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專程登門,就為說聲“生日快樂”:我要為浙報寫稿賺稿費(附講話全文)

“我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一直看浙報系列的報紙,特別是錢江晚報。”昨天下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穿著一件白襯衫,大步流星出現在浙江日報採編大樓。

馬雲專程登門,就為說聲“生日快樂”:我要為浙報寫稿賺稿費(附講話全文)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姚穎康 攝


此時的馬雲,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讀者代表。他要在浙江日報創刊70週年座談會上發言。

“100年浙報報慶我還來祝賀。”馬雲說,阿里巴巴要活102年,如今還要走82年,而浙江日報已走過70年,70年來傳遞出的使命、願景、價值觀,都值得被好好學習。

在他看來,浙報系的記者編輯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懷的人,阿里也是有理想有情懷的企業。所以,阿里人和浙報人是“同一類人”。

登門慶生

馬雲找到了年輕時的自己


有人說:“馬雲經常來浙江日報嗎?怎麼熟門熟路的樣子。”

還有人問,為什麼馬雲要專程登門為浙江日報慶生?這其中,藏有一段26年的深厚情緣。

時間追溯到1993年。當年,馬雲的名字第一次上了浙江日報,這也是第一份刊登馬雲新聞的報紙;

馬雲專程登門,就為說聲“生日快樂”:我要為浙報寫稿賺稿費(附講話全文)


《相聚在英語俱樂部》作者 婕妤,1993年,馬雲的名字第一次上了浙江日報

1994年,浙江日報以《字母連接的橋樑》為題,報道了由馬雲創辦的杭州海博翻譯社;

馬雲專程登門,就為說聲“生日快樂”:我要為浙報寫稿賺稿費(附講話全文)

翻譯社的朋友們 鄭承鋒 攝


1999年,也就是阿里巴巴創立的第一年,馬雲在錢江晚報登出了第一條廣告,還是一條夾著英文的廣告……


馬雲專程登門,就為說聲“生日快樂”:我要為浙報寫稿賺稿費(附講話全文)

馬雲在錢江晚報登出了第一條廣告


時光流轉,阿里巴巴成長為龐大的經濟體,浙江日報也在不斷革新中,走過了70年整。

當昨天下午3時許,馬雲驅車在浙報大院下車時,我們的記者圍上去,問馬雲:“想對浙江日報說點什麼?”

他笑得很開心:“祝浙報70週年生日快樂!”

作為讀者代表,馬雲在浙江日報創刊70週年座談會上進行了發言,座談會結束後,又受邀參觀了浙江日報報史館。

有意思的是,馬雲在浙報報史館,找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那會兒清瘦。”他笑著說。


回首往事

他是記者筆下的瘋狂少年


“挑燈看劍回望人海起落,揚帆與歲月放歌。”這是馬雲喜歡的一句歌詞,這樣的風骨,與浙江日報契合。

“我們都相信使命、願景、情懷,我們都講原則。”馬雲回憶,自己與浙江日報的情緣,從1993年結下,在1999年開花。

“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此時此刻,非我莫屬)”1999年9月,馬雲拿著一條英文,找到浙江日報旗下錢江晚報,說要為剛剛成立的阿里巴巴投廣告。大家眼前的這個青年,精瘦,卻很機靈,對自己公司的未來侃侃而談,而在此之前,他已四處碰壁——沒有媒體願意刊登這則廣告。“錢江晚報登了,給了我們巨大的信任和創新,那時候也沒有人聽過阿里巴巴,是浙報集團的錢江晚報給了我們第一次亮相的機會。”對此,馬雲記憶深刻。

2000年,浙報第一次提出“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網上貿易市場”,彼時的阿里巴巴,在記者筆下顯得豐滿。

同年9月10日,馬雲36歲本命年生日。他和丁磊等人召開了首屆西湖論劍,主題是:“新千年,新經濟,新網俠”。此時,正是第一輪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阿里巴巴跟隨大流步入寒冬。

但馬雲不怕碾壓。當時採訪馬雲的錢江晚報記者徐瀾回憶:“他一口杭普話,聲調不高,但流暢激昂,舉例信手拈來,聽起來愉悅。”

這個在常人眼裡有點狂妄的年輕人,彼時還給記者們提供了不少獲得好稿的機會,因為,這大概是最能說的採訪對象了。

心存敬畏

他看好新聞媒體的未來


“我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阿里巴巴也是土生土長的杭州公司,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我們是跟著浙江日報一起成長起來的。感謝浙報集團對浙江,對每個人,尤其是我自己,帶來的很多的感動、思考和成長,所以除了祝賀外,我還要感謝。”

26年,一個人可以換多少朋友?可馬雲還記得浙報的熟人們,“我有很多朋友,是浙報系的記者,看到大家在這裡,也特別親切。”

在他看來,人是報社最大的財富,而阿里人和浙報人是“同一類人”。

馬雲表示,在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媒體越來越重要,社會給予的希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在2017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雲就曾表示,對新聞媒體心存敬畏。

“只追求流量的媒體是不會有未來的,流量來得快,去得也會很快。媒體要講真話。”

談到媒體的未來,馬雲表示看好。儘管這是一個秒變的時代,沒弄懂PC,移動互聯網來了;沒明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來了。但是,機器真的會代替人嗎?在馬雲看來,機器代替不了記者。

“我本人,也爭取從現在開始,給浙報寫寫稿子,賺點稿費。我們小時候看的很多文章,帶給我們感動和思考,現在該給我們的下一代帶去感動和思考了,浙報系無疑是最好的媒介。”

附:馬雲在浙報70週年社慶上的講話全文


首先要衷心祝賀浙報成立七十週年,也特別榮幸能夠作為讀者代表來發言。

我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阿里巴巴也是土生土長的杭州的公司,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我們跟著浙報一起成長起來。我自己最喜歡看的報紙,所有浙報系列的特別是錢江晚報,出差路上我都是讓他們給我寄過來的。感謝浙報集團對浙江的成長,對每個人、尤其是我自己帶來的很多的感動、很多的思考、很多的成長,所以在這裡我今天來呢,除了祝賀以外,我有很多朋友是浙報系的記者,看到大家在這兒也特別地親切。

這麼多年來,這些朋友的信任和支持,才會有我的今天,有公司的今天。阿里巴巴希望能夠活102年,我們今年也是二十週年,還有八十二年要走。浙報已經走過了七十年,這七十年是非常之艱難的,我們現在幾乎是每日“度日如年”,所以我們要向浙報好好學習怎麼能夠把一個組織建得那麼好。

在公司內部我們一直在講,什麼樣的組織可以傳承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那一定需要有使命、有願景、有價值觀,我們認為浙報就是這樣的組織,它有願景、有使命、有自己做事情的準則,我自己也特別希望能夠有機會,將來能夠參加浙報的百歲生日。

其實,報社跟互聯網一樣,我們其實啥也沒有,就有兩樣東西:人和電腦。人是報社最大的財富。我接觸了很多浙報、錢報的記者、編輯,包括很多總編我們都非常地熟悉,我感覺最深的是,我們浙報系的記者、編輯都是一批非常有理想主義的人。他們一直在探討很多理想的東西、情懷的東西、原則性的東西,所以這麼多年來我本人跟這些朋友、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夠相處得很好,因為阿里巴巴也是一家講究理想、講究情懷、講究擔當(的企業),我們最近花時間最多的就在討論未來二十年阿里巴巴依然要堅持的東西是什麼。所以我想正因為我們是共同的一批人,所以我們能夠走得那麼近。

我自己深受浙報的幫助、支持和信任。1993年,我那時候還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文的,浙報報道了我參與的杭州的第一個英語角,浙報的專門的報道, 這也是我第一次上浙江的報紙;1999年我創辦阿里巴巴,我們的第一個廣告是1999年年底在錢江晚報登的,我們那時候還是有個爭論因為那時候有個英文叫“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就是“此時此刻,非我莫屬”,中國幾乎所有的報紙不願意用英文登廣告,我們登了,錢報給了我們巨大的信任和創新,那時候也沒有人聽過阿里巴巴,是浙報集團的錢江晚報給了我們第一次亮相的機會;2000年,浙報第一次提出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網上貿易市場,這是2000年。

所以我今天來不是要感謝浙報給我們的這些報道,而是來感謝在阿里巴巴也好、在我們浙江的很多關鍵時刻,總會有浙報的記者、編輯和我們在一起,關注我們、與我們交流、碰撞,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提醒,甚至浙報給了我們很多監督,這些我們都感謝於心。

我覺得任何一個組織都要有使命,媒體擔當著巨大的使命,不僅僅是能量,往往我認為能量有多大,使命、責任就有多大,社會的期待也會很大。

人類有兩種食品,一種是吃進去,一種是眼睛“看進去”、耳朵“聽進去”的,所以新聞就是我們今天的年輕人每天都要“吃進去”的東西。我們說吃的東西不好,腸胃容易出問題,但是看的東西如果不對、聽見的東西不對,腦子就會不好,就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

所以浙報其實擔當起了巨大的責任,對我們浙江的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完善,我們每個孩子、年輕人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所以只追求流量的媒體是不可能有未來的,流量來得快去得也會很快,媒體要講真話。

我自己覺得我是不怕說真話,也不怕被人罵,也不怕被批評。我不怕接受媒體的採訪,我更不擔心被浙報系的進行採訪,我自己覺得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愚蠢的回答。有的時候被批評的很多,其實讓自己反思的也很多,我覺得批評其實也挺好的。

另外一個是技術革命。我經常說我爺爺這一輩是看報紙的,我父親呢是聽廣播的,我這一代是看電視機的,但是我們的下一代是用互聯網的。媒體的發展永遠是技術引領,從造紙術也好、印刷術開始,到後來的電報,媒體永遠是技術最靈敏、反應最快的前沿。所以工業時代的傳統媒體我認為一定會改變,因為工業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但是數據時代我們都力爭在把機器變成人。

其實大家都很擔心機器會取代很多工作,但我相信今天記者能做的很多事情機器並不能做。機器沒法替代好的編輯、好的記者,機器儘管記憶快、算得快、記得牢,但機器不可能有智慧,不會有關愛,不會有理想,不會有情懷,所以記者、編輯可以做更多有情懷、有創意、有創造力的東西。在今天的技術環境下,沒有一個行業是不困難的,但是正是越困難的時候,中國越有可能誕生我們自己的《華爾街日報》、自己的彭博,在世界上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前一段時間跟歐美的一些報紙大家也在討論報紙是否會消失,我個人認為我說newspaper會消失,但是paper news不會被消失。阿里一定,包括我本人一定會全力地,跟浙江各界人士一起,繼續積極支持浙報未來的發展,並且積極地投入、參與浙報的未來的發展,我本人也會努力地,從現在開始爭取給浙報寫寫稿子、賺點稿費。

我覺得我們小時候看得很多在錢江晚報也好、浙報也好所有系列裡面的文章,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和思考。今天也到了我們這一代人需要給未來的年輕人帶一些我們自己的思考和價值的思考,浙報系無疑是我們很好的一個場地。

最後,再次祝福浙江日報,感謝浙江日報,希望浙報會辦得越來越好。

來源:錢江晚報/浙江24小時記者 朱銀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