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無手的軍禮

陸軍 康復治療 雲南 王靜 天安門 雲南網 2019-05-24

原標題:致敬!無手的軍禮!

如今,正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接受康復訓練的“排雷英雄”杜富國,戴上了假肢,還學會了獨立吃飯、寫字、做平板支撐……他渴望著有一天能再回連隊看望戰友們。

2018年10月11日,在一次排雷中,杜富國為了保護戰友,被一枚突然爆炸的加重手榴彈炸成重傷,永遠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你退後、讓我來”是他負傷前留給戰友的最後一句話。杜富國現在怎麼樣?正在康復中的杜富國接受了媒體記者的採訪。

致敬!無手的軍禮

體能恢復到受傷前狀態

在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裡,杜富國正進行康復治療,他已經能在特製的跑步機上跑步了,3000米用時13分多,體能恢復到了受傷前的狀態。

致敬!無手的軍禮

當記者開口講話,他會循著記者的聲音微微側頭,嘴角掛著淺淺的笑。脖子上那一道道癒合不久的傷疤,清晰可見。他不動聲色地將爆炸帶給他的巨大傷痛壓在心底。

離別前合影,杜富國堅持讓人給他換上軍裝。面對鏡頭,他笑著對記者說:“茄子!”

病房成為杜富國的新“戰場

2019年5月4日,重慶西南醫院的康復病房中,杜富國身著軍裝接受媒體採訪。採訪結束時,杜富國下意識地舉起右臂,敬了一個軍禮。

空蕩蕩的袖子,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這個看不見手的軍禮,讓兩米之外的記者領略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他一刻都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軍人。他也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外界,身在病房裡的他,依舊是一名軍人。

致敬!無手的軍禮

△杜富國受傷前與戰友一起向革命烈士行軍禮。

杜富國“無手”的軍禮

(一)

他第一次這樣敬禮,是在被地雷炸傷後的第43天。輸血、胸腹部清創縫合、截肢、雙眼球摘除、植皮……43天的生死搶救,他幸運地活了下來。

那天,時任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政委周文春在病房內為杜富國戴上一等功獎章。倚靠在病床上的杜富國,用力地抬起右臂,敬了一個軍禮。這個下意識的動作,撕扯著他尚未癒合的傷口。疼痛,洶湧襲來。就是這樣一個軍禮,讓在場的每一個人看到了他的堅強。也是從那一刻起,杜富國自己第一次真正意識到,自己成了一名失去了雙臂、雙眼的軍人。

致敬!無手的軍禮

△給杜富國頒發佩戴一等功勳章。

(二)

今年2月,杜富國在父親和妻子的陪伴下來到北京,參加“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這個出生在大山、當兵在大山的年輕人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到心中嚮往已久的北京。

路過天安門,父親小聲對杜富國說:“富國,天安門到了。”杜富國順著父親的聲音,把頭輕輕側向車窗。天安門,他曾想有一天自己要穿著軍裝,在這裡留影。如今,他與天安門只有咫尺之遙,卻無法親眼看看它的宏偉。

為了這趟北京之行,杜富國的父親買了一個新的行李箱,專門用來收納兒子的軍裝。一到賓館,杜富國便催促父親和妻子,趕緊把軍裝掛起來,保持平整。

坐在舞臺後的等候區裡,杜富國腰桿挺得筆直。父親怕他累,時不時用手給他揉揉腰。父親雖然沒當過兵,但他知道兒子有多寶貝身上的這身軍裝。坐在一旁的妻子王靜,手裡一直端著一隻紙杯。紙杯裡的水冒著熱氣,王靜輕輕吹一吹,小心翼翼地遞到丈夫嘴邊:“富國,喝點水,時間還早……”

在即將上場的那一刻,杜富國輕輕地對父親和妻子說:“我的軍裝整齊嗎?再幫我整理一下。”

舞臺燈光漸亮,掌聲,淚水,和著悠揚的小號聲,杜富國在父親和妻子的攙扶下,一步步登上臺階,站在了現場觀眾的面前。

站在這個國家向他致敬的舞臺上,杜富國如鬆挺立。他心中湧動的千言萬語,再次化為一個簡單的動作——用力舉起殘缺的右臂,他向所有人敬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致敬!無手的軍禮

這個特殊的軍禮,成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的經典一幕;這個特殊的軍禮,讓人們都記住了杜富國的名字,知道了在那遙遠的雲南大山中,還有一群和杜富國一樣的年輕士兵正在為了邊疆百姓的安寧,以命相搏。

致敬!無手的軍禮

△據報道,杜富國的戰友們已全部遞交請戰書,即將前往新的地區執行全新的掃雷任務。

(三)

2019年,杜富國從軍的第9個年頭。9年來,軍禮早已成為杜富國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他右手的一種本能。

2019年5月17日,在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杜富國向習近平總書記敬上了他特殊的軍禮。

杜富國以血肉之軀,掩護了戰友,換來一方百姓的安全。他用生命擔當使命,用青春書寫榮光,詮釋了新時代的英雄精神。

讓我們向杜富國敬禮!

向每一位甘於犧牲奉獻的英雄致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