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知產:我們已經有龍芯、海思麒麟了,為何芯片還需大量進口?

龍芯 投資 經濟 基金 掘金知識產權 2017-04-30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國芯片進口的花費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原油,過去十年,累計耗資高達1.8萬億美元。即便按照較低的匯率折算,也已經遠超10萬億元人民幣。

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這個概念,證明中國對於進口芯片的依賴程度特別高。

芯片是一個國家的“工業糧食”,可以說,掌握芯片,就是掌握了核心科技!“芯片”的水平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但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我國“芯片”自主研發依舊道阻且長。

正是通過這樣一顆小小的芯片,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外廠商牢牢掐住中國很多國際性大企業的喉嚨,讓過多的利潤流向掌握“芯片”核心科技的外國公司。

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從現有數據情況來看,在我過手機行業,只有其中不到3%的手機芯片是國產的。難道是中國廠商“交不起”專利費嗎?背後的真相可並非這樣簡單。

掘金知產:我們已經有龍芯、海思麒麟了,為何芯片還需大量進口?

那麼,中國緣何難造出好的“芯”呢?即使是造出來也只佔很少的市場份額呢?

一、最為主要的一點就是:我國的起步較晚,與國外一開始差距就特別大,難以追趕上。

我們先來看一下國外企業的發展歷程:英特爾成立於1968年,AMD成立於1969年,都有多年的產品研發歷史。經過多年發展,他們的產品早已在市場上形成穩定的供應鏈,後來者要進入就變得異常艱難。這個行業的先來者好不容易解決了很多問題之後,都會在這個問題上申請很多專利,後來者要麼付專利費,要麼想出新的解決辦法,這樣加大了後來者追趕的難度。所以說,不論是“芯片”還是其他行業專利,要越早申請越有利於行業的發展。

二、芯費用昂貴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為追趕而付出的昂貴費用。芯片生產研發週期長、投入大、回本見效慢,不如短平快的行業更受市場青睞。基礎不好、沒有技術優勢、研發週期太長的芯片並非投資者的首選。

而相比而言,進口芯片技術成熟產業鏈完整,比起從頭來過,買來現成的芯片顯然更加經濟划算。

那麼,我國芯片的發展現狀如何呢?不是已經研製出“龍芯”還有華為的“海思麒麟”芯片嗎?但是它們對於巨大的中國市場而言,產能問題以及技術水平、先進程度都是值得考量的。

即便如此,加大對國產芯片的重視仍然十分必要。而目前中國的芯片產業卻面臨著尷尬的困局。

一擁而上卻後勁不足

2014年6月,國務院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要設立國家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同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中國芯片產業出現建廠熱潮。

掘金知產:我們已經有龍芯、海思麒麟了,為何芯片還需大量進口?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消息,2017年,中國市場將會建成的芯片工廠數量為14家。到2018年,中國半導體行業設備投資將超過1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產設備投資國。

聲勢浩大,但中國的芯片產業卻後勁不足,陷入了騙經費的怪圈之中。並沒有製造出領先國際水平甚至是於國際水平相當的芯片來。

寫在最後:

技術、市場、需求這三點或許是最值得現在的國內芯片企業所關注的

目前,中國巨大的芯片進口以及嚴重依賴外國先進技術這樣的困境,將中國的芯片產業推向一個難言的地帶。

要想擺脫單純依賴國外芯片產業的現狀,我們需要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提高專利申請水平!走自主研發道路,國產航母已經下線了,國產芯片的發展還會遠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