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款《超級馬里奧USA》,即所謂的美版《馬里奧2》,沿用了《夢工廠》的絕大部分內容,只是將主人公和部分道具的圖像進行了替換。因而為了配合其總計4位主角可供選擇的固有系統,在本作中,玩家不僅可以操縱馬里奧和路易,還可以控制碧琪公主和奇諾比奧。

由於未被修改的部分佔多數,因此本作的畫面風格基本保持著原作的模樣,並且不止關卡內的敵人,連繫列標誌的關底BOSS庫巴也未能得到"換皮"修正。系統方面也是如此,本作中主角跳躍至敵人頭頂並不能打倒對方,只會踩在上面跟隨其同行;玩家必須將之舉起投擲出去,或是利用其他投擲道具才能予以擊敗。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款《超級馬里奧USA》,即所謂的美版《馬里奧2》,沿用了《夢工廠》的絕大部分內容,只是將主人公和部分道具的圖像進行了替換。因而為了配合其總計4位主角可供選擇的固有系統,在本作中,玩家不僅可以操縱馬里奧和路易,還可以控制碧琪公主和奇諾比奧。

由於未被修改的部分佔多數,因此本作的畫面風格基本保持著原作的模樣,並且不止關卡內的敵人,連繫列標誌的關底BOSS庫巴也未能得到"換皮"修正。系統方面也是如此,本作中主角跳躍至敵人頭頂並不能打倒對方,只會踩在上面跟隨其同行;玩家必須將之舉起投擲出去,或是利用其他投擲道具才能予以擊敗。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縱然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的大刀闊斧式"修改"為初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開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先例,致使許多同系列作品因日美版本問題而發生混淆。但所謂瑕不掩瑜,霍華德在遊戲引進方面的貢獻,最終成為了任天堂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的基石之一。並且,他所付出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Nintendo Power》與“遊戲大師”

本土化方面的話語權從根源上來自於霍華德對遊戲內容的瞭如指掌。懷揣著分享遊戲樂趣的熱情,這位以全美首個通關《超級馬里奧兄弟》的玩家自居的年輕人,時常考慮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遊戲特長回饋大眾玩家。

當年在他的倡導之下,北美任天堂成立了遊戲顧問部門,免費接聽來自玩家關於遊戲攻略的諮詢電話。當諮詢數量遠超免費熱線所能承載的水平之後,霍華德又開始著手發行新聞通訊刊物《Nintendo Fun Club News》,將玩家詢問次數較多的問題統一進行回答。

但隨著任天堂的不斷髮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遊戲相繼湧入市場,這份單薄的雙月刊終究無法滿足玩家們的交流訴求。於是,在發行了僅7期之後,霍華德就和他的團隊一起,將之重塑為正式的雜誌刊物——《Nintendo Power》。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款《超級馬里奧USA》,即所謂的美版《馬里奧2》,沿用了《夢工廠》的絕大部分內容,只是將主人公和部分道具的圖像進行了替換。因而為了配合其總計4位主角可供選擇的固有系統,在本作中,玩家不僅可以操縱馬里奧和路易,還可以控制碧琪公主和奇諾比奧。

由於未被修改的部分佔多數,因此本作的畫面風格基本保持著原作的模樣,並且不止關卡內的敵人,連繫列標誌的關底BOSS庫巴也未能得到"換皮"修正。系統方面也是如此,本作中主角跳躍至敵人頭頂並不能打倒對方,只會踩在上面跟隨其同行;玩家必須將之舉起投擲出去,或是利用其他投擲道具才能予以擊敗。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縱然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的大刀闊斧式"修改"為初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開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先例,致使許多同系列作品因日美版本問題而發生混淆。但所謂瑕不掩瑜,霍華德在遊戲引進方面的貢獻,最終成為了任天堂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的基石之一。並且,他所付出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Nintendo Power》與“遊戲大師”

本土化方面的話語權從根源上來自於霍華德對遊戲內容的瞭如指掌。懷揣著分享遊戲樂趣的熱情,這位以全美首個通關《超級馬里奧兄弟》的玩家自居的年輕人,時常考慮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遊戲特長回饋大眾玩家。

當年在他的倡導之下,北美任天堂成立了遊戲顧問部門,免費接聽來自玩家關於遊戲攻略的諮詢電話。當諮詢數量遠超免費熱線所能承載的水平之後,霍華德又開始著手發行新聞通訊刊物《Nintendo Fun Club News》,將玩家詢問次數較多的問題統一進行回答。

但隨著任天堂的不斷髮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遊戲相繼湧入市場,這份單薄的雙月刊終究無法滿足玩家們的交流訴求。於是,在發行了僅7期之後,霍華德就和他的團隊一起,將之重塑為正式的雜誌刊物——《Nintendo Power》。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本雜誌在當代北美玩家心目中的地位毋庸贅言,尤其是隨其刊載的漫畫《Howard & Nester》,乃是所有任天堂世代最為印象深刻的童年回憶。

這部漫畫以霍華德本人為原型,塑造了一位名為"遊戲大師"(The Game Master)的漫畫人物。每一期並不算長的篇幅皆以一款真實存在的遊戲為主題,講述身陷該遊戲世界的紅髮少年Nester,在遊戲大師的指點下攻略遊戲的經過。由於劇情風趣幽默,同時提及的"遊戲技巧"又可以在現實的遊戲攻略中得到應用,所以這部漫畫深受當時青少年玩家們的追捧。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款《超級馬里奧USA》,即所謂的美版《馬里奧2》,沿用了《夢工廠》的絕大部分內容,只是將主人公和部分道具的圖像進行了替換。因而為了配合其總計4位主角可供選擇的固有系統,在本作中,玩家不僅可以操縱馬里奧和路易,還可以控制碧琪公主和奇諾比奧。

由於未被修改的部分佔多數,因此本作的畫面風格基本保持著原作的模樣,並且不止關卡內的敵人,連繫列標誌的關底BOSS庫巴也未能得到"換皮"修正。系統方面也是如此,本作中主角跳躍至敵人頭頂並不能打倒對方,只會踩在上面跟隨其同行;玩家必須將之舉起投擲出去,或是利用其他投擲道具才能予以擊敗。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縱然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的大刀闊斧式"修改"為初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開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先例,致使許多同系列作品因日美版本問題而發生混淆。但所謂瑕不掩瑜,霍華德在遊戲引進方面的貢獻,最終成為了任天堂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的基石之一。並且,他所付出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Nintendo Power》與“遊戲大師”

本土化方面的話語權從根源上來自於霍華德對遊戲內容的瞭如指掌。懷揣著分享遊戲樂趣的熱情,這位以全美首個通關《超級馬里奧兄弟》的玩家自居的年輕人,時常考慮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遊戲特長回饋大眾玩家。

當年在他的倡導之下,北美任天堂成立了遊戲顧問部門,免費接聽來自玩家關於遊戲攻略的諮詢電話。當諮詢數量遠超免費熱線所能承載的水平之後,霍華德又開始著手發行新聞通訊刊物《Nintendo Fun Club News》,將玩家詢問次數較多的問題統一進行回答。

但隨著任天堂的不斷髮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遊戲相繼湧入市場,這份單薄的雙月刊終究無法滿足玩家們的交流訴求。於是,在發行了僅7期之後,霍華德就和他的團隊一起,將之重塑為正式的雜誌刊物——《Nintendo Power》。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本雜誌在當代北美玩家心目中的地位毋庸贅言,尤其是隨其刊載的漫畫《Howard & Nester》,乃是所有任天堂世代最為印象深刻的童年回憶。

這部漫畫以霍華德本人為原型,塑造了一位名為"遊戲大師"(The Game Master)的漫畫人物。每一期並不算長的篇幅皆以一款真實存在的遊戲為主題,講述身陷該遊戲世界的紅髮少年Nester,在遊戲大師的指點下攻略遊戲的經過。由於劇情風趣幽默,同時提及的"遊戲技巧"又可以在現實的遊戲攻略中得到應用,所以這部漫畫深受當時青少年玩家們的追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北美任天堂並沒有對自己代言人的著裝做出過多要求,霍華德本人也只不過因為不習慣傳統的領帶而改換為蝴蝶領結,卻沒想到這一裝束竟憑藉漫畫成為了他最為顯著的外貌特徵之一。故此,遊戲大師的漫畫形象與《Nintendo Power》相映成趣,一起構成了與同時期的日本多家廠商林立大相徑庭的,言遊戲必稱任天堂的北美玩家文化風尚。

霍華德在職期間,北美任天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只有20名員工左右的規模,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給了他充足的時間繼續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然而當這家公司不可避免地成長為坐擁千名員工之多的業界巨擘時,霍華德在舞臺前的工作也開始大幅擠壓他的"業餘"時間,致使他與遊戲漸行漸遠。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款《超級馬里奧USA》,即所謂的美版《馬里奧2》,沿用了《夢工廠》的絕大部分內容,只是將主人公和部分道具的圖像進行了替換。因而為了配合其總計4位主角可供選擇的固有系統,在本作中,玩家不僅可以操縱馬里奧和路易,還可以控制碧琪公主和奇諾比奧。

由於未被修改的部分佔多數,因此本作的畫面風格基本保持著原作的模樣,並且不止關卡內的敵人,連繫列標誌的關底BOSS庫巴也未能得到"換皮"修正。系統方面也是如此,本作中主角跳躍至敵人頭頂並不能打倒對方,只會踩在上面跟隨其同行;玩家必須將之舉起投擲出去,或是利用其他投擲道具才能予以擊敗。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縱然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的大刀闊斧式"修改"為初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開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先例,致使許多同系列作品因日美版本問題而發生混淆。但所謂瑕不掩瑜,霍華德在遊戲引進方面的貢獻,最終成為了任天堂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的基石之一。並且,他所付出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Nintendo Power》與“遊戲大師”

本土化方面的話語權從根源上來自於霍華德對遊戲內容的瞭如指掌。懷揣著分享遊戲樂趣的熱情,這位以全美首個通關《超級馬里奧兄弟》的玩家自居的年輕人,時常考慮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遊戲特長回饋大眾玩家。

當年在他的倡導之下,北美任天堂成立了遊戲顧問部門,免費接聽來自玩家關於遊戲攻略的諮詢電話。當諮詢數量遠超免費熱線所能承載的水平之後,霍華德又開始著手發行新聞通訊刊物《Nintendo Fun Club News》,將玩家詢問次數較多的問題統一進行回答。

但隨著任天堂的不斷髮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遊戲相繼湧入市場,這份單薄的雙月刊終究無法滿足玩家們的交流訴求。於是,在發行了僅7期之後,霍華德就和他的團隊一起,將之重塑為正式的雜誌刊物——《Nintendo Power》。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本雜誌在當代北美玩家心目中的地位毋庸贅言,尤其是隨其刊載的漫畫《Howard & Nester》,乃是所有任天堂世代最為印象深刻的童年回憶。

這部漫畫以霍華德本人為原型,塑造了一位名為"遊戲大師"(The Game Master)的漫畫人物。每一期並不算長的篇幅皆以一款真實存在的遊戲為主題,講述身陷該遊戲世界的紅髮少年Nester,在遊戲大師的指點下攻略遊戲的經過。由於劇情風趣幽默,同時提及的"遊戲技巧"又可以在現實的遊戲攻略中得到應用,所以這部漫畫深受當時青少年玩家們的追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北美任天堂並沒有對自己代言人的著裝做出過多要求,霍華德本人也只不過因為不習慣傳統的領帶而改換為蝴蝶領結,卻沒想到這一裝束竟憑藉漫畫成為了他最為顯著的外貌特徵之一。故此,遊戲大師的漫畫形象與《Nintendo Power》相映成趣,一起構成了與同時期的日本多家廠商林立大相徑庭的,言遊戲必稱任天堂的北美玩家文化風尚。

霍華德在職期間,北美任天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只有20名員工左右的規模,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給了他充足的時間繼續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然而當這家公司不可避免地成長為坐擁千名員工之多的業界巨擘時,霍華德在舞臺前的工作也開始大幅擠壓他的"業餘"時間,致使他與遊戲漸行漸遠。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更有甚者,當時任天堂新聘請的市場部門主管原先供職於高露潔,而他對霍華德提出的要求是,將100%的時間用在媒體宣傳推廣之上。眼見自己僅存的與遊戲親密接觸的時光即將被一個賣牙膏的毀於一旦,這位遊戲大師終究還是萌生了退意。

尾聲

1991年,盧卡斯影業拋來橄欖枝,邀請霍華德為之開發遊戲。此舉最終導致了任天堂先生與任天堂的揮手作別。伴隨著九十年代其他日本廠商陸續進軍北美市場,"任天堂先生"之名也逐漸為普羅大眾所淡忘。可之於霍華德本身,數十年來他始終沒有遠離自己摯愛的遊戲業界。

如願以償重歸幕後的霍華德,曾輾轉於不同的遊戲公司。繼盧卡斯之後,他在微軟度過了將近10年的歲月,然後又在2009年加入了Epic Games。而促成此事的Epic董事Michael Capps在當時的媒體採訪中對霍華德極盡溢美之詞,盛讚了《Nintendo Power》及漫畫《Howard & Nester》對自己這一代人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

自1985年《超級馬里奧兄弟》問世以來,這位頭戴紅色帽子,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水管工馬里奧便始終是任天堂最為鮮明的標識。該角色與他身後的紅白機一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促成了電子遊戲產業最初的高光時刻,同時也是無數國人玩家遊戲生涯的共通起點。

不過,令大眾感觸良多的馬里奧初代與變革顯著的三代之間,一款馬里奧二代卻很少有人問津,彷彿它根本不曾存在。但即使如此,我們也至少能在日版遊戲的歷史中窺見其容姿,而到了北美地區,本作卻徹頭徹尾地變成了另外一款作品。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此事說來並不神祕,卻與早年間任天堂的北美市場戰略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當年,為了順利推廣NES(即紅白機的美版名稱),任天堂將一位普通的員工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扮演起了全權代言自己的"任天堂先生";在該人物的個人魅力與影響之下,湧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遊戲從此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繼而在美國形成了有別於日本的另一種玩家記憶。

馬里奧的誕生與早期北美任天堂

整個北美任天堂的發家史,皆由馬里奧而起。儘管前者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創立,並源源不斷地向北美市場輸出著街機遊戲,但事業層面的真正起色和轉機卻始於1981年的《大金剛》,而這款遊戲的主角,恰恰是我們熟悉的那位馬里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當年的北美任天堂還是一家坐落於西雅圖的小公司,馬里奧之名據說也是出自當時公司倉庫的房東Mario Segale。不過隨著《大金剛》的聲名大噪,其事業規模也成倍增長,大量街機框體開始不分晝夜地從日本運往美國,嚴重的人手不足便成了本文主人公霍華德·菲利普斯(Howard Phillips)與任天堂命運的交點:24歲那年,霍華德進入北美任天堂,任職倉庫管理員。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在這裡,他見證了馬里奧最初的成長和演變,甚至親自加入到了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當中。

1982年,任天堂趁熱打鐵地推出了《大金剛Jr.》。雖然馬里奧繼續登場,但是立場卻和前作的"英雄救美"相比發生了徹底倒轉,這一回換成了大金剛的兒子拯救被馬里奧囚禁的父親,這也是馬里奧唯一一次以反派的面貌現身。

次年,馬里奧得以翻身做主,在該年推出的街機遊戲《馬里奧兄弟》中,不單有他的兄弟路易的首次登場,通過跳躍頂磚塊擊殺敵人,以及相互聯通的水管等元素設計就此綁定在一起成為系列標配,因此可以說本作直接催生了後來紅白機上《超級馬里奧兄弟》的誕生。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1981年到1985年,任天堂引進北美的街機快速佔據著市場,尤其《大金剛》的高熱度,很快就與美國的流行文化合流,在同年代的電影、電視媒體中被反覆提及。產品熱度與公司規模的不成比例,使得霍華德很快就發現自己的工作遠遠不止一介倉庫管理員那麼簡單。據他本人所說,在運輸貨物之外,他還需要進行遊戲的測試和本土化,比如前述《大金剛Jr.》和《馬里奧兄弟》的順利引進,都少不了他在背後為之所付出的辛勞。

工作之餘,霍華德也是一位狂熱的遊戲玩家。這層身份促使著他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與其他街機玩家交流心得,聽取他們的意見;有時,他還會特意打聽競爭對手的情報,然後統統反饋給當時北美任天堂的負責人荒川實。久而久之,霍華德便又多了一份"內線"的職責,這也令他在荒川心中的評價直線上升。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所以,當1985年,任天堂決定將風頭正盛的FC以NES之名引進北美市場時,荒川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霍華德。當年他煞有介事地把霍華德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在他面前排列出40款紅白機遊戲,讓他從中挑選出16款適合北美玩家口味的作品作為NES的首發軟件陣容。至此,霍華德就從一位普通的倉庫管理員,搖身一變成為了大眾眼中的任天堂代言人。

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

基於霍華德往日的工作表現和對遊戲的熱忱,在NES進入北美市場後,這位"任天堂先生"不僅需要親自前往各大購物商場,向來往行人進行面對面的宣傳,還需要對同時引進的日本遊戲進行測試和本土化修改。其中,有關《超級馬里奧兄弟2》的革新最為顯著,這無疑反映了當時他本人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之大。

作為經典熱門的延續,《馬里奧2》在1986年推出之際,本該成為玩家目光的焦點。然而與眾不同的定位和銷售方式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偏低的知名度。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從遊戲內容方面來說,《馬里奧2》的畫面比之前作進步十分有限。事實上,其本身的定位就是初代的強化版本,這也是日版副標題"FOR SUPER PLAYERS"所要傳達的信息:本作僅在初代的基礎上修改了關卡的構成和實際操作時的手感,使之更具難度和挑戰性,而除此之外的比如劇情部分等並沒有分毫變化。

其次,1986年初,為了應對當時遊戲卡帶容量不足的問題,任天堂推出了一款磁碟機周邊,以可擦寫的軟盤媒介和記憶存儲功能為主要賣點。與之僅相隔四個月的《馬里奧2》自然成為了助陣磁碟機的不二之選,所以當年《馬里奧2》只發售了磁碟機版本。考慮到磁碟機本身的知名度有限且只在日本發售,這就理所當然地造成了《馬里奧2》與前作及續作的人氣之差,哪怕在當年磁碟版遊戲的銷量榜中,本作依舊憑藉著馬里奧這塊金字招牌佔據著榜首的位置。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顯然,難度和知名度也是當年霍華德必須考慮的兩大問題。對此,這位自詡比任何北美玩家都要熟知馬里奧的任天堂先生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另一款與馬里奧世界觀完全不同的作品加以"換皮"式的修改,作為《超級馬里奧兄弟》的正統續作引進北美市場。

這項決定就此分化了日美玩家對於馬里奧系列的認知,對後者來說,他們眼中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其實是一款名為《夢工廠:DOKI DOKI PANIC》的遊戲。其後不久,被修改過的《夢工廠》又從美國逆向引進日本,所以為了區分彼此,日本方面將被之重新命名為《超級馬里奧USA》。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款《超級馬里奧USA》,即所謂的美版《馬里奧2》,沿用了《夢工廠》的絕大部分內容,只是將主人公和部分道具的圖像進行了替換。因而為了配合其總計4位主角可供選擇的固有系統,在本作中,玩家不僅可以操縱馬里奧和路易,還可以控制碧琪公主和奇諾比奧。

由於未被修改的部分佔多數,因此本作的畫面風格基本保持著原作的模樣,並且不止關卡內的敵人,連繫列標誌的關底BOSS庫巴也未能得到"換皮"修正。系統方面也是如此,本作中主角跳躍至敵人頭頂並不能打倒對方,只會踩在上面跟隨其同行;玩家必須將之舉起投擲出去,或是利用其他投擲道具才能予以擊敗。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縱然從《超級馬里奧兄弟2》到《超級馬里奧兄弟USA》的大刀闊斧式"修改"為初入北美市場的任天堂開了一個不算太好的先例,致使許多同系列作品因日美版本問題而發生混淆。但所謂瑕不掩瑜,霍華德在遊戲引進方面的貢獻,最終成為了任天堂在北美市場站穩腳跟的基石之一。並且,他所付出的,還遠遠不止這些。

《Nintendo Power》與“遊戲大師”

本土化方面的話語權從根源上來自於霍華德對遊戲內容的瞭如指掌。懷揣著分享遊戲樂趣的熱情,這位以全美首個通關《超級馬里奧兄弟》的玩家自居的年輕人,時常考慮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遊戲特長回饋大眾玩家。

當年在他的倡導之下,北美任天堂成立了遊戲顧問部門,免費接聽來自玩家關於遊戲攻略的諮詢電話。當諮詢數量遠超免費熱線所能承載的水平之後,霍華德又開始著手發行新聞通訊刊物《Nintendo Fun Club News》,將玩家詢問次數較多的問題統一進行回答。

但隨著任天堂的不斷髮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遊戲相繼湧入市場,這份單薄的雙月刊終究無法滿足玩家們的交流訴求。於是,在發行了僅7期之後,霍華德就和他的團隊一起,將之重塑為正式的雜誌刊物——《Nintendo Power》。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這本雜誌在當代北美玩家心目中的地位毋庸贅言,尤其是隨其刊載的漫畫《Howard & Nester》,乃是所有任天堂世代最為印象深刻的童年回憶。

這部漫畫以霍華德本人為原型,塑造了一位名為"遊戲大師"(The Game Master)的漫畫人物。每一期並不算長的篇幅皆以一款真實存在的遊戲為主題,講述身陷該遊戲世界的紅髮少年Nester,在遊戲大師的指點下攻略遊戲的經過。由於劇情風趣幽默,同時提及的"遊戲技巧"又可以在現實的遊戲攻略中得到應用,所以這部漫畫深受當時青少年玩家們的追捧。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北美任天堂並沒有對自己代言人的著裝做出過多要求,霍華德本人也只不過因為不習慣傳統的領帶而改換為蝴蝶領結,卻沒想到這一裝束竟憑藉漫畫成為了他最為顯著的外貌特徵之一。故此,遊戲大師的漫畫形象與《Nintendo Power》相映成趣,一起構成了與同時期的日本多家廠商林立大相徑庭的,言遊戲必稱任天堂的北美玩家文化風尚。

霍華德在職期間,北美任天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著只有20名員工左右的規模,相對寬鬆的工作環境給了他充足的時間繼續遊戲的本土化工作。然而當這家公司不可避免地成長為坐擁千名員工之多的業界巨擘時,霍華德在舞臺前的工作也開始大幅擠壓他的"業餘"時間,致使他與遊戲漸行漸遠。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更有甚者,當時任天堂新聘請的市場部門主管原先供職於高露潔,而他對霍華德提出的要求是,將100%的時間用在媒體宣傳推廣之上。眼見自己僅存的與遊戲親密接觸的時光即將被一個賣牙膏的毀於一旦,這位遊戲大師終究還是萌生了退意。

尾聲

1991年,盧卡斯影業拋來橄欖枝,邀請霍華德為之開發遊戲。此舉最終導致了任天堂先生與任天堂的揮手作別。伴隨著九十年代其他日本廠商陸續進軍北美市場,"任天堂先生"之名也逐漸為普羅大眾所淡忘。可之於霍華德本身,數十年來他始終沒有遠離自己摯愛的遊戲業界。

如願以償重歸幕後的霍華德,曾輾轉於不同的遊戲公司。繼盧卡斯之後,他在微軟度過了將近10年的歲月,然後又在2009年加入了Epic Games。而促成此事的Epic董事Michael Capps在當時的媒體採訪中對霍華德極盡溢美之詞,盛讚了《Nintendo Power》及漫畫《Howard & Nester》對自己這一代人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消失'的馬里奧2代與'任天堂先生'

晚年的霍華德也曾試圖開發自己的遊戲併發起過眾籌,只可惜英雄遲暮,塵封在歷史中的名號已經很難在當代引來年輕玩家的普遍共鳴。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位任天堂先生的一言一行,都早已化作不同的形態——正如美版特有的《超級馬里奧兄弟2》與《Nintendo Power》那樣——凝重地鐫刻在了北美任天堂的歷史長卷當中,好叫後人感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