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

蔡徐坤的北京演唱會上氣氛熱烈,以95後女生為主體的粉絲團們高呼:崽崽。

《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

耗資3.6億打造的號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又一部“硬科幻”鉅作的《上海堡壘》卻迎來了票房口碑雙撲街,豆蔻評分跌至3.6,預計總票房在2億上下,收回成本已然無望。

魔改原著有未創造出真正精彩的情節架構得罪了原著黨,號稱“硬科幻”又沒有拿的出手的腦洞又傷了科幻迷的心,《上海堡壘》這次輸的倒也不冤。

"

蔡徐坤的北京演唱會上氣氛熱烈,以95後女生為主體的粉絲團們高呼:崽崽。

《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

耗資3.6億打造的號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又一部“硬科幻”鉅作的《上海堡壘》卻迎來了票房口碑雙撲街,豆蔻評分跌至3.6,預計總票房在2億上下,收回成本已然無望。

魔改原著有未創造出真正精彩的情節架構得罪了原著黨,號稱“硬科幻”又沒有拿的出手的腦洞又傷了科幻迷的心,《上海堡壘》這次輸的倒也不冤。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但是,有一個群體的缺失確實讓人感到意外,鹿晗那號稱6000萬的粉絲,在導演組的預想中本應該是票房的有利保障,可結果卻是這些人除了在上映首日貢獻出了一些還算勉強可以的票房,在之後幾日就宛如消失了一般。

誠然,互聯網粉絲數量造假現象嚴重,但這些粉絲中仍然有相當一部人是“活人”,他們應該是親手點擊對鹿晗的關注,鹿晗對於這部分人應該是有相當的票房號召力的,但真實情況卻與預想大相徑庭,要理解這一現象,我們或許要仔細研究一下使鹿晗們火起來的“男色經濟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粉絲的概念或許要被重新定義和理解了。

“男色經濟”時代

毫無疑問,相貌姣好的小鮮肉男生在這個時代很受廣大女性喜愛,這群演技拙劣,更不可能有什麼思想的“鮮肉”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引起粉絲(女性為主)的追捧和熱議,無論服不服氣,這些人的確佔據著流量的中心地帶。互聯網的時代,流量就是真金白銀,這些小鮮肉賺的盆滿缽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

蔡徐坤的北京演唱會上氣氛熱烈,以95後女生為主體的粉絲團們高呼:崽崽。

《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

耗資3.6億打造的號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又一部“硬科幻”鉅作的《上海堡壘》卻迎來了票房口碑雙撲街,豆蔻評分跌至3.6,預計總票房在2億上下,收回成本已然無望。

魔改原著有未創造出真正精彩的情節架構得罪了原著黨,號稱“硬科幻”又沒有拿的出手的腦洞又傷了科幻迷的心,《上海堡壘》這次輸的倒也不冤。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但是,有一個群體的缺失確實讓人感到意外,鹿晗那號稱6000萬的粉絲,在導演組的預想中本應該是票房的有利保障,可結果卻是這些人除了在上映首日貢獻出了一些還算勉強可以的票房,在之後幾日就宛如消失了一般。

誠然,互聯網粉絲數量造假現象嚴重,但這些粉絲中仍然有相當一部人是“活人”,他們應該是親手點擊對鹿晗的關注,鹿晗對於這部分人應該是有相當的票房號召力的,但真實情況卻與預想大相徑庭,要理解這一現象,我們或許要仔細研究一下使鹿晗們火起來的“男色經濟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粉絲的概念或許要被重新定義和理解了。

“男色經濟”時代

毫無疑問,相貌姣好的小鮮肉男生在這個時代很受廣大女性喜愛,這群演技拙劣,更不可能有什麼思想的“鮮肉”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引起粉絲(女性為主)的追捧和熱議,無論服不服氣,這些人的確佔據著流量的中心地帶。互聯網的時代,流量就是真金白銀,這些小鮮肉賺的盆滿缽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嚴格的說,“男色經濟”的崛起源於女性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隨著女性的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她們的消費行為對於經濟的影響亦不斷變大。大多數消費行為說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感官需求,而在社會生活節奏增快,人們更傾向於讓自己的感官得到快速的滿足,而長相精緻的小鮮肉們的確可以快速帶來這種滿足。“鮮肉時代”由此到來。

但如果我們去分析一下女性的經濟地位崛起的背後動因,我們似乎又可以洞見今天一顰一笑皆可調動萬千流量的小鮮肉們所面臨的危機。

女性崛起

千百年來,男性地位顯著高於女性究其原因還是在現代社會到來前,創造財富依舊需要依靠大量的體力勞動,而在體力方面佔據者優勢的男性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物質的主要生產者和佔有者,而女性由於體力上的先天劣勢,在社會地位上也難以與男性比肩。但在現代社會,腦力勞動的比重遠遠大於體力勞動,而在腦力勞動上女性較男性沒有明顯的劣勢,女性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濟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強,這是全世界都在出現的現象。

但如果把視線集中在中國,我們會發現女性經濟實力和話語權快速提高與一個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教育。中國的年輕人中,男性多於女性,但大學錄取人數,男女幾乎持平,研究生錄取人數,女生竟高於男生,究其原因,則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考試製度對於女生相對有利,女性對於單一、重複事物的耐受程度天生要高於男性,而這一特點決定了女生更加容易在當前考試製度中取得好成績,並進一步獲得更好的教育,而獲得更好教育的女性們也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並將其轉化為財富,可以說,藉助教育的優勢,中國女性崛起的速度要比世界其它國家更快些。

"

蔡徐坤的北京演唱會上氣氛熱烈,以95後女生為主體的粉絲團們高呼:崽崽。

《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

耗資3.6億打造的號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又一部“硬科幻”鉅作的《上海堡壘》卻迎來了票房口碑雙撲街,豆蔻評分跌至3.6,預計總票房在2億上下,收回成本已然無望。

魔改原著有未創造出真正精彩的情節架構得罪了原著黨,號稱“硬科幻”又沒有拿的出手的腦洞又傷了科幻迷的心,《上海堡壘》這次輸的倒也不冤。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但是,有一個群體的缺失確實讓人感到意外,鹿晗那號稱6000萬的粉絲,在導演組的預想中本應該是票房的有利保障,可結果卻是這些人除了在上映首日貢獻出了一些還算勉強可以的票房,在之後幾日就宛如消失了一般。

誠然,互聯網粉絲數量造假現象嚴重,但這些粉絲中仍然有相當一部人是“活人”,他們應該是親手點擊對鹿晗的關注,鹿晗對於這部分人應該是有相當的票房號召力的,但真實情況卻與預想大相徑庭,要理解這一現象,我們或許要仔細研究一下使鹿晗們火起來的“男色經濟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粉絲的概念或許要被重新定義和理解了。

“男色經濟”時代

毫無疑問,相貌姣好的小鮮肉男生在這個時代很受廣大女性喜愛,這群演技拙劣,更不可能有什麼思想的“鮮肉”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引起粉絲(女性為主)的追捧和熱議,無論服不服氣,這些人的確佔據著流量的中心地帶。互聯網的時代,流量就是真金白銀,這些小鮮肉賺的盆滿缽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嚴格的說,“男色經濟”的崛起源於女性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隨著女性的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她們的消費行為對於經濟的影響亦不斷變大。大多數消費行為說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感官需求,而在社會生活節奏增快,人們更傾向於讓自己的感官得到快速的滿足,而長相精緻的小鮮肉們的確可以快速帶來這種滿足。“鮮肉時代”由此到來。

但如果我們去分析一下女性的經濟地位崛起的背後動因,我們似乎又可以洞見今天一顰一笑皆可調動萬千流量的小鮮肉們所面臨的危機。

女性崛起

千百年來,男性地位顯著高於女性究其原因還是在現代社會到來前,創造財富依舊需要依靠大量的體力勞動,而在體力方面佔據者優勢的男性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物質的主要生產者和佔有者,而女性由於體力上的先天劣勢,在社會地位上也難以與男性比肩。但在現代社會,腦力勞動的比重遠遠大於體力勞動,而在腦力勞動上女性較男性沒有明顯的劣勢,女性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濟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強,這是全世界都在出現的現象。

但如果把視線集中在中國,我們會發現女性經濟實力和話語權快速提高與一個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教育。中國的年輕人中,男性多於女性,但大學錄取人數,男女幾乎持平,研究生錄取人數,女生竟高於男生,究其原因,則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考試製度對於女生相對有利,女性對於單一、重複事物的耐受程度天生要高於男性,而這一特點決定了女生更加容易在當前考試製度中取得好成績,並進一步獲得更好的教育,而獲得更好教育的女性們也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並將其轉化為財富,可以說,藉助教育的優勢,中國女性崛起的速度要比世界其它國家更快些。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掌握了大量資源和財富的女性們開始尋求自己需求的滿足,小鮮肉以其精緻的形象刺激著這些大量女性的視覺神經,但是,對於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著不錯的經濟狀況的女性來說,這種刺激能夠持續多久呢?

重新定義粉絲

鹿晗,這個號稱有6000萬粉絲的頂級流量鮮肉,對《上海堡壘》的票房號召力卻如此之差,願意掏錢去看這部電影的粉絲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一張電影票不過幾十元,粉絲們都不肯出,這種“薄情”的背後預示著“粉絲”這一名詞需要被重新定義。粉絲會無條件支持偶像的時代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偶像與粉絲,正在從一種“強相互關係”轉變為“弱相互關係”。

“粉絲”們變得“薄情”也是移動互聯網經濟下的必然結果,移動互聯網使聯繫的建立變得容易,但卻使關係變得疏遠,換句話說,一個人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與很多人建立聯繫,但這卻是與當個人之間的關係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種信息和聯繫的充分供應使得我們的社會正在從“熟人社會”走向“生人社會”,而偶像與粉絲的關係亦是如此,以前,粉絲們也許會表現出對於偶像“整個人”的崇拜,而如今,粉絲們所追求的可能只是偶像的某一個點,剝離了這個點,偶像的其他,與粉絲無關。

"

蔡徐坤的北京演唱會上氣氛熱烈,以95後女生為主體的粉絲團們高呼:崽崽。

《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

耗資3.6億打造的號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又一部“硬科幻”鉅作的《上海堡壘》卻迎來了票房口碑雙撲街,豆蔻評分跌至3.6,預計總票房在2億上下,收回成本已然無望。

魔改原著有未創造出真正精彩的情節架構得罪了原著黨,號稱“硬科幻”又沒有拿的出手的腦洞又傷了科幻迷的心,《上海堡壘》這次輸的倒也不冤。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但是,有一個群體的缺失確實讓人感到意外,鹿晗那號稱6000萬的粉絲,在導演組的預想中本應該是票房的有利保障,可結果卻是這些人除了在上映首日貢獻出了一些還算勉強可以的票房,在之後幾日就宛如消失了一般。

誠然,互聯網粉絲數量造假現象嚴重,但這些粉絲中仍然有相當一部人是“活人”,他們應該是親手點擊對鹿晗的關注,鹿晗對於這部分人應該是有相當的票房號召力的,但真實情況卻與預想大相徑庭,要理解這一現象,我們或許要仔細研究一下使鹿晗們火起來的“男色經濟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粉絲的概念或許要被重新定義和理解了。

“男色經濟”時代

毫無疑問,相貌姣好的小鮮肉男生在這個時代很受廣大女性喜愛,這群演技拙劣,更不可能有什麼思想的“鮮肉”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引起粉絲(女性為主)的追捧和熱議,無論服不服氣,這些人的確佔據著流量的中心地帶。互聯網的時代,流量就是真金白銀,這些小鮮肉賺的盆滿缽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嚴格的說,“男色經濟”的崛起源於女性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隨著女性的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她們的消費行為對於經濟的影響亦不斷變大。大多數消費行為說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感官需求,而在社會生活節奏增快,人們更傾向於讓自己的感官得到快速的滿足,而長相精緻的小鮮肉們的確可以快速帶來這種滿足。“鮮肉時代”由此到來。

但如果我們去分析一下女性的經濟地位崛起的背後動因,我們似乎又可以洞見今天一顰一笑皆可調動萬千流量的小鮮肉們所面臨的危機。

女性崛起

千百年來,男性地位顯著高於女性究其原因還是在現代社會到來前,創造財富依舊需要依靠大量的體力勞動,而在體力方面佔據者優勢的男性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物質的主要生產者和佔有者,而女性由於體力上的先天劣勢,在社會地位上也難以與男性比肩。但在現代社會,腦力勞動的比重遠遠大於體力勞動,而在腦力勞動上女性較男性沒有明顯的劣勢,女性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濟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強,這是全世界都在出現的現象。

但如果把視線集中在中國,我們會發現女性經濟實力和話語權快速提高與一個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教育。中國的年輕人中,男性多於女性,但大學錄取人數,男女幾乎持平,研究生錄取人數,女生竟高於男生,究其原因,則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考試製度對於女生相對有利,女性對於單一、重複事物的耐受程度天生要高於男性,而這一特點決定了女生更加容易在當前考試製度中取得好成績,並進一步獲得更好的教育,而獲得更好教育的女性們也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並將其轉化為財富,可以說,藉助教育的優勢,中國女性崛起的速度要比世界其它國家更快些。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掌握了大量資源和財富的女性們開始尋求自己需求的滿足,小鮮肉以其精緻的形象刺激著這些大量女性的視覺神經,但是,對於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著不錯的經濟狀況的女性來說,這種刺激能夠持續多久呢?

重新定義粉絲

鹿晗,這個號稱有6000萬粉絲的頂級流量鮮肉,對《上海堡壘》的票房號召力卻如此之差,願意掏錢去看這部電影的粉絲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一張電影票不過幾十元,粉絲們都不肯出,這種“薄情”的背後預示著“粉絲”這一名詞需要被重新定義。粉絲會無條件支持偶像的時代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偶像與粉絲,正在從一種“強相互關係”轉變為“弱相互關係”。

“粉絲”們變得“薄情”也是移動互聯網經濟下的必然結果,移動互聯網使聯繫的建立變得容易,但卻使關係變得疏遠,換句話說,一個人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與很多人建立聯繫,但這卻是與當個人之間的關係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種信息和聯繫的充分供應使得我們的社會正在從“熟人社會”走向“生人社會”,而偶像與粉絲的關係亦是如此,以前,粉絲們也許會表現出對於偶像“整個人”的崇拜,而如今,粉絲們所追求的可能只是偶像的某一個點,剝離了這個點,偶像的其他,與粉絲無關。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拋開數據造假的問題不談,鹿晗之於他的“粉絲”們真的有想象中那麼重要嗎?並不是!所謂“粉絲”們,可能因為鹿晗的某一行為恰好能夠滿足她們的某些需求,於是動動鼠標點擊關注,這個關注背後承載了很多東西嗎?並沒有!點擊關注的人們可能只是因為鹿晗精緻的外表衝擊了她們的視覺神經而讓他們感覺“很帥”,並帶給她們片刻的愉悅,愉悅過後,一切照舊,大部分所謂粉絲與鹿晗間的聯繫並不會因為點擊關注而變得不一樣。

經濟的發展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副產品,就是個人意識的覺醒,而中國女性的個人意識也隨著其經濟地位的快速提高而不斷增強,在過去,粉絲們似乎心甘情願的成為偶像們的“附屬品”,但在現在,粉絲們的心態正在發生變化,正如蔡徐坤的粉絲們稱之為“崽崽”一樣,在粉絲們心中,自己已經變成了主體,而與偶像們的關係則更像一種交易,偶像以某種方式滿足粉絲們的需求,而當粉絲們認為自己的需求被滿足後,會打開自己的錢包,為偶像提供流量和財富。粉絲們追逐的已經不再是偶像本身。

在這個“交易型社會”中,精緻的外表是小鮮肉們的放於天平上的籌碼,而且,在某些時候,這些籌碼還真的可以撬動大的收益,但直覺告訴我們,所有快速實現的都不能持續太久,隨著“小鮮肉”們被以流水線式的生產並推向市場,單個小鮮肉佔領流量中心的時間會變得原來越短,鹿晗流量之王的位置被蔡徐坤如此輕易的取代,不知何時,又會有其他人以相同的方式取代蔡徐坤。

"

蔡徐坤的北京演唱會上氣氛熱烈,以95後女生為主體的粉絲團們高呼:崽崽。

《上海堡壘》票房口碑雙“撲街”

耗資3.6億打造的號稱《流浪地球》之後,中國又一部“硬科幻”鉅作的《上海堡壘》卻迎來了票房口碑雙撲街,豆蔻評分跌至3.6,預計總票房在2億上下,收回成本已然無望。

魔改原著有未創造出真正精彩的情節架構得罪了原著黨,號稱“硬科幻”又沒有拿的出手的腦洞又傷了科幻迷的心,《上海堡壘》這次輸的倒也不冤。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但是,有一個群體的缺失確實讓人感到意外,鹿晗那號稱6000萬的粉絲,在導演組的預想中本應該是票房的有利保障,可結果卻是這些人除了在上映首日貢獻出了一些還算勉強可以的票房,在之後幾日就宛如消失了一般。

誠然,互聯網粉絲數量造假現象嚴重,但這些粉絲中仍然有相當一部人是“活人”,他們應該是親手點擊對鹿晗的關注,鹿晗對於這部分人應該是有相當的票房號召力的,但真實情況卻與預想大相徑庭,要理解這一現象,我們或許要仔細研究一下使鹿晗們火起來的“男色經濟時代”,而這個時代的粉絲的概念或許要被重新定義和理解了。

“男色經濟”時代

毫無疑問,相貌姣好的小鮮肉男生在這個時代很受廣大女性喜愛,這群演技拙劣,更不可能有什麼思想的“鮮肉”們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都能引起粉絲(女性為主)的追捧和熱議,無論服不服氣,這些人的確佔據著流量的中心地帶。互聯網的時代,流量就是真金白銀,這些小鮮肉賺的盆滿缽滿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嚴格的說,“男色經濟”的崛起源於女性經濟實力的增強,而隨著女性的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她們的消費行為對於經濟的影響亦不斷變大。大多數消費行為說到底都是為了滿足人的某種感官需求,而在社會生活節奏增快,人們更傾向於讓自己的感官得到快速的滿足,而長相精緻的小鮮肉們的確可以快速帶來這種滿足。“鮮肉時代”由此到來。

但如果我們去分析一下女性的經濟地位崛起的背後動因,我們似乎又可以洞見今天一顰一笑皆可調動萬千流量的小鮮肉們所面臨的危機。

女性崛起

千百年來,男性地位顯著高於女性究其原因還是在現代社會到來前,創造財富依舊需要依靠大量的體力勞動,而在體力方面佔據者優勢的男性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物質的主要生產者和佔有者,而女性由於體力上的先天劣勢,在社會地位上也難以與男性比肩。但在現代社會,腦力勞動的比重遠遠大於體力勞動,而在腦力勞動上女性較男性沒有明顯的劣勢,女性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經濟話語權也在不斷增強,這是全世界都在出現的現象。

但如果把視線集中在中國,我們會發現女性經濟實力和話語權快速提高與一個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教育。中國的年輕人中,男性多於女性,但大學錄取人數,男女幾乎持平,研究生錄取人數,女生竟高於男生,究其原因,則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考試製度對於女生相對有利,女性對於單一、重複事物的耐受程度天生要高於男性,而這一特點決定了女生更加容易在當前考試製度中取得好成績,並進一步獲得更好的教育,而獲得更好教育的女性們也更有可能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並將其轉化為財富,可以說,藉助教育的優勢,中國女性崛起的速度要比世界其它國家更快些。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掌握了大量資源和財富的女性們開始尋求自己需求的滿足,小鮮肉以其精緻的形象刺激著這些大量女性的視覺神經,但是,對於這些接受過高等教育,有著不錯的經濟狀況的女性來說,這種刺激能夠持續多久呢?

重新定義粉絲

鹿晗,這個號稱有6000萬粉絲的頂級流量鮮肉,對《上海堡壘》的票房號召力卻如此之差,願意掏錢去看這部電影的粉絲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一張電影票不過幾十元,粉絲們都不肯出,這種“薄情”的背後預示著“粉絲”這一名詞需要被重新定義。粉絲會無條件支持偶像的時代可能已經成為過去,偶像與粉絲,正在從一種“強相互關係”轉變為“弱相互關係”。

“粉絲”們變得“薄情”也是移動互聯網經濟下的必然結果,移動互聯網使聯繫的建立變得容易,但卻使關係變得疏遠,換句話說,一個人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與很多人建立聯繫,但這卻是與當個人之間的關係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種信息和聯繫的充分供應使得我們的社會正在從“熟人社會”走向“生人社會”,而偶像與粉絲的關係亦是如此,以前,粉絲們也許會表現出對於偶像“整個人”的崇拜,而如今,粉絲們所追求的可能只是偶像的某一個點,剝離了這個點,偶像的其他,與粉絲無關。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拋開數據造假的問題不談,鹿晗之於他的“粉絲”們真的有想象中那麼重要嗎?並不是!所謂“粉絲”們,可能因為鹿晗的某一行為恰好能夠滿足她們的某些需求,於是動動鼠標點擊關注,這個關注背後承載了很多東西嗎?並沒有!點擊關注的人們可能只是因為鹿晗精緻的外表衝擊了她們的視覺神經而讓他們感覺“很帥”,並帶給她們片刻的愉悅,愉悅過後,一切照舊,大部分所謂粉絲與鹿晗間的聯繫並不會因為點擊關注而變得不一樣。

經濟的發展還會帶來另外一個副產品,就是個人意識的覺醒,而中國女性的個人意識也隨著其經濟地位的快速提高而不斷增強,在過去,粉絲們似乎心甘情願的成為偶像們的“附屬品”,但在現在,粉絲們的心態正在發生變化,正如蔡徐坤的粉絲們稱之為“崽崽”一樣,在粉絲們心中,自己已經變成了主體,而與偶像們的關係則更像一種交易,偶像以某種方式滿足粉絲們的需求,而當粉絲們認為自己的需求被滿足後,會打開自己的錢包,為偶像提供流量和財富。粉絲們追逐的已經不再是偶像本身。

在這個“交易型社會”中,精緻的外表是小鮮肉們的放於天平上的籌碼,而且,在某些時候,這些籌碼還真的可以撬動大的收益,但直覺告訴我們,所有快速實現的都不能持續太久,隨著“小鮮肉”們被以流水線式的生產並推向市場,單個小鮮肉佔領流量中心的時間會變得原來越短,鹿晗流量之王的位置被蔡徐坤如此輕易的取代,不知何時,又會有其他人以相同的方式取代蔡徐坤。

《上海堡壘》票房失利,男色經濟時代,粉絲的概念也許要重新定義

馬克思曾說過:“所有堅不可摧的都將粉碎,所有神聖的東西都將被玷汙”。時間在以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把一切確定變為不確定,儘管如此,厚重和神聖的東西在時間的長河中往往能走的更遠。可笑的是《上海堡壘》製作團隊把對於票房的保障寄託於那種建立於鹿晗的外表之上,這種保障註定失敗,因為它所寄託的東西即不厚重,也不神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