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美食博覽會 天堂 慈善 民主 頭條成都 頭條成都 2017-11-03

近日,成都市成華區祥和裡街區,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美食節。這場美食節由祥和裡街大大小小的餐飲商戶和祥和里社區居民共同舉辦。商家提供菜品,社區居民們擔任評委,評選出心儀的商戶和菜品,然後共同為年底社區慈善晚會籌集資金、物資。

這樣和諧溫馨的社區鄰里景象,其實在3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據瞭解,祥和裡譽名成都市美食一條街,特色街全長760米,商家店鋪達168家,其中餐飲 60餘家,同時街道兩側又有16個院落,住著2200餘戶居民,是成都典型的市井生活和小商業共存共融的美食街區。

在美食街帶給周圍居民生活便捷的同時,又被油煙、噪音、安全、堵塞等問題困擾。商居矛盾日漸激化,改善商居關係迫在眉睫。

破“窄”——社區成立“祥和兒童之家”公益社團

據瞭解,在祥和里社區有很多雙職工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子女、單親子女家庭。而這部分家庭的子女(主要指兒童)放學後無人照看或學習輔導欠缺的問題,也是居民反映的常見問題。

因此,祥和里社區通過調查走訪後,成立了“祥和兒童之家”公益社團,通過社區+家庭聯動、社工+義工互動的機制,成功孵化家長志願者、 教師志願、商家志願者三支團隊。據悉,2015年及2016年“祥和兒童之家”開展服務200多次,受益 3000餘人次。

“祥和兒童之家”公益社團的成立和服務為後來改善社區商戶和居民之間的矛盾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一直以來緊張的商居關係也從此開始“破冰”。

據悉,“祥和兒童之家”社團裡的餐飲商家志願者8人、家長志願者4人、教學志願者4人,這16人也成為了後來改善商居矛盾,成立商居自治聯盟的執行團隊。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拓“寬”——探索“吃貨的天堂-商居自治聯盟”

確定執行團隊以後,在祥和里社區黨委的指導下,社區開始探索從根本上化解商居矛盾的道路和方法——成立“吃貨的天堂-商居自治聯盟”。

社區執行團隊先後向美食街的商家和居民發出了問卷調查,摸清了對立雙方各自的需求與是否願意一起解決、化解矛盾的接受度。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通過調查發現,商家最關心與居民的不愉快事件中,居民投訴商家佔比最高達44%,其次是居民不理解(瞭解)商家和居民因油煙等與商家不愉快。在是否願意與社團一起解決、預防商家矛盾的接受度上,78%的商家都持同意態度,還有21%持觀望態度。

而另一邊,在居民調查中,最關心的與商家發生不愉快事件中,下水、交通堵塞問題佔比最多,達53%。其次是油煙擾民、噪音擾民、食品安全等問題。在是否願意與社團一起解決、預防商家矛盾的接受度上,59%的居民持同意態度,31%持觀望態度。

這一調查結果讓執行團隊摸清了具體問題所在,也瞭解了雙方絕大部分人都是願意和諧共處、共建、共享的心理訴求,這也給了執行團隊非常大的信心。

“吃貨的天堂-商居自治聯盟”執行團隊開始搭建平臺,制定商居公約,並組織各類節日活動,平均每週一次,吸引商戶和居民的參與。其中全年大型的活動就有“端午節、七夕節、美食節、重陽節、社團感恩年會”共5場。一年一度的社區美食節就成了商居自治聯盟最有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至此,化解商居矛盾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性、勝利性的進展。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在美食街開店十多年的朱林說:“有句話說得好‘家和萬事興’,但是這十多年來商家和居民因為油煙和下水道問題一直吵架不停,很多商家還被鬧得關門大吉,現在有這樣一個平臺,我們商家都很珍惜,鄰里關係好了,我們生意也才會更好。”

據祥和里社區社工陳家媛介紹,“商居自治聯盟”該項目實施一年來,不僅居民感到實惠,轄區內的很多商戶也藉此機會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所帶來的效益還有資源共享、服務共辦,使社區商業服務成為新的社區服務亮點。

正如這條美食街的名字一樣,大家都生活在這樣一個“祥和裡”社區。原來的擁堵雜亂的美食街如今也變得寬闊、通暢了,猶如商居關係一般,也從“胸窄”到“心寬”。

創新社區治理:成都美食街從“窄”到“寬”

創新社區治理——自治為本,激發社會參與活力

祥和里社區這一創新舉措,無疑是成都社區治理創新的一個縮影。小社區是大城市發展的“細胞”,創新社區治理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大局。

記者從成都市民政局獲悉,成都市現轄19個區(市)縣和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375個街道(鄉鎮),4338個村(社區),實有人口逾2000萬人。

近年來,在統籌城鄉發展頂層設計下,成都市民政局堅持“還權、賦能、歸位”的核心理念,探索和積累出了一套社區治理創新的經驗。

通過“以民主保障民生、以民生促進民主”的治理模式,“自治為本,賦能基層”的創新社區治理機制,激發了社會參與的活力,努力把城鄉社區營造成為溫暖、溫情、溫和的幸福生活共同體。

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都錦江區、成華區、武侯區、青羊區先後被民政部確認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5個城區先後被確定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武侯區“三社聯動社會化參與機制建設”、溫江區“343社區協商共治機制”先後被民政部評為2014年度和2015年度“中國社區治理十大創新成果”,溫江區2017年獲得首批全國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