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美術 藝術 牡丹 三風堂書畫 2017-03-26

閱盡繁華見純真

——記畫家一林先生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付秀宏

鄭樹全,字一林,號大千。1964年出生於中國河北曹妃甸,曹妃甸美協副主席,河北美協會員,職業畫家。鄭樹全酷愛中國畫藝術,攻花鳥草蟲,擅山水風景,長於人物,其牡丹婀娜多姿,人稱“鄭牡丹”,其作品追求“雅”與“俗”的契合,大幅筆墨酣暢淋漓,小品清新潤澤之中帶有寧靜、空靈的意境。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牡丹留香,看誰冠壓群芳

鄭樹全的名字很多人不認識,但一林先生無人不知。一林先生的牡丹圖筆墨細膩,情感真摯,給人以祥瑞、貴氣、高雅的視覺享受。一林以畫牡丹名世,既有冠壓群芳的霸氣,也有豔若蒸霞的壯觀,他將牡丹花色之豔、花朵之繁、花香之濃、花形之奇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每瓣花朵都有美玉之絨,深得藏家喜愛。

一林先生畫的牡丹,有簡有繁,有意有境,既有冠壓群芳的霸氣,也有豔若蒸霞的壯觀。在概括性的淋漓寫意之間,總少不了盡精微、細敷色的清潤工寫。形神兼備,開合有度,氣韻生動,主體部位花朵鮮豔碩大,瓣蕊富於變化,其中胭脂、曙紅、魏紫、姚黃筆墨酣暢,最有“鄭”味,將花色之豔、花朵之繁、花香之濃、花形之奇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每瓣都有美玉之絨。整體構圖清新悅目,花朵設色巧妙獨特,枝葉挺秀之間穿插得勢。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一林先生是一位踏實、勤奮的畫家,對於書畫藝術富有獨特悟性和想象力。藝術從來都離不開想象力,但卻不能只靠想象力完成。有一次,我問一林老師:“你畫了十幾年的牡丹,感觸最深的是什麼?”他答:“先從眼上過,再從心上來,畫牡丹先要愛上它,怎麼也看不夠,然後對照仰慕之人的真跡或圖冊,分析其用筆,獲得其精神。如果哪一天,你畫的牡丹像要溢出香氣、蜜蜂飛出畫面,說明花潤有韻致、蟲鳴出靈動,漸漸接近澄懷大化的境界了。”

這種功夫在大幅牡丹畫中得以體現,譬如蝴蝶光臨、蜜蜂空降,嗡嗡嚶嚶,戀蕊不去,使畫面神韻倍增。因植物已有精、氣、神,更兼二、三蜂蝶入境,畫面便有了足足的情味,富麗間有婉轉,婉轉中露性情。牡丹與蜂蝶融為一體,牡丹花因蜂飛蝶舞分外嬌豔,蜂蝶因牡丹花開而聽之有聲。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牡丹是富貴之花,一方水墨,一張宣紙,一點一滴,一勾一抹,都融入一林先生的內心、筆力與滋潤的色彩之中。在畫面的創造和經營上,他非常看重構圖,用有限的筆墨和篇幅,表達無限的意境。一林先生筆下的牡丹,重彩而無俗豔之憾,俏麗而無佻達之嫌。其枝幹多用枯筆飛白,蒼勁之中有內含之力;葉多潤毫潑墨,雄渾之間有蓬勃之氣,枝助花精神,葉託花顏色,使眾多藏家對他的牡丹好評如雲:“骨在、神在、風在、韻在”。

在筆墨運作上,一林先生用整個身心詮釋牡丹一顆顆芳心,或以濃破淡、或以幹破溼、或以潤破焦,或以皴擦立骨、暈染作氣、皴染交迭,氣韻迭連。無論是正盛花朵的潮溼潤澤,還是半開不開的笑靨,或不同朝向的蓓蕾,都於妙筆之間躍然紙上。

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鳥蟲清寧,此處便是吾鄉

一直以來,一林先生都在嘗試著突破自己,把氣韻生動、意態優雅作為審美的最高境界。牡丹之外,他還十分喜愛畫草蟲、俊鳥小品,線立形,筆挺勁,意曠達,心渺遠,草莖上的矛頭螞蚱、蘆葦花中的方頭螞蚱、小樹枝上的晨曦小鳥、老樹樹皮上的爬行鳴蟬、水中扎猛嬉戲的二三雁鵝,都栩栩如生地活在他的筆下。

繪畫的形式是由人的個性精神氣質決定的,也只有屬於自己語言方式,作品中才有自己的精神氣質。一林先生是在傳統與現代文化的滋養中開始研習花鳥繪畫的,他選擇了具象的畫法,因為他喜歡自然的真實,鍾愛牡丹的豔麗,荷塘的絢爛,鳥蟲的嬌小玲瓏,還喜歡孔雀開屏、鴛鴦戲水、燕子呢喃……

一林先生以自然之下的“真實”,加上墨色的浸淫交融,在花鳥無言的靜默裡,帶著他天性中隱祕的虔誠與嚮往,一幅幅地向人們展示本色的至真、至美。蜻蜓薄翼之輕紗、鳥喙之上的小鼻孔、蜜蜂通身的細絨毛、葉片翻折帶蟲眼兒,也細緻地呈現在他的小品畫中,此時,他筆下的萬物——既熠熠閃光,又有清風幽徑之妙。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一林先生性格篤定,為人低調,做事不張揚。他鐘情於果蔬、草蟲很久很久了,柿子、荔枝、石榴和葡萄那種奼紫嫣紅,甚至已經流入了他的血液。每逢春夏時節,無論身在家鄉還是外地,他都o要細細觀察各種植物。與各種植物如醉如痴長時間對視,一林把它們的萬種風情——感光在自己心靈的底版上。

一林先生畫的蟾蜍,“妙得生意,幽默自足,不失潤澤”;他的俊鳥,創造了疊色漬染法,落墨纖細,薄施丹彩,用筆清秀,意趣生動;他的螞蚱、蜻蜓、蟬與草色相融,作品筆墨洗練,逸趣流淌,具有強烈的表現力;他的蜜蜂和蝴蝶潤秀清雅,動感非常,素有“齊派”之味。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畫的草蟲畫,用筆獨到,寥寥數筆,卻生機盎然,一林反覆學習,深得其法。

一林先生是一位年富力強、才情迸發的職業畫家,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希望他的蟾蜍圖——試將妙筆賦禪意,連同知音心絃;花鳥草蟲畫——筆意精妙,鮮活靈動入味。事實上,鄭樹全正在不斷注重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熔鑄內心,因感悟而生髮,因摯愛而情動,他的一幅幅花鳥畫古趣盎然、生氣逸發、設色豐富、細膩有神,日益受到了眾多藏家的喜愛和追捧。

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山水醉光,繪工人物清唱

一林不斷觀照和探索中國畫藝術的形式美感,對美術作品的形式美與內涵文化結合有著自己的獨特理解,他一貫堅持寫意而不變異、寫實而不死板的創作立場。他強調細節美的全息性,堅定地把細節美的耐人尋味特性放在首要位置。

一林喜歡以具象和半抽象的形態來描述自己心儀的山水醉光,形成獨特的光暈意境山水特色,從而展現大自然音樂般的律動和畫家的心靈感受,構圖新穎別緻,令人耳目一新。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林善於將自我融入自然,在汲取天地之精華中頤養身心,使自然萬物與心靈共融共生。

實際上,繪畫的體驗與感悟往往是在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之上形成的,有了各種各樣體驗與感悟,畫家筆下的靈性才一天天豐厚起來,其個性體現也是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升華的。一林在長期的繪畫實踐與體悟中,發現自己對清新山水和名人故事有著一種獨特的偏好。他的腦海中時時幻化出變形的山石、水流、庭臺及人物的鏡像,開始只是心象,漸漸就開始動手,他的筆下出現了神奇的美麗圖像,這種圖像自然界沒有但又酷似自然,讓人從中獲得一種寧神靜氣的良好狀態。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對於這種繪畫狀態,一林先生的解釋是:“這是我心鄉的種種流露和呈現,它來得自然、妥貼,在圖上安閒、平靜,這是我精神理想的物化、夢幻、遐想和浪漫的情思。這個時候,我的畫筆靈感飛揚,自己彷彿有了神力一般,一系列的繪畫語言符號翩然而至,它們紛紛在我的畫作上駐足下來。”

一林的山水畫具有卓爾不凡的情致,靜中有動,淺處見深,山與水的呼吸、日與光的鋪染,都是為在混沌裡放出深韻和光明。瀏覽他的山水畫,會有一股股淳厚、寧靜的遐思充溢胸間。在具體的創作中,一林重視將精神境界注入到視覺效果之內,在整個淡色塊面裡呈現顏色的微妙變化,使得色塊表現有一種高深莫測之感。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一林是一位運用點和線的高手,其繪畫作品中的點和線極富寫意性和裝飾性,既飛動飄逸又能適時停頓、轉向,運用交織的點和線來增強畫面的動感和空間感。靜靜地看一林的繪畫,猶如走入一首唐詩、一闕宋詞,那是一種閱盡繁華見純真的意境,小而精緻的運筆,簡約洗練的線條,零散間蘊含著大氣候,遼闊處遇見小驚喜,令人叫絕。

相比而言,一林的工筆人物畫設色精美,感人傳神,運用肖像的細緻描繪——生動貼切地表現出古代智者、現代名人和孩童的意態、思想和情感,既工細又簡約,傳達出人物的性情之美,做到了現代中存古雅,氣韻彌散致遠。一林的工筆人物畫工寫兼備,深具細繪特色和傳神意態,其中眉眼褶皺與動作表情乃至老年斑、蓬鬆鬍鬚的情態,構成了迷人的魅力。一林:閱盡繁華見純真

在長達十幾年的繪畫實踐中,一林先生有過困惑,有過深思,有過停滯,有過頓悟,經過無數次嘗試,他仔細研究,深深悟得山水畫和人物畫的藝術真諦。一林老師深有感觸地說:“我摯愛山水情韻,也喜愛人物風采,我篤信自然情境下的各種真實,從不追求風情過度變異,因為大自然那種不造作和樸素無飾的美——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我希望帶著我對美麗的虔誠與嚮往以及有關真善美的靈魂認知,向觀眾展示我的心靈樂章。”

(作者系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北京《絕妙小小說》執行主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