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規範發展是激發民營資本參與PPP的關鍵 誠信建設是保障

9月23日,2017中國PPP投資論壇在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成功舉辦。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PPP論壇總顧問厲以寧先生在論壇上做主旨發言。作為中國PPP投資論壇總顧問,厲以寧教授非常關心中國的PPP發展,近年來在各地做了大量的社會調研,形成了既具有前瞻性又務實的理論研究成果,為中國PPP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厲以寧教授針對本屆論壇“創新驅動 規範發展”的主題,從中國PPP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篇,旨在探討如何提高民營資本參與PPP的積極性。根據厲以寧教授的社會調研,總結出目前中國PPP發展最大的現狀就是民營資本參與PPP積極性不高,並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得出結論:PPP模式只有走規範發展的道路,才能提高民營資本的參與度,並需要加強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

厲以寧教授分析了中國PPP發展不規範和民間資本對PPP仍然存在戒心這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民營資本參與PPP積極性不高。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大問題:一是國有企業始終處於控股優勢,弱化了民營資本參與的話語權;二是PPP項目本身的公益性,令以盈利性為目的的民營資本不願參與;三是參與PPP後,沒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 四是PPP的退出機制尚不健全,由於基建等公益性項目的長期性,資本回收週期長,這使民營資本擔心短期內難以看到投資回報,因此民營資本天然認為民間資本在PPP發展中只是“陪襯”。五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展速度慢,多數民營資本持觀望態度。六是在PPP債券市場,民營資本也不是發行債券的主力。儘管PPP項目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成本更低,期限更長,但仍然主要以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為主。這些因素限制了民營資本參與PPP的熱情。

PPP雖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而且已經成為國家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選擇。

厲以寧教授認為要在中國發展好PPP模式,需要規範PPP發展,落實政策法規,推行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給予民間資本公平競爭的機會,並完善民間資本退出機制,拓寬民營資本的融資渠道。

規範PPP發展,激勵民營資本參與PPP的意義在於:一是促進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二是在招商引資和走出去戰略中,規範化發展能夠促進國際合作,充分吸引外資;三是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以知識產權入股,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

他指出在中國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公益性事業和準公益性事業,來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醫療、養老、基礎設施、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交通、港口等領域都適合通過商業化操作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最後厲老再次提出誠信建設是中國發展PPP的基本條件。國務院正在出臺一些激勵民間資本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的條例,但這還不夠。他說:“在中國最需要建設的是誠信。法律是極限,道德也有極限,誠信就是法律道德之外的極限,是靠大家來維持,希望GDP有成績,一定要在誠信方面下功夫。”厲老從經濟學角度論證了“社會人”的概念,闡述了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在PPP模式的推廣過程中是需要協商配合的,不管是強強聯合還是強弱聯合,都有合作的空間。

9月23日,2017中國PPP投資論壇在中央財經大學學術會堂成功舉辦。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中國PPP論壇總顧問厲以寧先生在論壇上做主旨發言。作為中國PPP投資論壇總顧問,厲以寧教授非常關心中國的PPP發展,近年來在各地做了大量的社會調研,形成了既具有前瞻性又務實的理論研究成果,為中國PPP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厲以寧教授針對本屆論壇“創新驅動 規範發展”的主題,從中國PPP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開篇,旨在探討如何提高民營資本參與PPP的積極性。根據厲以寧教授的社會調研,總結出目前中國PPP發展最大的現狀就是民營資本參與PPP積極性不高,並對其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得出結論:PPP模式只有走規範發展的道路,才能提高民營資本的參與度,並需要加強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

厲以寧教授分析了中國PPP發展不規範和民間資本對PPP仍然存在戒心這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民營資本參與PPP積極性不高。具體分析有以下幾大問題:一是國有企業始終處於控股優勢,弱化了民營資本參與的話語權;二是PPP項目本身的公益性,令以盈利性為目的的民營資本不願參與;三是參與PPP後,沒有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 四是PPP的退出機制尚不健全,由於基建等公益性項目的長期性,資本回收週期長,這使民營資本擔心短期內難以看到投資回報,因此民營資本天然認為民間資本在PPP發展中只是“陪襯”。五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展速度慢,多數民營資本持觀望態度。六是在PPP債券市場,民營資本也不是發行債券的主力。儘管PPP項目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融資成本更低,期限更長,但仍然主要以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為主。這些因素限制了民營資本參與PPP的熱情。

PPP雖然不是新生事物,但在中國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而且已經成為國家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選擇。

厲以寧教授認為要在中國發展好PPP模式,需要規範PPP發展,落實政策法規,推行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給予民間資本公平競爭的機會,並完善民間資本退出機制,拓寬民營資本的融資渠道。

規範PPP發展,激勵民營資本參與PPP的意義在於:一是促進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二是在招商引資和走出去戰略中,規範化發展能夠促進國際合作,充分吸引外資;三是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以知識產權入股,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

他指出在中國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公益性事業和準公益性事業,來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醫療、養老、基礎設施、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交通、港口等領域都適合通過商業化操作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

最後厲老再次提出誠信建設是中國發展PPP的基本條件。國務院正在出臺一些激勵民間資本與國有企業公平競爭的條例,但這還不夠。他說:“在中國最需要建設的是誠信。法律是極限,道德也有極限,誠信就是法律道德之外的極限,是靠大家來維持,希望GDP有成績,一定要在誠信方面下功夫。”厲老從經濟學角度論證了“社會人”的概念,闡述了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在PPP模式的推廣過程中是需要協商配合的,不管是強強聯合還是強弱聯合,都有合作的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