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瀘西各族兒女在紅高原上埋頭苦幹,逐夢前行,經濟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月27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聞發佈會上,瀘西縣縣長莫偉說,瀘西的發展變化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經過70年艱苦奮鬥,瀘西縣以優異成績向祖國生日獻禮:2015年,縣域經濟指標在全省129個縣市區綜合考評中排名第21位;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13個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縣;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3元、12378元,分別增長8.9%、10.3%。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瀘西各族兒女在紅高原上埋頭苦幹,逐夢前行,經濟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月27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聞發佈會上,瀘西縣縣長莫偉說,瀘西的發展變化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經過70年艱苦奮鬥,瀘西縣以優異成績向祖國生日獻禮:2015年,縣域經濟指標在全省129個縣市區綜合考評中排名第21位;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13個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縣;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3元、12378元,分別增長8.9%、10.3%。

雲南瀘西:逐夢紅高原 奮鬥新時代

產業轉型全面升級

瀘西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長期以來,該縣農業占主導地位,工業化水平落後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傳統農業顯然難以為繼。如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莫偉認為,規模發展萬壽菊、除蟲菊、燈盞花、銀杏等“花經濟”,做強做大煤化工、新能源、生物資源等支柱產業,為工業經濟發展增後勁,方能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趕超跨越。

瀘西縣以18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引領,大力培育發展“果、菜、花、藥、畜”五大產業,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同時在全縣探索推廣“黨總支+合作社聯農戶連龍頭企業”全覆蓋模式,形成黨建與產業同頻共振,新型農村合作經濟與農戶互動雙贏的良好格局。

果蔬花海扮靚瀘西的同時,紅高原呈現出景美、業興、民富的良好態勢。2018年,全縣建成標準化蔬菜基地15萬畝,種植高原特色水果26萬畝,發展生物藥材7.6萬畝,種植花卉7000餘畝,實現農業總產值75.96億元。廣東宏升、浙江海亮等龍頭企業帶動8.2萬戶17.2萬人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十二五”以來,瀘西工業園區累計投入資金60餘億元,培育“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287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27.51億元,是“十一五”的9.43倍。

轉變方式的還有“落寞”的瀘西旅遊業。1987年,瀘西把號稱“雲南第一洞”的阿廬古洞向遊客開放,奇險絕倫的地下溶洞奇觀驚豔了世人,瀘西成為當時雲南旅遊的風向標。1999年,因旅遊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瀘西漸漸沒落,風光不再。

“瀘西被邊緣化了,從‘標兵’變成了‘追兵’。”莫偉說,近年來,瀘西按照“大生態、大健康、大旅遊”的產業發展目標,正加快一批老牌景區由傳統觀光向休閒度假多元發展,建設一批新興文旅項目,實現單一景點向全域旅遊的邁進。

隨著阿廬國家地質公園、黃草洲國家溼地公園、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城子古村、吾者溫泉、瀘西高原足球基地先後對遊客開放,瀘西旅遊業整體上揚。2018年,全縣接待海外遊客2.4萬人次、國內遊客465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8億元。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瀘西各族兒女在紅高原上埋頭苦幹,逐夢前行,經濟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月27日,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聞發佈會上,瀘西縣縣長莫偉說,瀘西的發展變化看得見、摸得著、可感受,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經過70年艱苦奮鬥,瀘西縣以優異成績向祖國生日獻禮:2015年,縣域經濟指標在全省129個縣市區綜合考評中排名第21位;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13個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縣;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53元、12378元,分別增長8.9%、10.3%。

雲南瀘西:逐夢紅高原 奮鬥新時代

產業轉型全面升級

瀘西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長期以來,該縣農業占主導地位,工業化水平落後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傳統農業顯然難以為繼。如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莫偉認為,規模發展萬壽菊、除蟲菊、燈盞花、銀杏等“花經濟”,做強做大煤化工、新能源、生物資源等支柱產業,為工業經濟發展增後勁,方能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趕超跨越。

瀘西縣以18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引領,大力培育發展“果、菜、花、藥、畜”五大產業,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同時在全縣探索推廣“黨總支+合作社聯農戶連龍頭企業”全覆蓋模式,形成黨建與產業同頻共振,新型農村合作經濟與農戶互動雙贏的良好格局。

果蔬花海扮靚瀘西的同時,紅高原呈現出景美、業興、民富的良好態勢。2018年,全縣建成標準化蔬菜基地15萬畝,種植高原特色水果26萬畝,發展生物藥材7.6萬畝,種植花卉7000餘畝,實現農業總產值75.96億元。廣東宏升、浙江海亮等龍頭企業帶動8.2萬戶17.2萬人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十二五”以來,瀘西工業園區累計投入資金60餘億元,培育“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287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27.51億元,是“十一五”的9.43倍。

轉變方式的還有“落寞”的瀘西旅遊業。1987年,瀘西把號稱“雲南第一洞”的阿廬古洞向遊客開放,奇險絕倫的地下溶洞奇觀驚豔了世人,瀘西成為當時雲南旅遊的風向標。1999年,因旅遊產品單一、同質化嚴重,瀘西漸漸沒落,風光不再。

“瀘西被邊緣化了,從‘標兵’變成了‘追兵’。”莫偉說,近年來,瀘西按照“大生態、大健康、大旅遊”的產業發展目標,正加快一批老牌景區由傳統觀光向休閒度假多元發展,建設一批新興文旅項目,實現單一景點向全域旅遊的邁進。

隨著阿廬國家地質公園、黃草洲國家溼地公園、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城子古村、吾者溫泉、瀘西高原足球基地先後對遊客開放,瀘西旅遊業整體上揚。2018年,全縣接待海外遊客2.4萬人次、國內遊客465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8億元。

雲南瀘西:逐夢紅高原 奮鬥新時代

民生事業全面進步

70年破瓶頸、補短板,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瀘西縣先後爭取項目資金5億餘元,縣級整合配套6000餘萬元,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2214公里,實現了自然村通暢率、公路列養率、路政管理覆蓋率、硬化公路綠化率、鄉鎮客運站建成率、建制村客運招呼站建成率、建制村通客車率、建制村通郵率8個100%,形成了縣鄉相聯、村組相通、區域一體、四面環合的現代農村路網。

去年9月,瀘西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躋身全國117個、雲南4個示範縣之一。目前,瀘西至彌勒高速公路一期建成通車,瀘彌二期、瀘石、瀘召、瀘丘高速公路全線推進,對外聯通高速化初步實現。

此外,瀘西縣累計整合項目資金50餘億元,完成中低產田地改造10.43萬畝、高穩產農田建設15.57萬畝,建成核心幹道、主幹道、次幹道總里程191.3公里,新建、擴建中小型水庫、壩塘168件1.8億立方米,全縣水利化程度達66.5%,農村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

70年來強保障、惠民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瀘西縣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建立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就學資助體系,實現義務教育階段貧困戶子女“零輟學”目標。嚴格執行貧困人口參保、“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結算、大病集中救治、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政策,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2019年4月30日,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瀘西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雖已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但瀘西今年還將完成4392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到明年底,全縣各族人民將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邁進小康社會。”莫偉說。(作者:王冰 責編:張玉姝 圖片來源:瀘西縣人民政府新聞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