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馬拉松跑者萬元買裝備 門票從兩百炒到兩千

跑者萬元買裝備,門票從兩百炒到兩千

北京國際馬拉松跑者萬元買裝備 門票從兩百炒到兩千北京國際馬拉松跑者萬元買裝備 門票從兩百炒到兩千

2016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開跑。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9月初,楊佳(化名)的手機一陣震動,國內某二手平臺一位賣家發來信息,催促他儘快就剛才的訂單付款。楊佳準備購買的是2017年北京馬拉松賽事男子組全馬參賽名額。

這個原本只需要200元的參賽資格,由於報名人數近10萬人,遠遠超過“北馬”所規定的3萬人比賽名額,“一票難求”導致名額價格也水漲船高。如今在二手交易網站,一個北馬資格已被炒到2000元。

“現在不買的話,過幾天肯定就沒了。”賣家催促他,“很多人都盯著呢。”

9月17日,2017北京馬拉松將拉開序幕。作為中國當下最熱門的賽事之一,“北馬”已成為被萬人追捧,不遜中超、CBA等熱門賽事的體育品牌。

北馬門票的緊俏無疑是馬拉松賽事近年來在國內增速迅猛的縮影。據2016年馬拉松年會數據顯示,2016年在中國田協註冊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共計328場。賽事涵蓋了全國30個省、區、市的133個城市。參賽總人次近280萬,較2015年增長130萬人次。

馬拉松的紅火,讓無數贊助商、賽事運營商、選手經紀公司踴躍入場,希望能夠在這場商機中突圍。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我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將超過800場,參賽人數有望突破1000萬人次,將由此催生出上千億元的消費市場。

普通跑者:萬元買裝備,2000一張“門票”

思考良久後,楊佳決定付款2000元買了一箇中標資格:“夢都追了這麼久了,實在捨不得放棄。”

2年前,楊佳在朋友的帶領下迷上了跑步,馬拉松也成為他目前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和追求。從迷你馬、半馬,再到普通全馬賽事,楊佳樂在其中。但他最大的願望,是能參加一次被跑友稱為“國馬”的北馬賽事。

為了圓夢,楊佳已先後花費近2萬元。

為了能在北馬賽事中跑出自己的最佳成績,楊佳提前半年時間,花費近萬元報名參加了專業馬拉松訓練班,由專業教練帶領,進行每週25公里以上的系統訓練。

除此之外,他更是購置了一身專業裝備。楊佳的購物清單上詳細地記錄著每一筆開支:專業跑步鞋3000元,一套跑步服加壓縮衣花費1000元,同時為了能夠檢測心率等運動數據,他還耗費3000元買了專業的運動腕錶。加上運動眼鏡、小腿帶、腰包等裝備,以及營養餐食品,共計1萬多元。

“這些還只是基本款,專業選手的裝備更加高端,價格也更加昂貴。”楊佳說。

讓他失望的是,由於報名人數眾多,北馬開設了“抽籤系統”,從報名的近10萬選手中抽取3萬人參加比賽。這意味著有近7萬人落榜,而楊佳正是其中之一。

儘管北馬曾就已報名未中籤選手特意開通了500名公益名額,但楊佳同樣沒搶到這次機會。這些每個費用高達2000元的名額,在報名程序啟動短短數分鐘內,就被搶光。“沒辦法了,只能去購買轉讓名額。”

9月11日,新京報記者登錄國內某二手平臺,在以“北馬名額”、“全馬”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後,發現彈出數十條相關交易信息。除了賣家銷售參賽資格外,同樣也存在眾多愛好者發佈的求購信息。

記者聯繫上一位賣家,對方開出1500元的價格,並將中籤截圖發給記者,以證明貨源真實。而當記者提出是否會因為參賽名字和身份證不符而被取消資格時,對方解釋稱“可以幫著領取物資,跑的時候再換人。”

“儘管有被主辦方發現頂替資格而被取消資格的可能,但還是有不少愛好者希望能‘賭’一把。”北京馬拉松業內資深人士林翔(化名)向記者介紹,“北馬在跑圈的影響力太大,作為國內馬拉松第一賽事,每年報名者數量呈大幅度增長。”

這項誕生於1981年的賽事,自2015年升級為全馬比賽後,報名人數迅速爆發式增長。2015年共計約有6.3萬人次報名參加北馬,2016年報名參賽人數達到6.6萬人,而2017年北馬賽事報名人數則達到9.8萬人。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