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抬前輪,起飛!”伴隨著一聲口令,大飛機試飛成功,中國三代民航人在心靈跑道的艱難起飛,在精神天空的穿雲破霧都在這一方舞臺呈現……4月26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原創劇目《追夢雲天》作為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展演的開幕大戲在美琪大戲院上演。這是該劇在去年12月的預演結束後,首次正式面向上海觀眾演出。接下來,它將代表上海蔘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並角逐第十六屆文華大獎。演出結束後,這部具有“重大題材”、“原創劇目”雙重標籤的話劇作品獲得了專家的好評。戲劇評論家榮廣潤表示,這個戲總體上有一種現代感,它的呈現跟它的內涵都是相當有特點的。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表示,該劇視角始終緊盯著主人公內心世界精神世界的開掘,顯示了大飛機英雄群體的精神世界的豐滿性。“這部戲生逢其時,因為現在我們需要謳歌時代的英雄,需要謳歌我們社會的發展,那麼這部戲就是符合這種時代的要求。”《追夢雲天》講述了中國三代民航人的追夢歷程,從創排之初,歷經幾年時間的創作、修改、論證,將大飛機研製的過程作為背景,著重展現劇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力求在情節集中的前提下,要讓觀眾看到更大的格局和場面。總監製田水錶示,劇本基本是幾天一稿地調整,差不多得有三十幾稿。“對於一個原創作品來說,這麼長的時間和這麼大的強度,這還真是第一次。”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導演手繪

導演胡宗琪的筆記本里滿是密密麻麻的手繪,描繪了劇中的場景、演員走位與舞臺設計,確保案頭工作與舞臺調度精準銜接。胡宗琪表示,舞臺上20個演員,要表現這麼重大的題材,這麼大的體量很艱難。“我們用了巨幅LED冰屏,現場採集影像把它放大傳遞給觀眾,為的是能更好地承載大飛機制造這樣一個高科技感的內容。”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追夢雲天》是對手工時代的舞臺美術和電子時代的多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導演胡宗琪藉助即時攝影來放大舞臺表演的效果,實時展現出人物細微的表情神態。巨幅LED冰屏半懸在空中,與舞臺平面呈斜面傾角,從設計調試到安裝落地,前後耗費了五個多月,高低錯落的四面冰屏模擬飛機駕駛艙的結構,圍攏成一個既現代又科技感十足的戲劇空間。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冰屏有一個特點是它不受光的控制,可以在表演的時候同步展開後面冰屏的影像內容。”舞美設計及多媒體設計黃楷夫表示,配合多媒體電子影像,LED冰屏的舞臺表現極具立體感,“它可以飛機頭跟那兒過來之後,兩個翅膀到這兒,最後衝觀眾飛過去,你會覺得像是立體電影一樣砸到你腦門上。”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2.5G實驗,失速試飛,顫振試飛,迎角突變……劇本里充滿了各類航空術語,演員都要用一種充滿自信的節奏流利闡述。83歲的“老戲骨”張先衡在劇中飾演第一代航空人,排練間隙他還在拿著臺本不停地背誦練習。“你要說得溜要讓人聽得懂,所以必須要反覆地去背去練。弄不好就很乾。找到這個人物。這點太重要了。”總監製田水錶示,難點就在於製造飛機的背景和製造飛機的人的情感,能不能把它有效地結合起來。二者的均衡點是比較困難的,主創團隊摸索了很長時間。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為此,劇組多次前往上海商飛公司實地採風,深入民航人的生活積累創作素材。西安閻良的基地,上海的試飛基地和製造基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從人物、情節到整個格局,整臺戲都力求更加接近科研人員的真實生活。C919從設計、起飛到最終投入市場,伴隨著無數民航人不計回報地付出。主創團隊也力圖用大國工匠的精神來錘鍊這部作品。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上海話劇藝術中演員張璐在劇中扮演女一號副總設計師唐瑛,回憶起自己第一次走進C919總裝車間時的情景,她依然感到十分震撼。“那個時候你就感覺到自己的渺小,你就在想,這個龐然大物需要多少人,多少代人的付出?這個戲的氣質是需要一種大氣的格局,這個角色,這個故事,包括整個的呈現方式都要站在足夠的高度去理解和表達。”

《追夢雲天》致敬航空英雄 大國工匠鍛造大國重器

透過戲劇這個載體,《追夢雲天》的主創團隊希望能帶觀眾走近飛機制造行業,走近一群製造大國重器的大國工匠,窺見中國民航人在圓夢路途上的苦與樂,以及從未泯滅過的初心。“商飛有很多試飛員、工程師、設計師都說我們的劇本真的是專業性很強,幾乎是沒有什麼瑕疵的。”田水說,其實這個戲就有點像造飛機,整個過程也很艱難。關鍵就在於每個人面對自身責任時,所體現出來的職業精神。“就像劇中所說的,願我們仍是我們,英雄的心。”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琳琳 姜濤 劉寬漾 編輯:傅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