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環球網文化頻道專訪 文/安綺 攝影/李雲鵬】“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杜甫的詩句,描述的就是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真實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2019年4月,詩意歌舞劇《昭君出塞》在北京進行了全球首演、暌違大舞臺三年多的李玉剛,以古典“四大美人”中王昭君的形象,再一次驚豔迴歸大眾視野,也令“和平使者”王昭君為寧息戰亂而出塞和親,給草原帶去中原文明、促進各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這段歷史佳話,重新在舞臺上大放異彩。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攝影/李雲鵬


近日,環球網文化頻道特意探訪了李玉剛的工作室“玉空間”,那裡不僅珍藏著陪他走遍全球演出舞臺的華美“戰袍”和寶貴的照片資料,亦是《昭君出塞》的創作研討地,更是他為自己多年來熱愛並追隨的中國傳統文化而精心打造的一片天地,希望能在此分享大家所共同所追尋的美學感覺。

幽雅之境,光影婆娑。空間裡陳列著的書法、水墨、古琴、禪與茶、非遺手工珍物......讓我們驚訝地看到在幕後有著豐富人生內涵的李玉剛。

他說,內心當中一直有一個驅動,骨子裡還是希望能夠為傳播中國的文化做一點事情。“演出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連接,我通過演出去研究中國的歷史、也以這種方式跟很多人走得更近,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可以通過我的演出去感受中國的文化,故事背後透露的都是傳承。”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昭君出塞》劇照

演繹“昭君”,是自我內心的寫照

事實上,在2015年《昭君出塞》曾在北京上演過一次,儘管當時外界好評如潮,但李玉剛卻覺得“上一次著急了”。對於自己的表演、他認為可以更好,所以就算之前版本里的大部分音樂都是他親自寫的,也照樣全部推翻重來,“這幾年一直在準備,現在的《昭君出塞》全都是重新創作。量很大、難度也非常高,我們在整個美學的基礎上又加深了一些挖掘。”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2015年版《昭君出塞》劇照

為了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尋求突破、再創經典,他和團隊常常開會討論到凌晨、沒日沒夜地排練。從音樂、舞臺設計到服裝造型無不精心打磨......直到六年後的今天,當他發覺每次在唱作練習時自己也都被感動了,才決定這是可以對外呈現的時刻。他由衷地表示:“每一個唱段,我真的都非常喜歡,它能夠打動到我自己的內心。”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李玉剛與團隊共同探討創作現場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李玉剛與團隊共同探討創作現場

而這些年來,隨著李玉剛的不斷走紅,圍繞著他獨特表演形式的爭議也從未間斷。談起自己的表演風格,他也有自己清晰而篤定的堅持:“它來源於中國的戲曲,要求有在舞臺上的手眼身法,同時又需要和當下的年輕人有連接,又不能完全是傳統的,否則年輕人接觸起來可能會感覺離他們非常遙遠。”這一次,當《昭君出塞》以融合中國古典舞、現代舞和芭蕾舞等元素的唯美視覺意境再次亮相時、收穫到了各界藝術家以不同形式為巡演助力,尤其面對粉絲們的喜愛與支持,也令他內心油然而生一份要堅持下去的責任感。

李玉剛坦言,自己能被大家所熟知,與他藝術生命當中扮演了很多中國古典美人的形象分不開。從《新貴妃醉酒》裡面的楊貴妃,到楚漢戰爭裡最有名的霸王別姬故事裡的虞姬.....直到今天扮演王昭君,他深有感觸道:“我會認為,在這個時代自己的演出特點會如此地與眾不同、可能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這也是一種使命感,能夠通過舞臺、通過表演,讓所有的觀眾感受到一些文化上的力量,這就是我所追求的。”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八年前,是因為創作《四美圖》的演出,令李玉剛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了上“王昭君”。在他眼中,美人絕不是隻有沉魚落雁的絕色容貌,更有由心而生的胸懷與大愛。

“王昭君的一生當中都在行走,而我是將近18歲的時候離家在外、經歷了十年的顛沛流離。在那一段經歷裡、也是一直都在行走,所以王昭君的故事、我認為一直都是感同身受。”這份內心的共鳴支撐著他不惜推掉了一切工作,行走了六百多個日夜、三千公里,循著王昭君從家鄉走向長安的那條路去尋找與歷史的聯結。

對於李玉剛而言,扮演王昭君這個形象,其實也是自己心境的一種體現和寫照,“以古喻今、以人喻己,也是給曾經奮鬥過的歲月一種紀念。”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昭君出塞》劇照

▶▶▶ 環球網文化頻道對話李玉剛:深談《昭君出塞》的創作心路

環球網文化頻道:創作之初為什麼會特意重走昭君路?

李玉剛:當年決定要做《昭君出塞》的時候,我是認為應該出去看一看。當我們重走了昭君路、才真正體會到採風的意義,這條路上的空氣彷彿有一種連接歷史的魔力,可以說是“連接的空氣”——千年之前的風和今天的風,你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因為它都是有連接的。

環球網文化頻道:重走昭君路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李玉剛:當我重走在王昭君曾經走過的那條軌跡時,沿著她當年從湖北的秭歸,也就是現在湖北宜昌的興山縣,然後一路向北到達了陝西的長安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一路上經歷了很多。而當時王昭君在走這條路時,她還小、她沒有想到這僅僅是她生命的開始。自從出嫁塞北和親之後,她令漢朝和匈奴平安了整整一百年,讓邊塞上的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所以王昭君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我能夠再一次把她的故事展現在舞臺上。是我自己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環球網文化頻道:這次重新創作的唱段會有哪些變化?

李玉剛:其實大家也特別喜歡原來版本里的很多經典唱詞、唱段。但這一次有很大的修改,全都是重新創作,量也很大,難度也非常高。它有音樂劇的影子、有歌劇的影子、還有民族戲劇的影子,吸收和借鑑了很多種唱腔、甚至旋律。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元素放在一塊、它最後體現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傳統。每一個唱段,我真的都非常喜歡,而歌曲上的這種變化,我也在等待著觀眾,特別我的粉絲們的檢驗。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昭君出塞》劇照

環球網文化頻道:在今天去講“昭君出塞”的故事的意義是什麼?

李玉剛:我認為昭君出塞的故事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她雖然是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女性,但她卻完成了她自己生命當中最美好的綻放。我只是希望說不僅是女性、每個人生而為人,那也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綻放自己生命當中最好的色彩。

環球網文化頻道:扮演王昭君這個形象,會有怎樣特殊的感受?

李玉剛:我認為冥冥之中是感受到王昭君的那種精神。她一生當中都在行走,而從我個人來講,是將近18歲時離開我的東北老家、走向社會,也經歷了十年的顛沛流離,那是我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最苦的十年。我在那段經歷裡也是一直在行走,所以王昭君的故事我一直都是感同身受。把她的故事搬上舞臺,也可以說是自己心境的一種體現和寫照,也是給曾經奮鬥過的歲月一種紀念,以古喻今、以人喻己。這也就是我能夠去把王昭君的故事演出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環球網文化頻道:說說您自己最喜歡《昭君出塞》這部作品的地方?

李玉剛:我喜歡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每次在唱作練習的時候也都會被感動,我認為它能夠打動到我自己的內心。甚至工作量很大的時候,現在不少人都在愛看新聞或刷抖音來消解壓力,而我最近這段時間最好的一種消解方式、讓自己能夠靜下來的方式,就是聽《昭君出塞》裡面的音樂。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傳承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文化沉澱下來,演出的背後就是文化,它是一個民族可以生生不息的一種精神追求。 ” —— 李玉剛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追尋傳統文化 是跟隨初心的堅持

李玉剛很喜歡蓮花,在“玉空間”隨處可見“蓮”的身影。有他最近親手繪畫的蓮花小品,有去年所寫“心靜若蓮”的書法作品、還有設計師專為他精心燒製的三朵琉璃蓮花......他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可能在這朵花上感受到一個激勵人的象徵,就是任何時候都能夠尋找初心!”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玉空間裡隨處可見李玉剛的書法作品

近些年來,雖然在國內的舞臺上並非活躍,但李玉剛也從未中斷過國際性的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讓他內心真正感到欣慰的是,每次在海外的演出結束後,都會有華僑們告訴他,通過他的表演找到了身為華人的歸屬感;也有外國的觀眾對他說,在看他的演出裡感受到中國文化裡深厚的那一部分。

“我想,能夠通過舞臺、通過表演,讓所有觀眾感受到一些文化上的力量,特別是對於國外的這些觀眾朋友,能夠讓他們瞭解一下中國的文化,這是我們所追求的。”他補充道:“在世界的文化史上,中國文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也是外國友人所非常喜愛的。”

儘管這些年過得非常忙,李玉剛自述為“每天都在拼命的工作”,但在歌舞劇之外,他還在2016年出版了一本書《玉見之美》,記錄的都是他在國內尋訪非物質文化遺產、拜訪各界文化名人和民間老手藝人的歷程:中國的茶葉、宣紙、緙絲、雲錦,去景德鎮去採風、親手燒製茶器......這也令他之後的創作和生活,與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聯結得更為緊密。他也希望通過舞臺表演、打造空間等各種方式,將這份美更多地傳遞出去,在他看來:“分享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 環球網文化頻道對話李玉剛:探索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環球網文化頻道:您的空間裡收藏了很多緙絲的作品,是特別喜歡緙絲嗎?

李玉剛:緙絲,非常有意思,它的圖案是織出來的、不是用筆畫出來的,必須人工的、從一根線織成這樣的一個面、最終織成一幅面,難度非常高、所以也特別稀少。我喜歡緙絲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裡面浸透著手工藝人很多的辛勤和汗水。

環球網文化頻道:書房裡有不少您的書法作品,平時會特意抽出時間來練習書法嗎?

李玉剛:現在你們看到的是這幅是“心”字,其實最早這塊放的是“無”字,但這幅字被朋友給要走了(笑)。其實我如果特別想寫的時候,就會集中的寫、不停的寫。但特別忙的時候,突然之間可能半年都沒有時間去碰筆,那也是正常的。其實書法,就是自己去尋找審美的一種方式,也是修心的一種方式。

環球網文化頻道:我們看到“玉空間”裡特別營造了二十四節氣的主題,您會在日常注重遵循節氣的生活方式嗎?

李玉剛:從我個人來講,一直希望我們能夠恢復傳統的歷法,從春分驚蜇到芒種夏至、從秋分霜降到大雪小雪,隨著這些美好的節氣、這樣一年就過去了。其實我們中國老祖宗的立法,與人、與大自然萬物息息相關,是我們自己民族的一個智慧,只不過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漸漸的西化了,但是我相信傳統的節氣習俗會漸漸地尋回來。包括現在國家一直提倡過中秋節、端午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我認為這已經說明傳統文化在全面地迴歸。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被粉絲們稱為“紅貴妃”的演出服

在有生之年 留下最美的見證

在工作室裡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被粉絲們稱為“紅貴妃”的演出服。這是李玉剛第一部舞臺作品《鏡花水月》當中演繹“貴妃醉酒”的一套服裝,他穿著它在全球演出了有上百場。

“當時我們為做這套服裝是下了很大力氣,全都是手工刺繡,現在這種是很難得的,因為一針一線的花費也很大。如今來到這裡的每個人見到這套衣服都特別開心。”李玉剛提到它滿懷感觸:”它跟我,就像《霸王別姬》裡跟隨虞姬一起征戰的烏騅馬一樣、它跟隨著我‘南征北戰’,所以是有感情的。”

李玉剛:生而為人,要盡力完成生命中最美好的綻放 |最新獨家專訪

《昭君出塞》劇照

事實上,每一次舞臺演出的服裝、造型甚至舞美效果,他都會親力親為地參與到設計中。而一臺歌舞劇所使用的服裝和頭飾,實際上每次也都會特意多做幾套,只為了能給舞臺效果提供更多的選擇。甚至當年為了創作《昭君出塞》籌措資金,李玉剛還賣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而如此手藝精湛華美的演出服在“玉空間”裡不止一件,還有藝術設計大師葉錦添為上一版《昭君出塞》而創作的頭飾,它們也成為了“玉空間”裡絕美的珍寶。

“我可以在生活當中可以自己不吃不喝、節省簡約,但對於我自己在舞臺上呈現的這些演出服,會拼了命的為它創作,這也是對觀眾的一種負責。同時,我也想有生之年留下一些東西,它們是最好的見證,也可以是擁有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這就是李玉剛的態度。(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