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明朝 林丹汗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蒙古 遇冰而化水 2018-12-02

套用托爾斯泰那句有關家庭的名言,“興盛的王朝總是一樣的,滅亡的王朝各有各的死法”。也許這話算不得亙古不變,但翻看史書,開國、興國之君,幾乎個人素質都有相似的一面,事功也大同小異。而亡國之君卻是千變萬化,荒淫者有之,殘暴者有之,無能者有之,怠惰者有之……,總之,亡國毀身,結果雖同,手段卻各有千秋。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17世紀中期,一直爭雄東亞的兩大帝國蒙古與明幾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時間裡相繼亡於後起之秀的後金——清帝國。世代為敵而最終被第三者一舉併吞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稀奇,遼與北宋先後滅亡於金,金與南宋先後滅亡於蒙古均是如此。但,兩個相爭二百多年的帝國,不僅滅亡時間相差極短,且兩個亡國之君,也有頗多相似之處,這就是比較難得的歷史機緣了。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明帝國的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與蒙古帝國末代可汗林丹汗,公平來說,都實在算不得合格的亡國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時代所彰顯,顯得不可原諒。“時代的侷限才是真正的侷限”,這句話實不能否認。

林丹汗與崇禎帝的相似,首在兩人承擔大任時都很年輕,一個13歲,一個17歲;性格上,都是剛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達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禎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堯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稱“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進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頹勢,與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為得多,但最後都恨水東逝。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從整個東亞的全局來看,林丹汗重新統一蒙古的失敗以及最後的敗亡,就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倒下之後,一百年內的事件便依次迸出,無論直接還是間接,都無法忽略。明、蒙古、滿清,就如一個大鼎的三條腿,在廣大的東亞土地上保持著平衡,再來往的較量中,前兩者終於折斷。滿清一枝獨秀,得以問鼎天下。

人們的眼光關注明末已經太多,雖然那段歷史值得人們千百遍的扼腕與回味。現在,我們可以把眼睛稍稍從北京向北移動,看看在大明王朝大廈將傾的前夜,蒙古草原上,發生了什麼。註定而又不甘心成為末代可汗的林丹汗,是個什麼樣的人?對於自己的命運,又作了哪些掙扎?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1604年,遼河河套的北元蒙古汗廷中傳出噩耗,“徹辰汗”布延病逝。 這位可汗在位12年,也窩囊了12年。從父親圖門汗去世開始,其苦心經營的五大輔臣議政制度便崩壞了,各萬戶首腦都不再到汗廷任職。布延汗雖有心恢復,但第一實力不濟,第二“汗”號滿天飛,人們更希望去朝覲達賴喇嘛,而不是他這位“共主”。

布延汗各方面都不如乃父,想不出重振聲威的辦法,只能將元朝傳國玉璽四處昭示,讓大家承認自己的大汗身份。那玉璽雖然是傳國之寶,被看作“天命所歸”的證明,當年朱元璋也對其念念不忘,認為天下一家後仍不能安心的有三件事:“一少傳國璽,一王保保未擒,一元太子無音問。”可一個國家的首腦需要用打招牌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希望靠玉璽來讓大家朝拜,除了成為笑柄,只能讓人感到可悲了。49歲的他,雖然年紀不大,但離世無疑是一種解脫。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因為長子莽古斯早逝,長孫林丹巴圖爾繼位,年僅13歲,汗號“呼圖克圖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譯出來的“虎墩兔汗”。今天13歲的孩子,應該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坐在教室裡學著或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課程,課外時間,或公開或祕密的開始了戀愛。

而林丹巴圖爾13歲的時候,接替自己的祖父,成為了蒙古可汗,一個根本不該由未成年人擔任的職位。如果是明朝的皇帝,也還可以垂拱而治,不用擔心會有什麼不測——大明天子有著禮法制度、儒家學說以及官僚、宦官相互制約的三重保護,無論是無能、貪玩還是懶惰,都不會影響到作為皇帝的神聖與無上的權威。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而蒙古可汗則沒有這些,要獲得尊重和服從,必須要有強大的實力,顯赫的戰功。草原上不相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信的只有馬刀和弓箭,即使你是成吉思汗的子孫,沒有力量,雖然可以成為可汗,生命仍然會和野草一樣被任意踐踏。前面,我們已經舉出太多的例子了。

而此時林丹巴圖爾所面對的蒙古,是絕對需要擁有強大武力的可汗的——漠北的外喀爾喀只是名義上還尊重共主,面子雖然給,實惠卻是自己的。漠西衛拉特蒙古是危險的敵人,所幸現在正忙著和哈薩克人征戰,還面臨著俄羅斯的壓力,不會東顧。

原本應該能夠完全統治的漠南蒙古,現在也是諸侯林立,各自為戰:東北部大興安嶺地區,分佈著成吉思汗弟弟們後裔的部落:哈薩爾系的阿魯科爾沁、烏拉特、茂明安部;斡赤斤系的四子部落、翁牛特、喀剌車裡克部;別勒古臺系的阿巴嘎、阿巴哈納爾部。這些部落從來都與可汗若即若離,阿魯科爾沁部首領還從達賴喇嘛那裡獲得了“車根汗”的封號。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嫩江流域是科爾沁部,這是長期獨立自主的部落。與其相鄰的則是遊牧於西遼河和遼河流域的內喀爾喀五部:烏齊葉特、弘吉剌、巴特嶽、扎魯特和巴林部,他們組成了一個鬆散的聯盟,隱隱與可汗分庭抗禮。俺答汗的土默特部仍然佔據著庫庫和屯城與土默川地區,現在是第三任“順義王”、“徹辰汗”扯力克在位。俺答汗四弟,“昆杜倫汗”伯斯哈爾的後裔蒙郭勒津部與永邵布部則佔據著土默特與可汗屬地察哈爾之間的地區。至於富饒的黃河河套地區,則是鄂爾多斯部的領地。

身為全蒙古可汗的林丹巴圖爾,手頭的實力是察哈爾八大營:浩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控制的土地則是老哈河以東,廣寧以北的遼河河套地區,人口大概有10萬左右,算是實力最強的。但各營的首領都是林丹汗的長輩,讓他們完全俯首帖耳,很不容易。

韃靼的沒落1:亂世少主——林丹汗!

這時的大明朝雖然在萬曆皇帝的怠惰下,迅速的走向積重難返的末路,但此時還是“看上去很強”,它的末代皇帝崇禎帝還有6年才會出生。日後雄霸東亞的後金——滿清帝國還有12年才會崛起,但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正在向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下手。1593年的古勒山一役,他已經和蒙古人交過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一代天驕的子孫們已經和大明的軍隊一樣在他眼裡成了羔羊。這便是一個13歲的孩子需要面對的局勢。

從元朝滅亡至今已經二百三十六年,北元蒙古經歷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強者也罷,戰亂也好,統一也罷,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是蒙古人;除了也先那一年不成功的篡位外,蒙古人的可汗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孫。13歲的孩子,還能使這一切繼續下去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