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不同化控藥劑使用技術

棉花 農藥 天山植保 2019-04-06

棉花化控就是運用化學調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的群體,這樣,能使植株生長健壯,減輕病蟲害發生,提高棉花產量,並且能提高品質。但化控的藥劑目前較多,應根據不同藥劑採取正確的使用技術,才能達到較好效果。

一、縮節胺。目前縮節胺在棉花化控中的應用是較為廣泛,效果也比較理想。它可降低棉花株高,減少果枝數,促進光合作用向生殖生長轉移,減少棉鈴脫落,增加成鈴數,協調個體發育和群體發育的矛盾,棉花一生分4次施用縮節胺,在棉花蕾期使用時,畝用3-5克兌水20千克,有利於控上促下,穩長增蕾。在初花期,畝用3克兌水30千克,可以防旺增鈴。在花鈴期,畝用8-10克兌水30千克,重點噴株冠、果節頂部,以利於塑造良好株型。第四次在後期,若有“跑高”現象,可重控,畝用8-12克封頂,以利於控晚蕾,縮短上部果節,防止無效果節增多,贅芽叢生。


棉花不同化控藥劑使用技術


棉花苗期棉苗在縮節胺化控方面存在幾個特點

1)子葉期棉苗對縮節胺不是很敏感,這個時期使用縮節胺重點是在縮節胺化控時機的把控上,也就是說這時期縮節胺用量大點(1-2克/畝)對棉花生長沒有太大的影響。在時機的把控上,最佳時機化控時間是在棉花出苗後兩片子葉展平轉綠進行。因為這個時期相對較短,不易把握,一般日間溫度在25℃左右,棉花顯行後一個星期就會出真葉。對於那些幹播溼出的棉田,更應做好棉花子葉期化控。

2)一旦進入真葉期後,棉花對縮節胺就會變得敏感,這時期縮節胺的用量就要小心了,不能用量過大(建議0.2-0.3克/畝)

3)苗期進入現蕾期這段時間是不固定的,會受到品種特性、播種時間、地塊、氣溫、化控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現在不少農戶朋友們在棉花苗期的各項生產管理中,一般先等到查苗、補種等工作做完後才會想起化控及病蟲害防治,但這時間一般棉花都進入三葉期了,等農戶們忙完查苗、定苗、再去打縮節胺時真葉都長出來了,用量再大的話就真把棉苗打不長了


棉花不同化控藥劑使用技術


在南疆棉區,不少農戶都存在一個頑固的誤區:他們會誤把旺苗當壯苗,認為苗期棉花長的越高越好,這樣的棉花長勢旺,看得讓人喜氣,心裡圖個放心,苗期基本沒有化控及防病蟲害的習慣,一旦後期出現棉花掉花、脫鈴多的時候,就沒想到是和苗期的化控和病蟲害防治是分不開的,而真正有經驗的農戶都知道棉花苗期管理最關鍵是壯根壯苗,壯好苗的關鍵措施就是促控得當,促控相結合,促使棉苗根系下扎,穩健生長。

我們建議廣大農戶朋友們在棉花苗期就應該根據棉田長勢以及品種對縮節胺的敏感度分類進行調控,要因苗制宜,做到輕控、勤控、促控相結合,一般在子葉期和2片真葉期分別調控2次,子葉期縮節胺每畝0.5-1克左右、3片真葉期0.2-0.3克/畝,同時加100克磷酸二氫鉀。

二、助壯素。盛蕾期和初花期每畝用25%助壯素5毫升兌水40千克,盛花期用10毫升各噴一次,可有效控制棉花徒長,減少蕾鈴脫落及鈴期病害的發生。

三、甲殼素。在棉花整個生育期皆可使用,採取600―800倍液葉面噴霧,可增強棉花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尤其對棉花的苗期病害、黃萎病和枯萎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


棉花不同化控藥劑使用技術


四、三十烷醇。用0.1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浸種8小時,可提高種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盛花期和盛花期末期噴施0.1毫克/千克三十烷醇溶液,可以減少蕾鈴脫落。

五、乙烯利。乙烯利主要用於各類晚熟棉田和需要早騰茬的棉田,對能正常吐絮和單產水平很低的棉田不宜使用,噴灑選在用藥後有幾天氣溫要高於20度,只有高於20度的溫度,才能分解釋放乙烯,起到作用,並且上部棉鈴的鈴期在40天以上進行,北方棉區以枯霜期到來之前20天左右噴施為宜,一般每畝用40%乙烯利水劑300――800倍液60千克,使用乙烯利催熟,必須注意施藥液直接附著在鈴體上,儘量減少被葉片截流,不可與鹼性農藥混用,使用時加0.2%中性洗衣粉為溼潤劑,效果更好,種子田不可使用。

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