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明朝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山人 歷史山人 2017-08-27

安徽簡稱“皖”位於中國的中部地區,因古代境內有皖水皖山而得名,省會位於合肥市,安徽省內有長江與淮河兩大河流穿境而過,公元1667年即清朝康熙6年為了更好管理地方,清政府分江南省的東西而設置江蘇省和安徽省,安徽之名也源自當時的“安慶府”與“徽州府”的首字合稱。安徽是古徽商的發源地,有著“無徽不商”之美譽,同時也是人傑地靈之地,不僅走出了一代農民開國皇帝朱元璋,也走出了曾經被稱為“晚清中興四臣”之一赫赫有名的李鴻章李中堂,除此之外從古至今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如今的安徽下轄16個地級市和眾多縣級市與縣,在這些縣市中有一座位於安徽的中南部,人口已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乍聽起來讓人驚奇。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這就是隸屬於地級蕪湖市管轄的無為縣,(無為縣的縣名“無為”其實名字很簡單,我們平時所熟知的“無為而治”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同時也是很多朝代的治國思想,因此很容易記住“無為縣”的縣名,卻很容易讓人對其感到奇怪為什麼會起這個名字)關於無為縣縣名的來源有很多傳說,有一種是當地盛傳比較多的曹操起名說但不靠譜。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另外一種則源於宋朝時的《燕翼詒謀錄》記載: 太宗皇帝以海內混一,四方無虞,乃於江南置太平軍,江北置無為軍,取太平無為之義。太平後改為州。取無為而治之意命名。而《元史·地理志》《方輿勝覽》《嘉慶無為州志》、《無為縣誌》等多個典籍從之。

而“始於城口置無為軍,思天下安於無事,取無為而治之意以名之”的縣名起源說則更加的令人信服。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無為縣歷史悠久,曾經於夏朝末年,商朝滅夏時開國君主成湯將夏朝末代君主桀流放到無為境內(古巢國),大周朝建立後曾在東周的春秋戰國時,無為屬楚居巢之地,曾經這裡建立過巢國,當時的楚國為南方大國在周景王時滅掉巢國,此地為楚國所轄,後歷經數次戰爭,無為曾為吳國佔有,不過於戰國時又被楚國搶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而將無為縣境劃歸為九江郡的居巢縣所屬。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後曾於公元前203年將此地劃屬為淮南國之襄安縣、臨湖縣及居巢縣,後於漢文帝時撤淮南國而改之為廬江國,此後又於漢景帝時設廬江郡而罷廬江國,東漢時基本以此為行政區劃,三國時無為縣成為了東吳之地,而屬吳國之廬江郡濡須,西晉太康年間時曾未改變隸屬,公元329年時即咸和四年劃為豫州之地,南朝梁時,屬南譙郡蘄。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隋文帝楊堅的開皇元年即公元581年將無為縣境劃屬為廬州襄安縣,始設無為鎮,唐朝時於公元620年於襄安縣之境設巢州,公元624年改巢州為巢縣,無為鎮隸屬之。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後,北宋的太平興國三年即公元978年於此置設無為軍,後於公元1070年即北宋熙寧年間設無為縣(此為無為縣設縣的初始)。元朝後升無為軍為無為路屬江淮行省所轄,後將無為路改為州而領轄廬江縣、無為縣及巢縣。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於公元1368年即洪武元年時設無為州而隸歸中書省,後又改屬為廬州府管轄,清朝初為江南省之地,康熙6年劃為安徽省管轄,公元1724年雍正三年時將無為州歸廬州府領屬。清朝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曾在此進行過交戰,同時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無為被太平天國軍佔領,後被清軍收復。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1912年辛亥革命後,撤銷府州制,將無為州改為無為縣,1914年時屬安慶道,後直屬安徽管轄,1949年無為縣全境解放,先是為皖北行署的巢湖專區管轄,後於1952年設安徽省蕪湖專區而歸屬之,2000年建立地級巢湖市無為是其下轄縣之一,2011年撤銷地級巢湖市後,而將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至今。

安徽省中南部一縣,人口破120萬,名字簡單讓人“過目不忘”

蕪湖人傑地靈,這裡誕生或留下了很多名流人士的足跡,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非無為縣人在無為做過官)曾在無為任知軍三年,而臺灣的開山鼻祖陳稜出生於無為縣。除此之外近代以來著名的抗日英雄戴安瀾將軍也是無為縣人,他1904年生於無為縣仁泉鄉,1942年率領第200師赴緬甸作戰成為了中國遠征軍重要的組成部分,1942年在一次戰鬥中負重傷殉國,享年38歲,其所作所為彰顯了中華兒女為國為家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紀念。

最後希望無為縣建設的越來越好,繼往開來,傳播正能量,加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