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國叫板的法國“文化例外”

美國 法國 歐洲 經濟 看看新聞 2017-04-27
與美國叫板的法國“文化例外”

上世紀80年代末,歐共體國家(歐盟前身)一致認為,電視在現代文化傳播中起著巨大作用,它們願意努力為公眾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高質量的、推動文化發展的影視作品。1989年10月,歐洲議會通過“無國界電視”指示,該指示規定,歐共體成員國必須“保留大部分時間用作播放歐洲的影視作品”。在歐洲人眼裡,影視具有娛樂、教育和信息傳播三大功能,所以對於影視的管理也就格外重要。

根據這一指示,法國通過法律,規定40%的時間播放法國原創作品,餘下來的時間之中的60%播放歐洲影視作品。其餘的40%,再播放其它國家的影視作品。特別是在高收視率時段,即18點到23點,必須嚴格按上述配額比例播出。

與美國叫板的法國“文化例外”

之後的1991年,法國還出臺法律,規定電視臺必須用上一年營業額的3%,投入於法國的電影創作。

這些做法不僅限制了美國影視作品在法國電視上的播放,還相對限制了美國影視對法國的出口,保護了法國國內的影視創作。對這種配額制限制機制,美國表示強烈反對。

與美國叫板的法國“文化例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國在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中,就要求歐共體把視聽產品列入服務貿易總協定。

關貿總協定原則是建立在自由貿易基礎上的。根據自由貿易的原則,簽約國的市場應該充分開放,允許各國產品相互競爭,摒棄各種保護本國產品的歧視政策。然而在國際貿易中,非歧視原則一直沒有在視聽領域實行過。面對這種局面,法國堅決反對把視聽列入服務自由貿易的清單之中,前文化部長雅克•朗格提出的理由是“文化例外”。這一觀點得到了法國左右翼政界人士的一致支持。

當然,美國站在了法國的對立面上。美國認為視聽影視,只是娛樂工業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屬於貿易。美國要把自由貿易擴展到視聽領域,要使其視聽產品能夠自由地進入歐洲市場,享受歐共體國家的國民待遇。美國非常重視將視聽產品列入服務自由貿易的清單之中,因為視聽業是美國繼航天工業之後的第二大出口行業。他們的收益不僅來自影視產品,還來自於由此衍生出來的副產品,及其衍生出來的專利權,並可由此在全球傳播美國的生活方式。

與美國叫板的法國“文化例外”

如果把視聽產品列入服務貿易總協定,法國的視聽業將面臨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如果執行關貿總協定的原則,將視聽產品納入服務自由貿易範圍,必然要取消政府資助機制。如果仍然保留原有的票房補貼電影創作的這種做法,美國製片商就可要求取消歧視政策,享受國民待遇。執行關貿總協定的原則,也必然取消政府規定的配額機制。這樣一來法國影視創作,就將失去很大一部分資金來源,創作出來的作品也難有市場。

由此可見,是否將視聽產品列入服務自由貿易協定,涉及到法美兩國的各自利益。法國要想保護它的國家利益,除非把視聽產品排斥在服務自由貿易協定之外。

然而烏拉圭回合關於文化主題談判的形勢是錯綜複雜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貿易談判,始於1986年9月的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歷時7年半,於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結束。

在1986年烏拉圭回合第一輪談判之中,歐共體就已經接受將視聽產品,籠統地說即文化,列入關貿總協定擴大範圍之內。歐共體還在1988年蒙特利爾會議期間,同意將關貿總協定的總原則,落實到文化服務領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法國想要用“文化例外”的論點扭轉這種逆勢,實則不易。

與美國叫板的法國“文化例外”

首先,法國不作為獨立的主體參與談判,而是由歐共體委員會代表十二個國家參加談判。這就意味著雖然法國的立場明確堅定,但它不能阻撓關貿總協定談判的進程。它必須先要使歐共體成員國接受法國的立場。然而歐共體委員會談判代表不接受法國“文化例外”的論點。法國在說服歐共體成員國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尤其是英國和荷蘭。

第二,烏拉圭回合談判要達成的是一攬子協議,也就是說並沒有分開的、根據商品和服務的單個協議。視聽產品就變成了談判中的一個砝碼,可以為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作出讓步。在這種形勢下,視聽產品成了交換的手段。人們可以理解歐洲委員會為什麼願意將視聽列入協議之中,因為歐共體是世界服務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它如果拒絕把視聽產品列入協議,就可能導致它的服務貿易進口國,對它關閉某些領域。那麼,歐共體的自身貿易利益將受損。

第三,協議通過的方式,原則上是一致通過,它沒有投票程序,沒有同意或反對的多數派問題,協議內容是由各簽約國默認的。這樣一個程序,從性質上講是以妥協形式達成的,它抹去了明確的立場,淹沒了反對者的聲音。

法國堅持的“文化例外”被忽視,不過這一場硬仗,法國還沒有認輸。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左禾歡 編輯:胡琰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