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兒子起初認為,父親在他第一天工作開始時,為他的工作做各種檢查,是擔心自己出錯,其實父親同樣擔心的是,他付出一生的工作,不要因為兒子的疏忽,導致意外的錯誤發生。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易的地圖,雖然地圖很簡單,但是其中粗糙的線條,代表了三天,二百多裡地步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段,是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延續自己的工作使命,父親讓追隨自己的老二(一條黑背大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做好領路工作。然而忠誠的老二,只願意追隨它先前的主人,在多次催促無果後,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走這條自己已經走了幾十年的山間郵路。而這次父子同行,更像是一場兒子成人禮儀式,導演就是在這場為期3天,步行了二百多裡山路的儀式裡,讓銀幕前的觀眾,跟隨著兒子的視角看著父親變老,跟隨著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兒子起初認為,父親在他第一天工作開始時,為他的工作做各種檢查,是擔心自己出錯,其實父親同樣擔心的是,他付出一生的工作,不要因為兒子的疏忽,導致意外的錯誤發生。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易的地圖,雖然地圖很簡單,但是其中粗糙的線條,代表了三天,二百多裡地步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段,是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延續自己的工作使命,父親讓追隨自己的老二(一條黑背大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做好領路工作。然而忠誠的老二,只願意追隨它先前的主人,在多次催促無果後,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走這條自己已經走了幾十年的山間郵路。而這次父子同行,更像是一場兒子成人禮儀式,導演就是在這場為期3天,步行了二百多裡山路的儀式裡,讓銀幕前的觀眾,跟隨著兒子的視角看著父親變老,跟隨著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這種父子之間的角色變化,是父子情感永恆的主題。這部影片裡的一些場景,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沈從文時期的另外一個文人朱自清關於父親的作品《背影》。這部影片用一種含蓄的電影語言,以一種流露而不是渲染的方式,在銀幕上,將父子間的感情徐徐道來。這其中有成長,有感動,有釋懷,有共鳴。

在走最開始一段路的時候,父子之間充滿了隔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作為鄉鎮郵遞員的父親,常年工作在外,鮮少有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而如今,兒子做起了曾經父親的工作。在這段路程裡,兒子表現的更多的是要強,他不能讓父親小瞧了自己,他倔強的要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和普天下很多兒子的想法一樣,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和認可。而這個時候的兒子,依然沒有把郵遞員的工作本身作為他當下的工作主題,而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了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的方式。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兒子起初認為,父親在他第一天工作開始時,為他的工作做各種檢查,是擔心自己出錯,其實父親同樣擔心的是,他付出一生的工作,不要因為兒子的疏忽,導致意外的錯誤發生。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易的地圖,雖然地圖很簡單,但是其中粗糙的線條,代表了三天,二百多裡地步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段,是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延續自己的工作使命,父親讓追隨自己的老二(一條黑背大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做好領路工作。然而忠誠的老二,只願意追隨它先前的主人,在多次催促無果後,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走這條自己已經走了幾十年的山間郵路。而這次父子同行,更像是一場兒子成人禮儀式,導演就是在這場為期3天,步行了二百多裡山路的儀式裡,讓銀幕前的觀眾,跟隨著兒子的視角看著父親變老,跟隨著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這種父子之間的角色變化,是父子情感永恆的主題。這部影片裡的一些場景,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沈從文時期的另外一個文人朱自清關於父親的作品《背影》。這部影片用一種含蓄的電影語言,以一種流露而不是渲染的方式,在銀幕上,將父子間的感情徐徐道來。這其中有成長,有感動,有釋懷,有共鳴。

在走最開始一段路的時候,父子之間充滿了隔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作為鄉鎮郵遞員的父親,常年工作在外,鮮少有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而如今,兒子做起了曾經父親的工作。在這段路程裡,兒子表現的更多的是要強,他不能讓父親小瞧了自己,他倔強的要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和普天下很多兒子的想法一樣,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和認可。而這個時候的兒子,依然沒有把郵遞員的工作本身作為他當下的工作主題,而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了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的方式。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在來到第一個投遞村莊後,由於父親平時裡對自己工作重要性地講述,兒子認為他們會受到多麼熱烈的歡迎,而現實的場景是,村民們像是見到老熟人一樣,很自然隨意的向父親打招呼。而在村委會裡,他們更是等了再等。在等待的過程中,父親因為之前有工作經驗,他是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而兒子為了儘快完成工作任務,則略帶一些焦躁。在即將離開村莊時,當他們走出村委會的時候,兒子突然發現有很多村民對他們圍觀,父親告訴兒子,他們都是來看你的。其實他們是為了看看,為他們服務了大半輩子,這個老郵遞員的兒子,這種圍觀裡,是對老郵遞員為這個村莊貢獻的,一種強烈的感激和敬意。

兒子和父親繼續著這條艱難的郵路,在這條路上,兒子漸漸的知道了,父親在多年來,在家人對他思念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歷程。而在一些細節中,父親也更多地認識到,在自己缺席的過程中,兒子的成長曆程。伴隨著銀幕上的那山,那狗,是兩代人心靈上的溝通,是導演通過兩代人情感上的共鳴,引發銀幕前觀眾對親情的駐足和思考。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兒子起初認為,父親在他第一天工作開始時,為他的工作做各種檢查,是擔心自己出錯,其實父親同樣擔心的是,他付出一生的工作,不要因為兒子的疏忽,導致意外的錯誤發生。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易的地圖,雖然地圖很簡單,但是其中粗糙的線條,代表了三天,二百多裡地步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段,是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延續自己的工作使命,父親讓追隨自己的老二(一條黑背大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做好領路工作。然而忠誠的老二,只願意追隨它先前的主人,在多次催促無果後,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走這條自己已經走了幾十年的山間郵路。而這次父子同行,更像是一場兒子成人禮儀式,導演就是在這場為期3天,步行了二百多裡山路的儀式裡,讓銀幕前的觀眾,跟隨著兒子的視角看著父親變老,跟隨著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這種父子之間的角色變化,是父子情感永恆的主題。這部影片裡的一些場景,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沈從文時期的另外一個文人朱自清關於父親的作品《背影》。這部影片用一種含蓄的電影語言,以一種流露而不是渲染的方式,在銀幕上,將父子間的感情徐徐道來。這其中有成長,有感動,有釋懷,有共鳴。

在走最開始一段路的時候,父子之間充滿了隔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作為鄉鎮郵遞員的父親,常年工作在外,鮮少有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而如今,兒子做起了曾經父親的工作。在這段路程裡,兒子表現的更多的是要強,他不能讓父親小瞧了自己,他倔強的要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和普天下很多兒子的想法一樣,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和認可。而這個時候的兒子,依然沒有把郵遞員的工作本身作為他當下的工作主題,而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了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的方式。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在來到第一個投遞村莊後,由於父親平時裡對自己工作重要性地講述,兒子認為他們會受到多麼熱烈的歡迎,而現實的場景是,村民們像是見到老熟人一樣,很自然隨意的向父親打招呼。而在村委會裡,他們更是等了再等。在等待的過程中,父親因為之前有工作經驗,他是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而兒子為了儘快完成工作任務,則略帶一些焦躁。在即將離開村莊時,當他們走出村委會的時候,兒子突然發現有很多村民對他們圍觀,父親告訴兒子,他們都是來看你的。其實他們是為了看看,為他們服務了大半輩子,這個老郵遞員的兒子,這種圍觀裡,是對老郵遞員為這個村莊貢獻的,一種強烈的感激和敬意。

兒子和父親繼續著這條艱難的郵路,在這條路上,兒子漸漸的知道了,父親在多年來,在家人對他思念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歷程。而在一些細節中,父親也更多地認識到,在自己缺席的過程中,兒子的成長曆程。伴隨著銀幕上的那山,那狗,是兩代人心靈上的溝通,是導演通過兩代人情感上的共鳴,引發銀幕前觀眾對親情的駐足和思考。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在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認識衝突,如在向父親回答是否會娶陳好扮演的侗族姑娘時。兒子觀點讓父親感到震撼,兒子因為母親的故事,他認為侗族姑娘應該留在山村,因為那裡才是她們的歸宿。在對待五婆孫子的態度時,兒子的態度明顯要比父親更為衝動,他認為應該將孫子不回家寫信的真相告訴五婆,並且將五婆的生活狀態告訴他的孫子。在是否搭便車的事情上,父親和兒子也一樣意見不合。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兒子起初認為,父親在他第一天工作開始時,為他的工作做各種檢查,是擔心自己出錯,其實父親同樣擔心的是,他付出一生的工作,不要因為兒子的疏忽,導致意外的錯誤發生。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易的地圖,雖然地圖很簡單,但是其中粗糙的線條,代表了三天,二百多裡地步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段,是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延續自己的工作使命,父親讓追隨自己的老二(一條黑背大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做好領路工作。然而忠誠的老二,只願意追隨它先前的主人,在多次催促無果後,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走這條自己已經走了幾十年的山間郵路。而這次父子同行,更像是一場兒子成人禮儀式,導演就是在這場為期3天,步行了二百多裡山路的儀式裡,讓銀幕前的觀眾,跟隨著兒子的視角看著父親變老,跟隨著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這種父子之間的角色變化,是父子情感永恆的主題。這部影片裡的一些場景,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沈從文時期的另外一個文人朱自清關於父親的作品《背影》。這部影片用一種含蓄的電影語言,以一種流露而不是渲染的方式,在銀幕上,將父子間的感情徐徐道來。這其中有成長,有感動,有釋懷,有共鳴。

在走最開始一段路的時候,父子之間充滿了隔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作為鄉鎮郵遞員的父親,常年工作在外,鮮少有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而如今,兒子做起了曾經父親的工作。在這段路程裡,兒子表現的更多的是要強,他不能讓父親小瞧了自己,他倔強的要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和普天下很多兒子的想法一樣,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和認可。而這個時候的兒子,依然沒有把郵遞員的工作本身作為他當下的工作主題,而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了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的方式。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在來到第一個投遞村莊後,由於父親平時裡對自己工作重要性地講述,兒子認為他們會受到多麼熱烈的歡迎,而現實的場景是,村民們像是見到老熟人一樣,很自然隨意的向父親打招呼。而在村委會裡,他們更是等了再等。在等待的過程中,父親因為之前有工作經驗,他是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而兒子為了儘快完成工作任務,則略帶一些焦躁。在即將離開村莊時,當他們走出村委會的時候,兒子突然發現有很多村民對他們圍觀,父親告訴兒子,他們都是來看你的。其實他們是為了看看,為他們服務了大半輩子,這個老郵遞員的兒子,這種圍觀裡,是對老郵遞員為這個村莊貢獻的,一種強烈的感激和敬意。

兒子和父親繼續著這條艱難的郵路,在這條路上,兒子漸漸的知道了,父親在多年來,在家人對他思念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歷程。而在一些細節中,父親也更多地認識到,在自己缺席的過程中,兒子的成長曆程。伴隨著銀幕上的那山,那狗,是兩代人心靈上的溝通,是導演通過兩代人情感上的共鳴,引發銀幕前觀眾對親情的駐足和思考。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在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認識衝突,如在向父親回答是否會娶陳好扮演的侗族姑娘時。兒子觀點讓父親感到震撼,兒子因為母親的故事,他認為侗族姑娘應該留在山村,因為那裡才是她們的歸宿。在對待五婆孫子的態度時,兒子的態度明顯要比父親更為衝動,他認為應該將孫子不回家寫信的真相告訴五婆,並且將五婆的生活狀態告訴他的孫子。在是否搭便車的事情上,父親和兒子也一樣意見不合。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但是終究以後的郵路需要兒子自己去踐行了,而父親也終究要放下這根擔子。在影片結尾時,在父親和母親的對話裡,兒子發現,原來自己之所以繼續追隨父親的步伐走這條簡直不是人走的郵路,是父親向支局長苦苦哀求的結果。兒子明白了這條郵路對於父親的意義,也明白了父親對於自己的寄託。

在湘西純淨的美景中,在父子的情感衝突和釋懷裡,在鄉村郵遞員的日常工作中。觀眾們在影片中,看到了純淨的大自然之美,看到了父子身上所體現的人性之美,以及將工作做成了人生的職業之美。這些美感,被導演霍建起很好的融合在了銀幕上,一幅幅精美簡潔的構圖裡,在其中,觀眾們看到了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波瀾壯闊,而在於平凡中的偉大,這種偉大,就像影片結束時,兒子扛起郵包的慢鏡頭,就像父親在晨霧中,注視著他的目光。

"

自沈從文開始,國內文人便對湘西這個美麗而神祕,原始而純淨的地方,懷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情愫。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裡,湘西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貌相互襯托,構成了一道獨特秀美,浮起於原始大地和比人類文明史更久遠年代裡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即有超脫了道德和思想禁錮的原生態的生命力,也有不受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灑和多情。

在1999年,國內上映了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鄉村郵遞員為描述對象的影片,這部影片以純淨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式的湘西山村。這部影片是由霍建起執導的,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未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有關人士透露,這部影片一卷拷貝也沒有賣出。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的電影市場卻異常火爆,在上映之後,這部影片迅速打破了當年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產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題材和《我的父親母親》非常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中,是通過一個兒子的視角,講述的一個紮根在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和山村姑娘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那山那人那狗》中,則是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一個鄉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間,用自己的足跡踏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生涯。

兩部影片都像是一首,導演用精美,簡潔的風景畫在銀幕上譜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在感受上來的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要比《我的父親母親》中單純的描述愛情來得更為豐富和立體。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影片開始在劉燁飾演的兒子接班滕汝俊飾演的父親成為鄉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這個父子之間,關於工作交接的劇情,也間接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父子傳承的一個主題。為了使銀幕上的畫面更為流暢,導演採取了通過兒子的旁白作為劇情推進的主要手段。兒子的旁白,拉近了觀眾和影片中父親之間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用兒子這個角色為觸角,帶領著觀眾,深入到父親這個已經退休的鄉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在大山裡工作了一輩子的鄉村郵遞員,兒子因為高考落榜,為了選擇一份體面的生活,他選擇接班父親,成為一個鄉村郵遞員。之所以選擇在鄉下接班,而不是去大城市闖蕩,兒子給母親的理由是,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要遠比城市務工來得更為體面。這個時候,兒子還沒有真正體會過郵遞員的工作,他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實含義,他也不知道父親一生堅守的意義。而“體面”,僅僅是他對這份工作,最為膚淺的理解。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兒子起初認為,父親在他第一天工作開始時,為他的工作做各種檢查,是擔心自己出錯,其實父親同樣擔心的是,他付出一生的工作,不要因為兒子的疏忽,導致意外的錯誤發生。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易的地圖,雖然地圖很簡單,但是其中粗糙的線條,代表了三天,二百多裡地步行的路程。其中大部分路段,是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延續自己的工作使命,父親讓追隨自己的老二(一條黑背大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做好領路工作。然而忠誠的老二,只願意追隨它先前的主人,在多次催促無果後,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走這條自己已經走了幾十年的山間郵路。而這次父子同行,更像是一場兒子成人禮儀式,導演就是在這場為期3天,步行了二百多裡山路的儀式裡,讓銀幕前的觀眾,跟隨著兒子的視角看著父親變老,跟隨著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這種父子之間的角色變化,是父子情感永恆的主題。這部影片裡的一些場景,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沈從文時期的另外一個文人朱自清關於父親的作品《背影》。這部影片用一種含蓄的電影語言,以一種流露而不是渲染的方式,在銀幕上,將父子間的感情徐徐道來。這其中有成長,有感動,有釋懷,有共鳴。

在走最開始一段路的時候,父子之間充滿了隔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作為鄉鎮郵遞員的父親,常年工作在外,鮮少有回家和家人團聚的機會。而如今,兒子做起了曾經父親的工作。在這段路程裡,兒子表現的更多的是要強,他不能讓父親小瞧了自己,他倔強的要把當下的工作做好,和普天下很多兒子的想法一樣,希望得到父親的讚許和認可。而這個時候的兒子,依然沒有把郵遞員的工作本身作為他當下的工作主題,而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了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的方式。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在來到第一個投遞村莊後,由於父親平時裡對自己工作重要性地講述,兒子認為他們會受到多麼熱烈的歡迎,而現實的場景是,村民們像是見到老熟人一樣,很自然隨意的向父親打招呼。而在村委會裡,他們更是等了再等。在等待的過程中,父親因為之前有工作經驗,他是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而兒子為了儘快完成工作任務,則略帶一些焦躁。在即將離開村莊時,當他們走出村委會的時候,兒子突然發現有很多村民對他們圍觀,父親告訴兒子,他們都是來看你的。其實他們是為了看看,為他們服務了大半輩子,這個老郵遞員的兒子,這種圍觀裡,是對老郵遞員為這個村莊貢獻的,一種強烈的感激和敬意。

兒子和父親繼續著這條艱難的郵路,在這條路上,兒子漸漸的知道了,父親在多年來,在家人對他思念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歷程。而在一些細節中,父親也更多地認識到,在自己缺席的過程中,兒子的成長曆程。伴隨著銀幕上的那山,那狗,是兩代人心靈上的溝通,是導演通過兩代人情感上的共鳴,引發銀幕前觀眾對親情的駐足和思考。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而在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認識衝突,如在向父親回答是否會娶陳好扮演的侗族姑娘時。兒子觀點讓父親感到震撼,兒子因為母親的故事,他認為侗族姑娘應該留在山村,因為那裡才是她們的歸宿。在對待五婆孫子的態度時,兒子的態度明顯要比父親更為衝動,他認為應該將孫子不回家寫信的真相告訴五婆,並且將五婆的生活狀態告訴他的孫子。在是否搭便車的事情上,父親和兒子也一樣意見不合。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但是終究以後的郵路需要兒子自己去踐行了,而父親也終究要放下這根擔子。在影片結尾時,在父親和母親的對話裡,兒子發現,原來自己之所以繼續追隨父親的步伐走這條簡直不是人走的郵路,是父親向支局長苦苦哀求的結果。兒子明白了這條郵路對於父親的意義,也明白了父親對於自己的寄託。

在湘西純淨的美景中,在父子的情感衝突和釋懷裡,在鄉村郵遞員的日常工作中。觀眾們在影片中,看到了純淨的大自然之美,看到了父子身上所體現的人性之美,以及將工作做成了人生的職業之美。這些美感,被導演霍建起很好的融合在了銀幕上,一幅幅精美簡潔的構圖裡,在其中,觀眾們看到了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波瀾壯闊,而在於平凡中的偉大,這種偉大,就像影片結束時,兒子扛起郵包的慢鏡頭,就像父親在晨霧中,注視著他的目光。

20年前,錯過這部劉燁的處女作,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這部影片,是20年來國內少有的,充滿人性純潔之美的作品,當年錯過這部作品,真的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