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美術 藝術 景德鎮 桃花源記 錦唐文化 2017-05-27

王錫良,景德鎮文人瓷畫泰斗級大家,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我們所瞭解到的,大概僅限於網絡上的簡略介紹。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藝術人生由何而來,他有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或許我們並無知曉。

今天,讓我們走近大師,去尋訪這位老人的點滴過往!

· 孩提時代 ·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宋宣和元年,不知是何種神使鬼差,安徽休寧縣的一族人遷至離景德鎮不遠的一處山上建村。在黃山與懷玉山餘脈的群峰環抱間,這座山村雖然只有海拔八百多米,但與在休寧的老宅相比,顯然高得多了,於是世界地圖上,多了一個叫高嶺的地方。

距高嶺命名八百零四年的癸亥年大年初二,景德鎮小黃家下弄一幢土屋裡,春天的風將鞭炮掀起的煙霧吹散之後,接著送來接生婆類似唱曲的聲調:“先洗頭,做王侯;後洗腰,一輩要比一輩高;洗卵蛋,做知縣;洗腿溝,做知州。”這被接生婆擦洗著的嬰兒自己當然並不清楚,他只是哇哇地哭著,以高亢響亮的喊聲來到人間。這個孩子,叫王錫良。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九百年過去了,高嶺成為景德鎮陶瓷的通用符號。

九十年過去了,王錫良成為景德鎮的文化高嶺和藝術地標。

高嶺的高大,不是海拔,是它母親般的默默奉獻,是它身體上白色黏土近千年源源不斷的給予。正是這種奉獻與給予,使得景德鎮在經歷了元、明、清等朝代後走向了瓷的巔峰。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王錫良的高嶺,不是高官,不是厚祿,甚至不是藝術成就。他以近八十年的徐徐春風,溫暖著這個不時透著寒冷的世界;他用一顆安詳的心,撫摸著這個浮躁的社會;他用深諳世故而不世故的修為,築起了自己的人生高度。

他以柔軟的心靈踐行著安徒生的一段話:使得人們幸福的並不是藝術家不朽的名聲,並不是王冠的光輝;幸福存在於人們對清貧的滿足,存在於愛人和被人愛之中。

正如高嶺是在不斷將自己掏空的過程中,體現出大愛無疆,王錫良也是在不斷向人間釋放暖意的過程中,漸漸築起了在人們心目中的高峰峻嶺。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王錫良作品


· 從藝緣起 ·

如果算王錫良的學歷,充其量只能算是小學五年級。但人生的成就大小,幾乎就從來不與學歷成正比。母親是王錫良愛的教育的啟蒙老師。

話說王錫良的父親王大年,十四歲就從安徽黟縣到景德鎮來謀生,學的是選瓷手藝。此公生性好賭,十賭九輸,加上選瓷也賺不了多少錢,弄得家境貧寒,度日維艱。好在他老婆胡桂榮,不但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擺起攤子做生意,還廣結善緣,同親戚鄰里的關係都處理得如魚得水,誰都願意幫她。和與善,原來是一條最寬廣的路。如果說大學的本質是育人的話,那麼,母親是王錫良最好的大學。這一切,童年時的王錫良全都記在了心裡。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王大凡與其瓷藝作品

叔叔王大凡是王錫良人格形成的良師益友。

王大凡是“珠山八友”之一,當時已經是陶瓷藝術界的頭面人物了。但他做人做事都非常低調,為人襟懷磊落,直抒己見,背後從不議人短長。生活上勤儉樸素,有錢了也是一襲長衫、一雙布鞋。別無嗜好,只愛讀書,買書經常用提籃去裝。王大凡讀書愛誦讀,讀得興起便旁若無人地大聲吟誦,吐徽州口音,一字一句,像唱歌一樣好聽。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王錫良作品

王大凡畫瓷,非常重視作品的健康情趣,內容必須美好、向上,邪的歪的從來不畫。王大凡對王錫良的耳提面命,為王錫良的人格塑造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

這是人生最關鍵的兩個時段。王錫良幸運,遇上了兩個關鍵的貴人——而且是他最親的人。

若年華如初,王錫良會更懂得,歲月是一首無聲無息的歌謠,而主旋律,早已由母親和叔叔調定。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王錫良作品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播種》


· 藝海砥礪 ·

王錫良瓷上繪畫的最大亮點,是以長時期的戶外寫生作為創作元素。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梅健鷹,是王錫良寫生道路的領航人。

1954年3月,中國對外友好協會為策應國家戰略,籌劃在景德鎮組織一批優秀的陶瓷美術作品,到東歐巡展。中央工藝美院為這批作品派來了三位教授。其中的一位叫梅健鷹。

三位教授到景德鎮後,就住進了當時的美術陶瓷工藝社。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們從北京帶來的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作品和相關資料陳列出來,讓陶瓷藝人們參觀學習,同時為大家開設美術史、色彩學和素描寫生課。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梅健鷹老師與其作品《荷花》

機會往往被那些有準備的人抓住。

當許多人都對外出寫生嫌辛苦麻煩而不以為然時,王錫良卻對寫生表現出發自內心的莫大興趣。

也許這就是命。景德鎮那麼多陶瓷藝人,沒幾個人能直接接通來自中國頂尖專業學府的電源。能有機會接通電源的,又由於價值判斷的阻隔,與生命充值關鍵的強大電流擦肩而過。

梅健鷹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能與自己心靈共振的年輕人。於是,素描、寫生、色彩,差不多就是手把手地教。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崇安人家》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小姑山》

於是,景德鎮瓷上繪畫的這一路,珠山八友們摸索了半個多世紀的這一路,就開始注入了新的繪畫技法。這種畫法,日後將在王錫良的手中大放異彩。

於是,1954年上半年,王錫良邁出了景德鎮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以寫生為基礎的瓷上繪畫的重要一步。

還有林風眠的點撥,還有蔡若虹的點撥。王錫良就像一顆良種,雖然生長的土壤並不肥沃,但總有陽光、雨露的不時眷顧,其茁壯成長就從偶然走向必然。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廬山含鄱口》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黃山西海》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都昌印山》

信心,激情,方法。一個人要做好一件事,這六個字很重要。而要把一輩子的事做好,則要加上四個字:判斷,選擇。

王錫良在漫長的人生歲月裡表達自己的文化身份時,其實只進行了兩種選擇:一是在追求藝術時的執著,一是在面對生活時的淡定。

林風眠曾說:我相信,凡是誠心學藝術的人,都是人間最深情、最易感、最有清晰頭腦的人;藝術家沒有利己的私見,只有利他的同情心;藝術家無所謂利祿心,只有為人類求和平的責任心。

王錫良是有幸和林風眠共過事的人,那時他才30多歲。我相信王錫良是將林風眠這段話化在自己的血脈中了。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林風眠與其風景作品

· 道法自然 ·

一旦認準了以寫生作為瓷上繪畫的導入,王錫良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採風不止:景德鎮周邊的田田墈墈、山山水水自不待言,他還遠涉千山萬水,到各地去“搜盡奇峰打草稿”,以求“法自我立”。霽雲、九華、湘西、九寨,都有他的身影;越黃河,進山西,走長江,尋鄂川;踏遍武夷山水,獨步海天佛國,而黃山、廬山、井岡山,去過的次數,連他自己都記不清楚了。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桂林穿巖》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武夷山曲溪》

揣一點乾糧,背上畫板就上路,在山裡一畫就一二十天,步行幾十裡是家常便飯。“兩頭不見光,早晚還受涼。遊山又作畫,苦樂滋味長。”

長期寫生生活的磨礪,使王錫良對師自然、師造化有了特殊的體味,他說:“畫畫無竅門,寫生是個竅門,縱觀古今中外畫家名師,有個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對生活,取自大自然。寫生不怕人笨,只怕不能堅持。大自然若慈母,你每次向她索取,她總賜予。寫生宜冷靜,坐得下來,不要過了一村又一村,村村不見我畫中人。寫生既用‘理’畫得惟妙惟肖,又用‘情’畫得得意忘形。寫生畫生動自然,古人畫完整但缺生氣,我取前者。”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黃山鬆》

王錫良在進行文化身份選擇時,我認為是基於叔父對他的期冀。王大凡送給王錫良一副對聯:繪畫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業,首要精勤。

當王錫良一旦將這副對聯刻作自己的座右銘,其實就確立了價值判斷的基本標準。

面對生活的淡定,文章的後面還會不斷提到,這裡不贅。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廬山勝景含鄱口》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高燭照紅》釉上彩瓷

王錫良的陶瓷藝術作品,誠然是他文化身份的顯性表現。

我認為王錫良作品最出彩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畫面上永遠有一雙孩童的眼睛,心地清純,充滿想象,往往能讓我們看到人的質樸情感,尋到藝術創造的奧妙。王錫良自己說:有童心很重要,特別是對搞藝術的人來說。很多大畫家的作品上都流露出童心,這是很難做到的,我還不能完全做到。其實童心就是真心。

二是在章法上能實處就法,虛處藏神,充盈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對大自然的真情實感,風格上俊逸清朗。他作品裡的人與事,處處都有寫生的留痕,總會覺得在什麼地方見過,卻又從找不到寫生的某一具體對象,似與不是之間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塗成一片石》

三是簡潔明快的筆墨形式感,卻在下筆凝重老辣中完成。王錫良在琢磨透了文人畫的稚拙與生澀之後,結合略帶陶瓷裝飾意味的構圖,高度概括,善於提煉。既有激情,更有感悟;既有野趣,更有文人氣。使得他的瓷畫,既走出了傳統藝人的工匠氣,又跨越了傳統山水畫的程式,從而創造出完全屬於自己的風格。

他的題款多有意趣:

如瓷盤畫《塗成一片石》,以藍色調大筆觸,刷成兩塊石壁,壁縫中長一古鬆。山峰頂有一小亭和一老者。題曰:圖成一片石,添上一顆鬆。安個紅亭子,再請一詩翁。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桃花源記》筆筒

· 心若璞玉 ·

如《我的座右銘》:滿口飯可吃,滿口話不說。活到八十八,不知眼睛瞎不瞎。他的書法彰顯散淡:在中國歷史上,書法曾經是一種極為主要的文化現象,是藝術家完善內心修養,訓練審美感覺,遣調胸中逸氣的必修課。

王錫良顯然沒少臨帖。他早期作品中的顏筋柳骨比較明顯,到得後來,下筆越來越放鬆,看不見刻意,沒有露筆,乾溼濃淡、疾徐緩急的變化十分明顯。他在收放自如中完成了蒼含秀、秀亦蒼,清逸自然、疾風勁草般的自我書寫。王錫良的書法筆觸在運行中的走向及其力量的細微變化,能讓我們感覺到他的呼吸、運氣及思維的波動,這點在宣紙上容易些,在瓷器上特別難。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桃花源記》與《良田美池》

釉上粉彩,是王錫良的拿手好戲。

我們知道,景德鎮到清代才出現粉彩。粉彩由於在白色彩料中加入了砷,故可以對各種色彩進行粉化,這一粉化的結果,不但使瓷上繪畫色彩柔和,顏料的種類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大為豐富,這就為日後瓷上彩繪準備好了基礎條件。

王錫良沿著珠山八友這一路,對傳統彩繪作出了重大改造,不再是工整繁複,也不再重填彩、重工筆,讓色彩鋪罩整個器皿,而是兼工帶寫,重構圖,重水墨效果,將宣紙上傳統的皴擦、勾勒的技法運用進來,使粉彩徹底脫離了宮廷富貴氣,走向了尋常百姓家。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迷途》與《忽逢桃花源》

他的《黃山四千仞》瓷板,施釉濃淡恰到好處,巧妙地表達了黃山的山峰峻峭,怪石嵯峨。

他的《桃花源記》筆筒,分別為《良田美池》、《忽逢桃花村》、《桃花源記》和《迷途》,方形三面繪圖,一面書法,相當於四幅瓷板。這四個面各具特色,書畫穿插,各有千秋,比較完整地傳達出《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情景和意境。特別是《忽逢桃花村》,豎式構圖,右書法、左桃花,左下方一人划船入津,大量留白,讓觀眾的想象去填充各自心目中的桃花源,空靈、神祕、平實、傳奇,盡在寥寥數筆中。

將現實生活場景用寫生的方法記錄下來,再表現在陶瓷上,是王錫良對景德鎮陶瓷藝術的突出貢獻。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黃山四千仞》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石松圖》

正確價值觀確立之後的能量守衡,無疑是王錫良心中暖意的動力之源。

王錫良確立的價值觀我以為用八個詞可以概括,即平等、尊重、熱情、微笑、真誠、讚美、節儉、誠信。

這八個詞,差不多是王錫良暖意的全部,凡是與這些定位相容的,他一定踐行不疲;凡是與這些定位有差距的,他一定會敬而遠之;凡是這些定位的反義,他一定會唾之、棄之。

仔細想想,這些詞中,除了節儉是對自己,是對時間的珍惜,即對生命本身的珍惜,其他都是對別人的。節儉既是對物的珍視,也是對自然的敬畏,而從根本上看,他的取捨,在這裡即可大白於天下,即取之甚少,而舍之綿長。如同陽光、雨水,如同土地、空氣,只要有維持自身生存的基本物質即可,爾後將自己能拿出的那份物力、體力、智力奉獻給社會,並且不求回報。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桃花源記》

王大凡喜歡陶淵明,王錫良也喜歡陶淵明。王大凡打著燈籠,到處去找桃花源;王錫良卻不刻意去找,他從根本意義悟出了,桃花源不在別處,就在自己心裡。

王錫良不一定讀過莊子,但我覺得他選擇的這種謙卑與低調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差不多到了齊物這種高度的。

王錫良用謙卑與低調,釀成了一種叫愛的酒。

愛的給予,既不是裸露的奉獻,也不是傲慢的施捨,而是出於內心過於豐盈而自然而然的溢出。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春牧》

一則短故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一次表演,小丑不小心從舞臺上摔下來,牙齒被摔掉了很多顆,滿臉是血。因為疼痛,小丑的表情很扭曲。全場觀眾轟然大笑——因為他的表演真的很精彩,很誇張。這時,只有一個小男孩拉拉他媽媽的衣袖說:媽媽,小丑哭了!

我覺得,王錫良就是這個小男孩。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明月鬆間照》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坯上刻花·桂花與蘭香》

許多人都認為景德鎮是一座沒有文化地標的城市,理由是國家建造的御窯廠已消失,蜚名海內外的高嶺也“土盡山殘”,這裡沒有出過大文豪或大文豪沒有在這裡留下佳作名篇。

但景德鎮又的的確確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做瓷胎·小二師傅》

景德鎮由一代又一代的瓷業手工藝人一磚一坯一窯一器堆砌而成,景德鎮由景德鎮人世世代代鑄造而成,景德鎮由世界上各色各樣的目光和五光十色的貨幣包裹而成。這是一座集體的城市,也是一座平民的城市。

但,集體的城市,就必然有集體意識、集體記憶和集體的價值取向;平民的城市,也必然有平民智慧、平民言語和平民英雄。

從目前的一息尚存、沒有完全被埋葬的意識、記憶和價值取向判斷,如果完全採取民主投票方式,我想王錫良肯定能當選現階段的平民英雄無疑。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女青年畫青花》 《老藝人畫青花》

景德鎮的大師們,有的是靠瞞天過海,有的是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有的是靠圍魏救趙,總之,有些人是靠玩些手段才弄到的頭銜。而王錫良,不媚、不欺,硬梆梆靠自己數十年打拼,一直讓自己的作品說話。

景德鎮的大師們,有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們趴在祖宗的軀體上拼命吸著血,然後打著飽嗝,派頭十足地吆三喝四,罵著娘,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而王錫良逢人就說,我們景德鎮有多少好的藝術家,他們的成就在哪裡哪裡。

景德鎮的大師們很多都有豪宅或豪墅,都有香車寶馬。

而王錫良,仍然住在極其普通的居民樓裡,裝修和傢俱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普通標準。誰也不會相信,他的手中沒幾件自己的作品,尤其是精品力作;誰也不會相信,他是一個沒有什麼錢的大藝術家。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青年做渣胎碗》《畫青花藝人·胡士看先生》

大師們一般都有派,很難請。王錫良沒有派,完全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只要是賑災、慈善活動,一叫就到,沒有半點架子。

他不求聞達,卻讓整個景德鎮家喻戶曉;他不事張揚,卻讓整個陶瓷藝術界有口皆碑;他幾乎沒有學歷,卻睿智通達,確乎學富五車。

他從不教訓人,卻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榜樣。

他從不自大,卻成了大家的精神寄託。

大樹參天立,森森一片蔭;但願人珍惜,萬古得長青。

王錫良的成功,在於選準道路後的堅持不懈,在於堅持不懈後的水滴石穿。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建國瓷廠車間》

· 關於愛情 ·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80年代的王錫良夫婦

非常有必要錄一段王錫良夫婦相敬如賓的故事於此,看王錫良心中的暖意有多豐沛。

天下的夫婦,有稱得上丈夫妻子的,有稱得上先生太太的,有稱得上老公老婆的,真正可以稱愛人的,恐怕沒有多少。

王錫良與他的愛人黃迎子,結婚整整六十六年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對一般人可以期許,但王錫良偏偏從一個毛頭小夥子成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歷史上陳世美式的人還少見了嗎?悔教夫婿覓封侯,成為多少期盼夫君建功立業的女子悔斷青腸之後的絕唱。王錫良心無旁騖,他和他的迎子一直走到了今天。特別是黃迎子在2000年突發腦血栓,王錫良已經七十八歲,硬是在醫院裡盡心盡責,悉心照料,直至老伴出院。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王錫良與黃迎子在家中花園

更糟的是黃迎子出院後落了個半身不遂的後遺症,生活沒有自理能力,吃喝拉撒,一切行動都需要別人的照料。而得病後的迎子又特別依戀丈夫,對子女的伺候不是很感興趣,而對王錫良的照看卻高興異常。如此一來,王錫良回到家裡,雖有子女幫忙,還是近乎一個護工。他儘可能推掉了許多應酬,騰出更多時間來照料老伴,為她洗臉、洗腳,扶她大便、小便,為她端茶、送水、餵飯、餵奶,陪她聊天說事,或者推起輪椅,推老伴到各處散心。十三年過去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耄耋老人王錫良就這樣,照料著他相敬如賓的愛人,呵護著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晚照中的彼此扶持,惺惺相惜,真正的人間大美。

婚姻有退出機制,而愛沒有。王錫良修出了一種幾十年如一日,可以將愛侶當作孤兒來疼愛的心情,可見,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真的不在職業,而在心靈。許多年了,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事,關注理想,關注成功,而很少關注人,可是幸福的盲點和感受點,恰恰在人的理智和情感的結合部,在理想與現實的重疊處。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黃迎子觀看王錫良作畫

· 後記·陳政有言 ·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黃山》

一篇有關美術的探究式的文章,應當不僅是對一位藝術家或一件作品的深層解讀與重構,而且也必須對它的生成形態、生成條件及意義等各方面進行追尋。否則,簡單的一篇序文,完全用不著我花一個多月的時間來完成。

王錫良看似簡單,又很複雜;看似複雜,又很簡單。

藝術從來就沒有因為生活的艱澀而貧困,而是更具深度與厚度,中國古人也因之總結了“窮而後工”的美學命題。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青松圖》

當王錫良認定: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荀子語)。當王錫良不單去創造藝術品,也把自己當成藝術品來創造,並將這種理念化為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背景時,我們便有了“暖境”這個概念。

王錫良的經歷告訴我們:在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不要把成功作為首選。

一個人能否成為優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但能否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則在相當程度上要靠運氣。所以,應當把成功看成優秀的副產品。不妨先優秀,在此基礎上,爭取到成功更好,爭取不到,也沒什麼。因為從終極意義上看,優秀就已經是成功。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一輪明月照夫人》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牧春圖》

一個人的成就,不能以金錢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惦記你。人生的賬簿裡,只記錄著愛與被愛,兩者相加,便是你的人生價值。

王錫良,一個過了米壽,還在走向茶壽的老人,心中裝著大愛,懷裡抱著善良,筆端淌著美麗,他用這些為我們營造暖境,他正在笑盈盈地向我們徐徐行來。

——在春天裡。

暖意焙起的高嶺:你所不知道的大家——王錫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