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在人類歷史上,皇室家族內部為了爭奪帝王寶座而出現骨肉相殘的案例可謂比比皆是。不過,也不是所有皇室子弟都希望自己能夠君臨天下,畢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標。今天我們就要來講述一個位高權重卻主動讓賢的皇室子弟,他就是成吉思汗之孫、金帳汗國創始人——孛兒只斤·拔都。

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對蒙古帝國歷史有所瞭解的讀者想必都會知道拔都這個人物,用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形容的話,拔都就是個“狼滅”(比狠人還要狠三點,而且還橫)。當然,拔都的“狠”只是用來形容其能力出眾,而不是心狠手辣。事實上,在蒙古諸宗王之中,拔都以對部下寬厚,能仗義疏財,深得將士人心而聞名,將士們都稱他是“賽因汗”(蒙古語“好汗王”的意思)。

拔都的父親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史書上對他的評價是“性卞急,不嗜殺,俘獲者多蒙全宥”(性情急躁,但不嗜殺,抓獲的俘虜一般都會予以寬恕)。拔都還有個哥哥叫鄂爾達,朮赤英年早逝,“鄂爾達自以才不如弟,乃讓位於拔都。”因此,拔都以次子身份承襲父位,統領朮赤兀魯思(封地)。從拔都後來的言行舉止來看,父親和兄長為人處世的態度對他影響很大。他在對待手下和俘虜的時候相當寬厚,在爭權奪利方面又沒過於強烈的野心。

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1235年,窩闊臺(成吉思汗三子、蒙古帝國第二任大汗)下令以各支宗室長子率領軍隊遠征欽察(裡海、黑海北之突厥語部族)、斡羅思(俄羅斯)、孛烈兒(波蘭)、馬札兒(匈牙利)等國,史稱“長子西征”。拔都以宗王之長身份統領全軍。

這次西征對拔都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巔峰。在長達七年的征戰生涯中,他率領蒙古大軍橫掃東歐,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當時歐洲各國只要聽聞拔都率軍逼近,無不感到驚恐萬分。

1241年冬,窩闊臺病逝。消息傳到前線後,拔都下令全軍班師回朝,“長子西征”行動宣告結束。在此後一段時間內,蒙古帝國內部經歷了一次錯綜複雜的權力交替,最終窩闊臺的長子貴由登上了帝國大汗的寶座。不過,貴由並非窩闊臺指定的汗位繼承人,因此這也為幾年後又一次汗位之爭埋下了隱患。

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拔都和貴由雖然是堂兄弟,但兩人在“長子西征”時因個人矛盾而徹底鬧掰了。貴由在爭奪汗位的過程中,拔都也是想方設法地阻撓。貴由稱汗後,對這位遠在金帳汗國的堂兄極為不滿,無時無刻不想除之而後快。

1247年秋,貴由以西巡為幌子率領精銳部隊進入準格爾地區,打算對拔都展開突襲。然而,這場險些導致蒙古帝國分裂的大戰卻因為貴由的突然離世而宣告終止。

貴由離世後,帝國大汗之位再度懸空。按當時蒙古人的傳位制度,成吉思汗嫡系子孫在理論上都有成為大汗的資格,這就給一些有野心的蒙古宗王帶來了機會。拔都當時身為宗王之長,又在“長子西征”中建功無數。其名望地位在蒙古諸宗王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因此,有人建議由拔都繼承汗位。可是,拔都卻以自己能力不足為由,拒絕了汗位提名,並旗幟鮮明地支持託雷(成吉思汗四子)的長子蒙哥繼承汗位。

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在拔都的堅定支持下,蒙哥最終擊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成功登上了大汗寶座。那麼問題來了,拔都自己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呢?其實拔都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主要有幾個方面決定。

首先是拔都的父親朮赤血統存疑。在成吉思汗創業之初,他的妻子孛兒帖曾被仇家蔑兒乞部擄走了近九個月時間,後來孛兒帖被成吉思汗救回後不久就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朮赤,因此關於朮赤本人到底是成吉思汗的兒子還是隔壁蔑兒乞人的兒子一直是個無解之謎。朮赤當年在成吉思汗四個嫡子中爭奪汗位失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拔都作為朮赤的兒子,雖然在蒙古人中地位尊崇,但他的身份也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劣勢。

拔都身為蒙古帝國宗王之長,為什麼不爭大汗之位?

其次是在成吉思汗四個嫡子家族中,朮赤系的實力不足。成吉思汗晚年給四個嫡子分配了自己的“財產”,其中第四子託雷分到了成吉思汗手中的大部分蒙古軍(純蒙古人組成的軍隊),這支軍隊成為了蒙哥在爭奪汗位時的最大資本。相比之下,拔都在這方面的實力就要遜色很多。汗位之爭歷來都是你死我活的較量,背後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軍隊做保障,結局往往不太樂觀。

此外,拔都從進入中年開始,健康狀況就一直不理想,這也令他對汗位之爭不抱有太大的興趣。

所以,拔都與其為了難以到手的汗位而與堂兄弟們爭個魚死網破,還不如堅定支持蒙哥登基稱汗。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拔都的選擇無比正確。

蒙哥在成為大汗後,立即對於其競爭對手窩闊臺家族和察合臺家族展開殘酷無情地掃蕩,兩個家族的大批宗王以及他們的支持者被處死。拔都因定策之功,得到了蒙哥的特殊尊敬,拔都所創建的金帳汗國不僅在蒙古四大汗國中擁有最遼闊的疆域,而且在金帳汗國的勢力範圍內,蒙哥給予了拔都跟自己幾乎同等的地位,其他汗國的宗王則是明確要求無條件服從大汗的意志。由此可見,在很多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確實是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史集》、《元史》、《新元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