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自古以來藩王對於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來說,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身為血脈近親,藩王可謂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這就是拱衛皇權的一把利刃,當朝中有奸臣或者外有強敵來犯之時,藩王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如果藩王權力過大,野心隨之膨脹,也會成為威脅皇權的一環。

從歷朝歷代來看,藩王制度要麼像西漢那般,藩王有封地有兵權一般,釀成七王之亂,方才大治,破而後立解決這個問題。或者像西晉那般,藩王之權有如西漢,結果爆發八王之亂,而且沒有破而後立,因此還亡了國。要麼像唐朝、宋朝、清朝一般,除了開國初期以外,藩王就是不給你兵權,免得你犯上作亂。

要說那個制度最不錯呢,相對來說,清朝的藩王制度不錯,畢竟是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參考了之前歷朝歷代的得失,經過開國初期以後,一般情況下藩王是沒有兵權的,還沒有封地,只能留在京城,但有參政權,方便皇帝的控制的同時,還可以協助皇帝。

但要說那個朝代的藩王制度比較特殊呢?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宋安之認為明朝的相當特殊,而且還很有趣,可謂是一波三折。明太祖開國以後,陸續分封了二十多個兒子,皆是分封到要衝之地,看似全國各地都有,其實一般都封於戰略要地,這樣可以起到控制全國和供衛皇室的作用。

從這裡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的想法是以藩王制更好的控制全國和供衛中央朝廷。但弊端無疑很明顯,那就是這些供衛皇室的強大力量,同時也可以反過來威脅皇室,明太祖朱元璋在晚年也察覺到這一點,但並沒有採取什麼大的措施,或者說沒來得及想出什麼好辦法,就駕崩了。

等到朱元璋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上位以後,這位以皇太孫上位的皇帝自然是對自己那些擁有兵權的叔叔們很不放心。這時候就考驗朱允炆的帝王心術了,有的皇帝是徐徐圖之,等待時機削藩。有的皇帝是先下手為強,對威脅最大的藩王先下手。

建文帝朱允炆選擇的是先下手為強,但卻走了矛盾的一步,就是先削弱藩,幾個月之內連削五王,或廢或軟禁,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最後再削強藩燕王朱棣。有這段時間,朱棣早就準備好了。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朱允炆身為一個沒經驗的小皇帝,朱棣身為明初九大塞王的燕藩,可謂是久經沙場,結果自然是朱允炆敗了,不知所蹤,而朱棣從燕藩升級為明成祖。

一般來說,建文帝朱允炆失敗不知所蹤以後,隨著朱棣的上位,很多人認為削藩就此不了了之。

其實並非如此,朱棣上位以後,雖然全盤否定了建文帝朱允炆,但兩個人的想法都一樣,那就是削藩。只不過同樣的削藩,如果說建文帝是硬要削藩,屬於是剛烈的方法。那麼朱棣就屬於是軟刀子殺人了,通過軟性削藩的方法,是相當成功。

那麼朱棣上位以後是怎麼削藩的呢?

永樂元年正月,朱棣恢復了被建文帝貶削藩王的地位,“復周王橚、齊王榑、代王桂、岷王朱楩舊封”。畢竟剛剛上位,需要這些兄弟的支持,所以表現的很寬厚。

當然威脅很大的寧王朱權,朱棣是直接將其徙於南昌。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等到坐穩皇位以後,朱棣就開始進行削藩。首先在永樂元年十一月革去代王桂的三護衛及官屬。永樂四年五月削去齊王榑的官屬和護衛,八月又將其廢為庶人。永樂六年削岷王朱楩的護衛並罷其官屬。永樂十年削遼王朱植護衛。永樂十五年廢谷王朱橞為庶人。永樂十九年,朱棣開始對同母弟周王朱橚下手,在朱棣的示意下:朱橚“獻還三護衛”。這樣,朱棣將當時掌握兵權的大部分藩王,或削其三護衛,或廢為庶人,基本上實現了削藩的目的。

這裡再說一下,明太祖朱元璋分封的諸王,兵權來源於他們的三護衛。雖然沒有西漢藩王權力那麼大,但這些藩王對地方行政有很大的干預權,更是擁有兵權,這其中以九大塞王權力最大。

同樣削藩,朱棣是沒有坐穩皇位的時候,通過復封建文帝朱允炆削的幾位藩王,來表達自己的善意,換來兄弟們的支持。

坐穩皇位以後,再通過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削除這些藩王的三護衛,或者乾脆將其廢為庶人,可以說是相當高明。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而且最關鍵的是,朱棣並沒有違反父親朱元璋留下的祖制,並沒有廢除藩王制,只是通過大變動將這些有實權的藩王變成無權的藩王,就算是廢藩,理由也很充分,也就是說老虎雖然沒殺死,但牙給撥了,沒有了威脅力,殺不殺只是在皇帝的一念之間罷了。

當然朱棣這些做法並沒有形成定例,像他的兒子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就仍然按祖訓設立了護衛,因此釀成了明宣宗剛剛繼位,漢王朱高煦就趁機叛亂的事件。

在明宣宗朱瞻基率兵平定了高煦的叛亂之後,趁機又先後削除了楚、蜀、肅、趙等藩王的護衛,從此以後藩王不再設立護衛。

當然在明英宗復辟以後,開過一個特例,由於襄王在他被俘期間,支持他的皇長子朱見深繼位。所以英宗復辟以後,破格詔設襄陽護衛,當然這只是破例而已,說明藩王不設護衛已久。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至此藩王擁有兵權的時代徹底成為過去式,歷經明成祖朱棣軟性的大規模削藩以後,孫子明宣宗再次完善,明太祖留下供衛皇室的藩王制度,實際上變成了藩王被圈養制。明朝中後期開始,藩王成為明庭財政的巨大負擔,而且這些藩王還加速了明朝的土地兼併速度,等於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從削藩上來看,明成祖朱棣無疑是很成功的,畢竟是藩王上位,對於如何對付藩王是得心應手,而且還沒有掀起什麼風浪就成功了,是相當的輕描淡寫。後人說起朱棣的豐功偉績之時,像五徵蒙古和遷都天子守國門都是津津樂道,像削藩這件事反倒是不起眼了,可見皇帝當好了,功績太多了,很多事情,看似別人玩不好,比如說建文帝朱允炆就因為削藩被趕下皇位,到了人家朱棣這裡,還真是簡單至極。

不過以當時來看,朱棣雖然成功,但長遠來看,朱棣無異於是自斷手腳之舉,從朱棣開始明朝皇帝不相信自己的血脈兄弟,對其如防家賊,只相信深宮之中的內監,結果明朝的太監亂政比比皆是,到了明朝亡國之時,曾經供衛皇室的藩王,更是一點兒作用都沒有起到。

可見藩王制度問題上,如何把握平衡,還真是一個歷朝歷代都解決不了的難題。相比之下,清朝身為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在總結前朝方面就不錯,像人家的藩王制度就不錯。

同樣是削藩,為何建文帝敗的一塌糊塗而明成祖朱棣卻成功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喜歡說說那些不一樣的歷史,喜歡的朋友記得點個贊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