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駐蒙古國特派記者 霍文 環球時報赴蒙古國特派記者 張丹】與中國擁有最長邊界線的鄰國是蒙古國。中蒙邊界線全長4710公里,而兩國首都的直線距離不過1000多公里,坐飛機從北京到烏蘭巴托只需要兩個小時。日前,由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貸款、中國中鐵四局集團承建的蒙古國新機場高速公路順利移交蒙古國政府。7月10日至12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訪問蒙古國,出席中蒙建交70週年紀念活動,並與蒙古國總理呼日勒蘇赫共同為新機場高速公路項目的竣工揭牌。無論是去蒙古國臨時採訪的《環球時報》記者,還是在那裡常駐多年的記者,都對中蒙共建“一帶一路”和加強人文交流有很多的感受。

“走新機場高速,我睡了一路”

在飛機上,一個蒙古國出生、長大的中國高中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前些年,如果我在市中心廣場上大聲和朋友說中文,會有人向我投來異樣的目光。但近幾年,凡是當地有經濟條件、有遠見的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孩子去學中文。他們看到中國近幾年發展迅速,希望孩子將來能和中國人做生意。”

《環球時報》記者特意走了新修好的新機場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全長32.227公里,起點位於新國際機場連接處,終點位於雅爾馬格收費站,與已建成的宗莫德公路銜接。整條道路的平整度均控制在中國標準0.8cm之下,部分路段平整度控制標準甚至超過了中國標準。據瞭解,這是蒙古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由中國中鐵四局勘察、設計和施工,完全由“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建設,極大地縮短從烏蘭巴托市內到新國際機場之間的行駛時間,增加物流和客流的運輸能力,對蒙古國的國家形象、經濟及相關產業也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該項目施工現場副經理楊玉培告訴記者:“這條高速公路可以把從烏蘭巴托市區到新機場的行駛時間從1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縮短到40分鐘。”蒙古國交通部的一位官員告訴楊玉培:“我在返回市中心的路上睡了一路,因為這條道路簡直太平整了!”

在即將進入烏蘭巴托市區的圖拉河上新修建的雅爾瑪格爾橋是蒙古國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橋,沒通車之前這裡堵車是家常便飯,交付使用後再去機場就變得十分暢通。烏蘭巴托到與我國二連浩特接壤的邊境小城扎門烏德的柏油公路也全線貫通,開車六七小時即可到達,而之前660公里的路程開車要一整天,坐火車也要14個小時左右。為方便兩國民眾的往來,現在還定期開通了烏蘭巴托經扎門烏德至二連浩特的旅客運輸線路。選擇開車去二連浩特購物的烏蘭巴托人也越來越多。而這些路橋的修建都是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由中國公司承建的。

1990年出生的普傑在中鐵四局擔任翻譯已有一年。曾在北京學過兩年中文的普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中企工作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還是讓她感受到中國人的勤勞。當記者驚訝於烏蘭巴托的交通居然會很擁堵時,中鐵四局的員工介紹說,在蒙古國買國外的二手車相當便宜,因此車在當地幾乎家家都有。車輛排放的尾氣以及施工塵土讓烏蘭巴托時常被霧霾籠罩。對常住人口約141萬的烏蘭巴托來說,隨處可見的塔吊以及施工路牌說明,這座城市正處於“成長期”。

“抵消蒙方沒出海口的劣勢”

2005年到2013年是《環球時報》記者在蒙古國的前一個任期,在那9年的時間裡,烏蘭巴托市區多了一些高樓,也開了幾家奢侈品商店,但整體變化並沒給人留下太多印象。4年後,記者再次來到蒙古國,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蒙古國的發展變化,而這個時間段正好和蒙古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相契合。

在烏蘭巴托市中心的大超市,大到彩電冰箱,小到一包香菜,很多都產自中國。超市所售的蔬菜水果既新鮮又便宜,據瞭解有很多是通過中歐班列從中國運過來的,也有一些是運用中國的大棚技術在當地種植的。記得去年國內香菜的價格一度飆漲,而烏蘭巴托的香菜價格一點也沒受影響。中歐班列從歐洲回返時又給蒙古國民眾捎來波蘭的蘋果、烏茲別克斯坦的大櫻桃等“特產”。大櫻桃便宜時1斤才合人民幣10多元。當《環球時報》記者告訴在中蒙合資企業工作的蒙古朋友扎婭“中國人愛用‘某某自由’來形容一個人收入高”時,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感謝中國的“一帶一路”,讓我們在烏蘭巴托能夠‘香菜自由’‘大櫻桃自由’,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說‘自由’,這樣的果蔬我們以前都沒見過。”一位做蔬菜水果生意的蒙古國朋友還發自內心地告訴記者:“蒙中兩國互聯互通讓我們的路更寬闊,也好走了。”

從2018年1月第二次赴任蒙古國開始,《環球時報》記者發現越來越多的當地百姓選用中國產品。烏蘭巴托市和平大街等幾條主要街道都有華為手機的大幅廣告牌,華為、小米等手機產品因物美價廉深受蒙古國百姓青睞。記者有一次去蒙古貿發銀行辦業務,業務員奧雲看到記者用的是小米手機後,拿出自己的手機說:“我用的也是小米手機,質量很好。”7月10日獲得“中蒙友好貢獻獎”的蒙中友協祕書長、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蒙方院長其米德策耶教授告訴記者,現在中國產品幾乎涉及蒙古國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蒙中兩國貿易越來越暢通,除了中國產品通過鐵路、公路和航空進入蒙古國,還有一些蒙古國民眾喜歡直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自行採購價廉物美的中國貨。

《蒙古真理報》去年9月用兩個版刊登專訪其米德策耶教授的文章,題目是《“一帶一路”倡議對位於兩大鄰國間的蒙古國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蒙文版主要翻譯者之一,他對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有更深的理解:“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中華民族智慧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得到充分體現,不僅為蒙古國,也為世界提供了機遇。”

蒙古國社會各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在積極轉變,從開始的觀望到接受,再到現在的積極推進,他們希望能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帶動蒙古國經濟社會發展。蒙古國外長朝格特巴特爾在去年歐安組織議會大會上發言時說:“‘一帶一路’倡議為蒙方提供了廣闊的經濟機遇,它提供的經濟機遇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蒙古國沒有出海口的劣勢,因此我們積極歡迎這一倡議。”

“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一樣”

2019年初,中鐵四局建設的蒙古國殘疾兒童發展中心也交付蒙方。該中心距離烏蘭巴托市中心約11公里,是目前蒙古國最大、配套設施最現代、功能最齊全的殘疾兒童治療康復場所。據該中心負責人嘎嘞巴德爾赫介紹,這是蒙古國第一個殘疾兒童康復方面的綜合性醫院,擁有250張床位,一天可以給500多個殘疾兒童提供服務。烏蘭巴托之前也有一個殘疾人康復中心,是日本提供的,但規模有限,只有60張床位,而其中給殘疾兒童治療的床位僅4張。儘管還在試運營階段,《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已有家長帶孩子來康復中心。一位8歲孩子的母親對中心的硬件設施非常滿意,她計劃帶發育遲緩的兒子在這裡接受連續21天的治療。她告訴記者:“我從蒙古國家電視臺上看到報道,說中心是中國人修建的。我盼望已久,這對我們家庭來說有很大的幫助。”

人文交流的加深也在促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普日布都拉木是一位牙醫,她正在追看中國的電視劇《冰與火的青春》。她表示:“這部劇很真實,貼近生活。儘管故事發生在中國,但我感覺跟我們的生活簡直一樣,講述著每個人忙碌的生活。我很喜歡看。”

十多年前,蒙古國一些地方針對中國人的暴力和搶劫事件時有發生。但此次赴任一年半時間,《環球時報》記者幾乎沒有聽到過有類似事件發生。蒙古國還有一個新的變化:在餐廳、商店、銀行辦事時能遇到會說中文的服務人員。此外,蒙外交部、交通運輸發展部、工商會等很多機構也有中文很好的職員,甚至本屆議會至少也有三四名會中文的議員。而在記者印象中,以前蒙方高層幾乎沒有會中文的。據瞭解,到中國留學的蒙古國學生也在逐年增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