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發現陳友諒後裔,數量驚人,生前無姓死後必須姓陳

明朝 陳友諒 朱元璋 徐壽輝 亮哥說史 2017-05-02

專家發現陳友諒後裔,數量驚人,生前無姓死後必須姓陳

陳友諒

陳友諒,沔陽人,元末農民戰爭領導者。1359年4月,陳友諒攻打太平(今安徽當塗縣)失利,急於稱帝的陳友諒弒殺徐壽輝,稱大漢皇帝,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叢相,張定邊為太尉。建國後,陳友諒展開了與朱元璋長達四年之久的爭鬥,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於鄱陽湖,中流矢而死。張定邊等擁護陳友諒之子陳理為帝,改元德壽,遷都武昌。1365年,朱元璋兵圍武昌,陳理投降,大漢政權滅亡。專家發現陳友諒後裔,數量驚人,生前無姓死後必須姓陳

陳氏家譜

《明史——陳友諒傳》僅提到陳理投降後被朱元璋流放朝鮮半島,給吃給喝還不用勞動,等陳理一死妻妾也就都死了,至於其後裔正史中隻字未提。直到明朝中期文獻中才出現陳友諒後裔說法。明代王世貞在《居易錄》中說:陳友諒兒子陳理在兵敗後逃到蜀地,改姓為鬱,子孫散居涪州、長壽。明末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就是他的後人。清順治年間湖廣總督白永盛的奏摺中提及陳友諒後裔:陳友諒遺孽分為柯、陳二姓,盤距江西武寧、湖廣興國,迄明世為患將三百年,這也是首次以官方形式承認皇室後裔。以上均可證實:陳友諒後裔的的確確留存了下來,而且數量很多。專家發現陳友諒後裔,數量驚人,生前無姓死後必須姓陳

陳義墓碑

前不久,專家在洛陽益陽縣陳宅村取得收穫,村名因陳友諒命名。陳友諒死後,他的第九妃子蔣氏為躲避朱元璋追害在宜陽隱居下來,後生下一個男嬰,取名陳義。陳義人高馬大、有勇有謀,73歲死亡。其子為其立碑述傳,碑文記載:生於洪武已巳,曾祖父德真,大父才興,父親友諒也。鄰村曲村則有陳友諒弟弟陳友貴的後裔,有漢王王印、皇家玉璽以及族譜為證。奇怪的是該村村民生前本來沒有姓氏,清末才逐漸有了姓氏,祖訓:死後必須全部姓陳(墓碑銘文必須姓陳)。專家發現陳友諒後裔,數量驚人,生前無姓死後必須姓陳

洛陽益陽縣

另外,據明中期典籍記載:陳友諒的愛妾闍(du)氏長得閉月羞花,被朱元璋霸王硬上弓,都說十月懷胎,闍氏卻沒過3個月就生下一子,取名朱梓,朱元璋分封為潭王。孩子長大後得知自己為陳友諒遺腹子真相便大動干戈、起兵造反,朱元璋多次派人勸降,他卻打出“寧見閻王,不見賊父”的旗號,後自焚身亡,朱梓後裔大多改姓埋名隱居起來,上述記載的鬱、柯二姓便是今日陳友諒之後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