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臣邱浚---穿越而來的神一般的人物

這位弘治年間的內閣大學士,以晚清梁啟超的保守估計,他的水平領先歐洲二百年。民國錢穆更尊他為“中國第一流人物”,就連鄰國一直忙革命的列寧,也沒忘了偷閒給他打個好評:中國十五世紀傑出經濟思想家。如果明朝真有穿越人,那最大嫌疑就是他------邱浚,字仲深,號玉峰,永樂十九年生於海南島瓊山府下田村。

明朝好些名臣,都曾有個苦出身,但苦到邱浚家這地步的,也真心不多見。他家曾是當地望族,可至邱浚小時候,已破落不堪。且邱浚七歲時,父親邱傳就染病亡故,生前還惹出過風波,以至家裡的藏書,都被人如狼似虎的搶光。他與兄長邱源,全靠母親李氏辛苦拉扯大,小小年紀就盡嘗炎涼。但上天還是公平的,雖然給了邱浚貧窮苦難,卻更給了他別人夢寐以求的一樣東西:天賦。明朝神童不少,但神到邱浚小時候這級別的,卻真心不多:兩歲認字六歲寫詩,還是在祖父壽宴上,當眾做了首《五指山下》,華麗文采頓時技驚四座,當場被贊為“國器”。明朝另一位得此榮譽稱號的神童,則是萬曆年間改革家張居正,且張神童那時的年歲,比邱神童整大了一倍:十二歲。這客觀差距,以至於素來心高氣傲的張居正,也相當不好意思,有次身邊人拍他馬屁,說他是神童,立刻被他一頓罵:我算啥神童,比邱浚差遠了。而比起張居正那位不省心的老爹,童年喪父的邱浚,卻又一個足稱偉大的母親:李氏。李氏出身書香門第,對兒子的道德修養要求高,且自身意志堅韌。有次小邱浚害重病,醫生都勸放棄治療,李氏卻不依,足足照料了八個月,終於把邱浚從死亡線上拉回來。後來邱浚每遇到人生難過的坎,就以此來自勉。

另一位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親人,則是祖父邱普。邱普是海南當地有名的醫生,每逢有瘟疫時,也常義務施藥診治,而他對邱浚這個聰明的孫兒,更是極為疼愛,邱浚童年時,還和兄長邱源一起,被祖父叫到身邊訓話。祖父先勉勵邱源繼承家族醫術治病救人,然後鄭重的對邱浚,一字一句說出了自己的盼望:達而為良相,以濟天下可也。“以濟天下”這個祖父的殷切盼望,就成了邱浚奮鬥終身的理想。

邱浚愛讀書,如飢似渴到瘋狂。每拿到一本書,都潛心研讀鑽研,除了八股必考教科書外,天文地理甚至宗教文化,樣樣來者不拒,全都精心鑽研。由於家裡窮,為了讀本好書,邱浚只能拉下臉出門求借,聽說誰家有書,還曾翻山越嶺去求,沒少受人嘲諷白眼。日久天長,邱浚對這類事的處理,方法也日益成熟。一是講誠信,凡是借人的書,保存都相當愛惜,不但按期歸還,而且絕對和新的一樣。二是啥屈辱都能受,有次為了借一本好書,跟那家主人軟磨硬泡,居然足足借了五年,才總算得到兩天閱覽的機會。

饒是有過不少類似風波,但在邱浚童年時,家鄉的鄉親們,對邱浚的幫助接濟還是極多的。而邱浚宦海沉浮間也曾力所能及地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是大明權力場上,出名的重情感恩之人。而且也正是在各種借書遭遇中,邱浚察言觀色的本事越發強大,甚至還有了一個讓後世驚呆的能耐:善於只憑簡短几句話,就準確把握住一個人的性格。他這強大的官場權謀手段,乃至對帝王心術的把握,都是借書練出來的。不過比起這能力來,童年遭遇還給他留下心理陰影:由於生活艱難,且受過不少白眼,邱浚養成了睚眥必報的敏感性格。正是這一缺陷,差點害他晚年身敗名裂。二自十九歲起,少年天才邱浚,就是驟然升起在南中國的新星:先中了秀才,二十三歲又中舉人,還是鄉試解元。此時邱浚常不拿聖賢做乾糧。連明朝公認的元朝大儒許衡都不放過,大批許衡為蠻夷元朝賣命,簡直是"人類不盡入禽獸",也就是禽獸不如。而在中舉之後,邱浚長期漂在京城國子監讀書。他特別關心國家大事,尤其是土木堡事變爆發,明英宗給抓了俘虜,他除了寫詩感嘆,也常預言事情走向,每步都分毫不差,同學中間,讓大家連連驚訝。如果明朝真有穿越人,那最大嫌疑就是他。

唯一失意的,卻是科考。正統十二年到景泰二年,怎麼考怎落榜。直到三十一歲那年,舉案齊眉的妻子金氏病故,痛苦不已的邱浚,才猛然發現自己錯在哪:一直以來都只求博名聲,其實卻虛度了光陰。痛定思痛的邱浚,從此變了個人,為人開始低調內斂,效果立竿見影,在景泰五年考取進士,還是二甲頭名。而且據說本來還能是一甲,只因長得醜,硬給拉低到二甲。

這是大明政壇打的慘烈的幾年,特別是兩年後明英宗復辟,更是大清洗,好些高官一夜之間就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邱浚平平安安,先參編《寰宇通志》,又在明英宗復辟後參編《大明一統志》,都是記錄明朝各地乃至周邊國家風情的百科全書,學術價值極大。這次一戰成名,邱浚一下升了翰林院編修,但附帶一個後果十分心塞:明英宗因此認定了,邱浚最會編書,所以派給他的全是類似活,可邱浚卻不甘心:我的夢想是"以濟天下",哪能總幹這個?而且也正是在編《寰宇通志》時,邱浚更從各地風情資料中,看到了大明深重的危機,越發心急。於是低調的邱浚,開始越發多的建言國事,不論經濟還是吏治,得空就插嘴說兩句。令同僚驚奇的是,他雖說得罪人,卻常說對。按現在的話說,就是吐槽高手。在明英宗過世後不久,他就在一件事上把新皇帝明憲宗好好震撼了一把:廣西大藤峽叛亂。大藤峽叛亂,堪稱整個明代,最令歷代帝王頭疼的叛亂之一,而明憲宗成化年間這次尤其大。明憲宗本人,也愁的唉聲嘆息。可邱浚卻突然信心滿滿,給明憲宗上了個詳細奏摺,給出了細緻作戰方案。

遠在北京的他,竟把前線戰局甚至戰場地理,都拿捏到極度精確的地步。而後明軍依葫蘆畫瓢採納他的建議,果然一舉拿下。可這次成功吐槽,雖說得到了明憲宗賞識,可往後多年,一切還是老樣,不是做國子監祭酒,就是禮部侍郎,全是文化教育工作。不甘心的邱浚,吐槽也越發多,連朝廷開發河套這樣的軍事大事,都積極摻和,還曾一句吐槽,把兵部熱情設計卻有嚴重缺陷的戰車給吐槽廢了,自己親自上陣設計新戰車,設計出了北方明軍一直用到明末的主戰武器:獨輪戰車。本職文化工作,雖然他常吐槽沒實際意義,卻做的不差。特別值得尊敬的一件事是,編修《明英宗實錄》時,他拒絕為討好皇帝而給於謙加罪,正是這堅決態度,加速了于謙案的平反進程。他骨子裡的正直無私,依然沒有變。由於很無私,所以捱罵也多,可他另一個能耐,就是不好欺負。誰犯上邱浚就常倒血黴,不但常被他回罵的狗血淋頭,還總羅織罪名拼命報復。甚至還有好事者,把他和當時權傾朝野的汪直並列,評為官場上不能惹的幾類人物。乍一看來,十分風光得意。可邱浚心頭卻是無奈。明憲宗在位的二十三年,是大明朝行政效率十分低下的時代,朝堂上號稱“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基本就是都不幹事,就剩邱浚常吐槽,以他自己很多詩文的自嘲說,都是深深的尷尬。於是在大家眼中,邱浚的生活,也和別人變得一樣混,有事罵人掐架,沒事混事胡鬧。但就是在這邱浚自己都自嘲虛度光陰的二十年裡,他其實正在默默的做另一件偉大的事:編書,編一本足以石破天驚,啟迪後世的奇書。隨著明憲宗過世,明孝宗朱佑樘登基,這件震動明朝歷史的大事,終於浮出水面。三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正是大明新皇帝明孝宗朱佑樘最煩的時候。當時的大明,經過明憲宗二十三年的極品怠工,已經落得一個爛攤,除了水旱災害四起,邊境衝突不斷,最頭大的就是缺錢,國庫窮到耗子都沒幾隻,財政收入嚴重縮水,著急命群臣想辦法,送來的奏摺不是亂罵,就是胡拍馬屁,簡直氣的抓狂。而邱浚就在此時,送來了一件看似更抓狂的禮物:多達三十萬字,共分一百六十卷的煌煌鉅著:《大學衍義補》。但忍住沒抓狂的明孝宗朱佑樘,勉強翻開學習了幾眼,立刻就來了精神,著迷似得看了進去,沒幾天就成了這書的狂熱支持者。還火速下了個奏摺:賞邱浚二十兩白銀,升禮部尚書,這本奇書更由福建書坊刊刻,全國發行學習。因為他明白,邱浚送來的,是一部凝結了他畢生所學心血,甚至完全超越歷史的神書。《大學衍義補》,是邱浚自成化年間起,就著手書寫的一部鉅著。以他自己的話說,這部書的寫作主題,就是為一個現實問題:治天下。當然除了為工作,這書就邱浚自己而言,也為爭一口氣。邱浚一直以來最自信的,就是經濟才能,但做的最多的卻是文化工作。因此埋下頭來,寫這樣一部書,就為證明自己。而這部書的價值,僅看其中一句石破天驚的話,就可完美概括:食貨者,生民之根本也。翻譯成白話就是:商品經濟,才是國民經濟的根本。在重農抑商數千年傳統的中國封建社會,這句話的叛逆意義可想而知。而邱浚除了有雷語,更有電閃雷鳴般的具體舉措,全書十二目,包括了大明從整頓腐敗,到發展國防軍備,甚至振興國民經濟各方面的構想。其中說的最多的,自然是經濟問題。除了主張提升稅收效率外,更提出了扶持商品經濟的種種舉措。以梁啟超的讚歎說,西方近代“重商主義”思想,咱中國的這本書比他們早了幾百年,甚至“重商主義”沒有的思想,邱浚這裡也照樣有。其中對明朝直接影響大的,就是稅收改革,邱浚提出的貨幣稅收政策,演變成了萬曆年間的一條鞭法,另一個造冊考核制度,演變成了考成法。明朝萬曆年間兩大改革,最早都源出他手。

而對明孝宗啟發深的,更有其中的賑災思想。書中完整提出了以工代賑的思維,即面對自然災害,以大規模公共設施建設來取代賑濟,用以將叛亂危險降到最低。這個思想明孝宗用的較早,弘治年間黃河大水災,正是已是內閣大學士的邱浚,主持了大明歷史上著名的以工代賑行動,首次嘗試以完整的科學評估和公共組織,在短期內聚起了十萬多人力,進行明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黃河治理行動。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從河南到淮河的兩次治理,不但工程進度井然有序,而且前後的預算,在邱浚的預估下,竟和最後的開支毫無出入。這場大規模整治,確保了黃河半個多世紀無災,比起元朝修黃河修亡國的情景更是高下立判。這種以工代賑的模式,此後也沿用到明代十六世紀後的多次救災中,幫助大明挺過了數次難關。而更激動人心的,卻是《大學衍義補》裡一個被明孝宗拒絕的主張:廢除海禁,發展海外貿易,建立強大的海軍,控制從朝鮮至南洋的航線。這個在當時被明孝宗果斷拒絕的建議,到嘉靖年間才真正引起重視。被東南倭寇鬧的焦頭爛額的嘉靖皇帝,正是按照邱浚早年《大學衍義補》裡的思路,重建了一支最終徹底平滅倭寇的強大海軍。而每當遇到困難,就趕緊翻看《大學衍義補》,從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更成為大明君臣們時常有的習慣性動作。而在這件震撼明孝宗的奇事後,邱浚的身份再次扶搖直上,終於在七十一歲高齡的弘治四年,如願以償官居內閣大學士。而後在四年內閣大學士任期裡,他政治生涯最燦爛的一抹晚霞,終於華麗的綻放。這四年他的業績,除了主持黃河水利工程,更操盤了鹽政改革,把明朝傳統的“開中法”,變成允許私商參與競爭的“嚴鹽法”,這個改革的意義,不但解決了北方邊境的軍費問題,更促成了晉商集團崛起,影響綿延明清兩代。此外又主持完成了《大明會典》的修撰,這部深遠意義的法典,剔除了朱元璋時代諸多酷刑,更以其“慎刑”的思想,成為中國古代司法史上的里程碑。歐洲啟蒙運動的伏爾泰等人,更對其十分推崇。甚至在臨終之前,還不忘了為明孝宗籌謀《僉民壯法》的條文,這部書後來促成了戚家軍等鐵血勁旅的軍事制度改革。

但勞心賣力的邱浚卻萬萬沒想到,他晚年的清譽,竟會因為一場風波大打折扣:王恕案。內閣大學士邱浚與吏部尚書王恕,其實本是一類人,都心懷社稷且為官清廉。但王恕是個霸道脾氣,外加資格老,在邱浚面前常擺架子。邱浚卻也不是吃虧的人,因此日久天長,矛盾越發深。後來王恕大力反腐敗,捎帶也反掉了不少邱浚主持經濟改革時,極為倚重的官員,這下二人徹底撕破臉。而向來惹不起的邱浚,對付王恕這個老倔頭,辦法也十分老辣:授意親信太醫院醫生劉文泰告狀,說王恕早年曾寫文章誹謗明憲宗。這一狀真叫狠,明孝宗雖說信任王恕,但最恨別人說他爹的不是,立刻龍顏大怒。最後雖說查無實據,可還是把王恕罷官回家。憑著對帝王心態的巧妙拿捏,邱浚漂亮贏了這局。但王恕曾為很多獲罪言官平反,又大力反腐敗,群眾威望非常高。這番含冤離去,引起巨大民憤,惹出這事的邱浚,也就成了靶子,被言官們輪番攻擊,罵什麼的都有。甚至到邱浚積勞成疾,於弘治八年病入膏肓,相關的彈劾,還是從來不少,氣的明孝宗發了脾氣,下詔書一頓斥責,才算壓了下來。為自己睚眥必報的性格,晚年的邱浚,終於吃了次大虧。此後不久,七十五歲的邱浚與世長辭,明孝宗甚為悲痛,以極其隆重的禮節,來紀念這位奇才:親筆題寫了“理學名臣”四字,並撥出專銀,在他的家鄉專門修建了高六米有十六級臺階的陵寢。而比起這宏偉的陵墓來,他的思想對於明朝後一百五十年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他短短四年的大學士任上,幾乎啟動了後來明王朝所有顛覆性的改革。他生前念念不忘的諸多主張,好些更被後輩繼承。甚至不開玩笑說,自十六世紀起,大明王朝號稱“資本主義萌芽”的活躍時代,各種新思想新經濟模式的雨後春筍情景,首先來自他沉默的搭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