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與侄子結拜時舉起七十三斤香爐,為何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提起李自成,人們只知道闖王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但是他少年青年時的事蹟,卻很少有人知道。綜合《明史》《明季北略》的記載,我們就會發現,原名李鴻基的少年李自成,也曾是一個酷愛習武欽慕桃園三結義的熱血男兒,特別是他與劉國龍、李過習武、結拜的故事,至今看來仍讓人心存疑慮:李自成為何會跟自己的侄子結拜?他們比力氣定大哥,李自成只是舉起了七十三斤的香爐,為什麼會讓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李自成與侄子結拜時舉起七十三斤香爐,為何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明史》關於李自成的記載很簡單,基本就在《卷三百九·列傳第一百九十七·流賊》一章中,對李自成成名之前的事蹟一筆帶過:“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懷遠堡李繼遷寨。父守忠,無子,禱於華山,夢神告曰:‘以破軍星為若子。’已,生自成。幼牧羊於邑大姓艾氏,及長,充銀川驛卒。善騎射,鬥狠無賴,數犯法。知縣晏子賓捕之,將置諸死,脫去為屠。”

按照《明史》的記載,李自成參加高迎祥義軍,還真跟崇禎裁撤驛卒無關。李自成亡命江湖的時候,已經不當驛卒了,他屬於棄職潛逃,他最後的職業是殺豬賣肉,當然,也可能是像樊噲那樣殺狗——“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除了美女之外,米脂還出狗肉,現在也很有名。

《明季北略·卷二十三》的記載則要詳細得多,咱們今天就用白話文來講一講李自成少年時的故事。

李自成與侄子結拜時舉起七十三斤香爐,為何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話說明末陝西延安府米脂縣有一個比較大的鎮子,這個鎮子名叫雙泉堡,鎮子上有一個叫李守忠的農民,靠著種地攢下了不小的家底(務農頗饒)。這個比較富裕的農民李守忠生了兩個兒子,老大叫李鴻名,老二叫李鴻基。這個李鴻基就是我們熟知的李自成,而李鴻基改名為李自成,經過也頗具傳奇色彩。李鴻基十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威猛的將軍管他叫“李自成”。夢醒之後的李自成跟小夥伴說:“大丈夫當橫行天下,自成自立,若株守父業,豈男子乎?”於是李鴻基改名為李自成,號洪基,下文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李自成了。

李自成還有個侄子叫李過,這個李過在歷史上也很有名,他是李鴻名的兒子,算起來得管李自成叫叔叔。估計兩個人年齡也差不多,所以叔叔李自成要跟侄子李過拜把子,而且還叫上了另一個朋友劉國龍,湊齊了“桃園三結義”。

李自成與侄子結拜時舉起七十三斤香爐,為何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雖然肩膀頭齊論弟兄,但是結拜就要分出老大老二老三來,李自成相出的辦法是比一比誰的力氣大(較力),誰的力氣大誰當大哥,於是大家騎上馬來到郊外的關帝廟(偕往郊外馳馬……詣關廟,仿桃園故事)——由此可見李自成家境殷實,並不是像某本暢銷書說那樣丟了驛卒工作這才拿起刀槍造反。

三個人來到關帝廟,看見了一個重七十三斤的鐵香爐,李自成走上前去,單手舉起香爐圍著關帝廟大殿走了一圈,原地放下鐵香爐,氣不長出面不改色。劉國龍單手去提香爐,沒提動,只好兩隻手端起來,走了五步就端不動了。李過上前端起香爐,堅持著走了十五步。這樣算來,李自成能當老大,李過能當老二,劉國龍只能屈居老三。李自成意猶未盡,又單手提著香爐繞著大殿走了一圈,這下子不但李過劉國龍服了,關帝廟裡的道士也驚為天人:“你父親做了很多好事,這才生了你這樣的好漢(汝父為善,故生汝)!”

李自成與侄子結拜時舉起七十三斤香爐,為何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結拜後的李自成離家出走,拜一個軍隊退役的武林高手為師:“自成私走延安,聞羅教師,曩(從前)為將,武藝超軼,遂師之。”練得一手好單刀技法的李自成,後來還把劉國龍一起叫來拜師學藝——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劉國龍沒有出現在闖王軍中,也有可能這個劉國龍就是後來的大順軍大將劉宗敏,因為劉宗敏也是米脂人。

大家都知道,明代一斤摺合現在584克,七十三斤換算到現在也就是八十五斤,李自成能單手舉起來繞殿走一圈,也算力大無窮,可是李過劉國龍也非泛泛之輩,怎麼只能端著走五步和十五步?是他們年紀太小,還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我們細看《明季北略》就明白了:原來那一年李自成只有十三歲!十三歲的少年提起單手能舉八十五斤的鐵香爐,那也真算得上天賦異稟,也就難怪關帝廟的老道士大為驚訝了。

李自成與侄子結拜時舉起七十三斤香爐,為何關帝廟道士驚為天人?

​當然,關於李自成為何力大無窮,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按照那個說法,李自成從小是給人家放牛的,因為每天都要路過一條小河,小牛犢怕水,於是李自成只好每天兩次抱著小牛犢過河。小牛犢長成了大牤牛,還是每天都讓李自成抱著過河,所以李自成練就了一身神力。這個說法未必可信:李自成家境殷實有馬可騎,又怎麼會給人家放牛?而且小牛犢一天能增重一兩斤,這不符合習武練勁兒循序漸進的規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