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引言:傳統主流文學以重現客觀世界與展現人性為目的,只要將時代背景交代清楚,故事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設定完成了。但科幻小說描寫的是人類未知的世界,對於那樣一個未知的時代,每個讀者都可能會有不同的猜想,於是對於科幻作家來說,對故事中世界的設定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在美國科幻的黃金時代,阿西莫夫從時間的尺度上提出了心靈歷史學;在當今中國科幻的崛起時代,劉慈欣從空間尺度上提出了宇宙社會學。這些令人腦洞大開的設定,在學術上或許沒有任何意義,但卻是人類想象力的極致展現。下文,筆者將和大家一同走入伽西莫夫和劉慈欣的科幻世界中。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一、阿西莫夫的心靈歷史學和機器人三定律

在《基地》系列中,阿西莫伕力圖在在大時間尺度上描繪出人類社會的變遷。對於那個無比龐大的人類世界,他提出了用心靈歷史學的方法去研究其歷史規律。所謂的心靈歷史學,其實就是一個統計科學的數學模型。根據《心靈歷史學家》中的表述,杜尼克曾用一種非數學的觀念對心靈歷史學做出如下定義:處理人類群體調適社會經濟變動之反應的一門數學。這個定義隱藏著一個必要前提,即所處理的人類群體數量達到了謝頓第一定律所要求的。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謝頓是心靈歷史學的創立者之一,是貫穿整個《基地》系列的靈魂人物。根據《銀河百科》記載:謝頓生於銀河紀元11988年,卒於12069年,其出生地為銀河帝國大角區的赫利肯星球。在銀河帝國的十年大會中,謝頓發表了一篇證明用數學估計未來發展的若干趨勢及其實現的概率大小的可行性的論文,並將其稱為心靈歷史學。但此時的心靈歷史學僅僅擁有一個理論雛形,並不具備真正的預言能力。直到銀河紀元12038年,心靈歷史學才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功計算出了銀河帝國最近的一次危機。

在謝頓的心靈歷史學中,人類群體成了可供研究的點,整個人類世界就是一張分佈著點狀物的圖紙,群體的特徵可被標示,群體和群體之間的關係可用線來表達。這種科學近似的方法,把獨立自主的人抽象成為了點,以傳統文學的觀念來看,這無疑是完全喪失了文學趣味,甚至是反文學的。但是從科幻的角度來看,它卻是那樣的使人震撼。誰敢保證,沒有更高等的文明在時間尺度上用這樣的方法研究人類文明呢?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此外阿西莫夫還在《機器人》系列中提出了三大定律: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二、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三、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這三個定律本身充滿著矛盾,比如兩個人類個體發生衝突,機器人選擇幫助哪個?它要判斷每個人的動機和傷害能力的話,那麼時刻都要處於高負荷的運算當中,這會是比心靈歷史學更大的難題。當然,這三大定律並非是學術性的東西,作為一種小說設定,它的任務僅僅是使小說能夠自圓其說。同時,它本身的縝密邏輯足以使讀者震撼。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二、劉慈欣的宇宙社會學和黑暗森林法則

在《三體1》後記中,劉慈欣談到了宇宙社會學的由來。如果宇宙中存在外星文明(這幾乎是肯定的),那麼存在一種令各文明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嗎?對於這個問題,劉慈欣嚴肅地說道:往小處說,這是科幻迷們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往大處說,它可能關乎人類文明的生死存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劉慈欣編了一個宇宙點狀文明體系總體狀態的模擬軟件,將宇宙間的智慧文明簡化為點,每個點只具有描述該文明特徵的一些簡單特徵參數,然後將文明的數量設置得十分巨大,最後在軟件中模擬該體系的演化過程。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劉慈欣當時編這個程序的靈感,無疑來自於阿西莫夫的《基地》中的心靈歷史學。心靈歷史學中的研究的對象是銀河系中超過 2000萬顆星球上的百億億居民,其目的是得出普遍的規律,並用這種規律來預測人類社會的發展。而劉慈欣的研究方法也是將宇宙中的文明簡化為點,通過觀測宇宙的演化過程,從而得出宇宙文明的規律。

到了《三體》系列中,劉慈欣將這一研究成果轉移到了葉文潔身上。在葉文潔的建議之下,羅輯最終將宇宙社會學完善。宇宙社會學的兩個基本設定是: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在此基礎上,劉慈欣還引入了猜疑鏈和技術爆炸這兩個概念。因此,整個宇宙變成了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與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正是這一發現,使得地球免遭了三體文明的打擊,使得人類文明得到了整體性地延續。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跟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一樣,劉慈欣所設定的這兩條定律其實也充滿矛盾。文明在增長和擴張的同時,也存在毀滅,比如《死神永生》中的歸零者,它試圖抹平一切文明,重啟宇宙。當然,這樣的漏洞並不會使宇宙社會學本身受到挑戰。因為宇宙社會學想要回答的並不是學術性問題,而是對宇宙圖景的猜想性問題。

回到那個問題本身,宇宙間存在一種普適的道德準則嗎?中國80年代的作家對於外星文明曾展現出一種樂觀的態度,它們是慈眉善目的。但是,那多半是一種盲目的樂觀。正如劉慈欣所說,人之初性本善之說在人類世界都很可疑,放之宇宙更不可能皆準。所以劉慈欣宇宙社會學或黑暗森林法則最大的意義,其實並不是它本身具有多大的說服力,而是它為讀者引發的思考。

阿西莫夫提出了心靈史學,劉慈欣受他啟發提出了宇宙社會學

結語

大眾似乎對科幻小說持有一種偏見,認為它人物扁平、內容膚淺,難入主流文學的殿堂。但我們應當注意到,科幻小說描繪的雖然是一個幻想的世界,但它展現的是人類未來的圖景,在這個方面主流文學會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當今的時代又是一個科技飛速進步的時代,或許,只有科幻小說能跟得上時代步伐了。當然,筆者並不是說傳統文學關注的人性問題不重要,只是認為科幻小說會以一種新的方式帶領我們思考。

參考文獻

吳巖 《科幻文學論綱》

楊焱 《論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三部曲>的現實性與哲理性》

劉慈欣 《三體》三部曲、《<三體1>後記》、《劉慈欣創作手記》

達克·蘇恩文 《科幻小說的詩學和文學類型史》

艾薩克·阿西莫夫 《基地》系列、《機器人》系列

相關推薦

推薦中...