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4世紀後蒙古軍隊喜歡將最精銳的士兵排在陣頭,然後將老弱放在陣後壯聲勢,一旦最精銳的前鋒被斬殺掉,後面的老弱就會意志奔潰爭先奔逃,讓明軍輕鬆解決戰爭。

ps:其實不光蒙古人會主動侵略明朝,明軍也經常派遣精銳士兵,到蒙古草原進行報復行動,比如在秋季時燒掉蒙古人的草場,讓蒙古人的牲畜因缺草而無法過冬,或是偷襲蒙古人的營地,趕走其牲畜等。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4世紀後蒙古軍隊喜歡將最精銳的士兵排在陣頭,然後將老弱放在陣後壯聲勢,一旦最精銳的前鋒被斬殺掉,後面的老弱就會意志奔潰爭先奔逃,讓明軍輕鬆解決戰爭。

ps:其實不光蒙古人會主動侵略明朝,明軍也經常派遣精銳士兵,到蒙古草原進行報復行動,比如在秋季時燒掉蒙古人的草場,讓蒙古人的牲畜因缺草而無法過冬,或是偷襲蒙古人的營地,趕走其牲畜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並且,當時的蒙古人還比較迷信,他們很懼怕明軍的火器,哪怕是隻聽到明軍火器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能讓一些沒見識的蒙古人以為是打雷了,若是再捱上幾發子彈,死掉幾個人,那直接就能讓蒙古人放緩攻擊力度,不敢繼續奮勇衝鋒,為此蒙古人還讓投靠自己一方的白蓮教徒(叛離明朝)發動“神功”,以祈求神靈摧垮明軍的城牆和火器,但要是“神功”有用,那些白蓮教徒也不至於叛離明朝,躲進草原裡了!

為啥蒙古人痛恨明軍火器?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蒙古人本身缺少火器的緣故。

蒙古軍隊中沒有多少火器,其本身也沒有進入火器時代,雖然蒙古軍隊也曾運用火藥武器殺敵、攻城,但是隨著中原的丟失,蒙古人的火器技術也就基本沒有了!雖然蒙古軍隊還曾在土木堡之變中繳獲了1萬多把神槍、2萬多把火銃、8百多門炮等火器,但是因為蒙古人當時還並不在意火器,所以也就沒有列裝,大多數都放在一旁積灰或丟棄了。

ps:明軍早期的火器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陷,比如射程近、射速慢、份量重等,在與行動快速的騎兵戰鬥時很吃虧。據記載,當時的士兵經常會在騎兵的衝擊中“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蒙古人看不上很正常。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4世紀後蒙古軍隊喜歡將最精銳的士兵排在陣頭,然後將老弱放在陣後壯聲勢,一旦最精銳的前鋒被斬殺掉,後面的老弱就會意志奔潰爭先奔逃,讓明軍輕鬆解決戰爭。

ps:其實不光蒙古人會主動侵略明朝,明軍也經常派遣精銳士兵,到蒙古草原進行報復行動,比如在秋季時燒掉蒙古人的草場,讓蒙古人的牲畜因缺草而無法過冬,或是偷襲蒙古人的營地,趕走其牲畜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並且,當時的蒙古人還比較迷信,他們很懼怕明軍的火器,哪怕是隻聽到明軍火器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能讓一些沒見識的蒙古人以為是打雷了,若是再捱上幾發子彈,死掉幾個人,那直接就能讓蒙古人放緩攻擊力度,不敢繼續奮勇衝鋒,為此蒙古人還讓投靠自己一方的白蓮教徒(叛離明朝)發動“神功”,以祈求神靈摧垮明軍的城牆和火器,但要是“神功”有用,那些白蓮教徒也不至於叛離明朝,躲進草原裡了!

為啥蒙古人痛恨明軍火器?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蒙古人本身缺少火器的緣故。

蒙古軍隊中沒有多少火器,其本身也沒有進入火器時代,雖然蒙古軍隊也曾運用火藥武器殺敵、攻城,但是隨著中原的丟失,蒙古人的火器技術也就基本沒有了!雖然蒙古軍隊還曾在土木堡之變中繳獲了1萬多把神槍、2萬多把火銃、8百多門炮等火器,但是因為蒙古人當時還並不在意火器,所以也就沒有列裝,大多數都放在一旁積灰或丟棄了。

ps:明軍早期的火器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陷,比如射程近、射速慢、份量重等,在與行動快速的騎兵戰鬥時很吃虧。據記載,當時的士兵經常會在騎兵的衝擊中“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蒙古人看不上很正常。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而等到明軍的火器變得更先進和普及時,蒙古人就後悔了,開始想辦法獲取火器,為此蒙古的俺答汗甚至還派間諜混入北京兵仗局以學習佛郎機火炮和其他火器的製作和使用技術,但其間諜卻被發現處死了。

蒙古人和明朝在無可奈何之下達成和平

有意思的是,雖然蒙古軍隊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減的很厲害,但是明軍也不是次次都能戰勝蒙古軍隊,甚至幾次被蒙古人攻破九邊防線,連北京城都被圍了!在土木堡之變中更是連皇帝都被蒙古人俘虜了!所以不得不承認,蒙古人戰鬥力衰弱的同時,明軍戰鬥力的也在大踏步向後退,但明朝勝在體量足夠大,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本“回血”。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4世紀後蒙古軍隊喜歡將最精銳的士兵排在陣頭,然後將老弱放在陣後壯聲勢,一旦最精銳的前鋒被斬殺掉,後面的老弱就會意志奔潰爭先奔逃,讓明軍輕鬆解決戰爭。

ps:其實不光蒙古人會主動侵略明朝,明軍也經常派遣精銳士兵,到蒙古草原進行報復行動,比如在秋季時燒掉蒙古人的草場,讓蒙古人的牲畜因缺草而無法過冬,或是偷襲蒙古人的營地,趕走其牲畜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並且,當時的蒙古人還比較迷信,他們很懼怕明軍的火器,哪怕是隻聽到明軍火器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能讓一些沒見識的蒙古人以為是打雷了,若是再捱上幾發子彈,死掉幾個人,那直接就能讓蒙古人放緩攻擊力度,不敢繼續奮勇衝鋒,為此蒙古人還讓投靠自己一方的白蓮教徒(叛離明朝)發動“神功”,以祈求神靈摧垮明軍的城牆和火器,但要是“神功”有用,那些白蓮教徒也不至於叛離明朝,躲進草原裡了!

為啥蒙古人痛恨明軍火器?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蒙古人本身缺少火器的緣故。

蒙古軍隊中沒有多少火器,其本身也沒有進入火器時代,雖然蒙古軍隊也曾運用火藥武器殺敵、攻城,但是隨著中原的丟失,蒙古人的火器技術也就基本沒有了!雖然蒙古軍隊還曾在土木堡之變中繳獲了1萬多把神槍、2萬多把火銃、8百多門炮等火器,但是因為蒙古人當時還並不在意火器,所以也就沒有列裝,大多數都放在一旁積灰或丟棄了。

ps:明軍早期的火器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陷,比如射程近、射速慢、份量重等,在與行動快速的騎兵戰鬥時很吃虧。據記載,當時的士兵經常會在騎兵的衝擊中“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蒙古人看不上很正常。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而等到明軍的火器變得更先進和普及時,蒙古人就後悔了,開始想辦法獲取火器,為此蒙古的俺答汗甚至還派間諜混入北京兵仗局以學習佛郎機火炮和其他火器的製作和使用技術,但其間諜卻被發現處死了。

蒙古人和明朝在無可奈何之下達成和平

有意思的是,雖然蒙古軍隊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減的很厲害,但是明軍也不是次次都能戰勝蒙古軍隊,甚至幾次被蒙古人攻破九邊防線,連北京城都被圍了!在土木堡之變中更是連皇帝都被蒙古人俘虜了!所以不得不承認,蒙古人戰鬥力衰弱的同時,明軍戰鬥力的也在大踏步向後退,但明朝勝在體量足夠大,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本“回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蒙古人對明朝的侵略戰爭,卻隨著明朝火器的升級和普及,讓蒙古軍隊越來越飽受困擾,很難繼續取得較大的勝利,所以到後來只要明朝願意開放互市,不再派兵主動獵殺蒙古牧民,那麼蒙古各部落就很樂意與明朝達成和平,所以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各部就逐漸沉寂下來,不再向明朝發動大規模的邊境戰爭,結束了明、蒙之間持續了將近兩百多年戰爭。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4世紀後蒙古軍隊喜歡將最精銳的士兵排在陣頭,然後將老弱放在陣後壯聲勢,一旦最精銳的前鋒被斬殺掉,後面的老弱就會意志奔潰爭先奔逃,讓明軍輕鬆解決戰爭。

ps:其實不光蒙古人會主動侵略明朝,明軍也經常派遣精銳士兵,到蒙古草原進行報復行動,比如在秋季時燒掉蒙古人的草場,讓蒙古人的牲畜因缺草而無法過冬,或是偷襲蒙古人的營地,趕走其牲畜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並且,當時的蒙古人還比較迷信,他們很懼怕明軍的火器,哪怕是隻聽到明軍火器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能讓一些沒見識的蒙古人以為是打雷了,若是再捱上幾發子彈,死掉幾個人,那直接就能讓蒙古人放緩攻擊力度,不敢繼續奮勇衝鋒,為此蒙古人還讓投靠自己一方的白蓮教徒(叛離明朝)發動“神功”,以祈求神靈摧垮明軍的城牆和火器,但要是“神功”有用,那些白蓮教徒也不至於叛離明朝,躲進草原裡了!

為啥蒙古人痛恨明軍火器?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蒙古人本身缺少火器的緣故。

蒙古軍隊中沒有多少火器,其本身也沒有進入火器時代,雖然蒙古軍隊也曾運用火藥武器殺敵、攻城,但是隨著中原的丟失,蒙古人的火器技術也就基本沒有了!雖然蒙古軍隊還曾在土木堡之變中繳獲了1萬多把神槍、2萬多把火銃、8百多門炮等火器,但是因為蒙古人當時還並不在意火器,所以也就沒有列裝,大多數都放在一旁積灰或丟棄了。

ps:明軍早期的火器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陷,比如射程近、射速慢、份量重等,在與行動快速的騎兵戰鬥時很吃虧。據記載,當時的士兵經常會在騎兵的衝擊中“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蒙古人看不上很正常。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而等到明軍的火器變得更先進和普及時,蒙古人就後悔了,開始想辦法獲取火器,為此蒙古的俺答汗甚至還派間諜混入北京兵仗局以學習佛郎機火炮和其他火器的製作和使用技術,但其間諜卻被發現處死了。

蒙古人和明朝在無可奈何之下達成和平

有意思的是,雖然蒙古軍隊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減的很厲害,但是明軍也不是次次都能戰勝蒙古軍隊,甚至幾次被蒙古人攻破九邊防線,連北京城都被圍了!在土木堡之變中更是連皇帝都被蒙古人俘虜了!所以不得不承認,蒙古人戰鬥力衰弱的同時,明軍戰鬥力的也在大踏步向後退,但明朝勝在體量足夠大,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本“回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蒙古人對明朝的侵略戰爭,卻隨著明朝火器的升級和普及,讓蒙古軍隊越來越飽受困擾,很難繼續取得較大的勝利,所以到後來只要明朝願意開放互市,不再派兵主動獵殺蒙古牧民,那麼蒙古各部落就很樂意與明朝達成和平,所以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各部就逐漸沉寂下來,不再向明朝發動大規模的邊境戰爭,結束了明、蒙之間持續了將近兩百多年戰爭。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大汗

ps:俺答汗又稱阿勒坦汗,是元朝滅亡後,蒙古各部落中少有的雄主,他帶領自己的部落(土默特部)崛起於嘉靖年間,控制了大半個蒙古高原,而他為了解決蒙古人困頓的生活,多次嚮明朝請求開放關市,但明朝政府為了限制蒙古部落的實力,堅決不開關市,於是俺答汗嚮明朝發起了猛烈的求貢攻勢,一度打到北京城下!最終明朝在隆慶年間於俺答汗達成了和議,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並在邊境開放了十一處貿易口岸,自此得到滿足的蒙古人不再大規模進攻明朝了。

"

蒙古人曾經創造過許多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滅亡了許許多多的國家,佔領了大半個歐亞大陸,但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不久分裂為數個國家,其整體實力大幅衰減,並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逐漸走向衰亡。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帝國軍隊

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最強盛汗國——大汗汗國(元朝)也沒能保持長青不倒,在統治了漢地不足一百年後,就栽在了農民起義軍手裡,被迫退守漠北。

雖然這些回到草原老家的元朝遺民還將國號稱作大元,試圖奪回江山,但最終卻在明軍的數次北伐下崩潰。自此以後,蒙古人的科技、生產力、文化和戰鬥力在明朝的經濟封鎖下都迎來了一波大倒退,重新回到了單一經濟的部落時代!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

他們遺忘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蒙古人曾經用以擊敗無數強敵的戰法、曾為蒙古人敲開堅城的攻城技術等等。

而蒙古人戰鬥力衰退的一個最顯著例子,就表現在其所使用的“簡陋”攻城技術上!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蒙古人在14世紀後主要使用的一些攻城戰法!然後通過解析這些攻城戰法,為大家詳解蒙古人戰鬥力的衰退和其原因。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衰落

自從元朝徹底滅亡後,蒙古人在與明朝進行的戰爭中所使用的攻城技術就只能用簡陋二字來形容!並且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人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地突破長城,然後在明朝邊軍反應過來之前,完成一系列對明朝鄉村、城鎮的劫掠,之後再攜帶大包小包的戰利品躲過明軍的搜捕,退回長城以北的草原。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完成這一系列戰術動作的前提就在於蒙古軍隊能否快速地攻破長城,因為若是連長城都突破不了,蒙古人畢竟別說搶劫了,他們連能否安全退走都是個大問題!

但是明軍的防禦工事對喪失了大部分攻城科技匱乏火器的蒙古軍隊來說卻非常麻煩,哪怕是被後人詬病不已的“明長城防線”!蒙古軍隊往往都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死掉很多人後才能突破。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在修建長城

現代很多人都對中國古代各朝代修建的長城詬病不已,認為修長城完全是個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但其實長城的作用很大,它不光是一條長長的牆,它其實是一個包含了要塞、烽火臺、哨所、軍站、道路等於一體的防禦措施,它能快速地對軍情做出反應和支援,對限制小股敵人和攻城科技不發達的遊牧部落很有效。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哈德良長城

正因為如此,人類歷史上的各大帝國都曾修建過類似“長城”一樣的防禦體系,比如羅馬帝國的羅馬壁壘哈德良長城,薩珊波斯帝國的戈爾根長城等等。

若是長城沒有極大的用處,為什麼人類歷史上的幾大帝國都紛紛花大力氣建“長城”呢?真當古人是笨?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波斯帝國的“長城”

蒙古人的攻城戰法實解

1、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在攻打長城時,往往會提前偵查明軍防守薄弱或是城牆低矮的防線,然後採用蟻附法攻城,即聚集一大幫戰士,披上比較好的鎧甲或是多層牛皮,然後在己方的火力支援下扛著木梯冒著明軍的槍林彈雨直接衝擊長城。

而一旦佔領了一段城牆,更多的蒙古士兵就會蜂擁而至,徹底將城牆上的敵人肅清,然後再派人掘開城牆,製作出一條可以讓軍隊可以隨意進出的缺口。

點評:這種戰法會死很多人,因為攻城的蒙古士兵基本都暴露於明軍的火力之下,並且在城牆上防守的明軍很容易就能推到或是用手榴彈炸斷長梯。不過,這種戰法要是在明軍防禦人手不足的地方使用,還是挺有效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攻打長城

2、在一些時候,蒙古軍隊“落魄”的連攻城長梯都沒有,因為長梯攜帶不方便,而若是就地建造,則很容易被明軍發現,給其及時求援和部署士兵防守的機會,所以有的蒙古部落就開動腦筋,“發明”出一種攻城車戰法。

使用這種戰法前,蒙古軍隊會分出幾支小部隊,分別前往不同的防線吸引明軍的注意,而蒙古軍隊的主力則蹲守在目標不遠處,快速地將耕地用的犁或是一個“L”型的粗木棍綁在數根長竿或是梯子上,製成一個前端帶“鉤子”的“梯子”,然後再將這個“異形攻城梯”安裝在勒勒車上,如此一個“高科技”攻城車就製作完成了,蒙古人頂多再往車上鋪幾層牛皮或泥巴防火。

因為“攻城車”的體積比較大,所以蒙古人可以躲在車後,較為安全地將攻城車推到城牆附近,然後攻城車頂端的犁杆或是“L”型的粗木棍就會勾住城牆邊緣,之後蒙古軍隊就可以順著攻城車登城了。

點評:這種戰法是蒙古軍隊為數不多的“高科技攻城戰法”了,能較好地保護攻城士兵的安全,但是因為攻城車的體積較大,所以也更容易被明軍的火炮和火油重點照顧。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長城攻防戰

3、十四世紀後的蒙古軍隊並不是特別喜歡建造攻城器具,一是因為需要花費大量寶貴的時間建造,二是他們也缺少快速製作攻城器具的必要技能和工匠,所以他們攻城時常常不使用攻城器具,全靠挖牆腳戰法堆積法

蒙古軍隊會在進犯長城之前,從自己的軍隊中挑選出個人武藝最好的士兵,然後將這些精銳士兵組合成一支輕裝小部隊,前去長城附近偵查明軍的防守分佈、迷惑明軍的“夜不收”(偵查兵)或是直接看準機會翻越進長城,以調動明軍外出圍剿,並不斷地將探查到的消息傳回大本營。

之後,蒙古軍隊的主力就會根據偵查隊傳回來的消息,挑選防守薄弱的防線作為攻擊地點,派士兵拿著鋤頭快速接近長城,挖長城的牆角,直到將其挖塌,或是派士兵攜帶著一束溼草和泥土,然後將其堆積在長城下,直到堆積到與長城等高後,再開始攻城。

點評:挖牆腳戰法和堆積法是蒙古人使用最多的兩種攻城戰法,本身也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使用這兩種戰法攻城時會死很多人,而一旦傷亡過重,蒙古軍隊就距離崩潰不遠了!並且只用鋤頭等簡單工具還很難在短時間內挖塌長城或是堆積出高度合適的土坡,蒙古人常常需要聚集很多士兵,並進行多次嘗試後才能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15世紀後,蒙古軍隊的攻城戰

4、蒙古人的攻城科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俺答汗崛起的年代,蒙古軍隊終於重新點亮了投石機戰法

蒙古軍隊會先用投石機攻擊長城上的明軍,等到明軍被壓制之後,再派士兵攜帶雲梯或是攻城車攻城。

點評:蒙古人此時製作的投石機大多是一些“小傢伙”,一般用作火力壓制,主要裝散彈以殺傷敵軍,但很難直接破壞掉城牆,並且投石機還很容易受到明軍火炮的精確打擊。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5、俺答汗崛起時,蒙古人學聰明瞭,他們會收集門板,然後將門板樹立在長城附近,之後就躲在門板後面射箭,還有的蒙古人直接將門板頂在頭或背上,以阻擋明軍的箭矢。

點評:門板雖然能擋住箭矢,但是卻擋不住明軍的火炮。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的火油戰車

6、除了上述的5種攻城戰法以外,為了趕時間的蒙古軍隊士兵往往會披上雙層鎧甲或是數層牛皮,然後直接舉著長木竿或是帶著樹杈的樹幹直接往長城上莽一波。

但這種莽戰法蒙古人一般不用,頂多作為其他幾種戰法的輔助,因為這種戰法死的人最多!

點評:明軍最喜歡這種敵人了!一輪火器齊射後就能殺傷大量的敵軍。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7、蒙古軍隊還有一種特殊的“攻城戰法”,以用來對付明軍的移動城堡——車堡

雖然明軍的車堡都是出現在野外,但對缺少火炮的蒙古人來說,攻擊車堡無異於攻城,甚至還要更危險!因為明軍車堡的火力非常猛!並且車堡內的明軍知道自己跑不過騎馬的蒙古人,所以他們往往能置之死地而後生,爆發出更凶狠的戰鬥力。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而蒙古軍隊對付車堡的方法就很單一,他們會派出幾個騎兵,到明軍的攻擊範圍內,吸引明軍視線,騙取高度緊張的明軍發起攻擊,俗稱“騙槍子兒”,然後大部隊的蒙古騎兵就會趁明軍換裝子彈的時候一擁而上。

若是運氣好時,蒙古軍隊有可能沖垮車堡,但大多數時候蒙古軍隊都是被戰車後的明軍打成馬蜂窩!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戰車

點評:車堡是蒙古軍隊非常討厭的一種防禦工事,因為蒙古人很難破壞掉明軍的戰車,所以在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是從車堡旁繞過去,或是圍困車堡,直到其彈盡糧絕為止,但要是想達成這些目標,蒙古人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地代價,這是戰鬥意志薄弱的蒙古軍隊所不能承受的。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蒙戰爭

車堡是明軍在野戰中經常構築的一種臨時工事,由許多輛戰車組成,且每輛戰車上還裝配有許多火器,其火力甚猛!尤其是經過俞大遒和戚繼光的改造之後,車堡更是裝備了許多射速快、射擊精度高、威力強的火器,比如鳥銃、佛郎機炮等,一次齊射就能基本瓦解一次萬人級別的騎兵衝鋒!是明軍不可多得的寶貝,曾為明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多次勝利,是明軍邊防體系的核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戰車隊伍

為什麼明朝中後期,明軍車堡的發展很迅速?

那是因為此時明朝衛所制度的弊病已經顯露出來了,衛所兵的生活狀態非常接近於軍官的農奴!其戰鬥力和戰鬥意志都很弱,而明朝在丟掉河套地區,以及馬政衰敗後,手中保有的戰馬數量嚴重下降,無法再憑此組建大型騎兵軍團與蒙古人對衝,所以戰車就成了明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被當時的明朝人稱讚道:

“欲行則行,欲止則止,可謂有腳之城…欲擋戎馬之衝,非車壁不可,欲挫戎馬之銳,非車擊不可。”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朝戰車

蒙古軍隊在15世紀後攻城戰法衰退的主要原因解析

為什麼那個曾經勇猛無敵的蒙古軍隊到14世紀後窮酸成這副模樣?

這是因為蒙古人本身就不是技藝高超的民族,他們是遊牧民族,天生就對很多科技“絕緣”。而古代但凡工匠多、科技發達的民族無一不是定居的農耕民族,因為當時只有農耕社會才能產出更多的食物,才能供養更多的脫產工匠,才能對科技產生更多的需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在蒙古帝國剛興起的年代,蒙古人主要和同族或是其他草原民族進行騎兵野戰,並不經常進攻城市,所以其攻城科技和經驗也不發達,但是蒙古軍團的野戰卻非常厲害,根本不懼怕任何敵人!因此他們會採用圍點打援戰法,即拔除掉城市周圍的哨所和小城堡,然後用距馬、壕溝、矮牆和陷坑徹底將城市圍死,並掘斷城內的水源,跟敵人打持久戰,直到城內耗盡糧食不得不投降為止。

必要的時候,蒙古軍隊還會在城外連續幾年屯田和放牧,若是敵軍有援軍敢前來解圍,那蒙古軍團就會在野戰中將其擊潰、殲滅,不給城市一丁點補給的機會。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而一旦蒙古帝國攻克城鎮和城市,蒙古人就會將攻城武器和工匠收集起來,為自己所有,蒙古帝國也就由此掌握了最先進的攻城戰法和相匹配的攻城武器!

ps:蒙古帝國時期,蒙古人有屠城的惡習,但是城市裡的工匠和手工藝人總能逃過一劫,並受到蒙古人的保護,因為蒙古人需要這些工匠為自己製作鎧甲、武器和其他科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強盛時期的攻城

因此在蒙古帝國的擴張時期,蒙古軍隊通過俘虜的幫助,擁有了攻城車、攻城塔、雲梯、衝撞車、投石機、弩炮,甚至是“生化武器”等一系列當時最高科技的攻城武器,那些號稱“堅不可摧”的城堡都被蒙古人一一攻克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鼎盛時期的攻城戰

ps:蒙古人是歷史上第一個運用“生化武器”攻城的民族!他們將因鼠疫而死的人類屍體,用投石機扔進卡法(Kaffa,克里米亞半島上的一座城市)城內,讓城市內的居民患上了瘟疫,從而攻克了久攻不下的卡法城!除此之外,蒙古人還喜歡用投石機往城市內丟腐爛的牲畜,以汙染敵軍的水源。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記錄在細密畫中的蒙古人攻城戰

我認為尼沙布爾圍城戰是一個能表現出鼎盛時期蒙古軍隊如何攻克堅城的極好例子,我們現在還能從當時目擊者的記錄中發現蒙古軍隊攻城技術的強大:

“雖然尼沙布爾城處於一個多石的地區,但他們(蒙古人)仍從遠處運來石頭並隨軍帶著,這些收集到的石頭像堆莊稼一樣堆成了山,最後卻連十分之一都沒有用上,城池就降落了!因為尼沙布爾城的居民從蒙古人的投石機攻勢中,發現了蒙古人的強大!雖然他們(尼沙布爾城的居民)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雖然他們在城牆上有3000把完好無損的十字弓,城內還裝配了300臺投石機和弩炮,並且儲存了相當數量的投射物和油,但是尼沙布爾城裡的士兵,在蒙古人的攻城器械下腳已發軟,已士無鬥志。”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帝國強盛時期的攻城戰

但是不管蒙古帝國曾今多麼輝煌,14世紀後的蒙古人已經忘記了祖先的榮耀和技能,在失去中原這個基本盤後,蒙古人又回到了單一、脆弱的遊牧經濟中,不再擁有充足的食物、發達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他們分散成各個部落生活在不同的牧場上,繼續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向心力不如以往,相互之間也並不和平統一,其內部各級貴族爭權奪利、操縱可汗!有時還經常互相使絆子,甚至是內戰!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鼎盛時期的蒙古軍隊

所以蒙古人在14世紀後與明軍發生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由一個或數個蒙古部落發起,而不是全體蒙古人一同進犯明朝疆域,其大多數時候的軍勢並不強大,因此蒙古軍隊很難攻克城池,更別說獲取城市內部的工匠和攻城武器了。

並且在明軍的幾次打擊和經濟封鎖下,蒙古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敢大規模騷擾明軍防線,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人因為本身沒有攻城的需求,其內部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也就沒有將自己的技術傳下去,而等到明朝政治腐敗,明軍的戰鬥力衰退,蒙古人敢再次騷擾明朝邊境時,蒙古部落內掌握攻城技術的工匠早已經老死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戰爭思想的轉變,也是其攻城戰法衰退的原因之一!

在14世紀後的大多數時間裡,蒙古軍隊都秉承著“搶一把就走”的戰爭思想,他們不再是那個可以橫掃一切對手,然後將敵人國土化為養馬場的強大軍隊,他們與明軍之間的真正大規模決戰不足十次,他們對明朝的疆土沒有太強的慾望,當然主要還是因為守不住!

而因為明初幾次大規模戰爭的失敗,蒙古各部落過的很艱難,整個草原社會都動盪不寧,許多蒙古人都因為戰亂、疾疫、災荒而死掉,所以為了恢復部落的人口和物資,蒙古軍隊才會主動越過長城,侵犯明朝疆土,尤其是在明朝關閉邊境上的互市,對草原進行經濟封鎖時。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部落

窮困潦倒的蒙古牧民們和大多數蒙古貴族只想衝進長城內,搶劫糧食、鐵器、人口和財貨等,以維持生活,因為很多蒙古家庭連個做飯用的鐵鍋都沒有!對此,當時的明朝人有相關的明確記載:

“北虜散處漠北,人不耕織,地無他產,虜中鍋釜針線之日用,須藉中國鑄造。”

在資源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一些蒙古人甚至被逼的拿骨頭和石頭製作匕首和箭頭!所以當草原發生白災(雪災)或是缺少資源時,蒙古牧民們就會響應首領的號召,前往長城內“發財”,但很多時候,這些窮瘋了的蒙古牧民只會在長城外白白丟下性命,讓明軍割下頭顱拿去升官發財。

ps:當時一個蒙古士兵的頭顱就能讓一個明軍士兵官升一級,外加20兩白銀,若是不想當官,也可以換成5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很多明軍士兵一年的軍餉才不到十五兩白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蒙古人戰鬥意志的衰弱

小編以前曾特意研究過明朝的將軍為什麼喜歡剋扣普通士兵的軍餉,然後重金培養家丁(直屬於軍官本人的私兵),發現除了靠喝“兵血”積累家財外,其最主要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適應蒙古人的戰法!

15世紀後的蒙古人,變得和以往的遊牧部落沒什麼兩樣了,他們不再經常與中原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正面戰爭,也不敢打惡戰了,大多是聚集幾百上千人,然後騷擾明朝邊境,而就是這千把口子人,可能還是幾個部落共同湊出來的,分屬於不同的首領指揮,一旦死傷過多,蒙古人內部就會發生矛盾,軍隊也將瓦解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軍隊

所有哪怕是已經攻進長城,並掠取到了足夠多的戰利品後,蒙古人也不會長時間在長城內逗留,都會盡快帶著俘虜和財物撤退,生怕被反應過來的明軍纏住或是自己在長城上挖的缺口被明軍堵上。

因此掌握了蒙古軍隊習性的明軍,就花大價錢培養少量的家丁部隊,給予其最好的武器和鎧甲,甚至造成“遼餉唯家丁厚,營堡軍士月止四錢或兩錢五分”的情況。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一旦遇到蒙古軍隊入寇,這些家丁就要帶領部隊和蒙古人野戰,爭取殺掉蒙古軍隊的前鋒或是其中最勇猛的勇士,因為只要能達成這一目標,蒙古人的大部隊就會崩潰逃散!甚至有時候明軍只不過殺死了蒙古軍隊中的一兩個人,然後一整隻蒙古軍隊就士氣崩潰了,乃至於全軍撤退,讓明軍都莫名其妙搞不清到底發生了什麼,因此特意在史書中記載道:

“虜最畏勁敵,我軍能斬彼一二先驅者,即齧指而遁,如魚駭鳥驚,不可復聚。”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14世紀後蒙古軍隊喜歡將最精銳的士兵排在陣頭,然後將老弱放在陣後壯聲勢,一旦最精銳的前鋒被斬殺掉,後面的老弱就會意志奔潰爭先奔逃,讓明軍輕鬆解決戰爭。

ps:其實不光蒙古人會主動侵略明朝,明軍也經常派遣精銳士兵,到蒙古草原進行報復行動,比如在秋季時燒掉蒙古人的草場,讓蒙古人的牲畜因缺草而無法過冬,或是偷襲蒙古人的營地,趕走其牲畜等。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並且,當時的蒙古人還比較迷信,他們很懼怕明軍的火器,哪怕是隻聽到明軍火器發出的巨大聲響,都能讓一些沒見識的蒙古人以為是打雷了,若是再捱上幾發子彈,死掉幾個人,那直接就能讓蒙古人放緩攻擊力度,不敢繼續奮勇衝鋒,為此蒙古人還讓投靠自己一方的白蓮教徒(叛離明朝)發動“神功”,以祈求神靈摧垮明軍的城牆和火器,但要是“神功”有用,那些白蓮教徒也不至於叛離明朝,躲進草原裡了!

為啥蒙古人痛恨明軍火器?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蒙古人本身缺少火器的緣故。

蒙古軍隊中沒有多少火器,其本身也沒有進入火器時代,雖然蒙古軍隊也曾運用火藥武器殺敵、攻城,但是隨著中原的丟失,蒙古人的火器技術也就基本沒有了!雖然蒙古軍隊還曾在土木堡之變中繳獲了1萬多把神槍、2萬多把火銃、8百多門炮等火器,但是因為蒙古人當時還並不在意火器,所以也就沒有列裝,大多數都放在一旁積灰或丟棄了。

ps:明軍早期的火器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缺陷,比如射程近、射速慢、份量重等,在與行動快速的騎兵戰鬥時很吃虧。據記載,當時的士兵經常會在騎兵的衝擊中“手足失措,雖能發槍,不暇取中”,蒙古人看不上很正常。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而等到明軍的火器變得更先進和普及時,蒙古人就後悔了,開始想辦法獲取火器,為此蒙古的俺答汗甚至還派間諜混入北京兵仗局以學習佛郎機火炮和其他火器的製作和使用技術,但其間諜卻被發現處死了。

蒙古人和明朝在無可奈何之下達成和平

有意思的是,雖然蒙古軍隊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減的很厲害,但是明軍也不是次次都能戰勝蒙古軍隊,甚至幾次被蒙古人攻破九邊防線,連北京城都被圍了!在土木堡之變中更是連皇帝都被蒙古人俘虜了!所以不得不承認,蒙古人戰鬥力衰弱的同時,明軍戰鬥力的也在大踏步向後退,但明朝勝在體量足夠大,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本“回血”。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明軍

而蒙古人對明朝的侵略戰爭,卻隨著明朝火器的升級和普及,讓蒙古軍隊越來越飽受困擾,很難繼續取得較大的勝利,所以到後來只要明朝願意開放互市,不再派兵主動獵殺蒙古牧民,那麼蒙古各部落就很樂意與明朝達成和平,所以俺答封貢之後,蒙古各部就逐漸沉寂下來,不再向明朝發動大規模的邊境戰爭,結束了明、蒙之間持續了將近兩百多年戰爭。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大汗

ps:俺答汗又稱阿勒坦汗,是元朝滅亡後,蒙古各部落中少有的雄主,他帶領自己的部落(土默特部)崛起於嘉靖年間,控制了大半個蒙古高原,而他為了解決蒙古人困頓的生活,多次嚮明朝請求開放關市,但明朝政府為了限制蒙古部落的實力,堅決不開關市,於是俺答汗嚮明朝發起了猛烈的求貢攻勢,一度打到北京城下!最終明朝在隆慶年間於俺答汗達成了和議,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並在邊境開放了十一處貿易口岸,自此得到滿足的蒙古人不再大規模進攻明朝了。

解析蒙古人在14世紀後戰鬥力衰退的主要原因和發展出的“新戰法”

蒙古人和明軍在北京城下展開戰爭


(本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閱讀,求關注、轉發、點贊~)

文章參考文獻:

  • 《撫順東夷記》(明)馬文升 著
  • 《譯語》(明)蘇志皋 著
  • 《明經世文編》(明)陳子龍 著
  • 《陣紀》(明)何良臣 著
  • 《黑韃事略》(宋)彭大雅 著
  • 《練兵實紀》(明)戚繼光 著
  • 《武備志》(明)茅元儀 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