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作者 / 艾木子

2019年,青春劇仍是網劇主力軍。

從前幾天剛剛以熱搜第一名順利收官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到正在播出的《出線了,初戀》、《我只喜歡你》,以及即將上映的《初晨,是我故意忘記你》、《暗戀橘生淮南》、《蜜汁燉魷魚》,青春網劇從《匆匆那年》一類的傷痛青春逐漸向生活化的小美好轉變。

然而,隨著近幾年“新青春劇”的“簡單易上手”逐漸成為不成文的行業共識,在這一題材上也出現了ip重合、演員同質的現象。作為芒果TV正在熱播的暖萌勵志題材青春劇《出線了,初戀》的導演,沈文帥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作為一名出生於1987年的新人導演,沈文帥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不少正處於起步或者上升階段的年輕導演。這些導演往往躲在網劇的背後,默默承受著這個行業給自己帶來的一些改變,同時也在影響著這個行業。

而在如今的影視大環境下,年輕導演如何與學院派的導演競爭,在青春劇的拍攝上有怎樣的心得體會,同時又面臨著怎樣的發展困境?

我們帶著對青年導演發展生態的一系列疑問,在《出線了,初戀》上線的中期,與沈文帥導演聊了聊他的青春劇拍攝進化史。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從《班長大人》到《出線了,初戀》,

拍青春劇就像賣奶茶,是市場剛需

與目前市場上的熱門青春劇相比,由沈文帥執導,目前正在芒果TV播出的《出線了,初戀》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個融入了足球元素的項目。

《出線了,初戀》講述了職業經理人霍子昂(陳子由飾)在熱血追夢的過程中,意外結識正在尋找繪畫靈感的畫手華西兮(鄭合惠子飾),二人從不打不相識到結為甜蜜冤家,上演了一系列蘇甜有趣的故事。同時,霍子昂同門好兄弟孫修傑(楊業明飾)也在日常接觸中,被華西兮不服輸的性格所吸引,陷入到究竟是選兄弟,還是選初戀的兩難境地。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作為芒果TV與芒果娛樂合作的第一部會員定製劇,《出線了,初戀》融合了兩大出品方各自“青春平臺”與“匠心內容”的優勢,是雙方對年輕用戶喜好的持續探索,也是對進階中芒果生態娛樂體系的強力助力。同時,為了將題材的專業性做到極致,《出線了,初戀》拿到了西甲俱樂部的官方授權,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主場諾坎普球場拍攝的劇組,也是國內首部正式獲西甲授權的電視劇。

這也是沈文帥一開始接下這個項目的原因。

“我本人是一個球迷,運動類青春題材本身就很吸引我。剛好這個戲是到巴塞羅進行拍攝的。能夠和國外的團隊進行合作,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談到《出線了,初戀》,沈文帥向網娛君表示,這部劇展現的主要是主角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坐在一起吃東西、逛街、小打小鬧還有其他一些平凡的小互動。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但這也涵蓋了他對青春的理解。在沈文帥看來,青春整體是比較無聊的,而這種無聊恰恰是人們需要珍惜的東西,當你年紀大一些,有了很多生活所迫之後,就沒有什麼時間去“無聊”了,所以把這些東西真實的捕捉下來,正是這部劇的意義所在。

為了符合平臺以及觀眾對於青春偶像劇中甜寵愛情的需求,沈文帥還親自操刀對劇本進行了改編,將劇本中很多更多有關運動競技的描寫進行了調整。“編劇是沒辦法跟拍攝全程的,在拍攝中實際情況會發生很多變化,最初寫的臺詞很可能並不完全適用於演員。”

這與他編劇出身有很大的關係。“我懂演員,也會講故事,這是我的優勢。”沈文帥說道。

相比於其他題材,如今的沈文帥在青春劇上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

早在《出線了,初戀》以前,沈文帥曾獨立執導過一部豆瓣評分6.8分的網劇《班長大人》,這是在他拍攝了一系列網絡電影后,騰訊主動向他伸出的一根橄欖枝。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沈文帥個人很喜歡這部作品,歡脫、鬼馬。與較為四平八穩的《出線了,初戀》相比,這部劇的二次元屬性和戲劇性較強,雖然伴隨著早期並不成熟的團隊,但加入了很多他自己的個人風格。

他不喜歡動不動在大雨中哭泣的苦情戲份,因此,在他的劇中,觀眾看到的大多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輕快、舒服也比較輕鬆。

然而,即便在青春劇上已經摸索出了自己的個人風格,近幾年該類題材在市場上的泛濫,仍然迫使沈文帥不停的尋找著突破口。

“我在拍攝的時候會不斷跟周圍的年輕人溝通,瞭解他們想看什麼。”這是沈文帥在青春劇上做出的努力之一。

他很清楚自己擅長的領域。“我覺得自己年齡再大一些的時候,跟年輕一代的思維、想法以及說話方式就會不一樣,就不適合青春題材了,所以在能跟他們說得上話的時候,去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東西是比較合適的。”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而在他看來,在大環境上,青春校園劇是市場剛需,同時也是年輕導演比較容易接觸的題材。

他並不迴避市場需求對於題材選擇的影響。“這是中國人的常態思維,就像奶茶店賺錢,大家就都會去賣奶茶,青春題材看的人多,我們也就要去做這個東西。”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從音樂劇演員到青春劇導演,

我還是喜歡做幕後

事實上,沈文帥並不是導演專業出身。

因為高考分不大夠,很難考上特別好的大學,本身掌握一點才藝的沈文帥選擇了報考藝術類院校。

“一開始想考導演系的,複試也已經過了,但是因為最後睡過頭了,沒去考試。”回憶道這段經歷的時候,沈文帥平和的說道。

這像他一直以來的性格,隨遇而安。

失去了導演系入學機會,但卻踏進了表演系敞開的大門。導演專業沒過的沈文帥,機緣巧合報考了旁邊正在招生的表演系,之後便開啟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音樂劇專業的求學生涯。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然而直到畢業,他也依然沒有放棄導演的夢想。在大學裡,沈文帥除了日常的專業課程,還輔修了導演專業的一系列課程,這使畢業後的沈文帥在轉型到幕後的過程中顯得遊刃有餘。

他從未後悔自己沒走上演員的道路,相反,他對自己的選擇有著清楚的認知。在他看來,當下時代裡演員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演員行業的強競爭性和隨機性也使演員的成功像中彩票一樣偶然。相比之下,他更喜歡有付出就能獲得相應的回報的行業。

事實上,剛剛轉型幕後的沈文帥並沒有擺脫專業對自己的影響。在畢業後,他先後與孟京輝戲劇社、開心麻花等話劇舞臺劇的團隊進行了合作,擔任舞臺劇的導演,之後,才開始逐漸在一些小劇場獨立執導青春劇和商業偶像劇。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真正跨入影視行業則是在2016年。新媒體的崛起,給了他和他同期的年輕導演們機會。也是從那時起,沈文帥開始接觸新媒體,拍攝網絡電影《熱血派》,並在2017年拍攝了首部網劇《班長大人》。

對於他來說,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真正職業生涯的起步。

“當導演還是很開心的,有一呼百應的感覺。因為我比較善於跟演員打成一片,所以我的劇組也是一個超級快樂的地方。”他對網娛君介紹道。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在他的劇組裡,有著他自己的規矩。

“我是獅子座,碰到工作態度不認真的演員都是翻臉不認人的那種。我覺得一個劇組的規矩很重要,如果演員做了一些對劇組或者自己有損害的事情,就一定要嚴厲地管教。一個人的不認真會帶的整個劇組的態度都不好。”沈文帥說道。

不僅僅是對演員要求嚴格,對於團隊,沈文帥亦有著自己的某種執著。

在他看來,導演的職位是被過度誇大的,人們都覺得,一個東西好,都是導演的功勞,不好也都是導演的過錯,但其實並不是這樣。他也開玩笑說:“如果一個團隊真的很強,我就算是一隻猴子,我的戲也能完成的很好。”

但好的團隊也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每個人在心態上要是年輕化的。做影視方面的東西,需要參與其中的人有表達東西的慾望,把一個東西拍好的心,還要帶著理想去做這個事情。

“我覺得我的命很好。”在沈文帥眼裡,自己是一個幸運兒。他覺得,做導演,起起落落是一定會有的。他自己雖然有時也會有停滯不前,但從畢業之後去做導演、投資做小舞臺劇,他一直都在往上走。

而目前正在拍攝的新劇《潛夢追凶》,也是他個人職業生涯裡投資規模最大、難度較大的一部戲。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在這個影視寒冬裡,我能有戲拍,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堅持的某些東西是正確的。”沈文帥感慨道。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在中國,導演是全能角色

事實上,對沈文帥來說,從《班長大人》到《出線了,初戀》,不僅代表了他團隊的成長,也讓他個人在導演的職業生涯向上走了一步。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這並不容易。

儘管在大學有學習過一定的導演相關課程,但沈文帥依然覺得在中國做導演的門檻是特別高的。

在他眼裡,導演這個行業的競爭十分殘酷,淘汰率也高。尤其是在中國做導演,需要要懂很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都是他在外面摸爬滾打十幾年後得到的。

比如,通過做執行導演和現場副導演,他學會了如何同劇組最基礎的工作人員打交道;通過做編劇時得到的經驗,學習瞭如何講好一個故事;通過自己本身的表演專業,學會如何更好的與演員溝通。

對沈文帥來說,這都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需要在劇組裡一點一點的磨練。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採訪中,他也舉了一個例子:“中國的導演就好比一個指揮家,你不一定要比鋼琴手彈的好,也不一定要比號手吹的熟練,但你需要懂得所有的樂器,要知道每個人在幹嘛,他們的問題在哪裡。”

這也是當下很多新人導演剛入行時水土不服,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的原因之一。

不過,他也承認,當代的青年導演是非常幸運的。

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影視行業的機會越來越多,這些新人導演在二、三十歲的時候就能得到一些獨立完成大製作的機會。“如果倒退十年,像我這個年紀是不可能操作這樣體量的項目的。”沈文帥說道。

與上一代的導演相比,如今的年輕導演也更願意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去做約定俗成的事情,尤其是在拍攝青春劇上,越來越多的導演會把更自我的東西融進去。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然而新人越多,年輕導演的生態鏈中,競爭就越激烈。門檻高、淘汰率高成為新人導演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沈文帥是屬於“孤狼”導演一類的。他很少與其他的導演交流心得,但偶爾還是會去看一些同期導演拍的作品來與自己進行對比。這也是他的學習渠道。“這個圈子永遠有更厲害的人出現,拍攝技術也都在變革,學習渠道到處都是。”沈文帥說道。

儘管如此,但當談到年齡焦慮問題的時候,沈文帥依然是沒辦法安心的。

1987年出生的他,面對的是更多高學歷或者有著留學經驗的90後導演。他們有著更強的技術,更好的班底以及資源搭配,“你甚至會發現,一個22歲的小孩,比32歲的你拍的還要好。”這是他焦慮的源頭。

而導演這個行業的特殊性還在於“開弓沒有回頭箭”。

換句話說,假設一個導演有十部成功的作品,但如果有一部失敗了,大多數人都只會記住這一部。

從這一點來說,沈文帥覺得自己依然是一個新人導演。


《出線了,初戀》導演:拍網劇,爆款可遇不可求 | 專訪


至於當下市場上都曾在談的影視寒冬,他表示,還不知道自己是否受到影響。

在他的人生規劃裡,從不會想下一步要幹嘛。比如,他不會想自己接下來是不是要去拍電影,是不是要拿獎,到35歲是怎麼樣,到40歲怎麼樣,但他希望自己能一直往前走,至少每一部都能往上邁一個臺階。

“我覺得,如果我能一直在拍一些我覺得越來越好的東西,那我應該就是行業裡的倖存者。假如說一年以後我們有機會做下一個採訪,我希望我還能這麼跟你說。”他在採訪中最後說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