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傳奇:東北第一匪,“座山雕”上山起局落草的真實故事(上)

1947年2月19日,《東北日報》以“以少勝多創造範例,戰鬥英雄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摧毀匪巢,賊匪全部落網”的大字標題發佈了一條消息。第一次向人們報道了一正一反兩個名人。

小說:傳奇:東北第一匪,“座山雕”上山起局落草的真實故事(上)

60年代,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曾風靡全中國,書中塑造了一個刁頑、奸詐、慘無人性的鬍匪——濱綏圖佳保安第五旅旅長座山雕。“文化大革命”中,《智取威虎山》是全國幾乎人人都會哼唱的名劇。劇中的反面主角“座山雕”也一下子隨之出名,給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有“匪界名人”和“中國第一土匪”的氣魄。

一書一劇的走紅,特別是《林海雪原》特有的紀實性,使人們認定,這一切都是當年歷史直接、真實的敘述。於是,大量的人湧向長白山系的張廣才嶺東坡、海浪河畔、牡丹江流域,按《林海雪原》書中的描寫去尋找威虎山。

提起威虎山,人們便會聯想到小說中所寫的林海浩翰、古樹參天、峭壁峻巖、奇峰異洞。外有“九群七十二地堡”內有暗道機關。“威虎廳”石洞闊大、景象陰森、猶如魔窟。可當人們來到“威虎山”,看到“威虎廳”時,那真是徹頭徹尾地大失所望了。原來文藝的真實與生活的真實竟有如許的差距!

《林海雪原》中描寫的生擒慣匪“座山雕”的戰鬥發生在海林縣境內頭道河子中上游大夾皮溝一帶。在《林海雪原》問世以前,這裡從沒叫過威虎山,只叫大夾皮溝。據小說作者曲波本人講,他是把吉林省的“威虎嶺”改為“威虎山”並寫進小說的。在小說的影響下,人們才開始把“大夾皮溝”。一帶叫做“威虎山”了。

小說:傳奇:東北第一匪,“座山雕”上山起局落草的真實故事(上)

在“威虎山”的南坡,有個“座山雕棚”,即所謂“威虎廳”。窩棚建在山坡平坦處,當年楊子榮等剿滅這股土匪時,已將窩棚摧毀,現在只有一個長方形土坑。附近有一眼山泉,現在泉水依然十分旺盛。窩棚前是一片開闊地,後面大山側立。當年這裡森林茂密,非常隱蔽、順山溝可直達海林、牡丹江和老林深處。絕對是“能攻能守又能溜”。據說楊勇上將來這裡時曾說過:“座山雕”選擇這裡紮營有一定的軍事觀點。

這位“有一定軍事觀點”的匪界大名人“座山雕”是怎樣一個人呢,他是怎樣走進鬍子的行列的呢?

“座山雕”原名張樂山,他的落草為匪,頗有“逼上梁山”的味道。

清朝同治年間,湘軍撤營後,出現了大批的散兵遊勇。

這些人因沒有生活出路,多數人加入“哥老會”(祕密結社)。其中有ー派叫“安慶道友”,曾以運河的漕運為生,後來因海運開通了,他們又瀕於失業,就改為“販私鹽”,久而久之形成行會——青幫(又叫家禮教)。

由於官府對“販私鹽”的行為打擊嚴厲,加上清朝晚期“闖關東”之風大盛,許多“在家禮”的人流散到關外謀生,遍佈東三省。因這個行會有濃重的江湖義氣,所以很容易被鬍匪加以利用、或者乾脆就成了鬍子。

據說座山雕的爺爺和父親都是“在家禮”中的高輩份人物,早年闖關東,到吉林省的永吉落腳,墾草種地之外,經常和當地的鬍子勾結,做些無本求利的生意,成了亦民亦匪的人物。所以,略知座山雕家族內幕的人常稱其家是三代為匪的“世家”。

後來,“座山雕”祖父和父親的行藏暴露,被官府抓了起來,被判了個“斬決”,母親驚懼過度,不久也死了。張樂山成了孤兒,這年他才8歲。

小說:傳奇:東北第一匪,“座山雕”上山起局落草的真實故事(上)

有一天,老實厚道,早年與父親分家另過的叔叔趕來,把他帶到黑龍江的額穆一帶自己的家裡。

第二天,叔叔就領他來到一個大戶人家,叫陳二爺,這人財大氣粗,常欺負人,可叔叔偏偏要領他來這兒當長工。

平時幹完了活,叔叔就給他一杆獵槍,說:“山上有的是獐狍野鹿,你去打一打!”時間長了,他的槍法很出色,而且練就了一身本領,特別是練出了一種不懼苦寒的性格。19歲那年,叔叔病重,臨死前咽不下這口氣,一勁兒從排子上(放死人的板子)坐起來,說:“樂山!仇要報啊!”

“叔!我記住了。”

“但要報仇,就要有本事,這本事,就是人馬……”

“怎麼能拉人馬?”

“起局!起綹!”

說完,叔叔就嚥氣了。

第三年春天,剛進四月,陳二爺就走進他的地戶(佃戶)張樂山的窩棚,說:“小山子,地你別種了!房子也騰出來!今天你就搬吧。”

張樂山傻了眼,問:“二爺,我們是地租顆粒不欠,房銀分文不少,忙活了一冬,剛把糞送到地裡,這時候你讓我往哪兒搬哪!”

“你蹲樹叉巴與我無關!這房子、地都是我的!”

張樂山的犟勁也上來了,說:“房子、地都是你的?是老天爺的!”

“你大膽!”

“對。咱們的命都是閻王爺的。”

“搬不搬?”

“不搬。”

三說兩說,二人就動起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