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文藝君薦書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文藝君薦書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

馬識途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文藝君薦書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

馬識途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文藝君薦書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

馬識途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組稿 | 萬阿古

美編 | 丁夢琪

圖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圖片來自網絡

文藝小店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老今年105歲,是現當代文學史上,碩果僅存的高齡作家。他關心青年人的未來,為青年學子設立“馬識途文學獎”,獎勵那些熱愛文學、有夢想的年輕人。自上世紀60年代,他正式開始文學創作,近60年筆耕不輟,共出版了小說、詩歌、散文20多部500餘萬字。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就改編自其作品《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因為《讓子彈飛》,他被很多年輕人所熟知,但其實他書中的原意和姜文不一樣,他的作品所追求的遠不止於此。馬老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是一位作家、革命家、書法家,他的文學作品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寶藏。

1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2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3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4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5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6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是一本散文、雜文精選集,在這本書中,馬老像一位坐在你對面的長者,剛剛走進茶館,就擺起了龍門陣,和你談談他青春的故事,說說他的上海情結,談談他是如何寫起小說的,談談人生三境界,甚至只是聊聊煙、酒,說些好玩的事、看不慣的事,但都是些諷刺話、幽默話,好像在想方設法地給你些安慰和鼓勵。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1931年,馬識途還不是馬識途,而是一個名為馬千木的16歲少年,剛剛從村裡的初中畢業。他出三峽經漢口到北平考高中,乘船、住店、坐火車,幾經周折,靠父親釀酒制粉養豬賺的錢,走出三峽,先到北平,後到上海,闖世界去了。”(《酒》)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北平念高中時,一次,他隨同學到和平門外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去聽一個講演。到了一看,原來演講人是魯迅先生。這是他第一次見到魯迅。被稱為民族脊樑的魯迅先生是馬識途最敬佩的人之一。

1938年入黨時,馬識途面向黨旗宣誓後,把原名“馬千木”鄭重地改為“馬識途”,取“覓得正確道路、老馬識途”之意。

1940年,鄂西地下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馬識途妻子和剛滿月的女兒被捕入獄。關於第一任妻子劉惠馨,他在《煙》中寫道:“那時我不自覺地墜入情網不能自拔,自願讓她把我的煙盒管制起來,過兩天減一支,代之以她買的水果糖,雖然有時煙癮發作,難過得要和她翻臉,但我終於還是像她屈服了,因為我在精神上已經成為她的俘虜。”他與第一任妻子以煙為媒,成了夫妻,在後來的四年多時間裡,無論在不在一起,他都沒有犯忌,直到她被捕犧牲。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與家人,後排中為失散20年的大女兒

劉惠馨被捕後,為了避免身份暴露,黨組織讓他投考西南聯大,到昆明去隱蔽。1941年,他考上西南聯大外文系,一年後,轉到中文系學習。在西南聯大,雖然馬識途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革命工作上,但當時西南聯大中文系名師雲集,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李廣田、陳夢家等知名學者的開明與博學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先後擔任鄂西特委書記、川康特委副書記等職,長期從事地下革命工作的他,歷經九死一生。新中國成立後,又在組織系統、建設部門、宣傳戰線、科技領域等擔任過不同的行政領導職務。

馬老一生為革命工作,其間遇到無數艱難,卻從不後悔。他說“無論何時都完全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什麼就幹什麼,哪怕犧牲生命,也毫不猶豫。回過頭來看,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吧。”

他的書齋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翻開《西窗瑣言》,首先看到的就是馬老專門為這本書寫的一幅字,也就是這句話。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在他的人生觀中,“不悔”向來佔據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麼做、付出什麼都絕不後悔。他說:“我這一生經歷過的劫難,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然而我活過來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九九老人漫談長壽訣》)

我只是個業餘作家

談到寫作,馬老總自謙地說自己是個業餘作家。“說實在的,從我青年時代參加革命鬥爭以來,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努力奮鬥,立志當一個作家。”(《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那個時候,中華民族正在苦難之中,一切有血性的中國青年,無不想奮起救國,拼死鬥爭。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他寫過真正的文藝作品並發表過,還和光未然一起辦過文學期刊,但在當時也只是為了鼓動革命。

新中國成立以後,偶然的機會,或者也可以說不是偶然的機會,他在回憶錄的基礎上,寫成一篇小說,馬上引起文學界的注意。邵荃麟對他說:“看了你的作品,並不知道你是什麼人,但是可以想見你是一個很有革命鬥爭歷史的老同志,而文筆又有一定的特點。你是可以寫作的,而且應該寫作。打開你的巨大的革命生活的寶藏吧。”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1987年10月,馬識途(左一)、沙汀(左二)、艾蕪(左四)、巴金(左五)等相聚在新都寶光寺

到這個時候,他才明白,已經到了應該寫和能夠寫的時候。“其實,我在寫回憶錄中已經深深感到了,當我在靜夜冥思時,突然過去生活中的許多人都跑了出來,站在我的面前,要求我在作品中給他們分派角色。”(《我怎樣寫起小說來的》)

就這樣,他半推半就地寫起小說來了。

在寫作中,馬老認為古典小說中的長處是一定要吸取的,還有一點是四川人的氣質,也就是地域的特徵。他作為一個四川人,在這種坐茶館、擺龍門陣,喜歡說些幽默、諷刺話的環境裡生活,不能不受影響。這就使他的作品還具有一種“川味”。

藝術上的‘川味’到底是什麼?我說不上來,但有一點我體會到了,我喜歡帶一種諷刺幽默的筆調,而形式上往往是採取擺龍門陣的形式。”(《且說我追求的風格》)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成都老茶館

基於這樣的追求,在談起自己的文學作品時,他說:“我決不追求故作高雅、淡淡的哀愁、默默地怨恨的格調;不寫轉彎抹角、撲朔迷離、故作深奧的作品;決不去寫作少數人才懂的高級的作品,或少數人看了也迷迷糊糊的作品。”

這種幽默、輕鬆的風格自然延續到了他的散文、雜文中,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忍俊不禁,要放肆的大笑一場才肯罷休。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9年前,電影《讓子彈飛》在創下當年中國電影票房多個紀錄的同時,也讓當時96歲的馬老再次為大眾所熟知。對此,馬老曾打趣:“很多人因此才知道還有一個作家馬識途,可見我還沒有實現寫出傳世之作的理想。”

事實上,馬老創作的文學作品早已深入人心,這些作品值得我們尤其是今天的年輕人反覆閱讀。我們希望這種跨越時代的對話,能喚起青年人心中沉睡已久的理想,或者讓那些焦躁的、浮躁的、茫然的、無措的心靈得到些許安慰。我們常說文如其人,當一個人是如此的純粹、天真、正直,他的作品也必將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如此,當我們翻開馬識途的書,就好像打開了一座富有的寶藏。在這裡,我們會真正明白,即使生活給我以劫難,我也絕不“投降”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只有當我們真正拼盡全力地生活過,在回顧人生的時候,才有資格說:“我一生常有許多願望,也就是有許多美夢,一直未能實現,或未能如意地實現。”(《百歲感言》)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文藝君薦書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西窗瑣言》

馬識途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組稿 | 萬阿古

美編 | 丁夢琪

圖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圖片來自網絡

文藝小店

馬識途|105歲老人的“不悔”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