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


"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監管層原定於2019年6月末開放的網貸平臺備案試點,正如先前市場預期,再度延期。不僅如此,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雖然,陸金所旗下陸金服迴應稱,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監管層原定於2019年6月末開放的網貸平臺備案試點,正如先前市場預期,再度延期。不僅如此,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雖然,陸金所旗下陸金服迴應稱,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但這幾件事件在各大自媒體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幾乎一直唱空P2P行業。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陸金所事件解讀

上市羈絆

i)從客戶角度看

2018年末,陸金所控股活躍投資用戶超過1100萬,而陸金服累計出借人數僅為84萬,佔比7.6%。從佔比看,有一定分量。但歸根結底,退出網貸,只是資金端從C端出借人轉向機構資金,資產端的146萬借款人(2019年6月末數據)不受影響,千億規模也不受影響,受影響的只是65萬有餘額的出借人(2019年6月末數據)。

而這65萬出借人,不投網貸,還可投陸金所其他資管產品,未必都會流失。截止2019年6月,陸金服累計人均出借金額37.64萬元,已經高於很多私募產品的起購門檻,轉化難度並不大。

ii)從資金角度看

2018年,陸金服全年實現營收30億元,實現淨利潤0.11億元,在平安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板塊佔比0.14%,在集團層面佔比僅為萬分之0.9,低到可忽略不計。

iii)從逾期率數據看

2019年6月末,陸金服項目逾期率3.6%,金額逾期率0.21%,逐月遞增,會進一步削弱其營收貢獻。

"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監管層原定於2019年6月末開放的網貸平臺備案試點,正如先前市場預期,再度延期。不僅如此,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雖然,陸金所旗下陸金服迴應稱,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但這幾件事件在各大自媒體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幾乎一直唱空P2P行業。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陸金所事件解讀

上市羈絆

i)從客戶角度看

2018年末,陸金所控股活躍投資用戶超過1100萬,而陸金服累計出借人數僅為84萬,佔比7.6%。從佔比看,有一定分量。但歸根結底,退出網貸,只是資金端從C端出借人轉向機構資金,資產端的146萬借款人(2019年6月末數據)不受影響,千億規模也不受影響,受影響的只是65萬有餘額的出借人(2019年6月末數據)。

而這65萬出借人,不投網貸,還可投陸金所其他資管產品,未必都會流失。截止2019年6月,陸金服累計人均出借金額37.64萬元,已經高於很多私募產品的起購門檻,轉化難度並不大。

ii)從資金角度看

2018年,陸金服全年實現營收30億元,實現淨利潤0.11億元,在平安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板塊佔比0.14%,在集團層面佔比僅為萬分之0.9,低到可忽略不計。

iii)從逾期率數據看

2019年6月末,陸金服項目逾期率3.6%,金額逾期率0.21%,逐月遞增,會進一步削弱其營收貢獻。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陸金所原計劃於2018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由於其核心業務為國內P2P,而政府對於P2P行業的備案制度遲遲沒有落地執行,延緩了陸金所的上市計劃,並嚴重影響其投資股東的利益,因此可決定退出P2P業務。所以網貸版塊對於陸金所而言,用戶佔比低、利潤薄、戰略價值不大(說白了就是內部貢獻小),退出網貸,於陸金所控股的戰略價值並無實質影響。

看似“退出”P2P,實則“進軍”消費金融

根據陸金所內部消息,目前其正在努力獲取消費金融牌照,未來其P2P業務將被合併進消費金融部門。此舉可以幫助陸金所重啟上市計劃,同時,並未放棄小額消費貸,只是目前規避了政策不確定性較大的P2P通道,這也是目前業內絕大部分公司在採取的轉型策略,從側面也印證了小額信用貸的穩健和高利潤的模式。任何產品賣的都不是通道,而是底層資產的優質性。

放棄P2P業務和關注消費金融,並不是陸金所避重就輕,而是選擇了一條更難的也更具前景的領域。這主要是因為監管層對持牌消金機構的資質要求非常高,這點從國內已拿到消費金融牌照的24家機構的在冊信息裡就能看出端倪:

"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監管層原定於2019年6月末開放的網貸平臺備案試點,正如先前市場預期,再度延期。不僅如此,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雖然,陸金所旗下陸金服迴應稱,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但這幾件事件在各大自媒體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幾乎一直唱空P2P行業。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陸金所事件解讀

上市羈絆

i)從客戶角度看

2018年末,陸金所控股活躍投資用戶超過1100萬,而陸金服累計出借人數僅為84萬,佔比7.6%。從佔比看,有一定分量。但歸根結底,退出網貸,只是資金端從C端出借人轉向機構資金,資產端的146萬借款人(2019年6月末數據)不受影響,千億規模也不受影響,受影響的只是65萬有餘額的出借人(2019年6月末數據)。

而這65萬出借人,不投網貸,還可投陸金所其他資管產品,未必都會流失。截止2019年6月,陸金服累計人均出借金額37.64萬元,已經高於很多私募產品的起購門檻,轉化難度並不大。

ii)從資金角度看

2018年,陸金服全年實現營收30億元,實現淨利潤0.11億元,在平安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板塊佔比0.14%,在集團層面佔比僅為萬分之0.9,低到可忽略不計。

iii)從逾期率數據看

2019年6月末,陸金服項目逾期率3.6%,金額逾期率0.21%,逐月遞增,會進一步削弱其營收貢獻。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陸金所原計劃於2018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由於其核心業務為國內P2P,而政府對於P2P行業的備案制度遲遲沒有落地執行,延緩了陸金所的上市計劃,並嚴重影響其投資股東的利益,因此可決定退出P2P業務。所以網貸版塊對於陸金所而言,用戶佔比低、利潤薄、戰略價值不大(說白了就是內部貢獻小),退出網貸,於陸金所控股的戰略價值並無實質影響。

看似“退出”P2P,實則“進軍”消費金融

根據陸金所內部消息,目前其正在努力獲取消費金融牌照,未來其P2P業務將被合併進消費金融部門。此舉可以幫助陸金所重啟上市計劃,同時,並未放棄小額消費貸,只是目前規避了政策不確定性較大的P2P通道,這也是目前業內絕大部分公司在採取的轉型策略,從側面也印證了小額信用貸的穩健和高利潤的模式。任何產品賣的都不是通道,而是底層資產的優質性。

放棄P2P業務和關注消費金融,並不是陸金所避重就輕,而是選擇了一條更難的也更具前景的領域。這主要是因為監管層對持牌消金機構的資質要求非常高,這點從國內已拿到消費金融牌照的24家機構的在冊信息裡就能看出端倪: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我們不難發現,24家消費金融公司有這麼幾個顯著特徵:

1.消金公司的股東多數是“金主”,這些金主要麼是商業銀行,要麼是實力雄厚的國企;

2.消金公司的註冊資本都不會太低,最低也有3個億;

3.消金公司大多都能實現盈利,而且盈利可觀。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主要出資人、資本金、槓桿率等維度門檻分析,P2P網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差的真不是一支半截!

"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監管層原定於2019年6月末開放的網貸平臺備案試點,正如先前市場預期,再度延期。不僅如此,7月18日,據路透社報道,中國最大在線財富管理平臺之一的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雖然,陸金所旗下陸金服迴應稱,網貸業務正常運營,存量產品與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但這幾件事件在各大自媒體上引發了不小的波瀾——幾乎一直唱空P2P行業。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陸金所事件解讀

上市羈絆

i)從客戶角度看

2018年末,陸金所控股活躍投資用戶超過1100萬,而陸金服累計出借人數僅為84萬,佔比7.6%。從佔比看,有一定分量。但歸根結底,退出網貸,只是資金端從C端出借人轉向機構資金,資產端的146萬借款人(2019年6月末數據)不受影響,千億規模也不受影響,受影響的只是65萬有餘額的出借人(2019年6月末數據)。

而這65萬出借人,不投網貸,還可投陸金所其他資管產品,未必都會流失。截止2019年6月,陸金服累計人均出借金額37.64萬元,已經高於很多私募產品的起購門檻,轉化難度並不大。

ii)從資金角度看

2018年,陸金服全年實現營收30億元,實現淨利潤0.11億元,在平安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板塊佔比0.14%,在集團層面佔比僅為萬分之0.9,低到可忽略不計。

iii)從逾期率數據看

2019年6月末,陸金服項目逾期率3.6%,金額逾期率0.21%,逐月遞增,會進一步削弱其營收貢獻。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陸金所原計劃於2018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由於其核心業務為國內P2P,而政府對於P2P行業的備案制度遲遲沒有落地執行,延緩了陸金所的上市計劃,並嚴重影響其投資股東的利益,因此可決定退出P2P業務。所以網貸版塊對於陸金所而言,用戶佔比低、利潤薄、戰略價值不大(說白了就是內部貢獻小),退出網貸,於陸金所控股的戰略價值並無實質影響。

看似“退出”P2P,實則“進軍”消費金融

根據陸金所內部消息,目前其正在努力獲取消費金融牌照,未來其P2P業務將被合併進消費金融部門。此舉可以幫助陸金所重啟上市計劃,同時,並未放棄小額消費貸,只是目前規避了政策不確定性較大的P2P通道,這也是目前業內絕大部分公司在採取的轉型策略,從側面也印證了小額信用貸的穩健和高利潤的模式。任何產品賣的都不是通道,而是底層資產的優質性。

放棄P2P業務和關注消費金融,並不是陸金所避重就輕,而是選擇了一條更難的也更具前景的領域。這主要是因為監管層對持牌消金機構的資質要求非常高,這點從國內已拿到消費金融牌照的24家機構的在冊信息裡就能看出端倪: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我們不難發現,24家消費金融公司有這麼幾個顯著特徵:

1.消金公司的股東多數是“金主”,這些金主要麼是商業銀行,要麼是實力雄厚的國企;

2.消金公司的註冊資本都不會太低,最低也有3個億;

3.消金公司大多都能實現盈利,而且盈利可觀。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從主要出資人、資本金、槓桿率等維度門檻分析,P2P網貸和消費金融公司差的真不是一支半截!

陸金所未退場,只是換個玩法;網貸備案繼續,行業仍有未來

​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廣闊

從經濟發展角度上來說,當前社會消費品零售在GDP中的佔比不低,同時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相較於消費信貸模式比較成熟的美國,我國當前消費金融槓桿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市場遠遠沒有飽和,消費金融恰逢其時,而目前已經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盈利非常可觀,這或許是中國平安劍指消費金融的初衷。

事實上,消費金融的重點在三個,一個是資金,一個是技術,一個是消費場景。作為世界排名靠前的金融控股集團,中國平安自然不缺資金;平安最近幾年孕育了諸多科技獨角獸企業,是金融科技方面的翹楚,技術方面更是優勢可觀;而中國平安旗下龐大的生態體系,眾多的獨角獸企業更是創造消費場景的能手。

所以,有了消費金融牌照的陸金所,能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在平安集團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戰略下,不排除孕育出新的商業模式,對陸金所、對整個平安集團而言也就蘊藏新的價值。

監管層態度及行業走向

7月初,兩小組召開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座談會,首提“監管試點”,“監管試點”的表述:

一方面肯定了未來一段時間將持續加強對網貸行業的監管,監管方式包括動態監測和穿透式監管。同時,未來也將部分P2P網貸平臺納入試點,不會出現所有網貸平臺全部退出即“一刀切”的狀況

另一方面,備案更像一張合格證,是受認可的牌照;試點則更像監管沙盒裡運行的實驗,隨時可被收回。誠然,試點不像備案讓人踏實,但試點的終點依舊是備案。於機構個體,或許有不確定性——試點之後未必能備案;於行業,則沒有不確定性——總會有通過備案的機構。未提“備案”時間點,以防後續因市場情況複雜而再次延期傷害市場。同時要求合規檢查進度較快的地區開啟“回頭看”,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行業繼續參照175號文“精準拆彈”的措辭以退出為主。

筆者認為:

陸金所退出P2P一事,只是企業自身戰略定位的變化,並不代表行業層面的整體風向標!各大自媒體不應就此過度解讀。作為投資者,也不必過度憂慮。頭部平臺的主動退出,不會影響資金安全。此外,在強監管的環境下,無論行業前景如何,出借人資金安全保障都是優先級最高的工作。

就現階段來看,備案試點與平臺清退交叉重疊、互相影響,備案試點名單的推出會加速市場分化,如引發出借人資金搬家等,對不在名單上的平臺帶來較大經營壓力。穩妥起見,名單不著急出,平臺有序清退才是第一順位工作,當多數不合格平臺平穩退出後,網貸備案試點自然水到渠成,但可以想象最終獲得備案的平臺數量不可能多。而只要備案還在,行業就有未來。

本文系【財經問投】原創,特此聲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