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的G20難題:如何完成目標又不惹特朗普

默克爾 美國 英國 日本 第一財經 2017-06-16

距離德國漢堡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召開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讓德國總理府感到頭疼的議題囊括自由貿易之爭、敘利亞衝突、卡塔爾外交危機及烏克蘭問題等,不過在其內部“不可預測變量”的名單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名列首位。

德國總理默克爾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選舉年不負眾望地完成G20既定目標,又不惹到在氣候變化及貿易保護主義等方面有著不同見解的特朗普?

默克爾的G20難題:如何完成目標又不惹特朗普

氣候變化同盟美日“反水”

默克爾一直希望可以在漢堡G20峰會上,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形成19:1的同盟關係,從而給美國施加壓力,然而目前這個聯盟正在崩潰,許多國家並不願意在公開場合激怒美國,比如英國和日本。

從西西里島七國集團(G7)峰會歸來的默克爾對美國十分失望,並在慕尼黑的一次活動中說出了“美國不再是值得信賴的夥伴,歐洲人以後要自己掌握命運”這樣的話;那時的默克爾還抱著剩下的六國集團(G6)可以同舟共濟的希望。

實際上,此前七國集團除美國外的六國(G6)曾商定,如果美方宣佈撤出《巴黎協定》,將一同發佈聲明表示仍忠於《巴黎協定》。但現在的默克爾已經不能確保還能在G6中獲得統一支持。

特朗普在白宮的玫瑰花園中做出上述聲明後,英國和日本突然“反水”了。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並不想破壞自己同特朗普之間的關係:在硬脫歐過程以及英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方面,梅都急需特朗普的支持。而在日本方面,鑑於東北亞的局勢以及日美同盟的歷史淵源,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不想因為氣候變化議題和特朗普產生衝突。

最終,只有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一起發佈了支持《巴黎協定》的聯合聲明。

德國《明鏡》週刊評論稱,這是默克爾的失敗,不僅僅是在氣候政策方面,還是她在全球舞臺上領導權方面的挫折。可見,德國的地緣政治影響仍然有限。在權力、安全和利益方面,德國並不是一個全球性的玩家,而是一箇中等規模的國家力量,甚至有時連歐洲國家都不能團結(注:指英國)。”

不可預測變量特朗普排第一

謹慎的德國人在G20之前為各種不可預測事件作出了預案。一位德國僑領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此次漢堡預計在G20期間有15萬人左右的大遊行,其中不少是反特朗普的運動,德國為此在漢堡調集了兩萬警力嚴陣以待。

在德國總理府不可預測變量的名單上,特朗普也排在首位。他們擔心,特朗普同俄羅斯總統普京的首次會面有可能會讓整個G20會議偏離主軸。

此前,默克爾希望兩國人員在漢堡G20峰會之前組織一次會議,使他們的首次會晤不會成為一箇中心議題。但現在,考慮到美國對特朗普“通俄”事件的調查繼續發酵,美俄領導人首次面對面會晤所引發的媒體狂潮恐怕無法避免。

據美媒報道,特別調查員米勒已經開始調查特朗普是否在通俄門事件中違規對司法系統施加壓力。

與此同時,圍繞著特朗普對氣候變化的態度,德國總理府也準備了兩份文件。其中一份是G20峰會的最終聲明,供20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簽署。該文件將重點關注從貿易到非洲以及婦女權利等廣泛問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周在G20成員國之間傳閱的數份草案中,沒有一個版本提到氣候變化。有一個可能性是,為了讓美國簽署這份文件,最終這份峰會聲明可能在氣候問題上保持完全的沉默。

德國總理府起草的第二份文件為“氣候、能源與增長行動計劃”。最初,默克爾認為可以出現19:1的局面,不過目前德國方面憂慮的是,能否找到足夠數量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來簽署該文件。

該文件要求籤署方承諾“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的能源體系改革”,以及保持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國家自主貢獻”。

這份文件還指出,要以《巴黎協定》為指導,其目標是使全球氣溫升溫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這份文件還討論了到2050年,全球應當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工業化國家承諾為幫助發展中國家達成目標而貢獻的500億美元等等。

歐盟對此感到謹慎樂觀。一位參與G20峰會籌備工作的歐盟外交官表示,預計該文件將由19個國家簽署。但德國方面顯然更加謹慎。

實際上,德國方面認為許多國家並不願意在G20峰會上同特朗普對峙,最終將選擇妥協,比如土耳其和沙特。為此德國已經開始調整它對於G20峰會“成功舉辦”的定義,即只要沒有其他國家跟隨美國從《巴黎協定》中撤出,就算是勝利。

不過,一方面氣候變化議題對於默克爾而言過於重要,以至於無法妥協;另一方面,德國也想盡量避免同美方產生公開的不和。

還有一個原因是,對特朗普存在很大反感情緒的德國選民希望看到默克爾可以挺身而出。在大選之年向美國總統“屈服”也並不是一個好的政治行為。

德國民眾對特朗普印象不佳。根據德國《世界報》委託民調機構做的一份調查,75%的德國人都不認為特朗普能在美國總統的位子上撐到任期正常結束。

而反對黨德國社民黨已經在此方面敲打默克爾。社民黨人、德國外長加布里爾就表示,“(在美國退出《巴黎協定》問題上)靜靜地反對不是G20峰會應該發出的信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