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改編的啟示:平凡的你我也可以大有所為

毛澤東 人力資源 永新 民主 秦始皇 橙先生的經濟世界 2019-05-04

你好,我是橙先生,這篇是想談談:平凡的你我,在這個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究竟有沒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在三灣改編的歷史收效面前,我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01

三灣改編的歷史


國共第一次合作失敗後,迫於國民黨的殘殺,共產黨人開始進行反擊,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後,起義部隊往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贛南山區走,但一路被追殺,死傷不斷。9月29日,起義部隊來到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義部隊僅剩不足1000人,並且存在著如下狀況:

1、思想混亂,前途迷茫

整個900多人的部隊思想非常混亂,這些人和這支隊伍不知道自己的活路在哪裡?還能不能活下去?未來在哪裡?革命還能不能幹?值不值得幹下去?更有大量士兵懷疑領導者還值不值得繼續追隨……

2、士氣低落,逃亡不斷

戰友一個個死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到自己了?對前途的迷茫,對死亡的恐懼,讓這支隊伍的人心浮動不已,出現了大量的士兵逃亡現象,後來演變成了軍官也開始逃亡。

3、軍紀渙散,不受歡迎

由於軍隊成分十分複雜,有農民、工人、國民革命軍、土匪以及軍閥武裝出身者,軍隊的小團體龐雜,舊有軍閥和土匪流寇的習氣很嚴重。導致這支部隊出現在農村生活區的時候老百姓人見人躲,很不受歡迎。

毛澤東意識到這樣下去不用國民黨剿滅,自己就亡了。因此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整個隊伍進行如下整頓改編:

1、整編部隊。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兩個營十個連,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

2、黨組織建立在連上,設立黨代表制度。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全軍由毛澤東領導前委,從而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

3、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僱傭關係,建立新型的官兵關係。委員會有五項職責:一是參加軍隊管理,二是維持紅軍紀律,三是監督軍隊經濟,四是開展群眾運動,五是做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即: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隨後幾個月時間,又提出了六項注意,即: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

後來在“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基礎上,演繹出我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即:

三大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


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從此以後,組織內部出現了全新的領導力,大家凝聚共識,共同學習,有了奮鬥的目標。同時,嚴格的紀律漸漸獲得了老百姓的認可,社會形象和口碑大大提升,重建了群眾基礎和組織號召力。

三灣改編的啟示:平凡的你我也可以大有所為


02

三灣改編對組織建設的啟示


三灣改編最大的亮點在於毛澤東對組織內部整合的成功。把一群思想混亂、士氣低落、軍紀渙散的部隊整合成一支擁有頑強戰鬥力的力量,這是何等了不起的手筆?但,毛澤東從組織建設端發力做到了這一點。

細觀這套手法,不難發現,黨在連上的雙首長責任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在根本上解決了長久以來黨對軍隊動態無法完全掌握的困局。

可以這樣說,秦始皇發明了郡縣制,毛澤東發明了黨代表制,這是垂直管理的成功。但後者顯然比前者更巧妙。

毛澤東的組織建設力圖通過培育組織來達到壯大組織的目的,是有生力量通過內生增長實現增強和補給。

我想有心人也發現了,這套手法和現今民營企業的組織發育和管理本質上是相通的,有值得大力學習借鑑之處。

1、有多大規模配置多大編制

三灣改編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根據實際情況,將打散的軍隊編制重新整編成一個完整的組織框架。哪怕它不再有軍、師的噱頭,但保證了組織運行的流暢,為日後的擴編打下來紮實的基礎。

現在多少企業,為了貪圖項目數量、團隊規模的表面風光,不顧項目的實際人員配置,這其實是在浪費企業的人力資源,製造冗餘成本。

2、自上而下統一指揮,自下而上有情能達

通過三灣改編的,在軍隊內部實現了政通人和的局面。在管理的緯度上,每一層管理人員確定下一層級管理人員所要明確做的事情,這樣層層下達,不僅保證了信息本身的不失真,還減損了信息傳遞過程中的上級管理人員的願景失真度。

3、讓成員得教育,用正念樹正氣

反映在三灣改編中,就是走群眾路線。這不僅僅是一種群眾基礎策略,更重要的是幫助組織成員去成長,在當時的具體環境中,軍隊窮苦出身的人多,沒文化,教導員會教他們學習認字,提升當時最先進的文化(馬列主義)武裝大腦。

在今天的企業,管理層仍然需要創造一種學習的氛圍,通過學習互動來讓成員感受到向上的、有別於吃吃喝喝的小資情調,因為在勤勞善良的人心中,成長還是歲月中佔很大比例的主題。

4、紀律嚴明,賞罰分明

三灣改編後,全軍上下有了全新的社會形象和口碑,讓老百姓意識到這是一支“人窮志不窮”的部隊,是一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出頭的部隊。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來自“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帶來的行動示範效果。

在一個良性的組織中,我們最忌諱領導評價一個員工過度使用“悟性”、“領會”、“揣摩”等詞語,如果有這些詞,則說明組織建設是有很大問題的,反映在員工作業層面,他們在很多時候很大程度都只會按照自己對工作的理解和熱情去執行,而這樣做出來的效果就很難達到績效標準。

5、重構中層結構,讓中層深入基層

面對組織,我們首先問這樣一個問題:誰是打仗的?作為軍隊,當然是士兵。三灣改編,將支部沒有建在軍部、團部,也沒有建在排上和班上,而是選擇了他們中間的連部,這就是組織中層重構的做法。

其實這涉及到一個管理層級的問題,層級增多反映了組織規模的擴大,但卻讓高層和一線員工之間出現了很難調和的隔閡。在他們中間急需一個替代組織,去實現最小作戰單位的高效,這也是重構中層的原因所在。

三灣改編的啟示:平凡的你我也可以大有所為


03

平凡的你我能有作為嗎


三灣改編的事實證明,平凡的你我也可以大有作為

三灣改編做到了不是精英的一群人也可以通過歷練成為一群精英,我想到了阿里巴巴,想起了馬雲,他的十八羅漢,包括他自己都不能算當時中國精英的一群人,但是通過這二十多年的奮鬥、歷練,他們是當今中國精英中的精英。

也不難發現,阿里的文化在一定程度是中共黨史三灣改編的現實應用,包括他們的政委文化,無一不透露著這樣的味道。

但想要“被改編”,實現從平凡到偉大的轉變,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即便是在三灣改編的中共早期也有條件,這些士兵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值得今天的你我照見自身。

1、第一個特質:貧窮的心態

當時部隊多數人都出身貧寒,讀書對之前的他們來說,那是富貴人家子弟才有的待遇。建立黨代表制後,鼓勵學習先進,教導員教班長,班長教隊員,大家都很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拼命學習,以學習新知識為榮。

反觀今天的我們,身處信息爆炸時代,彷彿什麼信息都能接觸到,但彷彿什麼信息都擁有不了。這是時代的悲哀!

但一個追求進步的人一定會問自己:我有學習新知識,拓展新思維的渴望嗎?

當一個人保持對新知識渴望,對新思維熱情的時候,他才開始了持續的進步之路。

2、第二個特質:吃苦耐勞

普通人沒背景、沒地位、沒錢甚至還沒品味,如果在這樣的“四沒”之下,還沒有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人生也就什麼都沒了。

當年的紅軍士兵最不缺的就是吃苦耐勞,若非如此,早就慘死在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之下,怎能繼續鬧革命?

普通人不要怕學的慢。想當初曾國藩就是一個典型的“笨人”,小偷進了他家房樑,看到曾國藩在背書,本想著讓他背完了再行偷竊,不料曾國藩實在是太笨了,一段文章背來背去多遍還是記不住,小偷聽得不耐煩了,跳下來給他背完書揚長而去。

可今天曾國藩流芳百世,而那小偷卻也只能稱呼為“小偷”。

3、第三個特質:奮鬥者的激情

常聽人說,我能看到他眼中在放光。這便是激情。

激情代表了一個人奔放的精神狀態,它極容易感染人,讓人產生嚮往之情。

這也是革命者的標配。

革命士兵需要向生活發出怒吼,發出槍聲,要戰勝一切困難,直到目標達成。這就是革命者的激情。

想想平凡的我們,是否早已丟失了奮鬥的激情?

三灣改編的啟示:平凡的你我也可以大有所為

我深知,向上的路從不容易,一個人的成功,靠著許多特定的因素。我們無法複製別人的成長,但我們需要具有那些成功者最基本的素質。

三灣改編,是中共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事件,正是有了它的成功,才有後面的古田會議和延安整風等政治運動。

又或者說,三灣改編的思想和精髓在那時候就已經深入了毛澤東的思想,以致於建國後還有和三灣改編類似的運動,比如人民公社運動。可見,在三灣改編精神的延伸實踐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啊,三灣改編最大的現實祕籍就是「實事求是」。這個法寶我們永遠不能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