥模範。

#p#副標題#e#

大股匪徒殲滅後,小股殘匪流竄於深山老林中。部隊首長組建武裝偵察小分隊(團偵查排),消滅殘匪。小分隊負責人由既熟悉當地情況,又有獨立指揮作戰能力的楊子榮擔任.小分隊組建後,首先生擒了所謂許家四虎(許福、許祿、許禎、許祥),消滅了“九彪”李發林、馬希山等慣匪。

其後楊子榮帶領六名戰士,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敵情,於1947年2月6日晚,奇襲活捉了牡丹江一帶匪首“座山雕”張樂山。這個過程驚心動魄,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東北軍區司令部給楊子榮記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 東北日報》 以戰鬥模範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 為題,進行了報道,稱這次剿匪戰鬥“以少勝多創造範例”。

座山雕被槍斃前,說了一句話:“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這句話,還真應驗了。座山雕死後,牡丹江真的變得無匪可剿了。

“座山雕”被槍斃前一句話讓牡丹江變得無匪可剿

這是因為座山雕與當時其他匪幫頗有不同。當時較大股的土匪如謝文東,張雨新等動輒部隊過萬,坦克飛機雖然沒有,有幾門重炮可不是新鮮事。相比之下,座山雕在早期部下是二十幾人,最後被抓的時候部下還是二十幾人,從數量上說相當薄弱。

但是,審訊中的座山雕卻看不起那些大股的土匪,因為他們的隊伍基本是抗戰後利用東北遺散的日偽裝備組建起來的,雖然人數很多,實際是“武裝要飯的”,沒有多少戰鬥力,十萬人也奈何不得牡丹江李荊濮少將的千把人馬。 #p#分頁標題#e#

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慣匪,少而精。

所以,那些大股的土匪雖然聲勢浩大,但打起來不堪一擊,很快煙消雲散,而座山雕卻很難捕捉,如果不是楊子榮的化裝奇襲,要抓住座山雕還真不容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