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相聲大師馬三立與劉寶瑞,特殊時期的過命情

劉寶瑞是張壽臣23名弟子中年齡最長者,但按入門兒早晚論,比他年齡小的常寶堃為師兄,寶瑞居第二。

獨家:相聲大師馬三立與劉寶瑞,特殊時期的過命情

劉寶瑞與馬三立

劉寶瑞生於1915年,早年喪母,家境貧寒,因自小酷愛相聲,所以常遊走於北京天橋和東安市場相聲場子之間。他尤其佩服張壽臣的表演,後拜在張壽臣門下,如願以償。學徒期間刻苦求藝,出師獨立演出後,也從不認為自己已經出師,他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學習他人之長。在這一點上,我曾親耳聆聽馬三立對他的高度評價。

1978年我從部隊轉業,分配到市曲藝團分管落實政策工作。知道了在“文革”開始時,馬三立之子馬志明,因其父的原因,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打成了“現行反革命”,關進了“牛棚”。馬志明不甘受辱,乘人不備從“牛棚”逃出,步行到塘沽後,又去北京投奔劉寶瑞。

獨家:相聲大師馬三立與劉寶瑞,特殊時期的過命情

劉寶瑞

當時劉寶瑞也自身難保(沒過幾天,他也被“揪”出),但他熱情接待了馬志明,並規勸說:“你絕不可輕生,一切都會過去。”聽了他的話,馬志明決定返津,勇敢面對現實。劉寶瑞又從身上掏出僅有的八元錢,讓馬志明購買火車票和零用。

當我知道以上這個情況後,對劉寶瑞非常佩服,認為是他救了馬志明一命。一天,我問馬三立:“為什麼志明在困境中要投奔劉寶瑞?他怎麼就準能知道劉寶瑞不會出賣他呢?”

獨家:相聲大師馬三立與劉寶瑞,特殊時期的過命情

馬三立

馬三立回答說:“我比寶瑞高一個輩分,但我們爺兒倆是生死之交。他跟張壽臣學了幾年,已經出師了,可他還求藝心切,考慮我是出身相聲世家,‘活’路比較寬,便提出給我‘捧哏’。我18歲第一次跑碼頭,就是徒侄兒寶瑞給我‘捧哏’。他當時17歲,比我小1歲。我們都很窮,但寶瑞跟我闖江湖,就是掙不下錢來,也心甘情願,毫無二話。他是真好學,除了跟張壽臣學習外,也掌握了我的表演風格和一些家傳的段子。一次,我們在營口奔煙臺的船上,都兩天沒吃東西了,他的身體當初還不如我,突然就餓昏了。我當時嚇得無計可施,情急之下就偷了同船人的一個鍋餅,給他吃了,才把他救活。17歲,還是孩子呀,這麼苦,這麼難,他也從不提要回家,仍然拼命地賣藝、求藝、問藝,跟我切磋技藝。”

說到這裡,很少動情的馬三立,眼圈變紅了,聲音也哽咽了。過了一會兒,他接著說:“寶瑞向許多老先生都求教過,在藝術上,他總是認為自己還未出師。有個詞兒就是‘天道酬勤’,一點兒不假,所以很早,他就‘單口’、‘對口’、‘逗哏’、‘捧哏’,樣樣都行,而且會的‘活’,也比一般人多。”

確實,因為好學,劉寶瑞熟悉歷史掌故、社會雜學,蒐集民間傳聞、俚俗逸事。比如打油詩、三句半、字戲、趣詩、諧對兒、姓名嘲、酒令、燈謎……他是樣樣都懂。因此,他在表演中,擅長描繪社會環境、時代背景,以此來烘托人物、故事及事件。在相聲行內,他被稱為“藝人中的才子”、“善使雜學第一人”。

有一次,是在他有了徒弟後,一個徒弟問:“師父,慈禧的廁所叫什麼?”他無言應答。當時正值寒冬,他竟然頂風冒雪,連續四進北京圖書館查閱資料。最後查到了寫“宮女生活”的一冊舊書,其中提及慈禧的便廁在宮中叫“官房”。他不僅查到了名稱,連同使用中的規矩、附屬用品都一一記下。然後,再告知徒弟“官房”的來龍去脈。

本文摘自孫福海先生所著《逗你沒商量》

歡迎大家關注藝為天三哥頭條號,每天為您更新與曲藝有關故事、文章、視頻,與大家一起研究討論,傳承弘揚中華曲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