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變,被俘的明英宗在這座城下求開門,守城明將卻一句懟回

明英宗 也先 于謙 朱元璋 我們愛歷史 我們愛歷史 2017-11-01

土木堡之變,被俘的明英宗在這座城下求開門,守城明將卻一句懟回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豔

他,是個典型的官二代:祖父是跟隨明太祖四十餘年南征北戰的開國功臣;他卻又是個不折不扣的“倒黴蛋”,多少肥缺沒撈著,偏偏被派到了當時的邊陲孤城——大同,當一名助理,更倒黴的是,他剛好趕上“土木堡之變”這個大明嚴重的軍事危機,不過幸運的是,也正是“土木堡之變”,讓他結結實實地證明自己不愧是名門武將之後!他,就是郭登。

一、名將之後

郭登是安徽鳳陽人,靖邊大將武定侯郭英之孫。小夥子很聰明,愛讀書,跟大多數男孩子一樣,還特別喜歡軍事。長大後,成了一名錦衣衛。然後,北上參加平定青海部落叛亂戰役,又跟明宣宗北征兀良哈,再跟兵部尚書王驥南下遠征雲南,如此南征北戰,讓郭登掌握了不少實戰經驗。

時間很快到了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也先分兵四路前來大明邊境挑釁,敗報不斷傳來,英宗想一展皇威,不管大臣們怎麼勸,執意率兵親征。7月,英宗留下郕王朱祁鈺坐鎮北京,自己帶著寵信王振及官員百餘名,還有50萬大軍上路了。到了大同又決定退兵,退到土木堡時被也先打了個措手不及,連英宗都被擄了去,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被俘的明英宗在這座城下求開門,守城明將卻一句懟回

消息傳到邊陲大同,更加人心惶惶,大同是戰略要地,拿下它,進攻北京就可無後顧之憂,也先勢在必奪。此前,大同剛剛遭遇陽河口之敗,現在土木堡又傳來噩耗,也先一定還會再次率軍來徵,大同情勢更加危急!而對於明朝來說,守住大同意義同樣重大。

然而,看看大同城內,原本應有士兵“馬步官軍十三萬五千八百七十八名”,因軍官“吃空額”等問題,實際只有“八萬五千零十一名” ,再加上之前的陽河口之役,五萬官兵全軍覆沒,現在剩下的兵力只有幾千人,馬匹也只有百餘匹,要完成守衛大同的工作,一個字——難!這千斤重擔,就一把撂在了郭登的肩上。

二、坐鎮大同

土木堡之變後,北京很快做出應急反應,在於謙的主持下,郕王朱祁鈺被推到了皇帝位上,遏制住遷都一說,堅守京師,並調集全國兵力保衛京城,調兵遣將之後郭登被任命為大同總兵。

接手這麼個“燙手山芋”,自帶剛強氣質的郭登可沒皺一下眉頭。土木堡之變發生後,城中軍民慌亂如麻,竟有兵士逃跑。為了安撫人心,郭登立刻把家屬接來,透露給大家的信息就是:“我誓死跟你們一起坐鎮大同!”他還頻繁跟士兵接觸做心理疏導工作。在他不斷地努力下,軍民漸漸安定,防衛工作恢復正常。

但接下來是更嚴峻的考驗,兵缺馬少如何守衛呢?那就招兵買馬!郭登在城中號召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承諾捐錢捐馬的日後朝廷定會按原價賠償。百姓積極響應,出錢出力。募集的錢用來遠赴青海買馬,而招募的義兵則補充入正規軍隊,不多久,一支新軍被郭登打造“出爐”。

就在郭登積極做這些攻防準備時,京師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北京保衛戰。

三、欲救英宗

土木堡之變3個月後,十月十一日,瓦剌軍隊略過大同,直衝腹地,列陣北京城西直門外。于謙全權負責守衛之事,領導全城居民展開抵抗運動。被土木堡的勝利衝昏了頭腦的也先認為50萬大軍都能對付,把你們堂堂中原王朝的皇帝都俘虜了,區區一個北京城算什麼?可他沒想到,在於謙的領導和組織下,軍民們同仇敵愾奮力抵抗,打了近一個月也沒撈著便宜,敗仗倒是吃了不少,只好收拾殘部退兵。

土木堡之變,被俘的明英宗在這座城下求開門,守城明將卻一句懟回

十一月,也先終於帶著英宗再次站在了大同城外,說再次,是因為也先在土木堡之變後不久就來過,他以為他手裡握有英宗這個籌碼,就能順利攻佔大同,沒料到,郭登不吃這一套,也先只得撤退。這次又來,他讓英宗出面上演一出“苦情戲”——皇帝求大臣。英宗急於回家,非常配合,站在城門外,高喊:“朕與登有聯姻,為何將朕拒之門外呢?”

沒想到郭登答道:“臣奉命守城,不知其他!”估計英宗氣得要吐血,連皇帝攀親都不認,郭登也是沒誰了,不過他卻並非真的連皇帝都不要了,這只是他的表面文章。大同城內,他已經佈置好七十名精壯兵士,準備精心策劃了一次斬首行動準備把朱祁鎮“搶”回來。為了不讓也先疑心,任憑英宗跟他的親信袁彬在城門外喊破了喉嚨,郭登都表現出一副冷血的樣子。

不久後,郭登態度“軟化”,提出要給英宗送飯以實施計劃,沒想到功虧一簣被也先“嗅”出異樣,連夜拔營撤退了。精心策劃的營救行動失敗了,卻與也先玩了一場虛虛實實的心理戰。

四、一雪國恥

雖然北京保衛戰成功,但土木堡之變無疑成為大明的恥辱,而也先絕不會就此罷手,郭登一刻也不敢放鬆,加緊備戰。若說之前的工作沒什麼含金量,文官也能幹,那麼郭登隨後展現的就是一個武將高超的軍事才能了。

之前招募的新軍,郭登將其5人分為一伍,教他們在神詞發誓,一人有功,五人同賞,受罰亦此;十伍為一隊,隊中以能拉開六十斤重弓的人為先鋒;十隊由一名指揮官統領,使其功不相撓,罪有專責,軍紀嚴明,秩序井然。郭登還特別設一個火器戰車部隊,原來他發明了一些新型火器,設計新的陣法,準備在守衛大同時派上用場。另外,郭登還為也先準備了一頓“大餐”,只要他敢來,就定要讓他嚐嚐。

果然,1450年1月,也先又聚集大批人馬來勢洶洶攻打大同。先頭精銳部隊3000人率先抵達沙窩(今山西大同縣)駐紮,郭登得知後,親率800精騎前往迎戰。敵多我少,郭登毫不懼怕,身先士卒直衝瓦剌大營。將士們在郭登帶領下個個奮勇殺敵,直把瓦剌打殘,丟盔棄甲慌忙逃竄。郭登乘勝追擊,直到四十里開外的栲栳山,再次痛擊敵軍,一共殺敵一千餘人,史稱“沙窩大捷”。

土木堡之變,被俘的明英宗在這座城下求開門,守城明將卻一句懟回

這一戰打得揚眉吐氣,消散了籠罩在大明軍民心中的恐慌情緒:我大明也可以長途奔襲展開野戰,以少勝多大破你們瓦剌!連京城中的的景泰帝收到捷報後也欣喜異常,封郭登為定襄伯。就在軍民一片情緒高漲中,郭登沒有喜形於色,他知道也先沒這麼容易打垮。不出所料,三個月後,也先果真又來了。

這次也先直接攻到大同城下,凶狠無比,剛一交鋒郭登就佯裝支持不住潰敗而逃。也先心裡樂開了花,率軍緊追,不想突然間爆炸聲四起,炮彈紛紛而落,霎那間一片血肉橫飛,兵士死傷無數,也先不得不再次狼狽而退。

這正是郭登準備的“大餐”,他設計的“攪地龍”、“飛天網”——深挖戰壕,設下機關,再用土木蓋之,只需引誘敵軍進入“陣地”,便發動機關,大小火炮齊發,任你是再凶猛的騎兵也被火海網羅其中了。

這可徹底惹惱了也先,沒多久便又糾集多方部落進攻大同,然而也先防不勝防,小心不落入包圍圈時,卻不知道郭登把火器又玩出新花樣新高度。只見明軍陣中推出五人一組的小車,車上密排槍炮,配合騎兵一起追殺瓦剌,戰場上炮火轟鳴,兵士們躲躲閃閃還是難免被炸到。也先顧不得許多又落敗而逃了。

土木堡之變,被俘的明英宗在這座城下求開門,守城明將卻一句懟回

這之後,也先不死心,多次前來攻打大同,卻次次都被郭登打了回去。軍事上佔不到便宜,手裡的籌碼又失去了談判效力,加上部落內部大亂,也先最終無可奈何,送個整人情給大明——放回英宗。 漢族的皇帝被外族捉去,還能無條件被放回,這在中國歷史上是頭一次。對於這個結果,不能不說一直堅守大同的郭登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果說于謙領導的北京保衛戰於危難之時挽救了大明朝,那麼軍功章有于謙的一半,也該有邊防柱石——郭登的一半,他親手打造了一支傳奇強軍,守衛了大同又一雪土木堡之恥。然而這兩位英雄人物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于謙在英宗復位後被殺,而不放皇帝進城的郭登也遭到清算差點被殺,經人求情被貶到甘肅帶罪贖過。直到後來憲宗即位後才重新起用。

1472年,一生戎馬的郭登在北京病逝,憲宗為他輟朝一日,追封其為定襄侯,諡號“忠武”,算是對他的蓋棺定論了。

四位功勳卓著的明朝強人,卻都被《明朝那些事》漏了

學霸朱元璋?愛護侄子的朱棣?勞動模範萬曆帝?沒錯這都是真的

官場新星被張居正害得終身殘疾,他卻在四十年後理解了張居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